曾經的地球青山綠水,花紅草綠,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但那時沒有鳥語,只有花香。天空中飛飛翔的是身體龐大的翼龍,大地上的嘶吼聲來自霸王龍,劍龍,蛇頸龍等恐龍家族的成員,它們絕對是當時地球的霸主,也是當時地球的主人。
小行星撞擊前的恐龍世界
6500萬年前,不遠處的外太空中,快速飛來一顆直徑達到10公裡的小行星,直接撞擊在地球的表面,瞬間,整個地球都顫抖了起來,小行星釋放的能量是整個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這次的撞擊,也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世界
6500萬年後的今天,人類想一睹恐龍的風採,只有靠偶爾從地下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來自行腦補了,但是就是這一次小行星的撞擊,不僅讓恐龍迅速的滅絕形成化石,也讓恐龍未孵化出來的蛋,跟它們的父輩一樣,被埋入地下,形成了見證那段歷史的化石。
恐龍化石
恐龍蛋如何變成化石的呢?
恐龍蛋變成化石,還是與那次的小行星撞擊有關,當時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由於巨大的能量釋放,揚起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並且還引發了大規模的火山爆發。
當這些火山灰與灰塵下落後,就覆蓋在還未孵化的恐龍蛋上,時間長了就覆蓋上了厚厚的一層,而由於火山灰等物質,能夠有效的阻擋微生物對恐龍蛋的分解,所以恐龍蛋在這些物質的保護下,能夠始終保持當時的結構狀態。
經過漫長的時間,恐龍蛋中的大部分物質,被周圍的礦部位替換掉,就形成了擁有恐龍蛋外形的礦物質蛋,所以說這個蛋,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蛋了。
恐龍蛋
雞蛋為什麼變臭腐爛?
日常生活中,雞蛋之所以變臭腐爛,大部分是因為微生物跑到雞蛋內部大量繁殖造成的,事實上雞蛋變臭腐爛的原因不是雞蛋殼,但是由於雞蛋內部在孵化過程中需要氧氣,所以蛋殼上就有一層細細的孔,供氧氣進入雞蛋內部。
這就給了細菌可乘之機,造物主在製造雞蛋的時候,也想到了這一層,所以在雞蛋殼部位有一層膜,蛋黃的外部還包裹一層膜,可以說是上了一道雙保險,目的是保護雞蛋內部不受微生物的侵襲。
臭雞蛋
但是雞蛋即使有兩層膜的保護,但是也經不住微生物長久的攻擊,所以雞蛋都有一個保質期,而過了保質期,就說明微生物很有可能在有效的時間內,攻破雞蛋的保護層。微生物對雞蛋的破壞一般分為三步:
首先是初期的時候,微生物把蛋清中的蛋白質分解掉,使其失去活性,形成貼殼蛋
繼續分解,把包裹蛋黃的那層膜分解掉,讓蛋清和蛋黃混合在一起,形成散黃雞
在微生物進一步分解下,雞蛋內部的蛋白質分解成硫化氫、胺類、糞臭素、吲哚等腐敗物質,形成顏色發綠,發黑的臭雞蛋,也最終腐爛掉。
這種蛋雖然變黑,但是沒壞,放心大膽的吃
雞蛋可不可以跟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
嚴格意義來講,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在發現眾多的遠古化石中,有一些是昆蟲,植物,甚至是無脊椎動物等都可以變成化石,所以雞蛋變成化石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要滿足幾個條件。
要有阻擋微生物分解的物質迅速包裹起來,這一點非常的重要,不然在微生物的降解下,會迅速破壞其結構。像恐龍蛋是有火山灰等物質包裹,三葉蟲等是海底的海泥覆蓋包裹
在災難來臨後,整個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灰覆蓋
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讓外部的物質替換掉有機物,形成一個擁有外形的礦物質蛋,而在漫長的替換過程中,如果被暴露在外也將前功盡棄,不能成為化石。受周圍物質環境的影響,這一過程要持續若干萬年。
最好要有堅硬的有機物質,在形成化石的初期地質活動中能抵擋外部的壓力。在海底有利的條件下,像水母,三葉蟲等無脊椎動物,雖然沒有堅硬的有機物質,但是在海底海泥的包裹下,雖然山川移位,海泥可以較快的變成為頁巖和石灰巖,可以有效的保護包裹其中的遺體,這也是為什麼海洋生物容易變成化石的原因。
海洋無脊椎生物化石
所以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加上合適的條件,雞蛋和恐龍蛋一樣變成化石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
在很多科幻作品和影視劇中,都有從恐龍蛋化石中提取DNA的場景。這麼做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是一點依據都沒有,恐龍蛋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大約10萬年的降解,就基本全部被降解掉了。雖然保持一個蛋的外形,但是其內部卻是一顆石頭的心,所以,想在石頭中提取恐龍的DNA,這想都不要想。
電影中人與恐龍同時出現的情景,是永遠不可能出現
結語:6500萬年前的那次撞擊,雖然消滅了恐龍,但是由於那次撞擊的存在,也在機緣巧合下,保存下數量不少的恐龍蛋化石。人類的祖先也是在那一次毀天滅地的撞擊後,逐漸走向歷史的前臺,成就了現在的人類,說心裡話,人類還得感激那次的撞擊,不然今日的地球上是恐龍、還是人類的天下真的很難說。(這裡也給我們一個小啟示,要善於在危機中抓住機遇,人類的祖先就成功的做到了這點,才給了後輩們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