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生於南京國際安全區舊址——南師大隨園校區、南京鼓樓醫院,以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唱響《生命之光》,願光明不滅正義永恆,祈世界和平共同繁榮。
這首《生命之光》與去年公祭日演唱的《和平之歌》一樣,均選自江蘇省委宣傳部大型原創歌劇《拉貝日記》。
《生命之光》
作曲:唐建平
編劇:周可
命運託付了生命的希望
神聖使命,接引愛的光輝
愛的光輝,愛的光輝
愛與和平之光,永遠照亮這裡!
照亮這裡!照亮這裡!
這是一張國際安全區舊址示意圖,在1937年那個劫掠黎庶,屠戮蒼生的冬天,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等國際友人把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前身)設為國際安全區,在血雨腥風的戰火下成功挽救了上萬婦女兒童。
南京國際安全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舊址
(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如今,南師大隨園校區內蒼老遒勁的百年銀杏、古樸典雅的民國建築,仿佛穿越時光而來,靜靜矗立,無聲地訴說著那一段慘絕人寰,卻又閃現著跨越國界的人性光輝,流淌著守望相助的同胞之情的歷史歲月。
南京國際安全區馬林醫院舊址(現南京鼓樓醫院)
在距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不遠的馬林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前身)因其特殊背景,在大屠殺期間也被劃入國際安全區,成為難民唯一的醫療救助單位。醫護人員臨危不懼、救死扶傷,給身心飽受創傷的難民們以溫暖的安撫和重生的希望,為他們建立起一座守護生命的安全島,一葉漂浮在血海上的諾亞方舟。
給予難民救助的魏特琳、拉貝,及馬林醫院的醫護人員們,他們傳遞出的勇敢和人道主義精神的大愛,將永遠留在中國人乃至人類記憶之中,將永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82年歲月過去後,南京已經從當年的劫難之城轉變為國際和平城市,通過對和平的無限熱愛與不懈追求,南京正向世界展示出獨特的城市光芒。
我們也更深刻地明白:擔當、責任、堅守與抗爭所凝聚成的生命之光,陽光普照的和平大地,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祈願。那些祈望和平的光輝穿過時間的長河,照亮了人性之美,願這束光超越時空,灑遍全世界。
總策劃:孫友蓮
策劃:姜小東 徐元勇
導演:吳凝
合唱指揮:張建成
顧問:陳曙光(鼓樓醫院)
李凌(江東門紀念館)
執行:韋希 楊啟翔
統籌:毛倩 史瑩
攝製:四方視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