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為了迫使日本投降,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廣島是日本第八大城市,是日本的紡織業基地。至於長崎則是日本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美國宣戰這兩個城市確實意義重大。但是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既然美國有這個能力,那麼為何沒有選擇日本更加重要的城市,例如東京。而且非要選擇廣島和長崎呢?其實,美國有自己的打算?
在二戰的末期,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主戰派仍堅持抵抗,提出了一億國民總玉碎的說法。日本開始全民皆兵,軍隊總數超過了700萬。在這樣的局面下,想迫使日本投降是非常困難的。美軍將領麥克阿瑟認為想迫使日本投降,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美軍傷亡達到100萬。美國方面當然接受不了這樣的損失,美國總統杜魯門一方面命令對日本實施轟炸,另一方面加快原子彈的研發進度。
1945年7月,美國原子彈試爆成功。美國選擇了東京、京都、奈良、小松、長崎、廣島等10座日本城市,準備在這10座城市中挑選投放原子彈的目標。其中,日本首都東京自然是首選。可是日本裕仁天皇也在東京,如果對東京投放原子彈,那天皇很有可能在劫難逃。這對當時的局勢很不利,如果天皇有什麼不測,日本肯定會繼續抵抗,這不利於美國將來對日本的佔領。
出於全局考慮,美國軍方在選擇轟炸目標時,排除了東京。此後又排除了京都和奈良,本來最大的目標是小松。小松是日本的戰機生產基地,如果轟炸了小松,可以大幅度降低日本戰機的生產數量。1945年8月,美國轟炸機攜帶原子彈,準備在小松投放。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小松上空的防空火力太強。美國轟炸機根本達不到投放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放棄小松,而是轉而投放到了日本第八大城市廣島。
至於長崎則是早就定下的,長崎是日本的造船基地,在美國看來,必須摧毀日本的重工業基地。其實美國還準備在京都投放原子彈,可是京都周邊有一個戰俘營,為了防止誤傷自己人,美國放棄了京都。原子彈的巨大威力直接震懾了日本高層,日本高層開始商議停戰的問題。就在這個時候,蘇聯加入對日作戰,150多萬蘇聯軍隊南下。
日本擔心美國會繼續使用原子彈,其實美國就只有這兩枚原子彈,當然,日本絕對不可能知道這個消息。在各大國的壓力下,日本裕仁天皇在8月15日宣布投降。隨著天皇的命令,在亞洲各地作戰的日本軍隊先後向盟軍投降。由於原子彈威力巨大,各大國都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在二戰以後,蘇聯、英國等國家都開始研發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