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仍在進化,並且「速度比過去250年裡任何時候都更快」。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8日報導,科學家發現,自從19世紀末以來,某條動脈保留在前臂的情況有所增加,而這條動脈通常在人類出生後8周左右消失。
這條動脈被稱為正中動脈。隨著這條動脈開始消失,在其位置上會形成另外兩條動脈。但是前臂上同時存在三條動脈的實例一直在增加。
19世紀80年代前後,這種情況的發生率為10%;但是到了20世紀,發生率上升到30%。
研究團隊發現目前有35%的人前臂上有這條血管,並且推測從現在算起80年後出生的人都會有正中動脈。這一發現是由澳大利亞的弗林德斯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的專家們得出的。
報導稱,正中動脈是人類胚胎循環過程中的重要血管,把血液輸送到前臂和手部。人類出生之後,這條動脈會逐漸消失,由橈動脈和尺動脈所取代。
弗林德斯大學的泰根·盧卡斯博士說:「自從18世紀以來,解剖學家一直在研究成年人是否保留了這條動脈。我們的研究顯示,保留的情況正在明顯增多。」
他說:「19世紀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中,發生率大約為10%;相比之下,20世紀末出生的人口中,發生率為30%。因此就進化而言,這是在一個相當短的時期內很明顯的上升。」
他說:「導致這種上升的可能是參與正中動脈發育的基因發生變異,或是母親在懷孕期間存在健康問題,或是兩種原因都有。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到2100年,大多數人都會有前臂正中動脈。」
報導指出,該研究團隊認為,保留正中動脈是有好處的,因為它增加了總體血液供應,並且可用作人體其他部位外科手術中的替換血管。
他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人類的「微進化」。
論文資深作者、阿德萊德大學教授馬切伊·亨內貝格說:「正中動脈是說明我們仍在進化的一個完美例子。因為與前幾代人相比,最近出生的人更容易保留這條動脈。」
他說:「我們收集了解剖學文獻發表的所有數據,並持續解剖為了阿德萊德研究而捐獻的屍體。我們發現,約1/3澳大利亞人的前臂上有正中動脈處。如果這一進程繼續下去,那麼到本世紀末每個人都會有這條血管。」
報導稱,正中動脈並不是人類仍在進化的唯一標識。還有些人天生就沒有智齒。該研究團隊說,這是人類臉部變小的結果,臉部變小使得可以容納智齒的空間減少。
這項研究還發現隱性脊柱裂的現象增多,隱性脊柱裂是指位於脊柱底部的骶管閉合不全。
盧卡斯博士還說:「我們還發現許多人腳上多出了關節,也就是兩塊或更多骨骼之間的異常連接。另外,天生在膝蓋後面長有一塊小骨頭『腓腸豆骨』的人也有所增多。這些東西都不會造成傷害。」
報導指出,在新千年開始時,學術界普遍認為,人類進化早在法老統治時期之前就停止了。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過去5000年裡,基因變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時期都快100倍。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