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也叫折耳根,是我國西南地區十分常見的一道名菜。因每個人愛好不同,有些人喜歡吃魚腥草葉子,還有的人會吃它的根莖。據歷史資料記載,它還是我國收錄的草藥。
不僅應季時可以吃,還能夠去除雜質,再經過曬乾後處理也能吃,或煎水、泡水喝。在當地被人們稱為是「保健菜」,可為什麼近幾年來,有傳言說它是「致癌物」呢?營養師告訴你吃還是不吃。
魚腥草為什麼被稱為「保健菜」?經常吃有哪些好處?
傳統中醫上來看,魚腥草味辛、性寒,入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尿祛溼、健脾養胃,可用於尿路感染、腸炎、急性腹瀉。從現代藥理上發現,魚腥草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另外,它還幾次被網友評選為「最難聞最難吃的蔬菜」,它之所以有這個味道,和其中一種名為癸醯乙醛有關。大家不用擔心,這種成分不是有害物,而是天然成分。
和同樣具有風味作用的香菜、韭菜、大蔥、大蒜、生薑一樣,自然有它鍾愛的粉絲。
至於魚腥草抗癌,目前並沒有證據,反而對於這種蔬菜我們要適量吃,過猶而不及。
魚腥草是不是致癌物?
從上面可以知道,魚腥草並不能抗癌。近幾年,也有研究說吃魚腥草致癌,對於這個觀念大家也需要慎重。在2016年,中國食品闢謠表示,魚腥草致癌之說並不嚴謹。
其中的馬兜鈴酸胺含量十分有限,並非是可以致癌的馬兜鈴酸。從本質上來看,馬兜鈴酸胺是馬兜鈴酸在機體內的代謝產物,並非是一種物質。
在相關實驗中發現,可以從魚腥草中分別提取出3種成分,馬兜鈴內醯胺-BII、馬兜鈴內醯胺-AII、馬兜鈴內醯胺-FII。也就是說,魚腥草中的成分,都和被世界衛生組織旗下國家癌症機構列為的1類致癌物不一樣。
因此,魚腥草致癌的說法,大家還需科學判斷,不能亂相信。雖然如此,大家在吃時也要注意這種風險比較高的蔬菜,它畢竟是藥食同源食材,切不可多吃。
另外,魚腥草還是一種寒性成分,若你脾胃虛寒、體質較弱、有腸胃疾病等等,亦不可多吃。烹飪時,應完全烹飪成熟,尤其是殘根的部位,安全起見在吃烹飪之前一定要去掉,然後清洗乾淨後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