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全副武裝的邢方超。受訪者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員邢方超:近距離「對峙」病毒一個月
    中新網巴彥淖爾3月1日電 題:核酸檢測員邢方超:近距離「對峙」病毒一個月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核酸檢測結果是新冠肺炎患者確診的重要依據,所以我們每一次檢測都是在同時間賽跑。」脫下防護服,躺在單位的行軍床上,這樣的工作節奏邢方超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月。
    「90後」的邢方超是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科長,也是當地新冠肺炎疫情檢驗組成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邢方超帶領檢驗組人員堅守在崗位上,零距離與病毒鏖戰,為檢測新冠肺炎病毒、鎖定疫情範圍提供科學檢測數據,4人組成的檢測組承擔了整個巴彥淖爾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邢方超每天的工作從拿到標本開始,核酸提取、PCR體系配置加樣、信息整理、結果的上報,每一步都需要謹慎對待。
    
    圖為邢方超和同事在生物安全櫃裡進行病毒核酸提取工作。受訪者供圖
    「其中最關鍵也是最危險的一步是核酸提取加樣,無法用機器取代,需要手工不斷重複開蓋、取蓋、加樣的動作。」邢方超說,他們每天標本檢測量達70多個,最多時候達到120個。
    如此近距離地接觸病毒,如同在刀尖上行走,邢方超一刻也不敢放鬆。為了第一時間做出檢測結果,同時不和家人接觸,邢方超索性進行了「自我隔離」,在辦公室安裝了行軍床,24小時待命。
    「有些旗縣送來樣本時間就很晚了,還有臨床有些應急的樣本送過來後需要馬上做實驗,給臨床提供實驗室指標,所以乾脆就不回家了。」邢方超說,今年除夕夜他是在崗位上度過的,到現在也一直沒回過家。
    1月27日,邢方超所在的檢驗組收到定點醫院送來的第一批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樣本,立刻開始檢測。檢出結果出來了,為陽性,這也是巴彥淖爾市檢出的首例確診病例。
    
    圖為邢方超在單位休息。受訪者供圖
    外人看來,身穿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病毒實驗室檢驗員充滿科技感和神秘感,但其中的危險和艱辛只有他們知道。
    邢方超告訴記者,每次做實驗之前,他們都要穿上幾層防護服、戴N95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雙層乳膠手套、防水靴套,穿戴整齊就需要20多分鐘。
    走進封閉的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後,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需要連續工作4到5小時。「檢測樣本量多時,一天3次進入實驗室,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邢方超說。
    因為要嚴格做好防護工作,所以每一次進入實驗室工作對檢驗員都是一次重體力勞動。整個人在狹小的空間裡,身著密閉的防護服,水汽凝結在護目鏡上阻礙視線,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累得滿身是汗。
    走出實驗室時,全身溼透、鼻梁受壓淤血、臉上布滿壓痕,這些對於邢方超他們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讓人們早日出門踏青、春遊。」邢方超說。
    據悉,截止到3月1日,這個檢驗組已完成近2000份臨床可疑樣本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