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25%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 體內線粒體或可影響心理健康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的心理隱患不容忽視。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 8 月 14 日報導,醫學專家曾預測,新冠大流行將引發心理健康危機。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新報告顯示,這種預測是正確的:6 月份 25% 的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

另據韓國《朝鮮日報》8 月 15 日援引該國保健福祉部的消息稱,「新冠抑鬱」在該國廣泛存在。2020 年 2 月到 8 月 3 日,有超過 37.4 萬人因精神健康問題到公立醫療機構就醫,這一數字已超過 2019 年全年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患者數量總和(約 35.3 萬人)。

讓人稍感欣慰的是,已經有專家在就線粒體和心理健康的關係做研究。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線粒體攜有少量 DNA,儘管只有 37 個基因,但它們的遺傳物質比任何活菌都要少。

圖 | 線粒體(來源:IC photo)

洛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行為神經科學家卡門 · 桑迪(Carmen Sandi)於幾年前開始的實驗表明,參與焦慮相關行為的神經元表現出異常:其線粒體(通常被稱為細胞發電廠的細胞器)表現不佳,它們產生的能量極低。

她預感到,關鍵神經迴路內部發生的事情可以解釋焦慮行為,這超出了大腦細胞及其之間的突觸聯繫的範圍。這表明線粒體可能與動物的應激相關症狀有關。但是這個想法與當時許多神經科學家持有的 「以神經突觸為中心」 的觀點背道而馳。

同事們也不相信她,桑迪說:「每當我提供數據時,他們都會告訴我'這很有趣,但是您弄錯了。」

然而,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她的行列。桑迪也預感到,線粒體可能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他們特別探討了線粒體是否會影響人類對壓力、焦慮和抑鬱等疾病的反應。

儘管到目前為止,很多證據都是初步的,但它表明線粒體和心理健康確實存在實質性聯繫。對於從事這項工作的一些研究人員來說,壓力反應看起來像是線粒體與神經系統相互作用的一種協調機制。

線粒體與心理健康

圖 | 這些緊密堆積的線粒體正在改變大小和形狀。其中一些也正在形成互連以共享信息(來源:Nature)

關於線粒體與疾病關聯性的研究始於 1975 年,當時,耶魯大學的道格拉斯 · 華萊士 (Douglas Wallace)及其同事描述了線粒體 DNA 與遺傳疾病之間的關聯 。

20 世紀 90 年代,研究人員將線粒體 DNA 突變的影響與其他各種情況聯繫起來,他們發現 5000 人中有 1 人患有某種形式的遺傳性線粒體疾病,包括糖尿病、視力和聽力問題、學習困難以及其他疾病。

然而,僅在最近十年左右,科學家才認真探索線粒體對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影響,特別是在壓力、焦慮和抑鬱方面。

而前文桑迪的工作,則更多源自她的設想,即線粒體可能會改變某些大腦通路的運作。她認為,大腦僅佔我們體重的 2%,但它會消耗掉人體攝入氧氣量的 20%。由此,她假設性地提出,關鍵神經迴路中細胞能量產生的不足,或可以解釋易焦慮人群普遍缺乏動力和自尊心的原因。

當桑迪讓老鼠參加比賽以建立社會等級時,她看到焦慮程度較低的動物,更有可能獲得優勢地位。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些焦慮程度 較低的動物,在伏隔核中具有更強的線粒體功能,伏隔核是大腦中對激勵行為和努力產生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許多實驗室的其他研究,還揭示了心理壓力與線粒體之間的進一步聯繫。2018 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馬丁 · 皮卡德(Martin Picard),和已經去世的壓力研究先驅布魯斯 · 麥克尤恩,發表了一項 針對線粒體和焦慮症的 23 項研究的薈萃分析,其中 19 項研究表明「心理壓力對線粒體的重大不利影響」。

說法不一,仍在探索

線粒體在壓力下,究竟會發生什麼?目前學術界仍在研究。

皮卡德的猜測是,當壓力使腎上腺細胞釋放皮質醇激素時,細胞中的線粒體通過將膽固醇轉化為皮質醇來合成激素。皮質醇隨後在血液中遍及全身。

專門的受體將皮質醇帶入細胞核,在其中激活約 1,000 個基因,以幫助細胞為 「戰鬥或逃跑」 反應做好準備。但是,受體還會將一些皮質醇運送到線粒體中,並與線粒體 DNA 相互作用。

實際上,腎上腺的線粒體會產生應激激素,並且它會傳播到全身其他線粒體,從而產生綜合的應激反應。皮卡德說:「它在器官之間產生了美麗的線粒體串擾,但尚未得到充分討論或發展。」

隨著線粒體響應這些信號而進行調整,它們可能會從豆形變為細長的、類似義大利麵條的結構。如果破壞這些融合和裂變過程,就會導致細胞損傷甚至死亡。

2019 年,皮卡德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卡羅琳 · 川普夫(Caroline Trumpff),聯合研究了健康中年人的一小部分樣本,發現急性心理壓力與漂浮在細胞外的線粒體 DNA 短片段的快速激增之間存在關聯,即此類線粒體 DNA 短片段通常會在傷害或疾病等破壞性事件中釋放,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明顯。不過,識別這種與壓力相關的線粒體損傷的發生原因仍在研究中。

前文的桑迪分析稱,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線粒體對壓力的過度反應,使它們產生更多的活性氧分子,而這種分子對細胞有害。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研究副總裁麗莎 · 卡林卓克(Lisa Kalynchuk)和她的同事,於 2019 年 1 月證明增強線粒體的補品(乙醯基 L - 肉鹼)可以保護小鼠,從而使其不易遭受與人類抑鬱相關的行為。她與製藥公司合作,將對進一步增加線粒體產量的療法進行臨床前研究,目前她正在收集與線粒體功能有關的代謝物信息。

不過,前文的皮卡德對線粒體的藥物療法持懷疑態度。他認為採取基於線粒體功能的行為幹預例如運動會更好。他說,運動可能是「對線粒體最好的事情。」

無論如何,壓力太複雜了,不能歸結為單一原因或簡單途徑的現象。

杜克大學分子生理研究所的馬修 · 希爾斯(Matthew Hirschey),懷疑皮質醇是線粒體與壓力之間關係的主要驅動力,並且與代謝有關,但他強調這些機制並非全部。

他表示:「線粒體對於適當的神經功能顯然很重要,(而)神經元是非常活躍的細胞,需要大量能量才能產生動作電位,因此需要線粒體來做到這一點,但是,外界心理壓力源是否以及如何影響神經元線粒體功能尚不清楚。」

無論如何,線粒體是否會影響心理健康,已經引起學術界的注意,如果將來研究出確定結論,將給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患者帶來幫助

相關焦點

  • ...醫學專家曾預測,新冠大流行將引發心理健康危機。美國疾病控制...
    疫情引發美國民眾心理健康危機;①據報導,醫學專家曾預測,新冠大流行將引發心理健康危機。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新報告顯示,這種預測是正確的:6月份25%的美國年輕人想過自殺。報導稱,6月底,奎爾特裡克斯公司對5412名成年人進行在線調查。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然而過去十年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她的行列,希望探索線粒體在維持人體健康之外,是否還左右著人類的心理健康狀態。他們還深入探討,線粒體是否會影響人們在壓力症、焦慮症乃至抑鬱症方面的反應。儘管目前大部分證據較粗淺,但已經足夠證明這些負面情緒與線粒體之間的實質性關聯。
  • 太空生活影響了太空人的健康,這可能和線粒體有關
    ,要想確保太空探索取得成功,理解這些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案至關重要。這些健康問題具體包括骨骼和肌肉質量流失、免疫功能障礙以及心臟和肝臟問題。一支多學科團隊使用了收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報告發現了使健康遭受損害的共同線索:線粒體功能障礙。研究人員使用系統方法檢查了影響生物功能的廣泛變化。該發現於 11 月 25 日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一開始我們的問題是,在太空中生活的時候人體內是否存在一種普遍機制,能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
  • 日本疫情中自殺人數已超新冠死亡人數!借東奧會衝喜?美國現在這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 (一)死亡人數已超新冠死亡人數 美媒:日本疫情中自殺人數大增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1月29日報導,專家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危機。大規模失業、與社會隔絕和焦慮正在全球範圍內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
  • 神奇的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導,共同分析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1989年,一系列對帕金森症患者大腦組織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腦「黑質區」細胞中線粒體內的呼吸鏈複合體I受到了損壞。由於該區域對於帕金森症的發生十分重要,因此該發現表明線粒體上的呼吸鏈複合體I缺陷是神經退化的重要影響因子。
  • FCC確定將988設立為美國預防自殺和心理健康熱線
    當地時間周四,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通過一項新規,確認將 988 設立為全國預防自殺和心理健康熱線。上月在接受外媒 CNET 採訪的時候,FCC 主席 Ajit Pai 表示希望通過這條熱線推動全社會關注心理健康話題。
  • 研究生實驗室自殺身亡,重視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近日,一篇大連理工大學學生自殺前寫的遺書在微博上引發熱議。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遺書中,這位學生分享著自己的學業壓力、對未來的迷茫,言語之間充滿了憂傷和絕望。文章末尾,他還祝福家人朋友順順利利,國家繁榮昌盛。可見,他還是一位正直善良、內心非常溫柔的人。只可惜,他沒能戰勝自己的消極情緒,選擇用結束生命來逃避這一切。
  • MitoQ 分子之父墨菲:加強後疫情時代健康管理,維持細胞健康是關鍵
    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更多關注細胞等微觀層面的健康,如選擇合適的健康產品,可監測身體狀況的可穿戴設備,以及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運動和飲食,尤其要注重身體內部的線粒體健康。作為線粒體研究領域的知名科學家,墨菲向記者指出:「線粒體是人體細胞中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它們運作良好,我們的細胞才會運行良好。線粒體損傷也會導致很多疾病,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具體而言,人們吃的食物,像脂肪和糖,會在線粒體中與氧氣進行反應,然後釋放出能量供細胞使用。
  • 肉食者可增強心理健康,三成素食者易患抑鬱症!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增大患抑鬱症的風險,以素食為主的人群服用精神疾病處方藥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同時該人群更傾向於自殺。
  • 疫情讓我們關注免疫力,而免疫力的根本源於線粒體!
    所以免疫細胞的營養是保證我們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那免疫細胞通過什麼來獲得充足的營養呢?這就需要提到一個很多人都覺得陌生的名詞——線粒體。 被忽視的線粒體與身體能量 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也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被稱為"power house",能量屋。
  • 脫離人生正軌:日本年輕人自殺率走高背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年輕人自殺問題嚴重,政府將重點關注推進自殺預防對策。自殺,已成為日本年輕世代的第一大死因,這在發達國家中絕無僅有。「日本年輕世代生活在一個遇到困難後不得不用自殺來解決的社會。」日本中央大學人文科學所研究員高橋聰美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自殺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 跳樓、臥軌、上吊自殺……日本社會正在逼年輕人去死
    雖然整體的自殺人數相比前年減少了,甚至全年齡段的自殺人數都在減少的情況下,只有10代(10多歲)的自殺人數增加了!而且自殺成了15-39歲各個年齡段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超過了癌症等疾病和意外事故。這還只是去年的數據,今年由於疫情以及多名知名演員的自殺報導影響,初高中生自殺案例激增,從7月份開始,連續3個月自殺人數要超過去年同期。
  • 大學生自殺頻發折射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仍存「短板」
    他們的相繼離去使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障再次成為焦點。針對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的現實,有關專家呼籲國家應儘快對心理健康進行立法,為最大限度避免各類人群由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走向極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加高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依舊存在的「短板」。11月13日午夜,在地處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某研究生寢室樓裡,該校音樂學院一名研二女生從她所在宿舍的9樓墜落,當場身亡。
  • 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心理問題還與各種生理疾病的患病風險攀升相關聯,憂慮和壓力可能會增加民眾罹患生理疾病的風險,進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恐懼、憂慮及相關健康問題,形成惡性循環。疫情引發焦慮今年疫情的發生,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安盛天平調查發現,平均69%的受訪者表示,疫情讓他們感到焦慮。
  • 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 2020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發展規模...
    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8月27日的記者會上說,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精神健康。全球範圍內,精神健康已經是一個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 四川安嶽縣小學生上吊自殺,誰來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個4年級學生,也就10歲左右,放學回家選擇自殺,原因沒那麼簡單。此類小學生自殺事件屢有發生,已經不是偶然事件。孩子內心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和無助,才會選擇自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了。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呢?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是美好的,有很多好玩的和有趣的事情等你長大了可以去實現。
  • 現在大學生心理怎麼了?大一男生殺害女友後自殺,心理健康很重要
    近日有一個比較讓人難過的消息,說的是男生殺害女友後又跳樓自殺!我們從這件事中應該看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非常嚴重。如果平時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引起無法挽回的後果。不過現在的中小學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了,但是這其實只是一種比較表面上的課程,還沒有真正地引起家長的重視。平時家長還是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主,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內心的想法,這樣也會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如果父母不理解自己,平時沒有和父母多談心,那麼很有可能會有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大學生的問題其實是比較多的。特別是他們的心理健康。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偶爾低水平的壓力是無害的,但是長時間的過大壓力會導致一種慢性壓力狀態,進而導致焦慮障礙,比如驚恐障礙和各種恐懼症。持續的焦慮也會導致抑鬱。
  • 新冠大流行期間美國心理健康應用需求激增
    據外媒CNBC報導, 治療應用開發商正在急於迎接大量新客戶的湧入,但隨著隱私和療效問題的擔憂升溫,健康專家們對未來的監管路徑仍然存在分歧。 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項調查,截至4月初,近一半的美國人表示,這種流行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隨著人們在「居家令」的限制下暫停了面對面治療,人們開始向智慧型手機尋求幫助。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一個倡議組織呼籲對紐西蘭亞裔社區提出一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方案。該組織稱,亞裔紐西蘭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