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發明、造裝備樣樣拿手!濱州這個拿手術刀的「發明家」也太牛了!

2020-12-06 瀟湘晨報

以前病人小腿骨折,手術前只能在病床上躺數周做牽引,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現在用上「骨折神器」,病人可以下床自由活動,整套「骨折神器」不到10塊錢。

以前沒有兒童專用的下肢骨折牽引床,孩子至少要在醫院住3周;現在有了可以動兒童下肢骨折牽引床,住院1天後家長可以連人帶床一起帶回家休養。

傳統的鐵質手術床容易擋住X光線,如同將外科手術醫生的眼睛蒙起來;有了多功能全方位可透視骨科手術床,不僅病人手術體位容易固定,還可以實現全方位無障礙X光透視,不僅如此,價格也從數百萬元一下子降到幾萬元。

這些都是有著「濱州工匠」榮譽稱號楊淑野的創造發明。楊淑野,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被濱州市總工會授予2020年度「濱州工匠」榮譽稱號。

一名醫生,怎麼會想起搞發明創造了呢?

在同事眼裡,楊淑野就是一個「悶在病房裡的發明家和木匠」,時不時地搞出點新玩意。

就拿PVC水管做的外固定牽引裝置來說,這個裝置簡直就是小腿骨折患者的福音。小腿骨折患者在手術前需要躺在病床上做牽引,也就是在床尾加一組滑輪,通過重物用繩子將患者的腿持續拉伸。

這種牽引必須是持續性的才能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如果患者要下床就必須解除牽引,骨折的地方還會再次疼痛,給患者和陪護家屬帶來極大不便,病人吃喝拉撒全在病床上。此外,更為致命的是,患者容易因靜躺缺少鍛鍊導致出現血栓。

「能讓我舒服點嗎?」躺在病床上患者的一句話,深深刺痛了楊淑野。既然患者小腿需要持續牽引,那麼能不能讓牽引裝置固定在腿上,這樣患者不就可以帶著牽引裝置隨便活動了嗎?

楊淑野最先想到的是家中常見的搓衣板。有了想法就付諸實踐,他自掏腰包買來木板、PVC水管,把木匠師傅請到醫院,按照自己的構想一起動手製作。雖然最初的模型不是一下子就很成熟,但始終有了創新,剩下的不過是完善細節,給患者帶來更高的舒適度。經過多次改良,楊淑野發明的「骨折神器」已經到了第三代,即全部由最常見的PVC水管制作而成,成本極低。

「製作一套『骨折神器』需要2米PVC水管,每米4.4元,2個喉箍,每個0.22元,4個尼龍扎帶,每個0.05元,合計9.44元,還不到10塊錢。」楊淑野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即便是發展到第四代,用重量更輕、強度更高的碳纖維管替代PVC管,成本也不高。如果這可以大規模推廣的話,患者的疼痛和醫療費用都將極大減輕。

能夠換位思考,時刻把病人的感受當成自己的感受,這是楊淑野創新發明的動力。為人父母后,他更容易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生病時的焦急——父母寧可自己受苦,也不願讓孩子受苦。

楊淑野所在的創傷骨科經常收治一些骨折的兒童,他們對醫院和穿白大褂的醫生護士有著天生的恐懼,對疼痛的耐受度更是不及成年人。由於沒有兒童專用的下肢骨折牽引床,兒童需要用約束帶固定在床上至少3周。「本來小孩子就愛哭,害怕醫院這種環境,固定在床上3周,不僅家長累,也會影響其他病床患者的情緒。」楊淑野想,如果有一種可移動的小牽引床讓家長帶回家就好了,不僅節約了稀有的床位,還減輕了患者住院費用,熟悉的家庭環境也有利於緩解兒童疼痛和休養。

有一天,楊淑野看到同事推著一輛轉運物資的小平板車,突然就來了靈感,要是把小平板車改造成可移動牽引床不就行了嗎?於是楊淑野又自掏腰包花1000塊錢買了3輛小平板車用於改造實驗。

為了讓家長用起來更省心,他為改造的可移動牽引床安裝了彈簧秤,家長可根據彈簧秤的指示調整牽引力度。同時,他還為每位家長發放了名片,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諮詢。

「當我的第一個小病號用上這個牽引車後,最終在家長鼓勵下掙扎著站起來的那一刻,我的淚水還是忍不住地流下來了。」孩子治療的每一步,家長都拍成小視頻傳給楊淑野,這是他作為醫生感受到來自患者最深深的信任,也是他發自內心最深處的快樂。

從此,楊淑野的發明一發不可收拾。他還發明了股骨頸克氏針定位調整系統,解決了手術治療股骨頸骨折徒手多次穿針的缺點,能顯著提高股骨頸穿針精準度、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發明的多功能全方位可透視骨科手術床,解決了手術中X射線出現造影死角的問題,還「順帶」將數百萬元一張的手術床降到了幾萬元,一旦投入市場,將讓更多醫院能夠用得起。

但是,創新也是有風險的。楊淑野不是沒想過,這些創新發明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料的麻煩。畢竟他發明的這些設備,只能算是治療過程中的輔助器材,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醫療器械。雖然他的初衷是為患者減輕痛苦和醫療費用,但是一旦產生其他負面效果,責任將會怎麼界定?

「創新總是孤獨的,這些事總要有人來做,風險總要有人承擔,只要為了患者好,我覺得挺值。」

科室融洽團結的人文環境為楊淑野的創新發明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保護作用,科室不僅報銷了楊淑野自掏腰包的費用,更關鍵的是來自科室領導的鼓勵以及擔當。

「我們科室每周都講一堂人文課,和醫學一點關係都沒有,講曾國藩、講王陽明、講稻盛和夫……已經堅持了兩年。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這就是我們科室的文化,是我們科室的精神支撐。」

【來源:齊魯晚報今日濱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拿手術刀的「發明家」三年獲得6項專利
    他就是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創傷骨科的楊淑野醫師,從2017年至今,他自製PVC管外固定牽引裝置、可移動兒童下肢骨折牽引床、股骨頸克氏針定位調整系統、多功能全方位可透視骨科手術床等,獲得國家專利6項。近日他被授予「濱州工匠」榮譽稱號,這是對他精湛醫術的肯定,也是對他創新創造服務臨床的一份褒獎。
  • 比愛迪生還牛的發明家,一生擁有近一千項發明,為搞科研終身未婚
    提到19世紀最傑出的發明家,很多人會立馬想到愛迪生,一是因為他發明了我們常用的電燈,二是因為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學過關於他的課文,所以他知名度較廣。其實除了愛迪生之外,同時期的美國還有一個比他還要傑出的發明家。
  • 改變世界,高中就做小發明家!美帝學生17歲就搞發明,並將15萬美刀大獎攬回家!
    高中時期就成為發明家,並獲得15萬美刀的大獎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84歲「發明達人」欲發明磁力動力機,誰能助他一臂之力?
    他1959年考入浙江大學機械系內燃機專業學習,1964年畢業,被分配到浙江省航運公司嘉興航運公司搞輪船內燃機維修工作。到公司後,他自學船舶設計,1983年便成了公司裡為數不多的有國務院科學技術幹部局授予證書的工程師。由於妻子和孩子都在桐鄉,1984年,為了方便照顧家人,姚元愷調到桐鄉技工學校從事機械專業的教學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幹到退休。
  • 發明家:我發起明來,連自己都殺
    >一個「發明家」要想被大家記住,要麼他的經歷足夠牛逼,要麼他的經歷足夠壯烈。幾天後,他的傷口出現了壞疽並死於截肢手術……這兄弟的本職不是發明家,而是一個有著發明夢的特技演員。他發明了一個「密封艙(也叫緩衝桶)」可以讓人從幾十米高處降落而保證安全。
  • 民間發明人搞創新如"飛蛾撲燈" 面臨發明致貧境遇
    看著一堆堆證書,叫民間發明家何昌盛沒法不激動。 記者金思柳攝53歲的黃谷,自嘲一輩子在「啃老」,生活至今靠年過九旬的父母貼補,女兒讀書的錢是爺爺奶奶掏的。黃谷曾在省財稅職業學院當老師,後來迷上發明,辦了病休,先後舉債七八十萬元,拿了一堆專利,發明的「遠紅外電熱滑鼠」,獲全國發明博覽會銅獎,生活卻從此窮困潦倒。不依賴任何企業、機構,在自生自滅狀態下獨立搞發明,俗稱民間發明人的非職務發明人,處境多與黃穀類似。武漢「農民發明家」李玉明,曾登上「世界發明名人錄」,多項專利獲獎,還到世博會搞展覽。
  • 古代最牛發明家之一,發明了機關槍,若非冤死,中國軍隊豈能慘敗
    其實,在康熙年間一位中國發明家發明了先進的自動火槍武器,如能裝備軍隊,則會把軍隊大大地推向近代化,戰爭誰勝誰負,熟未可知。可惜,天災人禍,造化弄人,終使這一發明湮沒人間,可悲可嘆。這位中國古代最牛發明家之一的人物,名叫戴梓。他生於明末清初,博學多能,通兵法,還通曉天文、曆法、史籍,不過他興趣最濃的方面,還是機械,並多有實踐。
  • 民間發明家有多野?
    有人搞坦克裝逼,自然也有人做大炮禦敵。10年前,民間發明家老楊的土地被拆遷隊所覬覦,面對由30人組成的強拆隊,老楊第一次使用簡陋禮花彈發射裝置還擊。某些腦洞大開的創造性發明也著實有些門道。這也為民間發明家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堅實的依據,證明了自殘耍寶不再是當代民間發明家的唯一生存途徑,趣味性與前瞻性同樣可以成就備受青睞的發明。
  • 華佗為何被稱為中國外科手術鼻祖?麻沸散的發明,比西方早1600年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古代遲遲沒有搞外科手術的重要原因。不過中國歷史上有了華佗,這件事就好辦多了,因為他發明了著名的麻沸散,也就是最原始的麻醉劑。外科手術的出現看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病患者一般都是疼得死去活來,往往刀子才用到一半,病人就疼死了。
  • 美國天才發明家,2大發明毒害世界百年,最後卻栽在自己發明之手
    而美國歷史上有一個天才發明家,發明了2件改變人類的產品,最終自己都栽在自己的發明之手,也可以看作是大自然對人類科技最直接的報復了。這位科學家叫做託馬斯·米基利,他出生於一個上流家庭,他的父親就是一位發明家,並且很有錢。受到父親的影響,加上他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長大後的米基利成為了一位發明家。
  • 他發明了毒害人類幾十年的添加劑,曾經被奉為偉人,最終卻被自己的發明害死
    >他的名字將是地球最恐怖的代表…小託馬斯·米基利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託馬斯·米基利是一個著名的發明家據說他還是著名的英國發明家瓦特的後裔父親不僅希望他將名字延續下去也希望他將發明的事業延續下去
  • 這個發明家有點意思!
    這個發明家有點意思!大家總會覺得這事離我們太遙遠NO !在東勝區就藏著一個低調的「發明家」他利用廢棄的桃木作原材料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機械相結合用來——造紙!!劉二保通過傳統技藝和現代設備相結合製作桃木宣紙劉二保成功後,想將這個技藝保留下來,於是申請了國家專利。劉二保說:「起初我只是覺得這是個好項目,但隨著自己對桃木文化和造紙文化的深入了解後,我覺得自己更有責任、有義務去把優秀的傳統文化找回來,並讓更多人了解。」
  • 他是美國最牛的發明家,持有專利超400個,身價超32億美元
    迪恩卡門是美國當之無愧的最牛的發明家,賽格威平衡車、全自動輪椅、「彈弓」水淨化系統都是她的作品,如今他個人的專利已經超過400個,他曾與比爾蓋茨、賈伯斯齊名,一同入選全球「十大輟學億萬富翁」。目前卡門的身家已超過32億美元。
  • 他被稱為我國第一牛的死刑犯,在道德邊緣瘋狂試探的天才發明家
    他被稱為我國第一牛的死刑犯,在道德邊緣瘋狂試探的天才發明家在我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便跟我們說,才華跟道德,很難在一個人的身上得以完美體現,有才華的人很多,有道德的人也很多,但是同時兼備才華跟道德於一身的人卻很少,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金無足赤
  • 被自己的發明搞死的3位發明家,他們的結局實在太憋屈了
    筆者:三體-小遙我們之所以能夠享受現在的各項便利,離不開科學家的發明和創造。人類歷史上有眾多為了科技發展而不斷努力的人們,從古至今他們都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才有了如今人類文明的輝煌成就。我們都知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與交流提供更好的條件,而威廉姆在印刷機的發明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正因為他的靈感,使人類的印刷速度提高了數百倍,為更多書籍的傳播帶來了有力的支持。而在一次操作過程中,威廉姆的腳不幸被捲入機器,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落後,他因為傷口感染和創面過大而死亡,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無用發明家」王方,一位在不正經發明到路上越早越遠的發明家
    說起發明家,我們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愛迪生等著名發明家,他們的發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腦洞獨特的發明家總是能夠跳出思維定勢,用想不到的方法去解決一件難題,因此才發明了一件件實用的東西。但其實,還有很多發明家發明了許多無用的東西。
  • 缺大德的發明家米基利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託馬斯·米基利是對人類和地球危害最大的發明家但是他在搞發明的時候放棄了一個研究人員最基本的道德準則,給人類和地球造成的傷害之大前所未有,甚至在今天我們還在深受其害,為他的錯誤在買單。1920年左右,託馬斯·米基利入職通用汽車公司,當時汽車工業真是到了快速發展的時代,但是所有的汽車公司都面臨著一個難題。
  • 白求恩是個「發明家」!你知道嗎?
    近日山東衛視《中國面孔》解讀了一位非常特殊的「中國面孔」,告訴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發明家」白求恩!馬背上的手術臺      1938年,白求恩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中國的民族解放戰場,白求恩多次展示了他天才發明家的聰明才智。
  • 世界首臺微米級CT、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醫生搞出來的發明威力...
    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影像中心主任王振常團隊與清華大學聯手,成功發明世界首臺微米級耳科專用CT設備,填補了國際空白。由於這些骨頭實在太小,患者進行影像檢查時,幾乎無法在傳統CT上反映出來,很容易發生漏診。這也讓一些原本只需手術替換一個人工聽骨就能改善聽力的患者,遺憾地失去治療的機會。 有了50微米解析度的耳科專用CT設備,一些曾經很不容易被發現的隱匿性病變也將變得無所遁形,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及時得到精準的診斷。不僅如此,這臺設備最讓醫生們期待的,就是它探究未知領域的能力。
  •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發明家,魯班一生的發明,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出名的發明家就是魯班了,他的很多發明至今都讓人讚嘆,魯班鎖反正小編到現在都沒有搞明白,還有現在勞動人民都在使用的工具大都是魯班發明的,魯班真的是凝聚了所有人的智慧吧,不然怎麼能夠發明了這麼多的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