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洶湧而來的電氣化面前,福特,是時候「亮劍」了。
北京時間11月18日,福特Mustang家族首款純電動車Mustang Mach-E,於美國洛杉磯特斯拉加州大本營正式亮相。這不僅標誌著福特借旗下高性能品牌Mustang加速「觸電」,也預示著在純電動這一新興技術領域,其加入了特斯拉所在的「賽道」,欲與其一決高下。而11月27日,福特方面確認,Mustang Mach-E首發限量版在美已被預定一空。
百年福特,「電氣化」從未止步
有人說,在轟轟烈烈的電氣化大潮中,福特顯然「姍姍來遲」了。實際上,如果要追溯福特的電氣化進程,在其百年的發展史中,這一進程似乎從未間斷。
早在1914年亨利·福特與愛迪生共同發明概念電動車之時,就表明福特開啟了對新能源領域的探索,而這款概念車也被認為是全球最早的電動車型之一。1966年,福特在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並於1967年推出了Comuta概念純電動車,這臺電動車可以提供64公裡的續航,最高時速約為56km/h,在當時已經比較先進。
1998年,福特Ranger純電動版本問世,這是一臺純電動緊湊型皮卡;1999年,福特推出電動小型車Think City,這臺雙座小車續航裡程為85km,最高時速約89km/h。
進入千禧年之後,福特在新能源領域探索和實踐的步伐明顯加快。2004年,福特第一輛混合動力SUV福特Escape Hybird面世;2005年,福特福克斯燃料電池車登上歷史舞臺。在200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福特推出了福克斯概念電動汽車,並在2011年的CES上以福特Focus Electric的新名稱亮相。
2012年之後,福特先後推出了Fusion (美版蒙迪歐)和C-Max的HEV以及PHEV版本。且自2013年以來,福特Fusion Energi成為美國市場銷量最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之一;今年上半年,其在全美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排名第四。
2018年1月,福特宣布,計劃在2017年至2022年之間,投資110億美金,以加速推出新能源車型。今年11月,以Mustang為靈感的純電動SUV——Mustang Mach-E問世,讓我們看到了福特在即將全面到來的電氣化面前祭出了殺手鐧。
打破「煙囪」效應
驅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必然是創新。對於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來說,這種創新,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還包括管理和組織結構的優化。
為此,福特打造了D-Ford團隊。D-Ford團隊的目標是挑戰假設,質疑現狀,洞察消費者需求變化,幫助福特創造未來。目前,D-Ford已經在底特律、帕洛阿爾託、上海和倫敦建立了四個D-Ford試驗室,另有D-Ford團隊駐守墨爾本辦公室。
D-Ford的成員由福特跨部門、跨地區的員工組成,目的是以更開放、融合的態度為消費者設計更智能、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據介紹,D-Ford將在福特全球範圍內成立一個內部社區,持續發展這種創新的理念和專業知識,並將這套方法和工具向福特所有員工開放。
在福特內部,與D-Ford擁有相同意義的還有愛迪生團隊。
福特官方介紹顯示,愛迪生團隊成立於2017年12月,主要負責福特和林肯品牌在全球的電動汽車業務,涵蓋用戶定位、產品定義、商業模式和渠道的開發與探索,以及充電業務和市場營銷等。
在Mach-E的開發過程中,愛迪生團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產品開發之初,其團隊成員來到中國市場做了大量調研,傾聽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並不斷改進和提升產品設計雛形,力求打造出消費者最需要的純電動產品。
無論是D-Ford,還是愛迪生團隊,從其多元化的人才結構,以及瞄準用戶需求,打破固有思維的創新模式上,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車企,正在管理和人才培養上打破傳統企業內部常見的「煙囪」效應,以更年輕化的人才結構和創新思維模式,激發麵向未來的創造靈感。
資金和研發,構築血液和筋脈
身處變革的時代,管理結構的優化和優秀人才的引進,只是福特向電氣化轉型中的一個顯性環節。強大的現金流和不斷擴大的研發投入,則是支持其向新興領域邁進的隱性推動力。
從福特2008年至今的營收和淨利潤報表,可以看出,其在營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淨利潤卻得到了顯著改善。比如,在面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2008年,福特當年的淨利潤為-147億美元,然而,在此之後十年,其一直保持在比較可觀的盈利狀態。
今年前三季度,福特淨利潤為17.19億美元,調整後的現金流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0%;充足的現金流為福特在電氣化和智聯網領域的研發提供了財力支撐。如今,位於矽谷的福特創新實驗室已經從2012年初期的8名員工和297平方米的佔地面積,擴充至如今的240多名員工、約16,908平方米。
在矽谷創新中心,福特關注電氣架構、前沿材料、機器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等多個前沿技術領域,並在3D列印、移動出行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據介紹,2018年,福特矽谷創新中心共獲得199項專利。
在擴大新興領域投入的同時,福特也在其他層面採取降本增效措施。比如,過去幾年,其逐步減少了旗下車型平臺,將車型平臺由原來的30個減至如今的5個;而這5個平臺將涵蓋福特現有和規劃中的所有車型,其中包含有一個後驅/四驅的非承載式車型平臺,適用於F-150 和徵服者等;一個前驅/四驅承載式車型平臺,適用於翼虎、銳界等;一個後驅/四驅承載式車型平臺,適用於Mustang 和探險者;一個商用車非承載式車型平臺(全順)以及一個純電動車平臺。
當談及「如何平衡新領域的投入與對短期利潤的追求」時,福特汽車產品開發及採購執行副總裁,唐浩泰先生表示:一個公司的估值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增長,二是風險,三是回報。顯然,純電動汽車未來一定是高增長的行業,如果一個汽車企業沒有這類產品組合,就會處於高風險的位置,且有可能被顛覆;福特非常清楚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非常清楚自己的產品優勢和價格優勢。所以,福特非常堅定對新興領域的投入。
「短期上對新業務的投資在財報上會帶來一些挑戰,但長期的回報會很大。」這種投資回報更多是以S曲線的方式呈現,「開始看到的變化並不那麼明顯,一旦到了轉折點,我們就會看到很大的回報變化。」
合縱連橫,是電氣化的必經之路
當然,在進軍電氣化的徵程中,福特並非單打獨鬥。
在歐洲和北美,福特正聯合大眾、Rivian開發面向不同用戶的純電動車型。據福特官方透露,自2023年起,福特將使用大眾的MEB平臺,為歐洲客戶設計製造至少一款規模量產的純電動汽車;到2024年,福特將在歐洲推出17款新能源車型。
而在北美,福特投資5億美元入股了北美創新電動車製造企業Rivian,雙方將基於後者的純電動車平臺,開發一款福特的純電動車型。根據計劃,2020年,福特將推出首款基於全新純電動車模塊化平臺打造的SUV,還將在北美推出純電動的F-150車型。
在印度市場,福特已與Mahindra成立合資公司,將在印度等新興市場共同開發新能源車型。
而在中國,福特正聯合合作夥伴長安福特和江鈴福特,加速向電氣化領域邁進,至2021年底,福特計劃在中國市場投放10款新能源車型,包括今年已經上市的福特領界EV和全新林肯飛行家插電混動版。
通過合縱連橫,未來幾年,福特在全球主要市場投放的純電動車型,將迎來全面開花之態。
電氣化的福特,必須更中國
全球範圍內的電氣化進程,使得每個車企面對這一領域都顯得無比興奮。
而中國,作為堅決執行新能源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憑藉龐大的市場容量和由政策助力帶來的廣闊發展前景,理所當然地成為各大車企的戰略重地。
像其他跨國車企一樣,福特也將中國市場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10月,福特啟用陳安寧擔任福特中國掌門人,同時將福特中國從福特亞太區域獨立出來。至此,福特中國市場與北美市場,並列為福特公司的兩大核心市場。
今年初,在陳安寧的帶領下,福特中國迎來了楊嵩、霍靜等多名汽車圈營銷悍將的加盟。福特中國管理層的「換血」,也標誌著其本土化進程的進一步升級。在企業戰略層面,福特賦能中國團隊,培養「更福特,更中國」的文化;同時,還致力於優化企業成本與效率,建立中國獨特的生態系統所需要的合作夥伴關係和商業模式。福特明確提出,接下來要加速電動車業務的發展,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產品、服務和體驗。
今年4月份,「福特中國2.0」的發布,則為未來三年,福特在華的產品布局指明了方向。
當前,福特在華的產品布局已經覆蓋轎車、SUV、MPV、商用車、皮卡等細分市場。根據「福特中國產品330計劃」,未來三年,福特將加大在華新能源產品的投放,其中包括將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而今年下半年上市的領界EV是這10款新能源車型的首款車型,接下來要投放的福特品牌重磅車型則是2021年引入中國市場的Mach-E。
前文提到,這款有著福特Mustang血統的純電動SUV,在開發階段就以中國消費者需求為藍本進行了數次改進和升級。在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針對中國用戶需求所做的具體改進措施,稍作說明。
據福特汽車全球電氣化總監Ted Cannis介紹,在上海,愛迪生團隊通過調研發現,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希望車內有一個空間可以放「買回來的魚,最好能冰凍」。為此,Mach-E獨創了一個前備箱,這個前備箱的大小可以放置一個小冰箱,且具備排水功能,非常方便用戶放置生鮮或冰凍食品。
Ted Cannis還透露,「和美國用戶不一樣,中國用戶比較在意車內空間,當時車模型的後座比較窄,頭可能會碰到車頂。所以,後來我們把車頂往上升,並將後排與前排的距離拓展了20mm,讓後座的空間變得更寬、更高。」
此外,Mach-E的內飾設計靈感、中控屏尺寸大小,以及車載娛樂系統功能等,均根據中國用戶的實際調研需求,做了相應改進。
如果說,領界EV是福特首款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合資純電SUV,那麼,Mach-E的到來,則印證了福特在這款全球車型的開發上,同樣注重聆聽中國消費者的聲音。「在中國,純電動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隨著中國政府的補貼下降,對於新進入這個細分市場的企業來說,競爭會更為激烈。」
所以,福特深知,想要在未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必須在產品力上貼近中國消費者,而這也可以看做其在電氣化領域「更中國」的具體表現。
當前,Mach-E所在的細分市場,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特斯拉Model Y,如果將範圍擴大至豪華純電動SUV這一領域,那麼,奔馳EQC、捷豹I-Pace、Polestar 2也可以納入競爭範疇。從Mach-E在產品力層面的幾個硬性指標來看,與同級車型相比,其在車內空間、續航、動力性能方面的競爭力明顯。
這些比較有優勢的硬性指標,加上其在設計和細節層面針對中國用戶做的本土化改進,相信2021年進入中國市場後,將成為一股與特斯拉Model Y相抗衡的強大力量。
寫在最後
有人將電氣化視為新興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途徑。無疑,電氣化的到來,使得新舊車企均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但起點雖相似,背後的造車經驗積累、資源調度、財力支撐,又何其不同。而後者往往決定了一家企業在這個新興領域能夠走多遠、走多久。
如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深耕百年的福特,儼然成長為一頭軀體壯碩的「大象」。而在電氣化這一新賽道面前,福特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讓我們拭目,這隻大象在新賽道上,揚起舞步。
(註:蓋世汽車研究院丁泉惠老師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