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裡的光·花語」主題展示:紀念83年前南京安全區成立

2020-12-05 央視新聞

83年前的1937年11月22日,南京安全區成立。今天(11月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人道主義救援部分,國際友人照片牆前舉辦「暗夜裡的光·花語」主題展示活動。

現場以代表友誼的常春藤相連作花藝裝置,配以代表南京的梧桐葉,寓意感恩的康乃馨、風鈴花,以及象徵著英雄氣概和不屈精神的松、 紅木棉、楓葉等素材呈現,表達對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的紀念和對在黑暗日子裡伸出援手救助難民的國際友人們的感恩,對人道主義精神的歌頌。「花語」作品還配以星光燈,寓意著難民收容所的建立,為難民帶來生的希望。讓我們記住他們的名字和模樣!(總臺央視記者 吳睿)

(編輯 劉洋)

相關焦點

  • 南師師生於南京國際安全區舊址唱響《生命之光》,祈世界和平共同繁榮
    在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師生於南京國際安全區舊址——南師大隨園校區、南京鼓樓醫院,以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唱響《生命之光》,願光明不滅正義永恆,祈世界和平共同繁榮。這是一張國際安全區舊址示意圖,在1937年那個劫掠黎庶,屠戮蒼生的冬天,約翰•拉貝、明妮•魏特琳等國際友人把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南京師範大學前身)設為國際安全區,在血雨腥風的戰火下成功挽救了上萬婦女兒童。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京滬多地同步開展活動  國家公祭日當天,內地抗戰主題紀念館和部分城市同步舉辦紀念活動。北京、上海、瀋陽、長春、長沙、昆明、重慶、西安等地將同步開展公祭活動。  獲頒紀念章的包括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並在日記中記錄了日軍在南京暴行的約翰.拉貝、曾任安全區總幹事並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喬治.費奇、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南京難民並曾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的南京鼓樓醫院美籍醫生羅伯特.威爾遜、冒險救助眾多南京難民的鼓樓醫院美籍醫生克利福德.特裡默和理察.弗裡曼.布萊笛、曾任德國大使館南京辦事處政務秘書並向德國外交部如實報告日軍暴行的羅森。
  • 2020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江蘇將舉行18項紀念活動
    新華社南京11月13日電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記者13日獲悉,12月13日前後,江蘇將組織開展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18項主題教育活動。  12月13日上午10時,我國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 通訊:不忘那位「藍眼睛的南京人」——美國加州阿卡迪亞市立碑紀念...
    新華社洛杉磯11月12日電 通訊:不忘那位「藍眼睛的南京人」——美國加州阿卡迪亞市立碑紀念威爾遜醫生  新華社記者高山  「他是一位美國公民,他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英雄」「他將因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英勇行為而永遠被我們懷念」——這是鐫刻在羅伯特·威爾遜醫生紀念碑上的話語。
  • 這種野生珍稀蝴蝶在南京僅存83隻!
    「南京中華虎鳳蝶僅存83隻!」不久前的一則報導,讓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中國獨有的野生蝶身上。
  • 南京"螢火蟲地圖"出爐:暗夜中六種螢火蟲閃光(圖)
    原標題:南京"螢火蟲地圖"出爐:暗夜中六種螢火蟲閃光(圖)   在南京,究竟有多少種螢火蟲在暗夜飛舞?過去,從來沒有專家或研究機構,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這一年間,我們走遍南京,詳細調查螢火蟲種類,繪製出首張「南京螢火蟲地圖」。目前,在南京已經發現六種螢火蟲,它們分別是:端黑螢、黃脈翅螢、條背螢、胸窗螢、雷氏螢和天目山雌光螢。  本次活動的科學指導——中國第一家螢火蟲保護機構「守望螢火蟲研究中心」的發起人付新華教授,對在南京發現這麼多種螢火蟲感到欣喜。他說:「南京是全國少見的適合螢火蟲生存的城市,不排除以後還能發現新的螢火蟲種類。」
  • John Hearnshaw:紐西蘭成為暗夜星空國度的歷程 | 「暗夜保護與...
    而幾年後的1987年,國際暗夜協會(IDA)的創始人Dave Crawford和Tim Hunter,Dave Crawford當時是基特峰國家天文臺(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的職業天文學家,Tim Hunter則是圖森的一位業餘天文學家。2009年,加那利群島的天體物理研究所成立了另一個名為星光基金會(Starlight Foundation)的組織。
  • 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
    6月26日上午,「2019南京創新周」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創新周百場系列活動——芯動力人才計劃第四期矽基光電子集成技術與應用研討會當天在南京江北新區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江北新區IC智慧谷、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承辦。
  • 熱血傳奇:老骨灰耳朵和眼睛裡的安全區
    熱血傳奇的安全區是玩家們休息,交易,傳送的地方,也是平時玩家最多的地方。如今登錄傳奇,各種花裡胡哨的裝備,亂七八糟的聲音,還有無數機器人的公聊,私聊等等,大家基本上習慣是關閉傳奇音效,直接點擊NPC該幹嘛幹嘛。
  • 科學網—那聲吶喊,我們如此紀念
    同樣在這一天,在距離江蘇千裡之外的陝西西安,「崢嶸70載 奮進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紀念一二·九運動84周年主題愛國歌曲合唱比賽在西北工業大學拉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該校第三次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主題合唱比賽,目前,該項賽事已經累計參與人數近萬人,成為校園文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品牌活動。
  • 就是這個老外,他從日軍屠刀下救出25萬南京人
    80年前,這個老外曾在日軍的瘋狂屠殺中,救下了25萬南京人的性命。後來他窮困潦倒,中國人還曾每月資助他的生活。 當時,日軍準備攻城時,有先見的拉貝就開始四處奔走呼籲,帶領十幾個外國傳教士、醫生等,建立了南京安全區
  • 深航舉行機上主題活動 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
    來源:讀特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為紀念深圳特區的生日,8月20日至8月31日期間,深航在深圳至西寧、煙臺指定往返航班上舉行「有你『圳』好,見證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特色主題活動。機上餐飲服務結束以後,「有你『圳』好,見證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機上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深航乘務員以溫情的聲音開始了特色航班廣播,表達了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美好祝福,對每一位乘機旅客的溫情祝願,隨後邀請旅客參加有獎問答遊戲互動。旅客們踴躍參與、呼喚鈴聲此起彼伏,搶答正確的旅客獲得深航定製公仔、深航空姐打卡深圳地標明信片一份,客艙內氛圍熱鬧非凡,所有人都沉浸於歡慶特區生日的歡樂之中。
  • 留住消失的星空,暗夜保護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它包括:眩光,過度的亮光會導致視覺不適;輝光,在有人居住的地區夜空閃爍的亮光;光侵擾,不當的照明使光侵入了不需要的地方;漫射光,過亮、混亂和過多的光源組合。國際暗夜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IDA)是一個總部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88年。
  • 和平精英暗夜危機:正面剛不卡位,單排玩家想要吃雞輕而易舉!
    和平精英中暗夜危機玩法上線以來一直受到玩家們的喜愛,不僅是在原吃雞模式中添加了喪屍,還在遊戲中添加了跟多對抗喪屍的神器。草帽本次的主題當然是教大家如何在暗夜危機中吃雞,但前提下先讓草帽帶大家了解一下暗夜危機中的新道具。
  • 慶祝2017年聯合國日主題紀念活動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10月24日,為慶祝2017年聯合國日,聯合國駐華系統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攜手,於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共同主辦以「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日」為主題的紀念活動。這一主題旨在激發並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以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紀念蘇俄憲法頒布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師範大學舉行
    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承辦的「社會主義憲法的歷史與未來——紀念蘇俄憲法頒布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蔡道通教授首先代表會議承辦方致辭,向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接著,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張翔教授對本次會議的召開作背景說明。他指出,今年是蘇俄憲法頒布一百周年,紀念和研究蘇俄憲法,不僅需要憲法學的進路,也需要法史學的視角,南京師範大學法學學科則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重鎮,三個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組織召開此次會議,無疑會創造重要的學術價值。
  • 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
    2017年展覽會將與 「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同期同館舉辦,旨在展出世界各化工科學儀器、實驗室裝備及科教技術等。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   一、會議概要   會議主題:化工創造美好未來   會議時間:2017年10月14日~15日,10月13日(周五)報到
  • 聯合國成立75周年暨2020年聯合國日紀念活動隆重舉行
    10月30日由聯合國駐華系統主辦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暨2020年聯合國日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聯合國機構、中國政府、外交使團、國際組織、私營部門和媒體等200多名嘉賓出席活動。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為此次活動發來視頻致辭。75年來,聯合國為實現《憲章》的長久願景作出了不懈努力;維護和平、促進合作、創造條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中國最好看的天文主題景點,都在這裡了!
    天文農莊裝備了各種高級天文望遠鏡 | 美篇@王敏北京航天之光農業觀光園位於風景秀麗的北京大興龐各莊梨花莊園萬畝梨園之中,是以梨文化為底蘊,以航天科技為主題的綜合性園區,以電影、圖文展覽、實物模型展示、電子觸摸互動、航天農業觀光採摘等形式全面介紹中國航天及世界航天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