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一家公司從成立開始,創始人就會賦予這個公司個性,之後逐步發展,公司壯大,自然會帶有強烈的創始人個性。這種其實就是我之前說的路徑依賴,實際上,制度或者技術都會有慣性,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所以一家公司,他是怎樣的公司,當下是大概率可以判斷出來的,特別是他跟同行業的競爭中所處的競爭優勢、地位、壁壘等等。
所以公司的發展就如高速列車一樣,不會輕易停下來,如果是正確,就會往正確、優秀的方向一直走,一直優秀。如果失敗,就會最終走向滅亡。
所以,很多公司,只要不出現新的技術革命,他會一直優秀,而且大部分優秀公司,如果出現新的技術革命,他也是第一個可以抓住新技術的公司,所以一直優秀下去。
但也有的公司是堅持不下去的,因為他就沒有優秀過。這是也是路徑依賴。我們之前說的途牛網、樂視網、蛋殼公寓,華誼兄弟,以及最近說的蘇寧易購,其實都是這樣的。
很多人還不服氣,說蘇寧易購每年賺很多錢,不至於。但我要跟你們說的是,投資者要看預期,蘇寧未來10年的預期很簡單,只有兩條路:1. 砍掉大部分業務自救,保留一小部分主營業務,專注做大做強;2. 慢慢走向破產,眼睜睜看著破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蘇寧易購現在已經是一家老態龍鐘的公司,除非它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就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倒下去。
我之前跟你們說過的王者3法則:
1. 品質先於價格:追求產品的差異化,而不是降低價格與對手競爭。
2.收入先於成本:公司的重心是增加收入額,而不是削減成本。
3.沒有其他法則:所有必要的改變都必須遵守法則1和2。
看看蘇寧的營收:
2020年對於蘇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拐點,因為營收在大幅下滑,對於這樣的公司,營收下滑意味著虧損會成倍擴大,因為公司的開銷都在逐步增加。
我們很難理解它為什麼營收會下滑,但它下滑了,而且是在同行(拼多多、京東)都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它下滑了。
而且這麼多年蘇寧的真實的利潤從來都是大幅虧損的,這是一家非常會做帳的公司:
實際上,蘇寧從201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經營利潤了,前幾年每年十幾億的虧還以為是戰略虧損,但去年直接虧了57.1億人民幣。為什麼報表上淨利潤還都不錯,這主要是因為蘇寧做了一手好帳:通過表內表外的一些股權收益,門店收益,關聯公司收益,這裡面就包括出售門店、出售阿里股權、蘇寧金融增資擴股帶來投資收益等一些手段才有了利潤還可以,但實際上公司真實的經營利潤大幅虧損了很多年。
再說的直白點,公司一直在賣資產,包括賣阿里股票、賣門店等才使得公司帳面有利潤,但投資的核心是什麼?核心是營收以及未來的預期,未來的現金流。很明顯,蘇寧的未來現金流出現了巨大的問題。蘇寧想反轉,只有大刀闊斧的改革,或者張近東辭職,但這些都不太可能。我有同事從上海去了南京蘇寧總部,近距離的了解這個公司以後也基本上是這個觀點,別看蘇寧是996,別看挺拼的,但沒卵用,都是虛的,張老闆長期以來都不怎麼管業務了,都是戰略或者布局,但實際上沒有幾個落地的。
看看蘇寧體育,無論是國際米蘭還是江蘇蘇寧足球,還是說PP體育,哪一個不是大幅度燒錢,這種意義在哪裡?還有蘇寧小店,以及蘇寧物流,哪一個不虧損?
整個公司就沒看到有賺錢的業務,這公司未來怎麼發展,怎麼會有預期?沒有阿里的命,卻一身阿里的病。
而且內部員工前幾年都強制要買蘇寧的理財,據說年化還可以,但P2P爆雷以後,這種模式不允許了,現在公司債券都要違約了,能撐多久就看公司什麼時候醒悟了,不醒悟只會步樂視網的後塵。
18蘇寧07這個債券已經跌到72元了。
是不是聯想到之前的海航了?其實是一個性質。我這麼多年看了困境的公司,能夠反轉的公司除非是從根上改革,否則基本上都不太可能反轉,這麼些年也就只有當年的ST水井成功成為了水井坊,其他再無困境反轉。
當然,本文不是叫醒裝睡的人,我只想跟各位分享的是,投資要看賽道,看預期,看營收,看未來現金流,看未來10-20年公司的競爭格局,優勢,如果這些都很優秀,這公司就是優秀的公司。我們要找到這樣的公司,即使這公司可能相對來說不便宜,但買入總不會錯,無非就是可能會買貴點,但長久來看,不擇時是沒問題的,直接買入也沒問題。
優秀的公司總會不斷創新高。比方說最近我們買的小米集團,其實這樣的例子,論能打,大概率小米未來幾年會一直保持亢奮狀態,未來10年估計也是雷軍最好的10年,一如過去10年騰訊、阿里一樣。
對了,最近在看的幾本書跟你們分享:張磊的《價值》,範海濤的《一往無前》,丹尼爾佩科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內部講話》,《毛澤東選集》。看完之後感觸都是有的,對自己肯定都會有成長。
作者:柳葉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