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骷髏案反思:屍骨需要法律特殊保護(組圖)

2020-11-23 搜狐網
 
  3月27日,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炭山嶺鎮大灣口發現121個頭骨骷髏。3月31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迺發初步鑑定樣本為人頭骨,此案引起巨大關注。警方隨後查證,系青海數名農民盜墓後,取出轉賣,由一甘肅籍男子將其加工成頭骨工藝品出售。案件為何引起如此廣泛關注,這種行為是否應屬犯罪,如何量刑?日前,《新京報》約請劉迺發等3名專家從生物、倫理和法律角度對此案進行剖析。

  劉迺發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甘肅骷髏案頭骨樣本初鑑專家

  我當即斷定這是人頭骨,這是驚天大案,你想想啊,100多個人頭骨,得盜100多個墓啊!當時我也跟警方說,肯定有人專門幹這個營生,順藤摸瓜查下去肯定很快能破案。事實也是如此。

  陳興良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在現代社會裡,保護一個死去的人,是在保護我們活著的人,我們的道德感情、倫理觀念和公序良俗不受傷害,這是我所理解的刑法第302條的立法本意。相應地,立法確實有必要細化。我個人的觀點是,此種行為應該屬於犯罪,但量刑不宜過重。

  趙汀陽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

  認為這種事情缺德大概是人們普遍的感覺。

  自古以來,一般人對死人和屍體都有一種神秘感和嚴肅態度,甚至是尊重,總之是鄭重其事的態度。這種感覺很可能與生命、歸宿、靈魂等等有關。
  1、案件特殊性 這是活人對死人的態度

  記者:甘肅骷髏案自被媒體報導以來,引起很大的關注,從你們各自的角度來看,它的特殊性何在?

  劉迺發

  :3月31日警方請我初鑑,當天,頭蓋骨一到我手上,我當即斷定這是人頭骨,這是驚天大案,你想想啊,100多個人頭骨,得盜100多個墓啊!當時我也跟警方說,肯定有人專門幹這個營生,順藤摸瓜查下去肯定很快能破案。事實也是如此。

  確實,我想公眾關注這個案件,直接最感興趣的還是為什麼人的頭蓋骨都沒了?都哪兒去了?再往後,確認了這些是人頭骨後,它們到底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等懸疑有待徹底解開。估計人們還帶著點畏懼吧,這是活人對死人的態度。

  趙汀陽

  :認為這種事情缺德大概是人們普遍的感覺。自古以來,一般人對死人和屍體都有一種神秘感和嚴肅態度,甚至是尊重,總之是鄭重其事的態度。這種感覺很可能與生命、歸宿、靈魂等等有關。

  陳興良

  :公眾那麼關注骷髏案,根本上應該是一個對死者的態度問題。除此外,中國社會文化的既有傳統也提供了一個背景。損害死者的墳墓、屍體,意味著高度破壞了人的尊嚴、倫理感情和人倫秩序,這一點非常重要。

  2、法律與倫理 最多判三年是否量刑過輕

  記者:甘肅警方4月12日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121個骷髏頭來自舊年無主墳墓,鋸下的頭蓋骨製作工藝品以期獲利。怎麼看待這種行為?

  劉迺發

  :鑑定時看到頭蓋骨都被鋸掉了,而且是新痕,我就跟警方說,八成是拿去做工藝品了。那種頭蓋骨工藝品我曾在甘肅青海一帶見過,一些寺廟、旅遊景點都有賣的,有的還鑲著金邊或銀邊,價格不等。有市場啊,肯定就有人藉此獲利。

  趙汀陽

  :拿骨頭或者人體別的部分做工藝品,是人類的一個「傳統」。如果是鄭重其事的,就可能與復仇有關。二戰時的納粹集中營就有愛好藝術的軍官把頭骨做成酒杯,把人皮做成燈罩,諸如此類。當代實驗藝術也有用屍體、人血、人油、精液之類的東西做作品的———正因為死與屍體是人類心理上的一個嚴重的界限,所以對於某些藝術家就有了「驚世駭俗」的挑戰性。這些事情在當代社會似乎是不合法的,但各國的具體法律就不清楚了。

  陳興良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公眾認為不合情理,乃至傷天害理的事情,用法律的眼光來打量就是另外一回事,按照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

  按照現有中國《刑法》,一條可能適用此案的法條是第302條:「盜竊、侮辱屍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這裡面分兩個罪名,盜竊屍體罪和侮辱屍體罪。

  本案中用人骨作為製作工藝品的原料,是在利用死者屍體的經濟價值。須知死者遺體和屍骨不是一般的物品,不允許侮辱和褻瀆,因而需要特殊的法律保護。

  記者:人們可能會想,那麼壞的事情,怎麼最多只判三年?如何解釋這個案件所帶來的倫理和法律之間具有的那種張力?

  劉迺發

  :那些人掘墓後,把死人的腦袋擰下來,賣出去,另有人將頭蓋骨鋸掉轉賣,最後弄成工藝品再賣,這種事情太惡劣了,太惡劣了!

  趙汀陽

  :在古代,侵犯別人的屍體,比如挖別人祖墳,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尤其中國有著祖先崇拜的傳統,除非是「正義的」復仇,例如伍子胥鞭屍。

  陳興良

  :東莞曾發生過一起盜屍案,五名在墓園中盜賣屍骨者,數量跟甘肅骷髏案差不多,分別以盜竊屍體罪和侮辱屍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到一年三個月不等。它的確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判輕了。澄清這種錯覺,還是要回到法律所依附的社會文化基礎中去。

  我國古代的刑罰相當重,唐律「殘害屍體」條,把這種行為與鬥殺罪(一種殺人罪)結合起來,說明當時立法者有把死人當成活人來保護的意思。清律相關的規定被稱為「發冢」,發掘一般人的墳墓就要「斬立決」或「絞立決」,對開棺幫手、瞭望放風的人,也有非常具體的刑罰。這還只是一般的墳墓,如果動了皇陵,哪怕是挖了一鍬土,都是要殺頭的。這種非常重的刑罰,與古代的傳統觀念不可分割。

  3、「骷髏」的身份 是否屬於「屍體」仍存爭論

  記者:我國《刑法》302條規定的盜竊屍體罪和侮辱屍體罪,是否將社會文化因素納入考慮?

  陳興良

  :應該是考慮了的。302條放在《刑法》第6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的名下,也就是說,盜竊、侮辱屍體的行為的犯罪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具體而言,我想這傷害了死者家屬、公序良俗及社會的倫理觀念。

  記者:但是,這個案件所涉及的是骷髏,這和《刑法》中「屍體」可以同樣看待嗎?

  劉迺發

  :從科學的角度,屍體應該還有肉,而屍骨應該只有遺骨。

  陳興良

  :確實,一個人死了,尚未腐朽,還有人的形狀,符合常規意義上屍體一詞的語義;屍骨和骨灰由於喪失了人形,將其理解為屍體違反該詞的通常用法。《刑法》302條在法律適用上確實需要進行解釋。狹義的理解認為屍體是指人死以後的肉體軀幹,廣義的理解則認為屍體還包括屍體腐爛風化以後保留下來的屍骨,甚至屍體火化以後保留下來的骨灰。前者是一種嚴格解釋,後者則傾向於從《刑法》第302條的立法意圖出發,認為盜竊侮辱屍骨、骨灰的行為,侮辱的雖然不是屍體本身,但是該行為有傷社會風化與死者家屬的道德情感,應以該罪論處。

  記者:在這方面,國外是否有明確的規定,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陳興良

  :資料顯示,義大利刑法中有「對死者崇敬之犯罪」之罪。而前聯邦德國與奧地利的刑法中,也都規定了妨害死者安息罪。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刑法,相關規定相當仔細,比如發掘墳墓的部分覆蓋土即為犯罪、甚至取得附著在屍體上的假牙即為犯罪等等,如果依據這樣的法條審視甘肅骷髏案,事情就非常簡單。

  4、骷髏案提示 《刑法》相關條文必須細化

  記者:從甘肅骷髏案反觀我國《刑法》相關條文,是否有細化立法的必要?

  陳興良

  :死人與活人是不一樣的,不能對死人像對活人一樣來保護。甘肅骷髏案能夠做出的法律提示,是應如何界定法律意義上的屍體的含義,並且能夠提醒我們為什麼有必要進行這種討論和反思。

  相應地,立法確實有必要細化,可以通過立法或司法解釋的形式,把屍骨、骨灰、掘墳盜墓等行為,更為細緻地納入《刑法》範疇。我個人的觀點是,此種行為應該屬於犯罪,但量刑不宜過重。

  比如骨灰,隨著我國火葬的大力推廣,傳統「墳」的觀念必將引起變化,現在墳裡邊埋的不是屍體而是骨灰。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提出了法律上的新課題。

  2002年最高檢政策研究室答覆吉林省人民檢察院,稱骨灰不屬於《刑法》第302條規定的屍體。那麼,法律如何保護骨灰不受侵犯?這是在立法上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趙汀陽

  :更為根本的是,人類對包括屍體在內的一些「神秘的」東西的尊重是對必要界限的尊重,存在某些心理界限對於人類生活是重要的,如果什麼界限都可以突破,就意味著可以放肆,可以肆無忌憚地做任何事情。

  (金陵/編制)

相關焦點

  • 甘肅骷髏案追思:屍骨需要法律特殊保護(組圖)
    第1頁:屍骨需要特殊保護第2頁:《刑法》條文需要細化   反思骷髏案:屍骨需要法律特殊保護  最初鑑定甘肅骷髏為人頭骨的專家劉迺發接受專訪,法律專家認為我國刑法條文需要細化  對話動機  3月27日,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炭山嶺鎮大灣口發現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法律科普走進小學
    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魏承瑤)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日前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悟小學開講。       本次《科普大講堂》採用線上科普講座方式,邀請北京開放大學教授孫啟亮錄製題為《法律「金鐘罩
  • 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12月25日)
    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12月25日) 2020年甘肅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招聘622人公告已發布,本次考試先筆試再面試,為了幫助大家備考2020年甘肅農信社筆試,甘肅中公教育整理了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供各位考生查看
  • 南京東郊「萬人坑」新發現 可能遍布我同胞屍骨
    根據實地考證和當地老人回憶,史學家又有新發現——仙鶴門村莊下有多處埋著南京大屠殺中我遇難同胞屍骨!此發現更進一步證實仙鶴門村是又一處侵華日軍大規模屠我同胞的血淚遺址。  專家在現場一處我遇難同胞叢葬地向全社會呼籲,希望社會儘快為此處眾多遇難同胞立碑,希望提供線索尋找東郊大屠殺的見證者。 特殊日子裡,南京學者憑弔東郊「萬人坑」我遇難同胞。
  • 山西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屍骨坑:屍骨曾被收購做飼料 現擬建國家文化...
    經當地學者與文物部門人士現場勘查,這處屍骨層可能與發生在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紅星新聞從高平市文旅局了解到,已將發現的屍骨層上報山西省文物局,並將根據批覆結果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研究長平之戰的當地學者告訴紅星新聞,儘管在長平之戰核心遺址區曾多次發掘出屍骨坑,但由於不注重保護等多種原因,現存並不多。所以,近日在高平市南王莊村西王降河發現的這處屍骨遺址顯得十分珍貴。
  • 甘肅安心之選借款金融糾紛費用多少_平流層法律服務
    甘肅安心之選借款金融糾紛費用多少,平流層法律服務,無套路,爭端解決詳細資料無私分享。甘肅安心之選借款金融糾紛費用多少, 經特邀調解員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線上或線下方式申請司法確認,一方拒絕履行的,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推行「一鍵式」線上調解「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 組圖:變態美女虐殺兔子 保護小動物法律空白
    保護小動物法律為空白對此,重慶尚悅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心理諮詢師羅練表示,無論是虐兔主角,還是拍攝者和旁觀者,他們這種做法已經是心理扭曲的表現。他說,有可能這些人在成長中缺少關愛,或者是長期被人忽略,所以才想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引起別人的注意。重慶麗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段勤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還沒有保護普通動物的法律。
  • 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12月26日)
    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12月26日) 2020年甘肅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招聘622人公告已發布,本次考試先筆試再面試,為了幫助大家備考2020年甘肅農信社筆試,甘肅中公教育整理了2020甘肅農信社招聘法律模擬練習題,供各位考生查看
  • 從《瘋狂動物城》反思人類的動物權利觀
    這種挑戰人類習慣認知的劇情設計,實則傳遞出一種反歧視的權利觀:動物同人一樣,沒有三六九等,它們需要被尊重、被保護,每個個體都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影片裡的動物世界終歸是烏託邦,但足以引發人類的反思:我們看待動物的視角是對的嗎?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是正當的嗎?在這個人類主宰的世界裡,動物難道僅僅只是被宰割的客體?
  • 廣州乙炔廠爆炸記者被毆 律師呼籲保護記者安全(組圖)
    廣州乙炔廠爆炸記者被毆 律師呼籲保護記者安全(組圖) ③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繫falv@southcn.com。>  廣東新聞頭條··········...更多廣東地市新聞***************黃金周旅遊市場紅火 呈現五大亮點******廣州深圳 珠海 汕頭 韶關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東莞 中山 江門 佛山 陽江 湛江 茂名 肇慶 清遠 潮州 揭陽 雲浮網站簡介/廣告服務 / 誠聘英才 / 聯繫我們 / 法律聲明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這樣的情形在2011年已經發生過,今日說法對雲南悔捐事件進行了報導,當時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那麼骨髓捐獻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本文試從現有法律及法理角度剖析事件中的法律問題。一、為什麼賦予骨髓捐獻者反悔的權利?
  • 1966年萬曆皇帝被公開示眾,屍骨遭砸碎焚毀,最後骨灰都不剩
    雖然歷史傳承下來的許多糟粕需要我們鑑別對待,但是矯枉過正的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從上個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倡反帝反封建開始。我國在很的長一段時間裡面對於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遺產態度太過於"Z"傾,以至於在發掘整理古代文化遺產的時候有太多不恰當之處,最終致使許多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 任何科學真理都不需要特殊的強制性保護
    沒有任何科學真理是通過立法保護來得到確立、接受和傳播的。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知識真理從不需要這種特殊的保護,因為對待科學的不同做法會通過其後果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去彰顯真理和科學知識的正確性和力量,即:違背真理者受損受災、尊重真理者受益繁榮。
  • 求索中國法律人類學的話語體系
    法律多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語境問題,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元概念」。這一觀點與法蘭西大學研究院法律人類學講席教授Norbert Rouland形成共鳴。Norbert Rouland梳理了中國、俄羅斯、法國的「習慣法」的不同發展歷程,反思了法律多元主義的真實意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餘盛峰進一步追問將地方性知識的「習慣」作為不變定量是否能不證自明,並認為這同樣取決於對「法律多元」的理解。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據法制網報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此前曾調查,全國21個大中城市中,50%以上的餐廳經營野生動物的菜餚,46.2%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2.7%的居民經常吃「野味」。另外,就在疫情發生期間,「貴州男子因疫情期間在家太閒捕殺野生動物果子狸」、「廣東湛江林某家中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青海格爾木馬某獵殺野生鳥類」等等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的行徑仍然還在重演。
  • 「法律保護手冊」企業馳名商標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手冊
    (一)關於智慧財產權及其保護的相關法律1.;(五)其他需要載明的事項。相關法律規定有待進一步細化在法律層面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規定得比較抽象,比如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入罪門檻、量刑標準,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涉及網絡侵權的電子證據也需要研究確定具體標準。還有一些智慧財產權案件存在民刑交叉問題,有時兩者界限難以區分和把握。一方面要適時制定有關司法解釋或者司法解釋性文件,增強法律適用的操作性。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特殊地貌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特殊地貌 2021年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已進入備考狀態,根據往年信息可知,三支一扶考試內容主要主要是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
  • 科普組圖·野生動物丨荒漠貓:中國特有的「山貓」
    祁連山國家公園內五隻荒漠貓罕見同框。來源/中新視頻 製圖/趙芳在2021年2月5日公布的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荒漠貓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荒漠貓皮毛呈麻褐色,耳尖長有棕色長毛,甚為機警,目前發現僅分布於青海、甘肅、四川等地。
  • 《告白》:不要讓法律保護了食人花
    人們不禁質疑法律是保護了祖國的花朵,還是食人花?這讓我想起了許久之前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告白》。影片一開始,松隆子扮演的女教師站在講臺上為一群十二三歲的孩子們授課。她不疾不徐,不溫不火地講述著,仿佛一個獨角戲的演員,而講臺下,學生們吵鬧著、打鬥著、玩著手機、說著粗話,隨意潑灑著牛奶,完全不把老師放在眼裡。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