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的前身是1949年5月在東京成立的日本電子光學實驗室有限公司(Japan Electron Optical Laboratory)。1961年公司名稱改為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 Ltd.)。截止到2015年3月底,日本電子在全球擁有2952名員工,總銷售額為953億7,900萬円。
說起日本電子,大家也許都會想到電子顯微鏡,然而除了電鏡產品,日本電子有著非常豐富的產品線,並且都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產品,如:核磁共振、質譜儀、X射線光電子能譜、俄歇電子能譜等等,而且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能夠同時提供這些高端儀器產品的公司。
日前,儀器信息網編輯借參加JASIS 2015之機,拜訪了日本電子位於東京的總部,並採訪了日本電子董事兼副總裁渡邊慎一先生,請他介紹了日本電子不同產品的發展策略,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日本電子營業戰略本部本部長小林 雅幸、中國事業管理室經理竹部 俊彥、營業戰略本部黃珊,以及日本電子中國分公司捷歐路(北京)科貿有限公司王翀等人陪同接受採訪。
日本電子董事兼副總裁 渡邊 慎一先生
60餘年技術積澱成就電鏡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日本電子以電子顯微鏡起家,六十多年來日本電子在該領域不斷深耕細作,形成了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全系列電鏡產品,其電鏡產品在全球都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尤其是作為目前世界上的三家主要透射電鏡供應商之一,日本電子在以球差電鏡為代表的高分辨電鏡領域引領著技術發展的潮流。
Instrument:日本電子的電鏡產品在全球都具有很高的影響力,您認為日本電子的電鏡產品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原因有哪些?目前,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渡邊 慎一:確實,我們在1949年就推出了JEM-1透射電子顯微鏡;1966年,我們又推出了掃描電子顯微鏡JSM-1。目前,我們在透射電鏡領域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2009年,在日本電子成立60周年之際,日本電子推出當時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商業化球差校正透射電鏡JEM-ARM200F,解析度達到80pm,該儀器目前在中國已銷售10臺;去年,日本電子又推出了JEM-ARM300F(又被稱作「GRAND ARM」),將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到了63pm,該儀器在日本已銷售10臺,用戶主要集中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在中國也已有3家用戶表達了購買意向。
電鏡是多種高端技術集合而成的高端產品,我們在電鏡領域所取得的成績,是人才、技術的長期積累,以及我們在產品零配件方面的積澱等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一臺GRAND ARM需要3萬個零配件,我們必須保證每一個零配件都符合要求,才能確保整臺電子顯微鏡能夠表現出最佳性能。
另外,在銷售、售後等方面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當然,我們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對於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如何保證維修配件的流通速度;還有針對半導體市場,如何做到24小時的維護等。
日本電子1949年推出的JEM-1 透射電子顯微鏡
Instrument:近年來,冷凍電鏡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日本電子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對此日本電子有哪些計劃來改變這樣的現狀嗎?
渡邊 慎一:日本電子在生物電鏡研究領域有一些獨特的提高襯度的技術,比如歐米伽能量過濾技術、相位板技術等,都可以大大提高圖像襯度。只是冷凍電鏡不僅需要電鏡技術,還需要專用的軟體,要開發適當的樣品製備系統、探測系統,不是單單依靠電鏡技術就可以解決問題,外圍技術也非常重要。目前,冷凍電鏡技術相關的主要廠商和市場都在歐洲和美國,我們在這些外圍技術方面確實比他們落後了。
今後我們會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當然要改善這個現狀,我們還需要技術研究夥伴,目前我們在新加坡、美國已經找到合作夥伴,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可以見到日本電子的新產品了。
Instrument:我們了解到日本電子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積極關注國家電鏡人才的培養,您能談談日本電子在這一方面所做的具體工作嗎?
渡邊 慎一:人才對於未來的科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電子一直通過風戶研究基金會的各項活動對年輕的科研人員提供資助。風戶研究基金會成立於1969年,其目的是鼓勵和推廣電子顯微鏡領域的學習和研究。
此外,從2004年起,日本電子就一直參與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資助的春季科技營活動;從2007年10月開始,日本電子就一直對附近學校的理科課程進行支持,我們把臺式電子顯微鏡帶入課堂,讓孩子們觀察到了用肉眼或光學顯微鏡所看不到的微觀世界。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希望能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體驗到發現的樂趣,能夠對科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日本電子產品展示廳
在核磁市場的競爭中不再低調 期望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50%
作為核磁測試設備的供應商之一,2014年之前,日本電子在這一領域一直略顯沉寂,尤其在中國市場更是默默無聞。然而在2014年安捷倫關閉了核磁測試設備相關業務,布魯克財報中也顯示出核磁共振業務面臨著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沉寂多年的日本電子核磁產品卻選擇高調復出。
Instrument:2011年,日本電子專門成立了JEOL磁共振技術研發公司,請問當時是什麼原因促使日本電子成立這一個公司,該公司的成立對日本電子磁共振產品日後的發展有何影響?
渡邊 慎一:日本電子在核磁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有很長的歷史,1956年就生產出第一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器JNM-1,並且多年以來一直在努力地發展核磁共振波譜技術。
2009年,日本政府出資成立了一個助推日本企業發展的投資機構——產業革新機構。由於核磁共振儀器(NMR)的研發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們希望通過產業革新機構的資金支持,來推出更高技術水平的核磁共振新產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把原來的核磁共振部門搬離本部,專門成立了JEOL磁共振技術研發公司,利用產業革新機構的資金支持,我們並聘請了非常優秀人才。一年後,我們推出了0.75mm固體NMR探頭;兩年後,我們成功開發出了無需補充液氦的NMR產品。目前我們利用核磁新品的銷售收益償還了產業革新機構的借款,這種合作也為我們進一步積累了核磁技術力量,並為日本電子拓展核磁共振產品市場奠定了基礎。
我們與產業革新機構在NMR技術開發方面的合作成績,獲得了日本相關政府部門的表揚與肯定,這是一個日本政府投資成功的典型案例。
Instrument:從2012年開始,日本電子開始關注中國核磁市場並加大投入,目前有哪些方面的進展?對於中國市場您有著怎樣的期望?
渡邊 慎一: 由於歷史上各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核磁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晚,這一點確實十分可惜。由於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晚,我們在蛋白質結構解析方面的應用沒有全面展開,和一些知名學府、研究所的關係也疏遠了,但是我們現在要努力挽回這些關係。
好在核磁產品和電鏡的市場環境比較相近,都是以學術機構為主。並且我們可以利用日本研究機構與中國研究機構的關係,比如在金屬材料研發方面,中國的清華大學和日本的東北大學彼此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中國一些高校的有機合成化學學科與日本東京大學的合作也比較多,這些合作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中國客戶。
同時,我們的固體核磁共振技術也有很多獨特的特點,相信能夠給用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所以我們也希望先利用帶有固體探頭的核磁來打開市場,贏得口碑。一旦有了知名度之後,我們就會拓展雖然小眾但卻高端的生物核磁市場,另外還有常規的核磁檢測市場,這個市場需求量很大。
目前,日本電子的核磁共振波譜儀在日本國內的市場佔有率是70%,但從全世界來看僅有10%。大家已經發現,從去年開始,我們的核磁共振儀器銷售戰略發生了變化,我們開始積極的向全世界拓展市場。去年我們的銷售量比兩年前提高了一倍,今年的銷售量也是去年的兩倍。
在中國,從2013年開始,日本電子的核磁共振波譜儀銷售額年年增加。所以從目前市場上只有兩家供應商來看,我們期望將來日本電子在中國的的核磁共振波譜儀市場佔有率達到50% 並不是天方夜譚。
質譜產品研發「不走尋常路」 更關注獨特技術和應用
一項最新的報告預測全球質譜市場從2013年-2018年將以8.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59億美元。面對這樣一塊大蛋糕,眼下質譜儀器市場群雄並起,競爭十分激烈。然而一直以來擁有多種獨特質譜技術的日本電子都沒有全面加入競爭,此時它會選擇加入嗎?
Instrument:在質譜儀器研發方面,我們看到日本電子也有許多獨特的高技術產品,但是卻沒有針對性的形成全系列的質譜產品,請問這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渡邊 慎一:我們並不想做質譜儀器的百貨商店,而是想成為一家質譜儀器專賣店,日本電子的質譜產品更側重於行業專用,比如:針對二噁英測試的專用質譜,同Zoex合作推出的全二維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產品JEOL AccuTOF-GCx,由日本電子美國分公司開發的環境電離質譜儀AccuTOF-DART,還有技術難度很高的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JMS-S3000 SpiralTOF等。當然,我們也承認這些產品系列在整個質譜市場所佔比重較小。
目前質譜儀器市場已存在很多生產商,競爭非常激烈,如果我們能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就可以避開這種競爭,從而保持穩定的銷量,所以日本電子質譜產品策略可以說是「不走尋常路」,我們更關注獨特的技術和應用,而不是量大面廣的通用型質譜產品。
由於之前我們對質譜產品宣傳力度不足,品牌影響力還有待增強,今後我們會加大投入提高日本電子質譜產品的影響力。
要為用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對中國科學儀器市場有很大的期待
在過去的60多年時間裡,日本電子一直致力於世界頂尖技術的創新、研究和開發,並成功掌握了多種尖端科學儀器的開發技術。如今面臨新的市場態勢和用戶需求,日本電子又有哪些新的戰略部署來更好地為科學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呢?
Instrument:請您談談日本電子今後的發展戰略?
渡邊 慎一:一直以來,日本電子都在努力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最先進、最優秀的儀器,並把這些產品及時地送到客戶的手中。如今,我們也意識到,我們不僅要為客戶提供優秀的儀器,更要針對他們的研究內容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且是「創新的解決方案」,不僅是儀器,我們還將通過應用和軟體為客戶的科研提供全面支持,從兩三年前,我們就集中將高端儀器進行組合,推出了整體解決方案,並且還投入精力開始研究開發軟體。
另外,我們也將對用戶服務給予更多的關注,希望能夠在產品的整個使用周期內為客戶提供持續滿意的服務。
Instrument:最後,請您談談對於中國科學儀器市場的看法?
渡邊 慎一:中國電鏡市場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市場,電鏡以外的分析儀器市場規模也在逐年擴大。雖然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但2016年中國政府將啟動新一輪的五年計劃,而且中國政府對於基礎研究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們對中國市場還是抱有很大的期待。
拜訪合影
(後排中四為渡邊 慎一、右二為黃珊、左一為王翀;
前排左一為小林 雅幸,左二為竹部 俊彥)
撰稿編輯:秦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