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潘德明 世界上第一個徒步環球旅行的人

2021-01-13 央視網科教

  葉兆言專欄:潘德明是誰,我居住城市的媒體跟大家開玩笑,故意這麼發問,報紙上一連推出了幾個大問號。這是一次別有用心的策劃,報紙上接二連三發問,一場「尋找潘德明」的活動,已在南京悄悄開始。

  都在問,潘德明是誰,是何方神聖。有人拷問我,南京的事你寫過不少文字,能不能給我們說說這個潘德明。我心中立刻有愧,事實上,我真想不起來潘德明是誰。問的人便壞笑,提示說是否還能記得當年有個人從南京出發,騎車漫遊世界。

  一提醒便想起來了。我是個貪玩的人,曾幾何時,也動過騎車旅遊的念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過一天騎車二百二十公裡的紀錄,與潘德明先生相比,顯然算不了什麼。畢竟這個比我父親大得多的前輩,曾經週遊了世界。當然硬要說自己學過潘德明,從配合炒作的角度出發,也沒有太大不妥。

  早在三十年代初,有個上海小夥子忽發奇想,跑到南京來開西餐館。這時候的南京是民國首都,很有一點生機勃勃。與今天的大好形勢相仿佛,全世界經濟都不景氣,都來中國找機會。在南京的洋人多,學習洋人派頭的也多,與時俱進開家西餐館,正好大賺特賺。不過西餐館生意如何,已不重要,因為小老闆潘德明好高騖遠,更有興趣的事是週遊世界。 這讓很多人想不明白。俗話說玩物喪志,有錢不賺,非要惦記著走出國門,把玩天下,算不上什麼大出息。好在中國人還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見多識廣總是好的,只要玩的得法,遊山玩水也一樣能夠抬到相當高的地位。

  潘德明在當年也該算是個知名人物,先是步行,後來騎自行車,成為靠自己腳力行走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壯舉曾經驚動了海內外,前後大約七年時間,遊歷了四十多個國家。我仔細研究過他的行路圖,查看他留下的足跡,平心而論,如果擱在今天,對於那些喜歡步行或者騎車旅行的驢友來說,並不稀罕,甚至可以說算不上什麼。

  關鍵還在於捷足先登,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凡事都講究一個早,都要佔一個先。這樣的長途跋涉,擱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九一八事變前,中國走在十字街頭上,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深刻意義。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地道的亂世,世界經濟大蕭條,中國想獨善其身,根本不可能。帝國主義蠢蠢欲動,法西斯大行其道,我們曇花一現的小繁榮,顯得微不足道。1927年到1937年,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南京進入黃金十年,這十年看上去不錯,經濟突飛猛進,GDP穩步增長,然而遭遇戰爭機器的碾壓,很快灰飛煙滅。

  正是在這背景下,潘德明週遊世界,才會引人注目。這個世界第一,是由當時國際地位並不高的中國人創造,它可以有兩個解讀。首先,證明中國人不再甘心自己是東亞病夫。其次,暗示著東方的睡獅正甦醒過來。

  潘德明決定週遊世界,其實是受一段廣告詞的忽悠。幾個年輕人組織了一個「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在《申報》上發表宣言,大聲疾呼:「背負了五千餘年的文明和創造的中華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頹廢,成了青年們普遍的精神病態,我們覺得時代的精靈,已在向我們歡呼,我們把這個偉大的重擔肩負起來,我們決定以堅韌不拔的勇敢精神,從上海出發,逐步實踐我們的目的。我們要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在每一個步伐中,給社會以極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們預定的旅途的終點。」

  一開始,潘德明只是活動的追隨者和參與者,步行團出國不久,剛進入越南,由於各種原因,團員們紛紛放棄,只剩下潘一個人。好在他沒有退縮,而是買了一輛蘭翎牌自行車,獨自上路,改步行為騎車,繼續旅行。

  從此,一個人的旅行開始了。從此,提起他的週遊世界,離不開上面兩個解讀。潘也特別喜歡強調政治意義,說自己一往無前,正是為了「表現我中國國民性與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他的理想就是到處留下足跡,1932年是奧運年,中國宣布不派運動員參加。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古運動場遺址石柱上,他很憤怒地用中文和英文留下了記錄:

  「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潘德明的故事總是與愛國主義和為國增光分不開。鑑於南京即將召開青奧會,本地媒體舊話重題,發起「尋找潘德明」的活動,無疑別有用心。事實上,南京喜歡騎車旅遊的人不在少數,早在前些年,就有「老年體協騎遊總隊」,最新的「南京青奧自行車壯遊團」也擬定明年出發。

  週遊世界的七年中,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大事,最著名的莫過于震驚世界的「九一八」。發誓要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跡的潘德明,毅然放棄去日本,以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憤怒。

  他一路向南,從越南去柬埔寨,又去泰國,然後馬來西亞,渡海到達新加坡。當地巨商胡文虎是第一個在《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人,潘德明是個有心人,隨身帶了個本子,四處請名流籤字留名。胡不僅題詞,寫下「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著你腳車的輪跡」,還贊助了一筆旅行費。

  接下來往回走,潘德明去了印度。拜謁詩人泰戈爾,受到聖雄甘地及尼赫魯的接見。今天想起來,這些經歷真的很酷,很給力很給面子。泰戈爾與前來拜訪的潘德明一起合影留念,他老人家對中國和亞洲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潘德明說:「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相信,當你們的國家站立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們都將分享這個將來帶給我們的快樂。」

  聖雄甘地則送了一面親手用粗麻布織成的印度國旗和一張籤名照,他流著淚對潘德明說:「中印兩國山水相鄰,又都是人口眾多、飽受列強欺負的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近代政治的腐敗,一方面是由於經濟的落後,希望我們兩國迅速地自強起來。」

  再下來,開始西遊,去伊朗,去伊拉克,去敘利亞,到達耶路撒冷,渡過蘇伊士運河,踏上了非洲大陸。潘德明沒像中國古代的旅行家徐霞客那樣寫下詳細遊記,他太忙碌了,馬不停蹄地渡過地中海去希臘,開始歐洲之旅。在法國,潘德明拜見張學良,此時的少帥剛丟了東北數省,正是最聲名狼藉之時,聽說潘到了法國,很樂意跟他見上一面,並為他題寫了「壯遊」二字。

  再下來,從英國去美洲大陸,去澳洲大陸,漫漫長途,潘德明基本上是步行和騎自行車,遇到跨海才藉助其他交通工具。七年之後,他終於回到了久違的上海。不久抗戰爆發,與當初出國時相比,中國沒變得更強大,反而陷入到了更嚴重的危機之中。

  國難凸現和強化了潘德明的意義,此後提起他的壯遊,都會在無意中淡化其他。說到底,這只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歷史發展從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潘德明希望以行動影響國人,改變中國形象,最終所能改變的,只是渺小的自己。因此今天重提舊事,我們與其信誓旦旦,叫喊著要去改變別人,改變別的什麼,不如先腳踏實地從我做起。

相關焦點

  • 世界徒步環球旅遊第一人,獲世界名人籤名鼓勵,卻一直默默無聞
    以前,環球旅行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再加上交通發達,海外旅行變得不那麼稀奇了。環球旅行只是一個目標。當今世界的旅行家我不說。有很多國內和國外的人。這裡我來說說近代史上不為人知的英雄級旅行家。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環遊世界的牛人,他的名字是潘德明!
  • 徒步環球第一人:中國驢友足跡踏遍五大洲 其史料展在南京舉辦
    「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現場龍虎網訊(記者王緣)「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竟然是位中國旅行家」由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策劃、製作的「人類歷史上徒步環球第一人——潘德明史料展潘德明的護照1930年夏天,潘德明懷揣「雪東亞病夫恥」、「以謀世界上之榮光」的信念,從南京出發,通過騎自行車和徒步的方式,開始環球旅行,七年間足跡踏遍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徒步全球第一人,這個中國小夥1930年代就做到了
    編者按:今天,一起來看看第一個完成環球旅行的中國人。當我們說旅行時,其實是在說旅行的心情。於是旅行可以有各種形式,可以在自己的客廳臥室,也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也可以是真正地走到世界中去。只有抱著走出去的心情,才有可能真正地享受大大小小的旅行,體會古往今來讓無數人沉迷於中的樂趣。
  • 中國青年成人類歷史徒步環球第一人,甘地、希特勒、羅斯福親接見
    導讀:中國各代旅遊人才輩出,明朝有南下西洋的鄭和還有著有地理名著的徐霞客,在當時並不發的時期就開始向世界探索。但是,鄭和下西洋是舉全國之力渡洋,徐霞客並未走出中國國界,而且是在和平年代。你們可知,在中國,第一個徒步走向世界的是誰?
  • 浙江人成功徒步環繞地球一周 耗時七年
    早在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船隊,首次實現環繞地球一周。幾百多年過去,如今交通發達,環繞地球一周,似乎已只是時間問題。但你是否可以想像,曾有人僅靠雙腳和自行車,完成環繞地球一周。他叫潘德明,浙江湖州人,畢業於湖州二中。
  •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
    90年前徒步環球第一人,穿越五洲40多個國家,如今他名字被人遺忘隨著人們思想開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會選擇遠離生活工作的圈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鬆自己。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去看看。
  • 英國男子徒步環球旅行 穿越白令海峽後在俄被捕
    據《泰晤士報》15日報導,英國東約克郡赫爾市37歲男子卡爾·布希比於4月1日成功穿越了最危險的一段路程———連接美國阿拉斯加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白令海峽冰面後,成為第一個徒步穿越白令海峽冰面的英國人。但戲劇性的是,卡爾進入俄羅斯境內後不久,就因「證件不全非法入境」被俄國家安全局的特工逮捕。 據悉,俄羅斯官方始終不肯讓步。
  •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
    徒步達人郭利龍「環球旅行」途經蘭州他想寫下遊記分享給全世界徒步環球旅行者郭利龍 西部商報記者樊麗攝每日甘肅網訊(西部商報記者樊麗 實習生王藝臻)背著50多公斤的雙肩包,戴著眼鏡留著一頭披肩長發,揣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勇氣」,29歲的河南鶴壁小夥郭利龍開始了自己的徒步環球之旅
  • 加拿大一男子11年徒步環球旅行64個國家
    2008年7月5日,徒步走世界的加拿大旅行者讓·貝利沃在中國武漢街頭繼續他的旅程。(資料圖片)加拿大人讓·貝利沃是世界不間斷環球徒步旅行最長紀錄保持者,徒步環球旅行已有11年。貝利沃2000年遭遇中年危機,於是產生環球旅行的想法。在徒步之旅中,貝利沃常常被人們稱為加拿大版「阿甘。」(阿南)「中年危機」促成壯舉貝利沃2000年遭遇中年危機,於是產生環球旅行的想法。這一想法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 28歲鶴壁小夥立志徒步環球旅行 計劃5年完成
    很多人上小學的時候都寫過一篇作文——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作文寫得很好,老師打分很高,  可是,你還記得你當初寫的夢想是什麼嗎?  一直覺得,把夢想掛嘴邊的人,  都是長不大的人,直到,認識了他......
  • 至所未致 | 誰是北緯30度環球旅行最佳起點?
    北緯30度環球起點北緯30度,指地球上北緯30度上下波動5度所覆蓋的範圍,是全世界最神秘而奇特的一條緯線。N3040環球文化旅遊帶,是由國際古道網和北京文明之路徒步運動中心聯合《中國國家旅遊》雜誌、中國藍天救援隊、綠野網等專業機構提出概念,與數百家旅行社、戶外俱樂部等全力打造的線性文化產業鏈,內容涵蓋北緯30度和北緯40度兩個自成體系的線性文化旅遊帶
  • 河南小夥要用800天走世界 徒步環球行踐行環保
    環遊世界的方式有好多種,23歲的河南小夥兒郭利龍選擇了用徒步旅行的方式,他在出發前放出豪言:要在800天內一個人遊遍全球,用徒步的方式踐行低碳的環保理念。昨日,抵達西安的郭利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瞞著父母悄悄出遊  出生於1989年的郭利龍是河南人,一米六幾的身高,整個人黑黑瘦瘦的,大大的背包裡裝著換洗衣服、水瓶、世界地圖、相機、手電還有他最喜歡的書,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 中了環球旅行大獎,要不要辭職去玩?
    第二、環球旅行,聽起來好高大尚,正好適合我這種沒見過世面的人去開闊眼界,說不定還能有一段豔遇,多好呀!第三、辭職了,工作的煩惱也就沒了,不用看老闆的臉色、不用為掙錢低三下四奔波勞苦、還能在環球旅行中增長履歷,這麼爽的事情,肯定不能放棄呀。」
  • 他是世界上徒步最遠的人,10年行走8萬多公裡,31天穿越羅布泊
    他是世界上徒步最遠的人,10年行走8萬多公裡,31天穿越羅布泊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如果我們不能讀萬卷書,那便行萬裡路。如今行走在路上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已經把旅行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些甚至把旅行看做了他生命的全部。
  • GOGOKID推出環球旅行系列公開課,讓孩子足不出戶暢遊世界
    2021年的寒假就要開始了,往年很多父母都會選擇在這個假期帶著孩子出門遊玩,讓孩子在旅行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然而,今年疫情的影響尚未平息,許多家庭為了安全起見取消了出行計劃,選擇居家休息。旅行是培養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有效手段。
  • 用3D 像素沙盒《鳥兒的徒步旅行》給眼睛洗個澡
    在我看來也是有的,比如掃雷團今天介紹這款由 adamgryu 開發,計劃 7 月 30 日登陸 Steam 的 3D 動作冒險遊戲《鳥兒的徒步旅行(A Short Hike)》,在看到畫面的一剎那就給人一種來自 NDS 或 3DS 平臺的感覺,儘管是全 3D 的遊戲環境,但過低的解析度導致畫面上的全部貼圖都能看到明顯的邊緣鋸齒,像是一幅寫意的兒童畫。
  • 在掌閱,來一場紙上「環球旅行」
    密室之謎、不在場證明、敘述性詭計、童謠殺人、死亡密碼、暴風雪山莊、消失的兇器……所有推理模式都已被人寫盡,推理世界還剩下什麼?結合了冒險、幽默、浪漫、高超的敘事技巧和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以嫻熟的寫作技巧創造了一個與現實生活近乎平行的另一個世界,延續了前兩本小說的主題,更深入挖掘了兩性之間、人類與自然及自然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極權政治統治下出現的人類生存危機。故事從現代人莎拉偶然發現莫裡甘女神的秘密開端,接著以倒敘手法將讀者帶入了幾百年前的神奇世界。
  • 旅行遊記:一周最佳冰島冬季旅行行程
    這次旅行你需要租一輛車!在這裡找到最好的汽車租賃優惠!Hveragerdi是一個擁有地熱遊泳池的小鎮。在冰島度過第一個晚上的理想方式。如果您的航班提前到達並且您有更多的時間,您可以選擇在著名的Blue Lagoon地熱池(它位於機場附近)花幾個小時。Hveragerdi遊泳池是一個便宜得多,不太適合遊覽的遊泳池。
  • 登山、作詩、環球旅行...這位北大院士真酷!
    >在日前推出的推送中有一位自稱「平凡」的院士因一道題結緣北大因北大與數學「情定終生」身為數學家他研究低維拓撲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就同時,他還有多元的業餘愛好——登山、作詩、環球旅行對於王詩宬而言,所謂「金戈鐵馬」的日子,不是在國外的某個大學或研究所,而是在燕園小徑上往復徘徊思索的時光,伴著湖光塔影、春花秋月,王詩宬的靈感火花不斷閃耀,不僅發現了浸入的本質曲面不能在有限覆疊上提升為嵌入的第一個例子,而且在圖流形的復疊不變量、手性、吸引子與流形拓撲間的制約等方面作出了頗具創意的貢獻;特別是開拓和發展了三維流形間映射這個研究領域。
  • 歷史書騙了你,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不是麥哲倫,而是菲律賓人?
    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常被認為是全球第一個進行環球航行的人。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根據歷史記載麥哲倫的船隊於1522年9月首次完成了環繞地球航行一周。但事實上麥哲倫(Magellan)早在1521年就死在了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