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股市危機最有見地的一篇分析與建議

2021-01-19 投資銀行在線

"投資銀行在線"是一個資本與項目對接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圍繞「早期投資、私募股權融資、項目併購退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投資銀行在線資料庫涵蓋500家活躍投資機構、2000餘條投融資事件、2000位券商分析師聯繫方式,打造最強移動端金融資料庫。如果您有靠譜的項目,請將商業計劃書發送到: bp@pelist.com,垂詢熱線:800-820-0021。

熊鵬 (全球宏觀對衝基金經理)


中國股市目前的暴跌源自群眾運動的非理性,心理和槓桿因素共同主導了下跌,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恢復股民的信心是防止危機進一步蔓延的根本。我們建議學習美聯儲和歐央行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立即宣布成立近乎無限的透明化運作的投資者保護基金,砍斷恐慌情緒蔓延的鏈條,直至市場恢復平穩。


原文:

中國股票市場目前已經處於一個標準的金融危機模式中,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蔓延成系統金融風險。筆者的工作是從事全球宏觀交易,交易過全球多個國家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等金融資產,也親身歷經過多次金融市場的崩盤和危機。本文我從一個市場參與者的角度談談目前A股的風險和化解方法。


第一、A股價格運動的定性和特徵

從2015年3月開始,A股逐步成為一個群眾大範圍參與的投機活動。根據法國社會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的描述,群眾運動具有典型的非理性和易變性等特徵。現代行為金融學和複雜科學研究也證明,金融泡沫的形成來自於個體之間的相互模仿行為。這種行為,在群情正面時會形成巨大快速的股票價格上漲,而在群情受到衝擊時,極易引發群體的一致賣出行為,從而導致價格雪崩。目前A股正處於價格雪崩過程中。

第二、價格崩潰的起因和連鎖反應

這次股票價格崩潰直接起因於中國證監會於2015年6月13日的一則規定,禁止證券公司對目前流行的場外配資活動提供便利。公平的說,證監會非常謹慎的發布了這一規定,但明顯對市場反映預估不足。從這則規定發布,上證綜合指數在短短三周跌去了20%多,而創業板則跌去了30%多,無論按照哪個定義,這都已經是一次標準的股災。價格崩盤的另一個間接起因是市場猜測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轉向,從而結束寬鬆的貨幣條件。之所以有這種猜測,是因為自5月份以來,央行一直沒有公開對市場和貨幣政策做出過表態。央行可能在商業銀行壓力下進行了未公開的正回購,七天正回購利率從低點起來100bp,加深了市場的疑問。期間,市場謠言不斷,謠言是群眾運動的必然產物,但造謠者一直沒有得到適當懲罰,以至於謠言對群眾心理產生了相當影響。

價格初始下跌後很快產生了連鎖反應。這種連鎖反應包括心理和機制上的。從心理上講,股民在股票價格迅速上漲後形成了不安全心理,加上各種謠言傳播,他們的心態非常脆弱,一有不利消息,就會引發賣盤。價格下跌後引發心理暗示,讓人覺得那些看空的謠言是確鑿的,引發了進一步的賣空。從機制上講,本輪A股牛市有大量的融資盤,當股價迅速下跌時,這部分資金會強行賣出股票以保證本金安全,當市場中充滿類似資金時,會從機制上引發股價的連續下跌。心理和機制的雙重作用共同引發了價格雪崩。但我們要清晰的看到,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槓桿效應只是推波助瀾並不是基本驅動力。

有謠言是外資惡意做空中國股市。這是非常不負責任和沒有事實依據的說法。從現實的角度,這種謠言絲毫不能減輕群眾的恐慌情緒,甚至反而加大他們的猜疑心理。要控制類似謠言的傳播。


第三、救市的基本原則

人性中有兩種力量是巨大的,恐懼與貪婪。如果二者要比,那就是恐懼第一,貪婪第二。這可以解釋下跌的速度快於上漲的速度。所以,現在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監管層要做的,是解救恐懼心,而不是去蠻幹。大禹治水,要疏導而不是對抗。如何降低市場的恐懼心,我們有如下基本原則。

1、堅持真誠救市。監管層明確向市場發出公告,承認在查驗場外配資工作中有所不足,對市場引發的連鎖反應預估不夠。現在的投機者都非常聰明,他們深刻理解目前行情的本質,也會對救市行為作出評估,當他們認為救市行為不對時,很難重返市場。


2、堅持透明救市。這次公布融資餘額的方法就很好,但比如場外融資餘額等數據,對市場還是未知的。再比如這兩天市場傳聞的匯金公司購入股票,如果真有類似行為,我建議應該明確的公布出來,甚至提前公布。這是全世界處理金融危機傳染的寶貴經驗,降低不確定性,明確表明監管層的態度。


3、堅持依法救市。7月1日晚證監會發布的三條政策調整意見顯然市場並不領情。原因在於投機者希望看到政策行為的一致性與連貫性。特別是讓券商暫停強制平倉,會讓嚴肅的投機者感到政策本身的不可行。博弈論中有個理論,要求博弈雙方提出的威脅是置信的,這樣對手方才會認真考慮這個威脅。因為券商現在都是上市公司,對股東和股價負責,他們天然會為自己的利益考慮。無條件的接受融資風險,就顯然是一個不可置信的威脅。我們建議後續的救市政策要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進行,不要隨意修改以前的規定。


第四、切斷恐懼的源泉—現在必須採取行動

群眾運動的方向取決於價格的漲跌方向。價格越跌,謠言越多,賣盤越大。當務之急是制止價格的螺旋形下跌。歐美的經驗值得借鑑。這裡我們考察三個經典案例,然後總結中國目前合適的做法。

1987年美國股票崩盤後第二天早晨,美聯儲在市場上大量購買政府債券,此舉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了大約120億美元的銀行儲備。隨之,聯邦基金利率下降了0.75個百分點。同時,信託公司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滿足客戶的需求。美聯儲的承諾也使那些在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恢復了信心,開始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到10月20日收盤,道瓊股票指數上升了102.27點,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點。市場的流動性一旦得以恢復,市場的恐慌也就很快結束了。


2008年美國在救助金融危機時,遇到第一個嚴重障礙就是國會政治家不理解緊急救援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無法及時批准美聯儲動用儲備資金進行救市。 在伯蘭克領導下,美聯儲在數十年來第一次動用1913年《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中含義模糊但具有爆炸性影響的第13 條第3 款的授權。概況地說,第13 條第3 款的含義是授予美聯儲接近於無限制地向任何人借出現金的權力。3 月16 日,美聯儲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借出290 億美元,以幫助摩根大通公司實現對貝爾斯登公司的收購,從而將金融危機的第一波化解。當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時,美國國會通過了《經濟穩定緊急法案》和《不良資產解困計劃》,明確了總共7000億美元的援助金額。並且,很重要的是,在法案裡面規定了透明性,即每次救助行動兩天內,財政部必須對公眾公布行動的描述、介入資產數量、資產購買價格以及其電子文件。實際上,美國後來實際使用的救助資金僅僅為5000億美元。而到了2010年,光是從花旗銀行一家,美國政府就賺取了108億美元(包括80億美元的股票增值和28億美元的貸款利息),投資收益率約為40%,到2010年4月,不良資產解困計劃已經收回了1810億美元,大大高於之前的預期。因為明確金額的高效率救助方案,防止了「大蕭條」在美國的重演。為後來的經濟恢復爭取了寶貴時間。


2012年的歐元保衛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投機者懷疑南歐國家的債務水平可持續性和歐元是否解體,大量拋售南歐國家的國債和做空歐元,導致這些國家的國債收益率大增,國債利率大增反過來加強了投資者的疑慮,導致他們進一步認為這些國家會違約,形成惡性循環。在關鍵時刻,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倫敦突然宣布,「歐洲央行準備在職權範圍內,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歐元,」德拉吉說道,他停頓了一下(以加強效果)繼續說道:「相信我,這足夠了。」 德拉吉的講話事先並沒有被外界知曉,這是在金融交易中殺傷力最大的「未知的未知」,會對投資者情緒產生極大衝擊。歐央行的表態,迅速改變了市場情緒,從而成為三年多以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一個轉折點,做空南歐國債的投機者知道他們的新對手是擁有無限火力的歐洲央行,而且這個央行決心已下。


簡單總結一下,切斷金融危機傳染的根源與傳統的銀行業的擠兌危機本質上是一樣的,即讓市場相信有一個最後貸款人,或者最後資產購買人,這個購買者幾乎擁有無限的資源。現實中,這個購買者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實際擁有這個資源,但必須讓市場相信它擁有這個資源,只要市場相信,主動購買的流動性就會回來。


我們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聯合宣布,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或者投資者保護資金,設立一個幾乎無限的平穩基金,這個基金用於購買股票、ETF基金或者其他認為合適的金融資產,該基金每天購買的股票數量和金額收盤後對社會公布,直至該基金認為市場處於平穩狀態後為止。該資金可以來自於央行對財政部的特別貸款,設定相應的還款期限和利率,投資收益用於充實投資者保護基金。


總結一下,目前是股市危機蔓延期,並且已經有蔓延到信託、銀行業的前期徵兆,同時,以股權為質押的大量貸款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現在必須行動起來,迅速恢復信心,防止危機蔓延。







請發送商業計劃書至bp@pelist.com

垂詢熱線電話400-882-0021



聲明:本平臺上的文章,除註明轉載外,均為原創,歡迎轉載及分享;轉載請勿篡改內容,並且註明出處。

免責:本平臺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果您需要投資銀行的服務或者專家意見,我們建議您向相關人士尋求專業服務。凡本平臺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平臺使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果本平臺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相關焦點

  • 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 什麼是股市常用定理
    股市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那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呢?關於股市常用定理有哪些,下面介紹一下常見的股市常用定理。
  • 當股市大跌時,巴菲特、達裡奧、索羅斯等大師是如何應對的?
    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導師,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的鼻祖。1929年9月,道瓊指數最高漲到381點,隨後開始下跌。10月29日,道瓊指數暴跌12%,這一天被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929年11月,道瓊指數最低跌到198點,然後企穩反彈。
  • 股民評劉士餘兩會答問:不宜在中國股市搞「休克療法」
    自從去年6月中國股市見頂以來,市場信心似乎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恢復,配資導致的止損盤時不時堅定地殺跌虧損出局,各類陰謀論利空傳聞和各類段子一樣層出不窮,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發股市殺跌行情。 中國股市最初只是一個搞不好就關掉的試驗場,承擔著為國企融資的任務。為了擴大融資規模,於是有了股權分置的安排,有新股不敗的神話,有隻搖號不進二級市場的「搖號大軍」。這樣上市資格就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稀缺資源。 如果不能穿越到1990年前瞻性地建立適合註冊制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培養適合註冊制的投資文化,就不宜在中國股市搞「休克療法」,單兵突進地搞註冊制。
  • ...Daco周四在一篇分析中稱。「很多州的衛生危機管理不善,意味著...
    ④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Gregory Daco周四在一篇分析中稱。「很多州的衛生危機管理不善,意味著隨著撤回社交距離放鬆,疫情擔憂持續,短期增長將轉變為中期低迷,很明顯經濟進入第三季的動能要弱於之前預期。」
  • 股票股市新手指南(建議收藏!)
    通常基本面選股者注重市場外消息面對股市的影響,技術面選股者注重指標與形態變化。而技術面又分為技術與反技術操作,其實就是莊家利用基本面提示的觀點和容易被廣大投資者識破的技術趨勢進行反向操作,也是股市通常人們稱為的「誘多」與「誘空」行情。無論選擇基本面還是選擇技術面,量在價先已成為當前買賣股票最基本的常識,因為股市出現異動,量放大了還是縮小了,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都需要量上的配合。
  • 「股神」巴菲特:兩句話點透中國股市,值得讀10000遍的股市文章
    在投資界,巴菲特真的就像神一樣的存在,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沒有之一,很多投資人都在學習和借鑑巴菲特的思想,投資是存在風險的,考驗的是投資者的敏銳的商業嗅覺,今年已經88歲的巴菲特有很多名言,我們不妨來看下巴菲特所有的投資吧,也許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在投資中到底缺少了什麼。
  • 世界史上有哪幾次大的金融危機?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的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
  • 世界面臨著一系列危機,「但最大的還是範式危機」|專訪沈聯濤
    2013年3月,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年度「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沈聯濤現任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顧問,曾任前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師、助理行長,世界銀行高級經理等。今年,沈聯濤的《十年輪迴》典藏版第四次再版,新增了一篇回應當下的長序。他始終在關注新全球危機的成因與演變。作為一位經濟學家,沈聯濤認為當下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 瑞信:亞洲股市明年將迎來盈利超級周期,建議高配A股和港股
    牛牛敲黑板:瑞信認為,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過去近十年都是個位數增長,但明年將轉為兩位數增長,步入盈利超級周期,預計將有19%的上行空間,跑贏全球市場。建議高配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行業板塊方面,建議高配周期股和成長股,低配防禦股。
  • 股市被高估了嗎(雙語)
    金融分析界的兩個重量級人物認為他們已經有了答案。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曾準確預測了2000年股市泡沫破裂以及始於2006年的樓市大跌,他的分析表明,從歷史上的指標來衡量,目前的股價是昂貴的。
  • 股市中預測成癮
    投資專家有能力處理他們的投資方法所需要的那些複雜分析嗎?我們已經看到這項任務的困難程度,以及很多人無意識地從指定的理性分析方法轉向經驗性的推理。 通過一種叫做方差分析的統計方法,一種特殊的技術被設計出來以評估專家們的構成性推理能力。其中的一篇研究給放射線醫生出了一個高難度的構成性問題:判斷一個胃潰瘍案例是不是惡性的。
  • 央行工作論文關注金融危機傳染:加強外部風險監測和預警
    這篇題為《金融危機傳染實證分析研究》的工作論文作者江潔、陳杰、何海鷹、馮黎黎,均任職於央行重慶營管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論文發表人民銀行系統工作人員的研究成果,以利於開展學術交流與研討。論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學術觀點,不代表人民銀行。
  • 股市終於有人說透:想在股市賺錢?建議看懂「波段之魂」精華
    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譬如「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使廣大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更為簡單一點,就是「好貪小便宜、吃不得小虧」那些惡劣心態,使多數股民幾乎都成了股市的輸家。
  • 任澤平股市最新評論 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我們在2020年初旗幟鮮明倡導「新基建」,提出「我們正站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引發社會各界大論戰和資本市場較大反應。  一、中國在抗擊疫情和生產恢復方面走在全球前面,但要做好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充分準備
  • 股市是不是有效市場
    胡潤峰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說是歷年來離股市最近的一次。儘管許多股民未必聽說過法瑪、漢森和席勒的大名,但他們的研究在股市中應用相當廣泛。  用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的話來說,「人們無法預測股票和債券在三五天內的價格,卻可以預測更長期例如在未來三年至五年內的走勢,這些看似矛盾卻又令人驚訝的發現,正是基於三位教授的研究貢獻。」
  • 全球股市大幅震蕩的背後 中國股市拒做提款機
    其實早在2006年底以前美國房產市場大幅放緩之後,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就露出跡象了,2007年2月全球股市連鎖暴跌以後,一些與次級抵押貸款有關的金融機構股票早在3、4月份就已經開始大幅下跌了,但市場仍然毫不理會這些風險因素,直至在第二季度頻繁刷新歷史高點之後,才在7月26日開始全面暴跌。全球股市與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之間的真實邏輯關係是怎樣的呢,股市連鎖暴跌背後的「陰謀」是什麼?
  • 劉鶴執筆研究報告: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全文)
    文章從歷史大視角考察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粗線條勾畫了兩次危機大背景與表症的異同,做出了一些頗有見地、值得重視的觀察與評論。  本次危機爆發之後,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次危機可能延續的時間、可能產生的深遠國際影響和我們的對策。  從2010年起,我們開始啟動對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和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比較研究,本文是此項研究的總報告。
  • ...市場必須同時看到債券收益率上升、美元見頂、股市波動性下降...
    但彭博資訊高級商品策略師麥克·麥格隆說,儘管有幾周時間沒有出現重大價格波動,但今年下半年黃金的表現仍將好於白銀;③ 央行持續放鬆貨幣政策的「按理說」為黃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對銀和銅價格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危機:專家分析了相同的數據,結果卻大相逕庭
    《自然》雜誌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挑戰:他們要求幾支志願者團隊對執行決策任務的108個人進行相同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並在任務期間使用這些研究來檢驗關於大腦活動在運動過程中如何變化的九種假設。他們的目的僅僅是測試有多少團隊認為哪些假設有重要依據,哪些沒有。於是,神經影像分析複製研究(NARPS)誕生了。
  • 中國股市:在股市靠炒股發家致富的人都是什麼人?可怕
    總之,分析是一種主觀行為,分析就是預測趨勢。 交易卻是一種客觀行為,交易要求我們跟隨趨勢交易的客觀性主要體現在走勢的唯一性上。可以這麼說,分析師提出的都是種種假說,事實沒有發生之前,誰都無法推翻其合理性。能在股市中靠賺錢發財的都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