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活動中,對某些人的為人處事,人們常常評價為「折衷主義」。而對另一些人評價是很懂「中庸之道」。倆個詞義似乎很相近,卻有本質的區別。
折衷主義用通俗話講應該稱之為「和稀泥」!就是在一個事物中產生了倆種以上不同的見解、關點、分歧,有些人常常把各種觀點、見解往綜合中參雜。形成各種見解、觀點的混合體。最重要的是沒有自己的主見與思想。這種人往往是八面玲瓏、各不得罪。只是缺少自己的主觀思想!
中庸之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強調無論任何事物、問題都有解決的最佳方法、方案。人們在各種事物中有不同的看法、解決方案。「中庸之道」就是廣採眾說之長,求取最佳解決問題方案把問題解決或把事物向好的方面、方向轉化。
從對事物、問題的處理過程看。「折衷主義」處理問題是消積的,對事物、問題的處理結果是不負責任的態度。而「中庸之道」對事物問題的解決是積極的、主動的。並且是勇於擔當的!永遠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