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申請器官捐獻的事

2020-12-02 庶人米聊育兒

願你在我的文字中,看到陽,感到暖!

文字:米芷萍

圖片:米芷萍

今天晚上,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圖配文的信息。

文字是:

至今為止,生命中值得讓我驕傲的事件之一。器官捐獻。

然後就有N個人留言。

其中有詢問,不解,相勸,甚至是質疑的。

部分如下:

你捐獻嗎?哪個器官?你還這麼年輕,你的小孩還要你養育。是你家人生病了嗎?你好好考慮一下再捐吧。你是不是能得一筆錢啊?為了錢,不惜傷害自己的健康,你認為值得嗎?身體是自己的,但也是父母的。你父母同意嗎?你得為他們考慮一下啊!你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堅強些。總有解決的辦法。你是做了什麼讓你良心上過意不去的事?為了救贖?哇!好偉大啊!原來你是一個這麼偉大的人!

嗯?WHAT?

有些人是不是走錯片場了?

怎麼讓我看完越來越覺得哭笑不得了呢?

我要再不出來解釋一下,估計我被說得會越來越離譜了。

我想大家能有這些留言,應該是我沒有寫清楚,沒有交代明白。還有,看來大家對器官捐獻很陌生。

我申請的這張卡的挪威語為:

Jeg nsker donere mine organer og vev til transplantasjon etter min dd.

Mine prrende/nrmeste kjenner mitt standpunkt.

翻譯成中文譯為:

我希望在我死後捐獻和移值我的器官。

我的家人親屬知道我的意願。

所以,

第一,我目前還很健康,沒有得重大疾病,有一點點貧血,這個我認為不算重大疾病。(除了固執和倔犟。我把這兩個當成我終生不能醫治的病。)

第二,捐獻完全屬於志願,我不因這一行為得到金錢回報。

第三,我死後,身體無論哪個器官,我都願意捐獻。只要能為他人帶來希望與生命。這個死包括意外或者正常死亡。

第四,我從來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違反法律的事。相反,我以前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就因為自己太直,太實,太傻。

第五,我認為它是值得我驕傲的事,但我從來沒有認為我偉大。

記得在上海工作時,去獻血,人家說我沒到90斤,不讓獻。來挪威增了不少斤,但由於日照原因,身體缺維D和貧血,也建議不讓我獻。我是想偉大,但此時「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我定居挪威。在挪威,每個人是可以選擇土葬或者火化的。基本大多數人是會選擇前者。

我們中國人一般很少有人願意去談死亡。

一是忌諱,認為不吉利。

二是,總認為是以後的事,變數太多,談論太早。有的甚至是一觸及這一話題,就聞者色變。

種種原因,讓這一話題,沒有人去談,去說。

其實談死亡,就是在談生命的歸宿的問題。這一直也是科學,哲學和神學思索的問題。

我才疏學淺,孤陋寡聞就不在這裡多談,讓大家見笑了。

我只想說其實我經歷過太多的生死。

一是因為親人,朋友的離開。

二是我現在從事的工作。眼看著那些人一個個的離世。

三是,我自己也經歷過死亡的邊緣。

我可以肯定的說,我曾不畏懼死亡,將來也如此。

但我很珍惜生命。

有人會說,那這不是矛盾嗎?

事物是存在矛盾性。

但不懼怕死亡和珍惜生命,我認為完全是兩個不等同的兩件事。

我只知道,我發現越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半路新認識的朋友:

來則喜,走則安

不攀緣,惜善緣。

我總認為世間一切的相遇,一切發生的事,都是看似偶然的必然。

就如發個朋友圈一樣。從中,能看出來,有一些是不喜我的人,那為什麼還加我微友,還關注我的動態呢?

不論大家出於什麼想法,目的,喜歡則留,厭則走。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何況我又是一個不怕生死的人。

我不怕生死,但我最怕感動。

此時,這首歌詞最為應景:

把握生命裡每一次感動和心愛的朋友熱情相擁讓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 在你我的心裡流動

真心的話,開心的淚,會永遠與你們分享!

此文純屬一個自嗨文。千萬別用什麼寫作水平,文筆,文學的態度去看待,去審讀。否則,你會更失望。雖然我一直沒給你們帶來什麼大期望。如果你非要轉發,那正合我意,那就說聲謝謝!

轉發文到你的朋友圈,這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蘋果手機用戶可以點這個二維碼,進行讚賞!

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國申請器官捐獻人數飛速上漲 器官短缺問題仍嚴重
    2015年1月起,中國宣布廢除死囚器官使用,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渠道。短短幾年時間,在我國通過書面或網絡登記的捐獻器官志願者人數增長迅速,僅2016年,就有10萬餘人登記捐獻器官,同時實際捐獻數量也明顯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國累計實現逝世後器官捐獻9996例,捐獻器官27631個。
  • 支付寶器官捐獻在哪裡登記?怎樣申請及器官捐獻的意義
    最近兩天,全國人大代表通過手機完成身後捐獻器官登記的新聞引發關注,很多願意在身後捐獻器官,卻又不知到哪登記的人們發現,原來手機就可以完成器官志願捐獻登記。僅僅3月6日和3月7日兩天,我國就新增登記了兩千名器官捐獻志願者。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統計,我國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人數已達21萬餘人。
  • 關於人體器官捐獻,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關於人體器官捐獻,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20-07-24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夥去世家人捐其器官 帶你了解捐獻器官那些事
    「有些人與我弟弟素不相識,卻來幫助我們。我們也希望像他們那樣把愛傳遞給素不相識的,幫助有需要的病人重獲新生。」姐姐曉佳說,醫生告知他們小弟已經腦死亡時,她想到了器官捐獻。家人反覆思量,還召集了家庭會議,最後一致同意捐獻。「我相信,以弟弟的性格,也會在這種情況下幫助別人。」曉佳寫了一封信與心愛的弟弟告別。
  • 「我要申請捐獻器官」,67歲老教授想要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
    在活動上,一名67歲的老教授拿出自己的醫療卡,握著醫生的手激動地說,「我一直想登記捐獻器官,今天終於找到你們了。」  我國移植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令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從此走上發展之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 90後美女大學生申請捐獻器官 努力說服父母(圖)
    ,從2010年至今,南充市已累計辦理遺體捐獻登記235人、器官捐獻登記 218 人、眼角膜捐獻登記 343 人,成功實現遺體捐獻25例、器官捐獻 7 例、眼角膜捐獻 27例。南充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志願捐獻者已越來越多,「但是目前,中國器官供需比例為1:150,缺口非常大。」  世人受益南充796人登記捐獻  王琪是南充市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她介紹,關於人體捐獻登記內容分為三項:遺體、器官、眼角膜。
  •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捐贈對象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 人們為何不願捐獻器官?
    「給我下的官方診斷是突發性病毒性心肌病,大致意思就是一種起因不明的病毒侵襲了我的心臟。」在病了四個半月後,他做了拯救他性命的心臟移植手術。然而成千上萬的人並不像亞當這樣幸運。僅在美國,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中每天就有20人死去。儘管大約45%的美國成年人登記捐獻器官,但是各州捐獻者人數差別很大。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背後的故事
    他開心地說:「經歷了這件事,我特別相信『好人有好報』。」賀傑是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高三畢業生。7月23日下午,他與姐姐在海亮廣場的維多利時代城6樓逛街。兩人在大廳一角落座,就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一事聊得十分投入。當晚,兩人在商場吃完飯準備結帳時,賀傑才發現錢包不見了。賀傑急出一身冷汗,立刻返回下午聊天的地方,仔細尋找多遍無果。他調看了附近幾家飲品站、飯店的監控錄像。
  • 老夫妻倆共同申請捐獻遺體
    在合肥有這樣一個家庭,兩位老人在9年前就一同申請捐獻遺體。今年4月5日,老太太去世後,兩位老人的遺體按照9年前的承諾,先後被捐贈給醫學機構作科研、教學之用。老人的兒子也表示將要申請志願捐獻遺體。父母先後離世 遺體依約捐獻「母親雖然去世幾天了,但是家裡還有很多後事需要處理。」4月10日上午,記者見到張鷹時,他略顯疲憊。
  • 山東明確器官捐獻不實行「腦死亡」標準
    省紅十字會回應熱點問題  本報記者 李文鵬  本報近日連續報導的「我省器官捐獻體系試點」一事,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大家紛紛來電諮詢器官捐獻的相關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於28日採訪了赴上海參加完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剛剛返回濟南的山東省紅十字會秘書長玄興華。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讓遺失的錢包找到主人
    他開心地說:「經歷了這件事,我特別相信『好人有好報』。」賀傑是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高三畢業生。7月23日下午,他與姐姐在維多利時代城6樓散心。兩人在大廳一角落座,就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一事聊得十分投入。當晚,兩人在商場吃完飯準備結帳時,賀傑才發現錢包不見啦。賀傑急出一身冷汗,立刻返回下午聊天的地方,仔細尋找多遍無果。他調看了附近幾家飲品站、飯店的監控錄像。令他失望的是,他們落座的地方恰好是監控死角。
  • 一個人器官捐獻最多可以幫助11個人
    浙江在線6月23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侯明明)一位34歲的醫生突發腦溢血離世,他捐獻的器官挽救了4名病患的生命,讓2名病患重見光明。  這件事觸動了東陽一家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們,45人自發自願報名填寫器官捐獻志願書。東陽市紅十字會的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都不夠用了,昨天從杭州緊急快遞過來。
  • 青島這些白衣天使填寫了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
    來自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的24位醫護人員和1位職工家屬在青島市紅會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青島市遺體捐獻申請登記表》,用他們的無聲大愛表達對生命的尊重。首個「急診生命+」服務隊活動儀式上,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總護士長位蘭玲介紹了發起本次活動的初衷:「由於急診工作的特殊性質,每天見到太多的生離死別,有時感覺生命特別脆弱,當我經歷過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52個日日夜夜,體會過治癒的武漢病患千裡來青感謝救命之恩的感動後,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知……」位蘭玲說,去年市立醫院泌尿外科中心的12位醫護人員籤訂
  • 00後拿到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
    不過,比這更讓她興奮的,是7月14日收到的一張橘色卡片:印著自己名字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這意味著,她6月11日在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上做的實卡申請已正式通過,並正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是榮耀呀!加油!」收到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當晚,這個18歲的小姑娘激動地翻來覆去睡不著。晚上10點41分,她忍不住爬起來,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 西部航空保障人體捐獻器官緊急運輸
    「通過公司人體捐獻器官空中轉運綠色通道的及時響應,以及環環相扣的有力保障,為醫療事業提供全力支持,這是作為民航承運人應該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當日負責保障的地面服務帶班主管鍾佩伶表示。據悉,當日12時26分,西部航空服務席接到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人體器官運輸申請,意識到活體器官運輸是一場與生命的賽跑,不容耽擱。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網誌願登記人數達1376164人。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捐獻器官的流程是什麼?一、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器官捐獻是對捐贈各類器官的統稱,它的範圍包含細胞、組織、器官,三者分別對應人體的不同區域。具體來說,細胞捐獻主要指有活力的細胞群,例如骨髓;組織捐獻指皮膚、眼角膜、骨骼、肌腱、血管、神經等的捐獻;器官捐獻則指的是心臟、腎臟、肝臟、胰、肺、小腸以及腹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等。
  • 【城事】呼和浩特兩人捐獻遺體 老少先後離世
    張普照告訴記者:「1953-1958年,謝建周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期間,就有了要身後捐獻遺體的願望。大學畢業後,謝建周支邊來到內蒙古科技學校(當時校址在呼市新城區麻花板村)做物理老師,那時候我曾是他的學生。後來,謝建周在內蒙古自治區電子研究所任高級工程師。2002年,謝建周填寫了呼和浩特市志願者捐獻遺體、器官調查表。可以說,在呼市地區,最早提出捐獻遺體的人就是謝建周。」
  • 人體器官違規捐獻調查:封口費46萬 假捐獻真買賣?
    如果家人願意捐獻(器官),國家會補助家屬20萬元。」  「這個錢讓我開始懷疑,之前了解捐獻器官是自願無償捐獻。」石祥林說。  而在楊素勳提供的有父親和妹妹籤名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裡,石祥林發現,表上既沒有單位,也沒有公章。  之後的一年多時間,石祥林開始就母親的器官捐獻問題四處反映。2019年4月,懷遠縣公安機關對此事立案調查。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我其實很早就知道公民可以自願登記器官捐贈意願,但當時太小,不符合登記標準。」何思穎告訴記者。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管理系統給出的信息規定顯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願意在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用於臨床治療、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可以通過網絡或書面途徑進行志願登記,表達捐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