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實驗驗證糾纏魯棒性與拓撲相的關係

2020-12-01 中國科大..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行走方向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韓永建和許小冶等人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量子行走中糾纏魯棒性在不同拓撲相下存在顯著差異,並以此進一步實現了拓撲相及其相變的探測。相關研究成果於114日發表在《Optica》。

量子糾纏已被證明在量子度量、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處理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建立系統拓撲性質與糾纏魯棒性之間的聯繫是量子信息中的重要問題,為此既需要量化系統中的糾纏度量,還需要對系統的拓撲相進行完整分類。量子行走系統提供了研究二者關係的一個關鍵平臺。

李傳鋒研究組利用在量子行走中直接測量體拓撲不變量[Phys. Rev. Lett. 120, 260501 (2018)]和觀測光子自旋與位置之間的糾纏動力學[Optica 5, 1136 (2018)]中建立的實驗技術直接驗證了此系統的拓撲與糾纏魯棒性之間存在關聯。首先,從理論上預言:拓撲非平庸相中的糾纏不受某一參數影響,具有魯棒性;而在拓撲平庸相中,糾纏對這一參數的擾動非常敏感。通過改變實驗系統控制參數,實驗驗證了不同拓撲相下的量子行走中量子糾纏的魯棒性差異,利用這種差異還可以判斷相變臨界點。本實驗結果為建立多體拓撲系統與量子糾纏魯棒性之間的普遍關係邁出了一步。這種聯繫的建立將加深對多體量子系統的理解,進一步促進量子編碼和量子糾錯的發展。

審稿人高度評價該項工作:「在我看來,這項工作是新穎的,對量子信息處理的理論方面和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In my view, this work is novel with high impact for both theoretical aspec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該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王琴琴。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以及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資助。

拓撲相及相變臨界點探測實驗結果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364/OPTICA.375388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科研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超冷原子實驗驗證量子相變的時空對稱性
    這個參數就是相變發生的速度,相變過程發生越快,拓撲缺陷出現越快,且數量越多。更進一步,拓撲缺陷出現的時間和數量與相變速度成冪次律。冷原子體系是研究此類相變的絕佳體系。我們的實驗是先將銫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置於一個一維光學晶格中,而後逐漸加強振動這個晶格(周期往復平移晶格)。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等人與牛津大學Raj Patel資深研究員合作,首次設計並實驗實現了一種特殊的「退相併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並在該量子信道中驗證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該研究成果2020年8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等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彭新華與理論合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麻志浩等,首次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隨後,杜江峰和彭新華課題組設計了巧妙的實驗,在不需要用到完全的量子態層析下,實現了線性熵定義的不確定度的直接測量,驗證了包含糾纏的兩體系統不確定性關係的等式,其中採用的實驗手段及數據處理方法對其它物理體系也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和擴展性。實驗結果較好地符合理論預測,第一次給出了帶有糾纏輔助的不確定性關係等式關係的實驗驗證。
  • 科研人員實現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模擬
    拓撲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在體內具有非平凡拓撲,邊界則出現和體拓撲相對應的邊界態。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人們在尋找新奇拓撲物質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發現了諸多新的拓撲相。儘管如此,在理論預言的眾多拓撲物態中,目前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凝聚態實驗中被觀察到。量子模擬作為一種前沿的技術,可以超越真實體系所受的限制,為探索和研究各種奇異的量子物相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 拓撲激子絕緣體相研究獲進展
    但迄今為止,實驗上觀測激子絕緣體相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激子絕緣體相存在及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確鑿證據並不充分,主要是由於激子的壽命較短,帶來觀測上的困難。   InAs/GaSb半導體量子阱系統是重要的紅外探測器體系,其能帶結構獨特,本徵情況下會自發形成空間分離的二維電子氣和空穴氣。
  •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模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在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對於一個有開放邊界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其邊界上有一對自旋相反受時間反演對稱保護的相向傳輸的邊界態。近期,結合對稱性和材料資料庫的高通量計算報導了幾十種二維拓撲絕緣體材料。其中,絕大多數已發現的材料體系可以被這兩種理論模型有效地描述。隨著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持續推廣,使得廣泛存在於二維和三維層狀材料體系中的新型拓撲相被不斷發現。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導引橢球
    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澳大利亞合作者首次實驗驗證了量子導引橢球,並檢驗了其體積單配性。該項研究成果2019年2月22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導引(steering)的概念最早由薛丁格提出,它描述了兩個觀測者Alice和Bob共享一個量子糾纏態時,Alice對其量子比特做測量可以將Bob的量子比特製備到任意想要的量子態上。
  •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講2016諾貝爾物理獎:拓撲相變與拓撲相
    Michael Kosterlitz用漩渦(拓撲概念)解釋了薄層物質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超導超流相變。David J. Thouless等人用陳數(陳省身數,Chern numbers)等拓撲不變量解釋了實驗觀測到的按整數倍變化的霍爾電導率。F. Duncan M.
  • 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於是,人們提出了開發專用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構建晶格規範場模型,在實驗中通過對模擬器的各種參數的精準調控制備目標量子物態,並用量子氣體顯微鏡成像等手段,觀測所模擬的量子物態的相變、量子關聯等性質,獲得待研究規範場模型的各種物理性質。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於是,人們提出了開發專用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構建晶格規範場模型,在實驗中通過對模擬器的各種參數的精準調控制備目標量子物態,並用量子氣體顯微鏡成像等手段,觀測所模擬的量子物態的相變、量子關聯等性質,獲得待研究規範場模型的各種物理性質。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於是,人們提出了開發專用量子計算機——量子模擬器——構建晶格規範場模型,在實驗中通過對模擬器的各種參數的精準調控制備目標量子物態,並用量子氣體顯微鏡成像等手段,觀測所模擬的量子物態的相變、量子關聯等性質,獲得待研究規範場模型的各種物理性質。
  •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自然》:中國研究人員首次實驗驗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9-05-15 07:51
  • 拓撲絕緣體簡介
    0 引言拓撲絕緣體是最近幾年發現的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現在已經引起了巨大的研究熱潮。拓撲絕緣體具有新奇的性質,雖然與普通絕緣體一樣具有能隙,但拓撲性質不同,在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下,在其表面或與普通絕緣體的界面上會出現無能隙,自旋劈裂且具有線性色散關係的表面/界面態。
  • npj: 新型拓撲氧化物助力拓撲電子態萬花筒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新型拓撲電子材料的發現帶來了發現新物理的機會。迄今,很多拓撲材料已經由理論提出並被實驗驗證。可惜的是,拓撲氧化物的存在仍舊缺少令人信服的實驗證據。福建師範大學的張薇副教授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翁紅明研究員、武漢大學的餘睿教授等合作,運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對稱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提出在燒綠石結構的Tl2Nb2O6+x(0≤x≤ 1.0)中,氧含量在實驗上的連續可調會導致多種不同的拓撲電子態。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實現
    MnBi2Te4的實驗測量結果。   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實現   拓撲絕緣體是一類由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的拓撲物態,因此是非磁性的。有意思的是,人們在拓撲絕緣體中期待的新奇量子效應之中的相當一部分需要引入磁有序破壞其時間反演對稱性才能出現。
  •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中國科大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Schwinger Model)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高斯定理
  •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是個啥?
    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其中,David J. Thouless獨享一半獎金,F. Duncan M. Haldane與J. Michael Kosterlitz分享另一半獎金。David J. Thouless,1934年出生於英國貝爾斯登,1958年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