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茄果類蔬菜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

2020-12-06 農業見聞與記錄

一、技術名稱

#蔬菜#設施茄果類蔬菜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

二、技術簡介

在設施蔬菜基肥中施用炭基生物有機肥,通過其所含有機態養分的礦化作用、所含生物炭對土壤養分的固持作用及功能微生物的解磷解鉀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學性狀,減少養分損失,提高有效養分供應量,在化肥減施下達到增產提質效果。

三、技術要點

1、施肥時間:蔬菜移栽前5~7天。

2、施肥方式:撒施或行施。

3、施用量:辣椒栽培中撒施時每畝用量為400~500kg,行施時每畝用量為200~300kg;番茄栽培中撒施時每畝用量為700~1000kg,行施時每畝用量為400~500kg。

4、配施化肥:基肥每畝施用30~35kg複合肥(15-15-15),追肥前期(開花期-結果期)追施高氮水溶肥,追肥後期(盛果期)追施高鉀水溶肥。

四、解決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江蘇省設施蔬菜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特別是番茄、辣椒和黃瓜,然而,設施蔬菜施肥存在過量施用化肥、不合理施肥等問題,導致土壤質量退化、蔬菜品質降低、養分利用率低。

本技術旨在通過炭基生物有機肥的施用減少土壤有效養分損失並提高其供應量,有效替代部分化肥,從而解決設施蔬菜栽培中化肥施用過量及土壤質量降低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日本化肥減量增效實現途徑及啟示
    此後頒布的環境三法,《家畜排洩物法》、《肥料管理法》以及《持續農業法》,使化肥及有機肥的合理安全生產、管理及施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立下來,為日本的節肥增效奠定了法律基礎。技術層面,日本通過推廣優質品種,採用土壤復壯、機械深施和緩控釋肥料等技術實現了農產品高品質和低投入,其中日本農協對技術傳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安徽省土肥總站來宜調研有機肥替代和化肥減量增效試點工作
    11月10、11日,省土肥總站胡榮根副站長一行到我市太湖、望江兩縣開展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及化肥減量增效試點項目實施情況調研,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汪方送及有關人員參加調研。  調研組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了 秸稈還田+種肥同播油菜示範片、有機肥生產企業、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示範區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片。每到一處,調研組都詳細了解了有機肥替代化肥、化肥減量增效等技術措施落實情況,並與實施主體親切交談,了解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結果公示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3日,從全國農技推廣網獲悉,根據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和《中國農技推廣》《中國植保導刊》雜誌社《關於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徵集活動的通知》(中農協函〔2020〕48號)要求,活動組委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評選出化肥減量增效優秀範例58個,其中示範企業22個、創新產品26個、雙減之星
  • 雲南省提前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
    3年來,全省農藥使用折百量年均減少3.3%,連續3年實現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提前實現農業部下達的目標任務;在「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中,我省緊扣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工作主線,不斷創新具有雲南特色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其中我省智能化肥微工廠建設、水肥一體化技術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截至目前,全省化肥使用結構比例明顯優化,氮磷肥比重降低,施肥總量增速和施肥強度出現雙減的良好態勢。
  • 化肥減量時代,為何這些企業銷量卻仍在快速增長?|複合肥|瀋陽|肥料...
    在我國化肥市場進入減量時代,肥料企業如何實現銷量的逆勢增長?9月19日,在桂林召開的「減肥增效背景下複合肥料產品技術創新峰會」給出了答案。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和國家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吸引了國內100多家優秀化肥生產企業和流通商的參與,會議圍繞減肥增效技術、企業產品和服務創新等話題開展深入交流。
  • 全國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2015年以來,各地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大促進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貴州黎平縣高屯鎮絞便村天益家庭農場,剛完成500多畝茶園的冬季管護,茶園裡桂花、白玉蘭、楊梅等4萬多棵樹間種,形成了生態複合立體種植模式。「茶葉要想賣出好價錢,品控特別重要。形成生物鏈,減少病蟲害,有助於提高茶葉品質。」
  • 打響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 昆明力爭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負...
    市漁政執法局局長李德運介紹,作為一種傳統生態種養模式,稻田養魚能大量減少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劑的施用,魚在田間遊動形成水流循環,對殘留在稻田裡的化肥起到了降解作用,有效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  一直以來,受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農業對化肥、農藥依賴嚴重。官方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化肥用量一直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而利用率卻僅為30%,遠低於世界水平。
  • 早春冷棚蔬菜管理技術要點
    早春冷棚蔬菜與溫室蔬菜相比,以投入小、風險小、收益高受到了眾多菜農的青睞。但是,好些菜農對早春冷棚蔬菜的關鍵技術掌握不足。眼下早春冷棚蔬菜即將進入栽植期,專家就關鍵的幾項技術措施做出介紹: 一、早蓋膜
  • 蔬菜連作障礙的預防
    不管是露地種植葉菜類蔬菜,或設施裡種植葉菜、瓜類、茄類蔬菜,都存在單一茬口反覆的種植,加速了土壤元素的失衡, 在施肥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氮肥和磷肥, 而輕鉀肥等微量元素, 導致蔬菜發生缺鉀症, 從而降低作物抗逆性, 病蟲害發生普遍提升。甚至多年的連作使土壤固定區域內某種養分嚴重匱乏, 同時導致該地區土壤中離子拮抗作用影響蔬菜對某些元素的吸收。
  • 霑益:國家級玉米重點研發計劃三個技術項目通過測產驗收
    本次測產驗收由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委託並組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委託並組織、曲靖市農業農村局組織並主持,邀請雲南省內外相關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區域2020年玉米競爭力提升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雲貴高原山地粒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集成與示範霑益菱角千畝示範區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南及南方抗逆高產耐瘠薄玉米新品種培育
  • 黑龍江寒地蔬菜春季備耕生產技術
    黑龍江寒地蔬菜春季備耕生產技術_闞寶忠冬春1-3月是溫室生產和露地作物、大中棚育苗管理的重要階段,也是溫室早春茬和越冬茬定植蔬菜的棚室管理關鍵期,大棚早春茬茄果類蔬菜及生菜、芹菜、海藻酸類或腐植酸類有機液肥等;在最佳商品期適時採收,保證蔬菜質量和種植效益。
  • 多行業工業廢水處理生化系統增效新技術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工業廢水治理必須從源頭控制、清潔生產、工藝更新、綠色低碳開始,之後才進入固液分離、生化反應、投加藥劑、物化措施等各類技術,有增效潛力的應該是在生化系統做文章,通過生化系統增效,減輕其他技術的壓力,會比直接選藥劑上膜技術更有效。
  • 智匯田園|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
    今天跟大家講講無公害農產品中的無公害蔬菜,農民朋友在自己栽種的時候應該遵循怎樣的技術規程呢?一起來看。 喻在軍 什邡市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 整個蔬菜我們這塊有很多種類,比如茄果類,辣椒、茄子,包括番茄,這都屬於是茄果類茄果類。然後我們的瓜類,比如黃瓜、絲瓜、苦瓜都屬於瓜類。十字花科比如花菜、白菜、甘藍、苤藍,都屬於是十字花科。豆科作物類包括四季豆、豇豆、還有扁豆、大豆。
  • 你的設施蔬菜還好嗎?是否發生了連作障礙?了解5原因做好6項措施
    雖然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設施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連作障礙卻相當普遍,已經嚴重製約設施農業發展。連作障礙不僅在設施栽培中出現,玉米,小麥,瓜果等作物也有頻繁出現,一般來說,同一種作物複種次數越多,連作障礙就越嚴重,土壤環境惡化,蔬菜病蟲害嚴重,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 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遺傳育種見成效
    依託西南大學專家團隊技術支撐  開展校地合作種植優質有機蔬菜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遺傳育種見成效10月17日下午,西南大學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首席專家李成瓊教授一行,在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潘春生的陪同下,來到位於南充市高坪區走馬鄉金鳳山村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蔬菜基地,對育成的「越冬優質抗裂甘藍」南充區域試驗田進行技術指導。
  • 有機肥施用技術!史上最全!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秸杆類有機肥料的有機物含量高,這類有機肥料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作用明顯。秸稈在土壤中分解較慢,秸稈類有機肥料適宜做底肥,肥料用量可加大。但氮、磷、鉀養分含量相對較低,微生物分解秸稈還需消耗氮素,要注意秸稈有機肥料與氮磷鉀化肥的配合。   畜禽糞便類有機肥料的有機質含量中等,氮、磷、鉀等養分含量豐富,由於其來源廣泛,使用量比較大。
  • 中國化肥市場迎來「大硝基」時代
    隨著水肥一體化的推廣和灌溉面積的增加,設施農業的發展,傳統的硝酸磷、硝酸銨鈣產品持續發力,尿素硝銨溶液以及以其為母體的液體複合肥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消化產能的過程中,硝酸銨姓「工」還是姓「農」的討論仍在持續;出於運輸、存儲安全方面的考量以及對設施農業發展前景的看好,硝基肥族從固態向液態的探索也已初見成效。既改「姓」又「改性」,國內硝基肥由量變走向質變似乎將很快到來。
  • 化肥還是農藥
    有的市民分析這種顆粒物可能是化肥,有的市民猜可能是農藥。拆開之後,在五把蔬菜裡面,都發現了藍色顆粒物。工作人員一眼就認出,蔬菜上粘的藍色顆粒物,就是一種農藥。工作人員將蔬菜取樣,加入試劑之後,利用農藥殘留檢測儀專業設備,十五分鐘檢測出蔬菜裡面,是否存在農藥殘留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