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方法千千萬萬,總有一款適合你。問題是我們能堅持學習下去嗎?就像當年立志背完四級詞彙書,背著背著,發現自己永遠都停留在首字母「A」這裡。
結合近段時間學習的實際情況,將那些阻止我們持續學習英語的因素分析如下。
一、精力。
不同人,不同階段的精力是不同的,有多有少,年輕人相對多一些,當然精力再旺盛也有限度。有家室的中年人的精力就少了,不僅需要工作,還要處理家庭瑣事。
我最近忙於跑醫院,將大量精力用於照顧小孩,本職工作耽擱了,更不用說英語學習,或者寫寫學習心得,只能停下來。我十分後悔當初上學那會兒,為什麼不多學一點?現在想學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時間精力。
二、惰性。
學習累了,想著休息,想著休息多好,越發不想學習,這就是惰性。很多新事物,我們一開始學習認識時,都很有動力,但不多久,很多人就會放棄,三分鐘熱度是最真實的寫照。英語也是這樣。究其原因,大概是感到新知識的困難、無聊,學習興趣和熱情漸漸褪去吧。所有人都有惰性,只是看你能不能自律,自我調節。
三、難度控制。
無論什麼語言,都有各種變化和規則,短時間內是無法學成。從簡單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入手,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上來就找高難度的材料,只會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如果一味選擇簡單的,一定只能原地踏步,也不行。
練習聽力,上來就是半小時的聽力,沒有很強基礎的人大概會覺得這如同噪音一般,因此也要一步步來,先三分鐘,後五分鐘,打好基礎,慢慢將時間提上去。
四、有效學習的標準不明確。
這是我最近思考的問題,怎樣才算是一次有效學習,怎麼學才算學進去了?雖然有一套學習的方法,但每個階段的學習自己沒有評判的標準。又擔心自己學得不好,反覆學同一段東西,將有限的時間消耗掉了。如果每次都學得不到位,那麼怎麼期待學好英語呢,最多也就是半吊子。
我在某個英語學習群裡看到有人說,關於英語有聲書的聽力練習,大概能達到聽懂70%的內容就可以往下一步走。估計差不多就是這種程度,也同樣適用於我目前聽的《絕望主婦》這部美劇。
不可以反覆聽前面的東西,只要懂了70%,就繼續往後面聽,不要停下來,也不要往回聽,畢竟我的時間很有限,而且我發現聽新的內容會更有感覺,更加讓我有學習動力。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