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救援一刻鐘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請記住在這場執行搜救轉移A4幢23-7老人「生死救援」中6名年輕的消防救援人員:

陳俊霖,28歲,重慶合川人,2013年6月入伍,二級指揮員,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中隊長。

李泳卓,25歲,四川威遠人,2016年6月入伍,四級指揮員,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副中隊長。

胡輝,33歲,江西峽江人,2005年12月入伍,一級消防士,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中隊長助理。

伊紀斌,25歲,山東臨沂人,二級消防士,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戰鬥班班長。

李宗鍵,22歲,四川閬中人,2016年9月入伍,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四級消防士。

段帥,20歲,重慶開州人,2017年9月入伍,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四級消防士。

--

在自下而上搜索到著火建築A4幢23-7房時,28歲的消防救援指揮員陳俊霖心裡「咯噔」一下,「有人!」

臥室的床上,躺著一名蓋著被子的老人。屋裡還有一名照顧老人的阿姨,神色緊張。

2020年1月1日下午,重慶市渝北區加州花園A4幢高層住宅發生火災,由於消防「生命通道」被社會車輛佔用,延誤滅火救援,大火順著著火建築外牆立面,從2層一直燒到30層,現場觸目驚心。

陳俊霖是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黃泥塝站中隊長,1月1日下午,他正帶領5名隊員執行火災現場搜救疏散任務。

「這名老人有76歲高齡,得過腦溢血,缺乏行動能力,有語言障礙,意識模糊……」陳俊霖一邊向現場指揮部匯報,一邊組織隊員關閉房屋門窗,並用溼毛巾堵住門縫,以保證房間內空氣品質正常。此時,由於著火建築住宅外牆立面已形成立體燃燒,樓道內也不同程度受到濃煙覆蓋。

接到陳俊霖的報告,地面指揮部經研判後,決定派一名醫生上來,協助救援隊員轉移這名老人。很快,正在地面待命的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文珉在其他消防救援隊員的帶領下,用溼毛巾捂著口鼻,快速通過樓梯間,帶著擔架上到23-7房,準備合力轉移老人至樓下安全區域。

經慎重考慮,陳俊霖和隊員們決定利用救援擔架對老人身體進行固定,同時給老人使用氧氣袋,防止其吸入有毒煙氣。「因為現場有大量的聚氨酯泡沫在燃燒,這種材料的燃燒會形成有毒氣體」。

天色越來越暗。

陳俊霖和22歲的隊員李宗鍵用肩膀扛著擔架走在前面,後面兩名隊員用手臂抬著擔架,盡最大可能保持擔架的平衡,向樓下轉移。6名隊員輪替換班。陳俊霖擔心老人凍著,轉移前,他讓隊員給老人蓋上棉被。

「此時,樓道裡充煙面積已較大,光線也很昏暗,再加上樓梯間較窄,導致我們救援轉移的效率有所降低,特別是在樓道內轉彎的時候,顯得尤為艱難和漫長。」陳俊霖說。

救援隊員們要與時間賽跑,要盡最大可能,以最短的時間將老人平安轉移至樓下。

「這個救援非常考驗我們的綜合素質和配合能力。」陳俊霖說,「如果轉移過程中,有一個人滑倒或者用力不均,或者走樓梯速度過快,就會導致擔架的側翻,後果也就不堪設想。整個下樓的過程,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非常小心!」

為保證老人不被樓層內的積水打溼,隊員們又脫下自己的滅火防護服披在老人的身上。

「到20樓了!」「到18樓了!」「到15樓了!」轉移過程中,陳俊霖一邊看著樓層數號牌,一邊努力和老人保持交流。

「雖然我知道他不能說話,但是我還是得跟他保持著交流啊!告訴他我們所在的樓層,給他信心,讓他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他救出去,並很快就會脫離危險!」陳俊霖解釋。

為加快轉移進度,在轉移到10樓時,作為指揮員的陳俊霖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讓隊員們卸下空氣呼吸器,因為身著全套個人防護裝備,在樓道空間裡上下轉移的時候,空間顯得異常狹小。

「我們每到一層樓,特別是轉彎的時候都要調整身體姿勢。老人的身體雖然在擔架上是固定的,但還是會往下滑,這樣時間就耽擱了。」陳俊霖說。

在陳俊霖和隊員們果斷地卸下自己的個人防護裝備後,轉移老人疏散的速度加快了。

但沒有了佩戴空氣呼吸器,隊員們也容易吸入有毒煙氣。「但在當時的那種情形下,我們根本沒有去顧及這些,一心想的就是怎麼讓老人能夠在第一時間平穩安全到達1樓,讓他脫離危險,讓他的家人放心。這也是當時作出那個決定的初衷。」陳俊霖說。

在快轉移到3樓時,意外發生了。老人的氧氣袋突然掉落,這直接影響到老人的正常呼吸。

那一刻,陳俊霖覺得自己「蒙住了」。

「因為那個時候,樓道裡還是有煙氣的。我很快反應過來,我們必須加快步伐,和時間賽跑!」陳俊霖大聲對隊員們喊道:「加快步伐!抓緊時間!」

最後一段路,陳俊霖感覺周圍的時空都靜止了,「樓道裡超過30公分的積水,完全感覺不到,吸入的有毒煙氣對咽喉造成的不適,完全感覺不到」。

下到1樓的時候,救援隊員們抬著擔架,全力以赴朝救護車奔去。

當看著載著老人的救護車拉著鳴笛駛離加州花園時,陳俊霖和隊員們才鬆了一口氣,一個個幾乎都要癱在地上。

這場生死救援,陳俊霖估計,「整個過程用了不到15分鐘」。

本報重慶1月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何春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蔣小華:狂濤上的救援「神鷹」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飛行隊救生員蔣小華在救援現場。飛行隊供圖一個眼神,溫暖了海上救援路!「當我看到被救上來的漁民雙手合攏著感謝,突然顫慄了一下,這是生命啊!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雖然第一次救援很難,但從那次以後,我下海救援再也沒有過半分恐懼。」憶起第一次海上救援,蔣小華記憶猶新。
  • 8張生命最後一刻的照片:這個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這8張生命中最後一刻的照片,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所以從現在開始,每天樂觀的對待生活。不管遇到了什麼煩心事,都不要為難自己,無論發生多麼糟糕的事,都要堅強面對,因為生命只有一次,今天是你往後日子裡最年輕的一天了。照片中的老奶奶已經去世,她的丈夫依舊默默守候在她身邊,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
  • 站臺上演生死救援
    9月6日記者從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了解到近日,在柳州火車站一名乘客突然昏厥,情況危急即將發車的動車臨時增停近10分鐘站臺變成臨時急救室上演生死救援據介紹
  • 一場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的生死救援!
    帶隊的該支隊副支隊長肉孜·卡地爾迅速命令官兵下車警戒,並展開緊急救援。隨隊衛生員認真查看油罐車司機生命體徵,對他的頭頸部、腰椎和腿部進行初步檢查,其他官兵利用救援工具撬開車門,切斷方向盤和安全帶,將被困司機救出並進行止血和包紮後,協調地方車輛緊急送至阿拉爾市醫院救治。由於事發地手機沒有信號,救援官兵通過衛星電話及時與駐地公安、交警和消防部門取得聯繫,通報了車禍現場情況。
  • 泡在淤泥裡救援一個小時,沒人知道,裡面布滿碎石……
    這是浙江溫州瑞安市玉海派出所民警王力在一次救援中留下的照片,來自《警察光榮》的MV。在1月10日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即將到來之際,浙江溫州瑞安市公安局發布這首原創音樂,致敬警察、致敬警察節。當時,灘涂和堤壩有七八米的落差,為了及時救援昏迷的女子,他們找來一塊木板,放在灘涂上,再一點點將女子轉移到木板上,對女子實施心肺復甦。當天,氣溫只有5度,王力早已精疲力盡、凍得渾身青紫。沒人知道,灘涂的淤泥裡,有很多碎石,他們就這樣在冰冷江水和刺骨的寒風中堅持了近1個小時。當我看到王力滿身泥濘、胖胖的背影時,他真的依舊很酷。
  • 從月上到月面的一刻鐘,嫦娥五號將如何降落在月球的「風暴洋」?
    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一刻鐘左右,動作準確無誤乾淨利落! 下一步,展開太陽能帆板,設備開機,鑽石挖土。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而當今不乏以太空為主題的電影作品,《火星救援》這樣的故事大綱看似單一,但其焦點可透過主角在面對困境之際,對應到社會輿論以及公部門運作的複雜關係,使得《火星救援》的故事不僅僅只是描述主角馬克在火星上求生的過程,同時也描述了地球上焦急的人們如何展開遙遠的救援行動,其旁枝故事線發展得相當精採。
  • 汶川十年| 海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北川「生死鴛鴦」
    海南救援隊裡的工程專家、地震專家、消防官兵、醫療專家經過緊急磋商,在一次次勘探地形後,制定了三套救援方案,並迅速打通一條救援通道,第一時間給唐雄補充生理鹽水,並帶來礦泉水和牛奶等,讓唐雄補充體力。  在餘震不斷的廢墟上,海南救援隊與死神賽跑,展開了生死大營救。  「被救出後最想做什麼?」一位救援隊員一邊救援,一邊問唐雄。
  • 女兒深陷地震中央父親前去救援,命懸一線,愛的力量在最後一刻爆發
    消防員女兒遭遇地震 一名女子駕駛著汽車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突然山體開始碎裂,女子的車掉進懸崖,萬幸車子卡在了山坡上,他播打了緊急救援電話,男主強森是一名應急消防員,接到求救後,他和同事來到救援現場。
  • 各方合力科學施策、杉木樹煤礦救援創造生命奇蹟——
    經過88個小時的搶險救援,13名被困礦工於19日7時56分全部升井獲救。生命至上。能夠打贏這場與時間賽跑、創造生命奇蹟的生死營救之戰,除了被困工友堅信「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外,更有科學的救援、各方的合力。舉國關注這場救援。有網友感慨:「這是這個冬天,無比溫暖的救援。」
  • 響水爆炸後的24小時「生死營救「
    新華社響水3月22日電 題:響水爆炸後的24小時「生死營救」新華社記者劉亢、凌軍輝、邱冰清、沈汝發現場還有人被困嗎?救出的人情況如何?受困群眾都轉移了嗎?……21日下午發生的江蘇響水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牽動億萬國人的心。
  • 汶川地震10周年:盤點五部有關汶川地震的電影,北川救援真實再現
    《5·12:汶川不相信眼淚》:北川救援,真實再現。這也是一部高度記實的電影,可謂一部專門表現北川救援的電影力作。影片的攝製方在地震發生後第三天就到達災區開始創作,用鏡頭記錄下大量真實感人的故事,再現中國人民頑強的意志,也塑造了一群面對災難自強、勇敢的新時代青少年形象。本片寫實的手法,真實的影像,感人肺腑,震撼人心。《驚天動地》:抗震史詩,英雄群像。
  • 關於《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你怎麼看待文化宣傳這個問題?
    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了今天的《火星救援》裡。為了救回獨自一個被留在火星上的馬特達蒙,NASA全體成員、他的隊友,甚至是遠在世界另一邊的中國宇航局,都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他日夜奮戰。雖然我認為把中國牽扯進來純粹只是因為除了美國和俄羅斯,只有中國有這個航空實力能辦的到,而美國人又不願意把這個友好的角色安排給俄羅斯。
  • 小成本大製作的太空救援影片——《太空救援》,譜寫真實英雄壯歌
    《太空救援》是俄國的一部動作冒險電影,由真實的太空航天題材改編。而這位工程師更是臨危受命,因為當時他的老婆正在待產,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國家的利益,把生死拋之身後,毅然決然的與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這位退役太空人一起奔赴太空。太空並沒有想像那麼簡單,而在太空中維修空間站那更是難上加難。好在順利的是,他們兩個人平安的到達了太空,並且完成了與空間站的對接。但是接下來的一幕,令他們十分吃驚。
  • 汶川·記憶丨12年前的那一刻,你正在經歷什麼?
    你在何方又經歷了什麼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廖偉傑汶川地震的時候,我主動報名前往一線參加救援。我們立即展開救援。當時,我只有一雙手套,很快就被磨破了,手也流血了。我們就用沾滿鮮血的雙手,不停地搬石頭。當時,我滿腦子想的都是,一定要再救一個,再多救一個……@韋萬斌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正在原武警成都指揮學院就讀。救援任務開展後,我被任命為救援分隊一組組長。時間就是生命!
  • 太空救援——寂靜之中,極暗時刻,體現人性的光芒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一部來自由克裡姆·斯彭科執導的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作為一部大製作高水準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這部電影於2017年9月21日在美國奇幻電影節首映後獲得巨大的好評,但小編推薦它的理由並不是因為這些爆米花元素,而是這部電影表露出的人性光輝與英雄氣概。
  • 專家:兩位科學家在羅布泊的生死互跪
    生死關頭,年長的科學家項國平(化名)與司機的想法是,原地不動,等待救援;另外兩個年輕的科學家儲睿(化名)和呂文良(化名)則認為,茫茫羅布泊,尋人如大海撈針,坐等救援死路一條,二人決定拼盡全力走向大約150公裡外的若羌縣城,死裡逃生。」
  • 安徽滁州銅礦工程2工人墜485米井底生死不明
    該工程由中煤三建總承包,在井筒設備安裝過程中,發生吊筒衝頂,導致施工人員墜井,生死不明。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事故發生後,滁州市副市長王圖強率安監、經信委等部門負責人趕赴現場指揮救援工作,市委書記江山、市長張祥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搶救遇險人員,同時防範發生次生事故。
  • 差點敲響的「末日之鐘」
    鐘的大家族中,有一個奇特的成員,它的大名叫「末日之鐘」。這台鐘有指針顯示時間,時針指向的時間都是23點以後。到2005年,這台鐘已經60周歲了,但時針還沒有走到過23點59分,最高紀錄「23點58分」!這台鐘的走時還會倒退,最低紀錄也只是23點43分。這是一臺什麼樣的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