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能源真有戲!世界最大核聚裝置造出氫等離子體

2020-12-05 快科技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技術評論》雜誌網站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3日開啟了迄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設備「螺旋石7-X」。該設備首次製造出氫等離子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按設計,「螺旋石7-X」(W7-X)通過模仿恆星內部持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氚和氘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的高溫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

啟動後,W7-X的微波加熱裝置開始運轉,將氫氣加熱至8000萬攝氏度,氫等離子體隨之產生,並存在了四分之一秒。W7-X運行部門主管漢斯-斯特凡·博施說,這是該仿星器首次制出氫等離子體,實驗效果「完全符合預期」。

W7-X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建,項目投資超過10億歐元,設備組裝工作耗時9年,於2014年完成。隨後,研究人員對所有技術系統展開了逐一測試。2015年12月,研究人員成功利用W7-X制出氦等離子體,為製造氫等離子體做準備。

受控核聚變被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之一。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遠高於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汙染也會在短期內消失。

但是應用核聚變的難度在於,要讓超高溫的等離子體「受控」,否則就可能變成氫彈爆炸。科學家在實驗中用強磁場來約束和控制等離子體,有環形的託卡馬克裝置和螺旋形的仿星器裝置等不同類型。

目前,美、英、法和中國等國均在發展託卡馬克裝置。仿星器的概念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提出,德國科學家認為仿星器更加穩定,更可能是未來核聚變反應堆的發展方向。他們還計劃逐步擴建「螺旋石7-X」,到2020年獲得可持續30分鐘的等離子體,進一步向受控核聚變的目標邁進。

相關焦點

  • 無盡能源近了!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開始運行
    核聚變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之一。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1公斤核聚變原料產生的電能等同於1.1萬噸煤產生的電能。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也會在短期內消失。
  • 世界最大仿星器聚變裝置升級改造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消息,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變裝置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是一種受控核聚變裝置。按設計,仿星器通過模仿恆星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將等離子態的氫同位素氘和氚約束起來,並加熱至1億攝氏度左右發生核聚變,以獲得持續不斷的能量。位於德國東北部城市格賴夫斯瓦爾德的「螺旋石7-X」裝置在2015年12月開始運行,至2016年3月結束第一輪實驗,成功製造出氦和氫等離子體。
  • 世界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在德國正式啟動—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柏林2月3日電(記者郭洋)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3日在德國正式啟動科學實驗並首次製造出了氫等離子體,向實現受控核聚變邁出重要一步。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個瘋狂的項目被稱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幾個月以來,各種的組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這裡。科學家們將竭盡全力完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拼圖」。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幾個月以來,各種的組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這裡。科學家們將竭盡全力完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拼圖」。核聚變核聚變是輕原子核融合成為更重的原子核,這種方式為太陽和其他恆星提供動力,使得太陽能夠燃燒上百億年。
  • 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開始運行
    新華網柏林12月11日電(記者郭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屬的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10日說,用於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螺旋石7-X」當天開始運行,並首次製造出氦等離子體。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實際上是一種核聚變反應研究設備。
  • 無盡的能源
    在五十四年之後的2006年,七個國家和地區聯合起來,試圖將氫彈的威力緩緩釋放,並且用它給世界帶來無盡的能源。這個歷史上耗資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現在正在法國一處風景優美的景區建設當中。它在未來十年內將開始一系列實驗,並且很可能會在2050年之前,供給我們近乎無限、成本接近於零的電能。
  • 德國仿星器刷新2000萬度高溫紀錄,核聚變能源即將迎來突破?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正在逐漸加熱我們的地球,這其中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的氣候變暖的功勞。為遏阻氣候變暖,各國都在尋求水能、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但同樣會釀成不同的環境和生態後果。要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人們寄希望於一種最清潔,最有效的能源,那就是模擬恆星內部反應的核聚變。
  • 世界最大仿星器升級:人造太陽溫度達1億攝氏度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6日說,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變裝置「螺旋石7-X」已於今年3月成功完成第一輪實驗,目前正在升級改造,預計4年後可實現等離子體脈衝持續時間30分鐘的目標。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是一種受控核聚變裝置。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
  • 世界最大核聚變裝置開始組裝工作:「人造太陽」拯救能源危機
    在這裡,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稱 ITER)正式開始組裝工作。數百萬個零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法國,僅組裝時間長達 4.5 年,最終變成直徑約 30 米,高度約 10 層樓的大型反應堆。如果 ITER 成功運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核技術的一大突破。
  • 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運行
    可控核聚變一直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主要選擇。1公斤核聚變原料產生的電能等同於1.1萬噸煤產生的電能,而核聚變反應所需的氚和氘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核聚變反應堆比目前核電站的核裂變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更少,放射性也會在短期內消失。因此,可控核聚變也一直是人類研究的重點。近日,科學家在這一研究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 德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月3日報導】題:德國正在接近核聚變這一獲得無限清潔能源的長期夢想    德國科學家今天將向已成為能源「聖杯」的核聚變邁出第一步,核聚變有提供無限清潔能源的潛力。要利用這種能源,存在一系列挑戰,研究人員需製作一種能將原子加熱至1億攝氏度以上的裝置。
  • 全球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首次製造出氦等離子
    12月10日,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IPP)宣布,用於研究核聚變反應的世界最大仿星器「Wendelstein 7-X」已開始運行,並首次製造出了氦等離子體。「Wendelstein 7-X」是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聚變裝置,用來研究仿星器裝置應用於聚變電站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 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揭秘:無限廉價能源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開啟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Stellarator)核聚變反應堆。該裝置被暱稱為「文德爾施泰因7-X」(簡稱W7-X),能一次約束超高溫的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以上。近日,W7-X反應堆製造出了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的氦等離子體,持續了十分之一秒。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但我們想實現的,不僅僅是利用太陽能,而是在地球上造出一個「迷你太陽」,也就是核聚變。  如果我們能解決各種極為複雜的科學和工程問題,便能通過核聚變獲取清潔、安全、無窮無盡的能量了。只要每日從水中提取出一千克的氘(氫的一種同位素),產生的電量就足夠成千上萬個家庭使用。
  • 託卡馬克」是世界最大、最複雜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
    播種一個太陽,讓能源從此用之不竭,這是人類的一大夢想。   如今,在法國南部海港城市馬賽以北約80公裡處的聖保羅-萊迪朗斯小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的數千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正在埋頭「築夢」。
  • 中新通訊:探訪中國最大的核聚變研究基地
    夸父逐日」;為了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中國今日有一群「現代夸父」正在不舍晝夜地探索核聚變能源。  有「核聚變研究奧運會」之稱、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世界聚變能源大會,因為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的光芒,選擇中國成都作為舉辦地,會議將於本月十六日開幕。
  • 人類將擁有無限能源?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將亮相,2025年運營
    ,性價比高,而且還是清潔能源,符合這一要求的未來能源並不多,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人類擁有的核反應堆都是核裂變反應堆,採用核裂變原理製造而成,雖然相比於傳統能源有很多好處,但是核裂變核反應堆並不安全,此前多次發生嚴重事故,給人類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 德國w7-x後,中國科學家又宣稱實現核聚變反應突破
    位於德國的全球最大仿星器核聚變裝置文德爾施泰因 7-X(Wendelstein 7-X,W7-X)於 2月初成功將氫氣加熱到攝氏 8,000 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