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2020-08-04 明日情報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發射時間:2020年7月30日 21:25:19(UTC)

發射地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

發射火箭:質子M 和 微風上面級

發射載荷:Ekspress-80和Ekspress-103兩顆通信衛星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本次發射是俄羅斯質子火箭2020年的第一次發射。本次發射的兩顆通信衛星為俄羅斯提供電視、無線電和寬帶信號。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兩顆衛星總重4.39噸,微風上面級將兩顆衛星直接送入非常高的軌道,在發射點火後約18小時左右,兩顆衛星才和微風上面級分離。分離軌道參數為近地點16600km,遠地點54900km,這類軌道稱為「超GTO轉移軌道」。之後衛星利用自己的電推力器進入目標軌道。

質子火箭發射兩顆俄羅斯全電推進通信衛星

圖示為電推力器

這兩顆衛星是俄羅斯的全電推進通信衛星。也是繼美國波音的702SP平臺和歐洲的 Eurostar NEO平臺之後,全球發射的全電推進通信衛星。不過和波音的702SP平臺衛星、歐洲的 Eurostar 衛星相比,俄羅斯的電推進衛星處於能量更高的軌道上,預計將更快進入預定的GEO軌道。

(參考閱讀:聯盟火箭於蓋亞那發射全電推衛星SES-15;阿里安5發射歐洲新平臺全電推通信衛星和印度電視廣播衛星)

Ekspress 80是俄羅斯科斯米切斯卡亞 · 斯維亞茲公司的國內通信衛星。該衛星由俄羅斯的雷謝涅夫(Reshetnev)信息衛星系統公司基於Ekspress-1000N衛星平臺建造,通信載荷由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建造。Ekspress 80衛星的壽命為15年,將定位在東經80°,有效載荷的功率約為6.3 kW。Ekspress 80衛星配備了覆蓋俄羅斯的16個C波段和20個Ku波段轉發器,以及兩個覆蓋全球的L波段轉發器。Ekspress 80很可能替代2005年發射的Ekspress-AM 2衛星。

Ekspress 103衛星和Ekspress 80衛星基本類似,將定位在東經96.5°,配備了覆蓋俄羅斯和東南亞的16個C波段和20個Ku波段轉發器,一級覆蓋全球的1個L波段轉發器。Ekspress 103將先在東經96.5°定點,103°作為備用位置,可能替代2005年發射的Ekspress-AM3通信衛星。

相關焦點

  • 中國某衛星磁聚焦霍爾電推進系統順利交付
    據了解,該系統採用了新一代霍爾電推進技術,代表著國際上目前的主流發展方向,可廣泛應用於我國新一代通信、全電推進等衛星平臺。那麼,什麼是電推進系統?它與目前的化學推進系統相比有哪些優勢?術業有專攻 星際航行顯優勢電火箭發動機的主要問題是推力太小。對於航天發射來說,目前還沒有它的用武之地。但作為衛星、飛船、星際探測器的姿態、軌道控制的推力器,電火箭發動機的優勢無可比擬。因此,航天界也從來沒有忘記電火箭發動機,一直在設法讓它實用化。
  • 俄羅斯「快車-80」遠程通信衛星受損 可能是遭到太空垃圾撞擊
    俄羅斯「快車-80」遠程通信衛星受損 可能是遭到太空垃圾撞擊(© 照片 : Roscosmo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9日電,俄羅斯火箭航天領域消息人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行雲工程」α階段的兩顆技術驗證星,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製,在星間雷射鏈路技術、星載數字多波束通信載荷、空地衛星通信協議等多個重要技術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為智能貨櫃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並為後續天基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
  • 美國空軍:2顆俄Express通信衛星用自己動力抵達工作軌道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月12日消息 發布在專用網站space-track.org上的美國空軍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發射的俄羅斯Express-80和Express-103通訊衛星已到達工作軌道。 Sputnik / Sergej Mamontov俄羅斯計劃於2021年第二季度發射兩顆地球電離層研究衛星這兩顆衛星是用「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的,運載火箭的能力無法將其運載到對地靜止工作軌道(3.6萬公裡高度圓形軌道),分離後兩顆衛星應藉助自己的電噴氣發動機才能到達軌道:Express-80用了152天,Express-103用了160天。
  • 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在人類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霍爾推力器被公認是衛星調整姿態首選推進裝備,而電推進系統本身又是火箭的一種,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電火箭 」。與通過燃燒化學推進劑燃料獲得動能的火箭不同,霍爾推力器通過將電子約束在磁場中,並利用加速陽離子來獲得推力,擁有結構簡單、高比衝、高效率等優點,這項技術一直是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技術的優勢所在。1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跨越。
  • 【GEN1】克卜勒通信公司2021年將為GEN1星座再發兩顆衛星
    克卜勒通信公司的前兩顆GEN1衛星,「克卜勒」4號和「克卜勒」5號,已於2020年9月底搭乘「聯盟-2.1b」火箭發射升空。GEN1衛星旨在為客戶提供克卜勒寬帶大容量數據服務和窄帶物聯網應用服務。「克卜勒」4號衛星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航空航天研究所太空飛行實驗室(SFL)建造,其載荷由克卜勒通信公司提供。
  • 又一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今年我國航天發射任務非常多,就在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天通一號02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移動通信系統。56.326米m、直徑達到3.35m、總質量458.97t,該型號火箭總發射65次,成功62次失敗1次部分成功次數2次,火箭全箭結構全箭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段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組成,全箭共捆綁了4個助推器,整流罩直徑4米,起飛質量458.97t,標準GTO運載能力為5.5T,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3.78T。
  • 阿麗亞娜「織女星」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 致使兩顆衛星丟失
    據外媒Neowin報導,歐洲衛星發射公司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的 「織女星 」(Vega)火箭在發射後不久就丟失了。這枚由法國和義大利聯合研製的四級 "織女星 "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上8點52分(格林尼治時間11月17日01點52分)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升空,火箭上載有兩顆衛星——一顆是法國衛星,另一顆是西班牙衛星。
  • 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阿聯2021年發導航衛星
    近日,「行雲二號」01星、02星之間實現了建鏈流程完整、遙測狀態穩定的雙向通信,這意味著「行雲二號」衛星搭載的雷射通信載荷技術得到成功驗證,我國衛星物聯網星座實現星間雷射通信。至此,兩顆衛星自今年5月12日發射入軌開展在軌技術測試以來,所有核心技術均得到充分驗證。
  • 「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5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47、48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繼去年11月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系統」部署任務完成後,今年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的首次發射,正式開啟北鬥三號從「基本系統」向「完整系統」大步邁進、向全球組網的「全面衝刺」。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副總師王金剛介紹,此次是北鬥中圓軌道衛星第一次配置輕量化氫鍾,具備更高的精度和穩定度,能夠有效提升衛星的性能指標和服務質量。
  • 俄羅斯航天科技快速衰落,火箭發射屢屢失敗,重大事故頻繁曝光
    第二條消息是說俄羅斯現在的航天領域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將70多臺火箭發動機送回生產線以更換有缺陷的零部件,導致「質子」號的發射中斷了一年時間,去年,俄羅斯的火箭發射次數首次少於美國和中國。這些事情反映了俄羅斯現在在航天領域的沒落,哈薩克獨立後,俄羅斯必須持續租用境外的火箭發射場,目前支撐該國航天的運載火箭有質子號和聯盟號。
  • 兩顆「利國利民」衛星成功發射,未來承擔減災任務
    一般咱們玩都是買十來個然後點著玩,但是我國發射火箭的頻率可比咱們玩衝天炮的頻率還高,那一艘艘的火箭跟不要銀子似的,轟隆轟隆就上天了。可以說近幾年以來,對於我國來說,發射火箭已經是一件極其「家常便飯」的事情了。
  • 從造火箭到租場地、發射上天,一次商業太空發射都有哪些參與者?
    實際上,現在如果一家商業公司需要用到衛星服務,基本上只有三類:地理信息(也就是對地球拍照)、通信以及導航定位。其中導航服務在全世界基本上都是政府項目,比如 GPS、中國的北鬥、歐洲的伽利略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拍地球和通信是商業公司對衛星的主要訴求。
  • 織女星火箭發射失敗 兩顆衛星丟失
    中國日報網11月17日電(妮思娜) 據法新社報導,17日,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幾分鐘後發生故障,攜帶的兩顆衛星丟失。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大約8分鐘後發生故障,該火箭原計劃要將西班牙的第一顆衛星送入軌道。負責火箭升空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表示,火箭在當地時間晚上11點起飛後才遇到未知「異常」。
  • 宇航推進-電推進(一)
    1 大家都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火箭發射時的場景,尤其是剛點火升空的那一瞬間,爆炸式的燃燒噴出長長的尾焰,巨大的反作用力使得火箭加速離開地面,飛向太空,這是太空飛行器從地面到太空的一個過程。目前的發射成本大於1萬美元/kg,以2~4噸的通信衛星為例,其一半以上為推進劑和推進系統的質量,這不僅導致衛星的成本異常之高,同時還嚴重了影響有效載荷。 那麼,如何提高推力器的比衝呢?答案是電推進系統(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核心是其中的電推力器(Electric Thruster)。
  • 俄羅斯 火箭事故難撼航天雄心
    同一天,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宣布,「質子—M」火箭事故調查組已於16日當天成立,將認真追查包括人員腐敗在內的每一種可能。原定的對接貨運飛船、太空人出艙清理空間站舷窗等計劃仍將繼續進行。   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一直是俄羅斯商業衛星發射的主力平臺,但近年來幾乎每隔幾次發射就會出現一次大故障,造成重大損失。
  • SpaceX獵鷹9號火箭成功為土耳其發射軍事衛星,新年迎來開門紅
    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完成了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的首次發射和回收。今年SpaceX計劃發射和回收數十枚火箭,成功的首次發射為該公司迎來了開門紅,也開啟這一前所未有的多產一年。SpaceX於1月8日在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晚上9:15進入了四個小時的發射窗口,SpaceX該年度的首次任務是將約3500千克「Turksat 5A」通信衛星送至橢圓形地球靜止轉移軌道(GTO)。該衛星幾乎完全由歐洲的空中巴士防務和航天公司為土耳其設計和建造,旨在擴大和升級非洲、歐洲、中東以及土耳其自身的通信服務。
  • 質子M的悲情自白:一枚運載火箭的太空之旅
    我可以搭載的東西很多,因為質子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我的先輩們曾經運送過質子1號科考衛星(因此得名)、月球探測器、國際空間站等等。我的處女航是送一顆銀幕-M通信衛星上天。作為家族中最年輕的一員,我顯然更年富力強。以前的質子號通常是將衛星發射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但我擁有一個上面級,相當於一個四級火箭可以將重型衛星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軌道。怎麼樣,馬力足夠大吧。
  • 日本今年第四次發射火箭,使用H-2A火箭發射軍民兩用雷射中繼衛星
    日本一顆用於中繼民用和軍用地球觀測數據和圖像的衛星將於周日搭乘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兩用通信衛星將於美國東部時間凌晨2點25分搭載H-2A火箭進入軌道。下午4點25分。據H-2A火箭的建造者和發射運營商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透露,這枚火箭將在日本南部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
  • 「一箭雙星」發射失敗!點火8分鐘後偏離軌道,24.5億全打水漂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逐漸將目光放在了太空領域,另外,我國北鬥系統成功完成組網,美國瞬間感到了危機感,開始加大在衛星方面的投資,但拋開這一導航系統而言,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因而在美國時不時就高舉制裁大棒的「鞭策」下,各國開始奮力追趕美軍,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相繼獲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