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全景展現多彩澳門,百度地圖為澳門旅遊添「智慧」
20年前,澳門在全國同胞的殷切期盼中回歸祖國的懷抱,20年後,一個繁榮進步、幸福和諧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已然呈現在世界面前。這期間澳門旅遊業持續發展,旅客人數及旅遊服務水平不斷上升。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百度地圖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聯合上線「全景遊澳門,魅力新旅程」主題活動,通過百度地圖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澳門的城市魅力。
-
「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2020」 將於12月9日舉行
(2020年11月30日)「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2020」 將於12月9日在澳門舉行,以「團結與創新:重塑世界旅遊新經濟」為題,探討重建旅遊信心及重塑旅遊業的新策略及新動力。在防控疫情的新形勢下,論壇首次結合線上線下形式進行,利用創新科技團結世界各地的旅遊業界,共享遠見卓識,共創旅遊新經濟。
-
澳門最高峰不足百米,卻藏著世界遺產和地標,還能俯瞰澳門全景
炮臺建於1622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炮臺平面為不規則多邊形,牆高約6米,立面由花崗石築建而成,在架設大炮的地方,子牆稍為降低。周邊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配套建築。之前一直是軍事禁區,直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炮臺才被闢為旅遊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江蘇唯一、中國第14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第一處濱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標誌著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了海洋!守護淨土——以最美姿態展現於世界舞臺今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成功申遺一周年之際,又一新舉格外引人關注——當天舉行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牌儀式」上,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的鹽城,牽頭組建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專委會,將與其它沿淮城市一起,共抓生態環境保護,共守生態環境生命線,共建美麗宜居、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生態經濟帶。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2019年年會在足召開
今日上午,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2019年年會在足開幕,來自全國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文物管理機構代表、遺產地代表、世界文化遺產相關機構代表及專家共120餘人齊聚大足,交流分享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監測的先進經驗。
-
澳門十大名校,你了解多少?
澳門十大名校,你了解多少?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
天津市薊州區稅務強化大數據分析 助力薊州旅遊業復甦
央廣網天津10月31日消息(記者陳慶濱)記者從天津市薊州區稅務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局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大力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發揮職能強化大數據分析,主動與所轄企業聯繫,開展「一對一」疫情稅收政策宣講,幫扶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
-
世界遺產「過度旅遊」矛盾凸顯 客流時空分布亟待平衡
中新社敦煌9月2日電 (記者 馮志軍 丁思)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項目專家內維爾·阿根紐(Neville Agnew)1日在敦煌指出,近年來,中國各地遊客對於世界遺產地「必須看」的心態導致旅遊業增長,而許多其他重要遺產點由於缺乏遊客而苦惱不已,「旅遊人數在增加,但人們去的地方並未增加」
-
國際實驗室的「遺產」故事
該實驗室是科技部2020年批准設立的19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之一,將對文化遺產的材料分析、數位化技術研究遺產修復工藝和遺產虛擬復原技術等方向展開研究。1997年12月4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崑曲、古琴也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蘇州大學在文化遺產保護上亦不遺餘力。
-
來一場穿越非洲的世界遺產之旅
早在遠古時代,非洲便擁有了高度發達的文明,為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本期「環球廣角」帶您前往坦尚尼亞、南非和剛果(布),進行一場穿越非洲的世界遺產之旅。 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和松戈馬拉遺址: 見證斯瓦西裡文明的興衰 坦尚尼亞是擁有世界遺產較多的非洲國家之一。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致信世界旅遊組織: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是全球旅遊業重塑的重要基礎之一
近日,包括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在內的上百家公益機構和旅遊企業在一封給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公開信中,呼籲UNWTO及其合作夥伴應在旅遊業復甦期做出表率,逐步淘汰圈養野生動物的旅遊娛樂活動,推動全球旅遊業以野生動物友好型旅遊作為基礎之一,進行「更好地重塑」(growing back better)和可持續發展。
-
中國確定3年申遺項目!一起走遍55項中國世界遺產!
我國明年的申遺項目已確立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這是一個自然遺產項目,2022年我國將申報文化遺產項目。因此,只要今年我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就將確定成為2022年我國唯一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
-
我國陸地面積第二小的城市,滿城文化遺產,人均GDP卻全國最高
說到中國人均GDP最高,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北方一線城市廣州深圳,但實際上是位於中國南方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最新統計,澳門人均GDP世界第二,國內第一,但實際上澳門GDP總量並不高,只是因為人口少,人均GDP排名才提高,在法律意義上,特別行政區相當於省、直轄市一級,與中國四個直轄市相比,澳門的土地面積只有32.8平方公裡,沒有上海靜安區大,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地方,真的很有錢,很漂亮,整個歷史名城被世界文化遺產所覆蓋
-
2020年3月世界遺產要聞
江西省文旅廳:推動景德鎮御窯廠遺址、萬裡茶道 (江西段 )、 贛南圍屋申遺工作,爭取將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增補列入「中國白酒老作坊」 世界文化遺產預各名單。山東省:繼續推動濟南「泉·城文化景觀」 「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福建省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推動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和「萬裡茶道」等文化遺產申遺前期工作。
-
布達拉宮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月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和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先後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原本為當地人所使用的許多場所正面臨著來自旅遊者和旅遊業的壓力。在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中如何維護當地人的利益是每個世界文化遺產都面臨的問題。
-
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地與美國猛獁洞結為友好公園
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地與美國猛獁洞國家公園結為友好公園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孫奕)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地與美國猛獁洞國家公園負責人17日在京正式籤署協議,結為友好公園。 據了解,兩地均以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著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遺產地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裡,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三個區組成,涵蓋劍狀、柱狀、錐狀、天生橋、天坑等多種喀斯特地貌;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國家公園是已知最長的巖洞網,縱橫585公裡以上,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
大部分世界遺產珊瑚礁遭白化,若不減排本世紀末將全部死亡
前者是馬裡蘭州銀泉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於6月19日宣布,始於2015年的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似乎已經結束。後者則是連續3年的白化過程破壞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名錄29個珊瑚礁中的26個。同時預測結果是嚴峻的——如果不能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所有這些礁體「在本世紀末將不再支持功能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
澳大利亞林火失控,世界自然遺產被毀
澳大利亞林火失控,世界自然遺產被毀 自從2019年年末以來。澳大利亞就山火不斷,高溫和乾旱更是加重了火勢讓山火肆虐了數月生靈塗炭。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山火造成嚴重損失之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才表示政府正在制定國家減災機制以應對自然災害。之後,澳大利亞政府還出資7600萬澳元重振旅遊業,讓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進行恢復。
-
澳門官宣開放,往來無需隔離!這塊寶地浮華又懷舊,約嗎
這一方小小的海島之上,布滿了幾十處珍貴的世界遺產和無數令人驚豔的時尚光圈,古老的土地迸發出盎然的生機與活力。 2005年,這裡也被聯合國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全球旅遊業的變革和走向,7位國內外大咖這麼說
11月13日-14日,由世界旅遊聯盟主辦的「2020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辦,主題為「信心與變革面向未來的旅遊業」,重點關注後疫情時代的旅遊生態,從產業、教育、科技等多維度描畫明日旅遊業的立體圖景,圍繞全球旅遊治理體系建設、行業責任、危機應對、科技創新、教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