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爆款體質的隨心飛
一上線就引爆航司伺服器!
惹得越來越多的航司躍躍欲試
最近深圳航空上線了「深情飛」
吉祥航空「暢飛卡」即將發售
而隨心飛的「開山鼻祖」東方航空
已經推出了「隨心飛」第二期
……
從前看過一個關於梁朝偉的段子給很多人留下很深印象,說他有時候閒著悶了,會臨時去機場,隨意搭一班飛機,比如去倫敦,在廣場上餵一下午鴿子,當晚再飛回香港,就當無事發生。這樣一種說走就走的勇氣和財力,讓人心生羨慕,不免發出這才叫生活的感嘆。
隨著今年6月東方航空(以下簡稱東航)率先推出了「周末隨心飛」套餐,各色「隨心飛」類產品層出不窮。這種「打飛的」來去,只需花費兩三千元,年內任意周末甚至任意一天,你都可坐上飛機去你想去的地方。這樣灑脫任性的出行方式打開了一部分人的「新世界」,機票價格已經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下一站要去哪裡?」才是,不知道當年梁朝偉,有沒有這樣的煩惱。
五花八門的「隨心飛」
「隨心飛」類產品並非中國民航首創,國際上此前有多家航司推出類似產品,但東航此次率先推出的「周末隨心飛」,絕對稱得上是今年民航業乃至旅遊行業內「爆炸性」話題。6月18當天東航宣布,旅客只要花3322元購買這一套餐後,便可在今年內兌換國內所有城市任意周末航班的經濟艙機票。
美國各大航空公司的會員計劃
簡單的計算一下,距離今年結束還有近二十六七個周末,如果每一個雙休日都「物盡其用」,意味可以搭乘50餘次東航航班,換算下來一趟機票不超過70元。這也難怪產品已經發售,官方購買通道一度擁擠癱瘓,二手平臺上甚至出現了黃牛5000元倒賣的情況。
各種「隨心飛」的海報
東航放出的這一大「殺招」,讓原本在疫情影響下已經略顯蕭條的民航出行市場,翻起了不小的浪花。接下來,各大航司像商量好了似的,依次推出了隨心飛的「變種」產品。6月23日,華夏航空宣布,推出2999元不限次飛行套餐,同樣只能在周末使用,但有效使用時間更短且只限新用戶和醫護人員購買。7月1日,海航集團發布消息,將限量發售「嗨購自貿港」產品,用戶可在有效期內不限次數搭乘海航集團旗下12家航司的海南國內航班進出海南,同時還贈上了海南免稅店的代金券,搭上了免稅新政的東風。7月15日,春秋航空在其15周年慶之際推出了「想飛就飛」紀念禮包,不限時間,不限地點,想飛就能飛,在其APP更是已經開始2021版「想飛就飛」的預熱。截至發稿前,南方航空推出了「快樂飛」套餐,山東航空發布了「山航魔毯」,四川航空的「安逸飛」也呼之欲出,主流航司中,就剩中國國航還在「憋大招」了。
沒有「坑不坑」只有適不適合
各大「隨心飛」產品火熱的同時,也能看到網上有不少用戶「吐槽」。用戶除了抱怨產品難以購買之外,引來黃牛加價之外,更多的是不滿來自於套餐內諸多的限制。例如大部分「隨心飛」是不支持改籤的,東航需要提前5天約定,春秋航空則要7天,如果要退票,也需要打好提前量。所以在使用「隨心飛」出行時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這樣看來,這樣的產品並沒有想像中隨心。
趙女士使用了8次隨心飛,APP顯示已省6750元
其實這類產品通常都有準確的目標人群,東航在官網就明確提到,該產品更契合兩地分居、異地工作和異地求學人士的出行需求,也對旅遊愛好者、攝影師、中老年旅行團等高出行頻次群體具有吸引力。如果你不屬於這類人群,卻想著薅一把羊毛,最後很可能被航空公司「割了韭菜」。
趙女士部分行程截圖,50元為機建費
「我用東航的『隨心飛』去了揭陽、呼和浩特、西安和成都,現在酒店都很便宜,旅行成本非常低,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值的。」來自杭州的趙女士告訴記者,同時她還展示了一張東航APP的截圖,顯示已經完成了8次飛行,節省了6750元。「但『隨心飛』其實還是有不少槽點的,比如東航的大本營在上海,所以虹橋機場的航班比較多,有時候去程的機票好買,但回程可能需要中轉。另外一次最多購買3程,所以在飛完一程的時候,要時刻盯著訂下一程的票。」
「隨心飛」輸血熬過至暗時刻
隨著不少國家和地區疫情防控形勢趨向好轉,並逐步放鬆邊界管控和旅行禁令,航空企業也開始將復工復航提上日程。然而,要想徹底扭轉困局依然很難。
7月份民航客運航班量37.72萬架次,恢復到去年同期的76.24%
對於重資產運營的航空公司來說,飛機的維護和工作人員的薪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沒有售票收入就沒有現金流,有媒體統計,目前全球已有23家航空公司倒閉,公司裁員新聞頻現。面對無法如期到來的民航旺季,各大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開展自救,現金流成為重中之重。
維珍航空、弗萊比航空、酷鳥航空……或將成為歷史
根據東航提供的數據,截至6月24日,擁有「周末隨心飛」權益的旅客已經成功兌換出超過10萬張機票,意味著這一輪促銷為東航帶來了3億元以上的現金流。不過對於一季度虧損近40億的東航來說,這3億可能顯得杯水車薪,不過隨著各大航司發起了「隨心飛」大戰,其更正面的意義在於能夠重新激發人們的出行需求,重拾旅行信心。
根據民航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就在7月23日,民航航班量創下疫情以來新高,恢復至疫情前約八成;旅客運輸量達127.28萬人次,同比恢復近七成,客座率為73.57%。
也許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編輯 | leon
文 | 劉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