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發射的兩顆衛星怎麼監測引力波?看完這個動畫就全懂了

2020-12-10 國際在線

10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將對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的極端爆發現象進行觀測。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正式命名為「懷柔一號」,又稱為「極目」望遠鏡,包括 「小極」和「小目」2顆小衛星。

「極目」望遠鏡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熊少林介紹,「極目」望遠鏡衛星是一箭雙星的方式入軌,兩顆衛星隨時處在地球的兩端,每顆衛星監測除了地球遮擋之外所有的天空,聯合起來就可以對所有天空進行完整的監測,這是衛星最大的一個特點。

憑藉著超強的定位精度和靈敏度等性能,「極目」望遠鏡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暴發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此外,「極目」望遠鏡還將探測太陽耀斑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除了「極目」望遠鏡外,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還部署了多顆空間科學衛星,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發射升空。在極端宇宙方面,我國將發射愛因斯坦探針;在太陽活動對人類活動影響方面,先導專項也部署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和中歐聯合衛星計劃(SMILE)兩顆衛星。這些科學衛星的發射將使我們國家在極端宇宙、在太陽活動,以及日地關係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 將對天空進行完整監測
    今天(10日)凌晨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升空,相關衛星又被稱為「極目」望遠鏡。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正式命名為「懷柔一號」,被稱為「極目」望遠鏡,包括 「小極」和「小目」2顆小衛星。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
  • 就在今早!「嘉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來看這顆衛星能幹啥?
    就在今早!「嘉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來看這顆衛星能幹啥? 「嘉定一號」成功發射了!嘉定區新聞辦說,今早7點40分,我國首顆由商業航天公司獨立自主研發及製造的高性能微納衛星——「嘉定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悉,「嘉定一號」是我國首個天基物聯探測系統——「翔雲」衛星星座的首發星,TA的研發企業就落戶在嘉定南翔。
  •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在發射點火後約18小時左右,兩顆衛星才和微風上面級分離。圖示為電推力器這兩顆衛星是俄羅斯的全電推進通信衛星也是繼美國波音的702SP平臺和歐洲的 Eurostar NEO平臺之後,全球發射的全電推進通信衛星。不過和波音的702SP平臺衛星、歐洲的 Eurostar 衛星相比,俄羅斯的電推進衛星處於能量更高的軌道上,預計將更快進入預定的GEO軌道。
  • 中國「慧眼」望遠鏡成功監測引力波源所在天區
    中國「慧眼」望遠鏡成功監測引力波源所在天區 2017-10-17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發布,中國首顆空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參與監測並作出貢獻。資料圖:藝術家所描繪的雙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現象。  引力波源於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以後的預言,即極端天體物理過程中引力場急劇變化,產生時空擾動並向外傳播。從LIGO在2015年9月14日首先發現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以來,人們已探測到4例引力波事件。
  • 天琴+太極+極目,我國將有三顆引力波探測衛星,可全時全天域探測
    在引力波的空間探測上,我國又有好消息傳來,12月10日4時14分,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箭雙星」發射了兩顆衛星並成功入軌,名稱為「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剛剛,「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顧名思義,它的使命就是全天候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尋找引力波之光。所謂引力波,其實是物質和能量的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那麼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 俄官方對監測衛星發射推遲的最新說法
    國防科普# :提高全民國防觀念,深度解讀相關知識《進步》宇宙火箭中心(隸屬於俄羅斯宇航局企業)總經理德米特裡 巴拉諾夫對俄新社記者聲稱,因缺相關組件計劃發射的《進步號》兩個監測衛星將推遲發射時間。據他介紹,《資源-P》系列的第4顆以及第5顆衛星因合作的外企提供不了相關部件而被迫推遲發射時間。
  •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顧名思義,它的使命就是全天候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尋找引力波之光。所謂引力波,其實是物質和能量的劇烈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一種物質波。如果以水面來比喻時空,那麼引力波就可以看作是時空的漣漪。愛因斯坦一個世紀前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 中國「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剛剛發射成功的「懷柔一號」衛星要幹嘛?這些知識了解一下
    來源:科技日報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球天文哨兵,我國的引力波暴天文預警衛星能幹啥?
    最近,我國成功發射了最新研發的天文學預警衛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英文全稱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英文簡稱:GECAM,暱稱為「極目」,中文名:懷柔一號)。名字這麼長,一看就知道不簡單,事實上也確實是不簡單!且聽我慢慢道來。
  • 「雙胞胎」減災衛星發射,我國環境減災再添保障,應急監測不犯愁
    今年果然是「多星」的一年,繼高分十一號-02、「一箭九星」發射以來,兩顆環境減災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這對「雙胞胎」衛星也發射成功。據報導,9月27日11時23分,一箭雙星-環境減災二號A、B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了解,這兩顆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減災一號的兩顆衛星也是功成身退。
  • 兩顆「利國利民」衛星成功發射,未來承擔減災任務
    一般咱們玩都是買十來個然後點著玩,但是我國發射火箭的頻率可比咱們玩衝天炮的頻率還高,那一艘艘的火箭跟不要銀子似的,轟隆轟隆就上天了。就在最近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稱,中國在9月27日11點23分左右於太原的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了,環境減災二號A以及B這兩顆衛星,據悉,這兩顆衛星未來將滿足於中國的應急管理部以及生態環境部的應用需求。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
    (觀察者網訊)近日,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京召開,會議透露GECAM雙星計劃於9月出廠。按照此前消息,GECAM雙星計劃於2020年發射。 據中科院網站1月10日消息,1月8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工程正樣研製工作動員會在京召開。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2月2日15時51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當然,趙堅說,雖然風雲四號對汙染物的監測能力提高了,但是真正要實現大氣環境,如汙染物的分布、顆粒物濃度的監測,還需要研製新的氣象衛星和有效載荷。目前,後續規劃中有兩顆衛星在這方面有特殊效果,一個是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另一個是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這兩顆衛星可以通過雷射主動探測大氣中汙染物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