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綜穩中有新 英語難度略高
昨日下午,高考結束後,北京市玉淵潭中學考點的學子們走出考場,有的和父母、同學留影,有的歡呼著和家人擁抱。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
全面考查學科知識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注重綜合素質
今年的理綜試卷在「穩中求進」總目標的要求下,力求「穩中有新」,命題在注重考查學生學科技能的同時,也突顯了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科知識網絡的重要性。而英語著重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維能力,難度略高於2016年。
理綜
物理 回歸教材 各模塊內容有機融通
2017年是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時間節點。今年物理卷的命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目標。在這個總的目標要求下,物理卷命題努力處理好穩定和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確保物理學科高考平穩順利。
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物理試題繼承了自主命題以來形成的優秀成果,延續了近幾年的命題思路和成功經驗。如重視從教材中選取命題素材,引導教學重視教材、回歸教材;加強對實驗能力的考查等。
北京匯文中學高級教師張國說:「試題對問題情境的設置綜合性較強,設問方式靈活多樣,對不同層次的能力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查。例如第24題,以發電機和電動機為素材,把機理上相似的問題整合在一起進行比較和深入分析。第二小問在第一小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定量計算來分析說明,不僅考查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推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能力,也考查了物理建模等較高層次的能力等。」
化學 區分明顯 注重思維和探究過程
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高考理科綜合卷(北京)化學試題堅持展現學科特色,注重思維過程,試題以生產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為載體,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創新設問方式,綜合性強。試題穩中求新,力求實現對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素養的綜合考查。負責人還介紹說,此次試題選材背景廣泛,較好地呈現了化學學科涉及面廣的特點,同時注重傳統與前沿的結合,立體地展現了學科風貌。如第27題藉助尿素溶液尿素含量的測定,考查學生對實驗方案設計的理解能力,對反應原理內在定量關係的理解能力。
相對於物理的「簡單」,考生對化學試卷的難度卻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對此,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鄭瑞老師認為,化學在保持試題穩定性的基礎上,積極地向聯繫實際問題、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大方向繼續邁進。懂的同學覺得題目新穎好玩,用基本概念分析新問題富有成就感;不懂的同學記憶一些固定的知識點,則覺得題目陌生,無從下手。因此,考後的感覺也截然不同。整體來說,化學題目難度有所下調,預計平均分比去年會略有提高。但是,題目分層更明顯,也進一步提高了試題區分度。
生物 綜合考查 發揮試題的育人作用
北京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高考理科綜合(北京卷)生物試題以「上好基礎教育最後一課」為出發點,堅持立德樹人,延續寬廣融通,走大道、求大氣的試題風格,綜合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積極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與導向作用。試題強調理論聯繫實際,選材富有時代性,引導考生關注環境保護與人類健康,關注科學發展前沿,鼓勵考生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深度參與社會、科學實踐。
試題在對考生的理性思維、探究創新等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的同時,努力發揮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功能,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理綜第31題以瘧疾的患病機理和我國科研工作者對青蒿素抗瘧機制的研究為背景,不僅宣傳了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還進一步介紹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在研究青蒿素作用機制上的最新進展,弘揚科學精神,傳遞文化自信。第3題以我國科研人員開展的生態學研究為情境,在進行知識與能力考查的同時,更加突顯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有利於考生加深對「綠色」理念的理解及生態意識的建立。
北京晨報記者 王剛
英語
貼近日常生活 考查思辨能力
昨天下午5點整,2017年全國統一高考落下了帷幕。同時,北京卷高考英語試題也揭去了神秘的面紗,呈現在大家的視野之中。北京十二中英語特級教師蔣炎富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英語著重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思辨能力和思維能力,難度略高於2016年。
大小作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
今年英語考試的書面表達部分由「考生給英國朋友寫信推薦旅遊景點(長江或者泰山)」和「以畢業季感恩為背景,要求以寫周記的方式,用英語講述學生製作感恩母校視頻的真實交際任務」組成,也是我們俗稱的大小作文。
「大小作文內容都很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學生表達起來遊刃有餘,是本套試題的一個亮點。」蔣炎富認為,以大作文為例,學生在離開母校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製作視頻的形式也是學生熟悉的一種活動形式,學生表達起來情感真實、遊刃有餘。
蔣炎富介紹,小作文要求考生給英國朋友寫信推薦旅遊景點,不僅要求考生注重交際中的規範,也給考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旅遊體驗或知識儲備進行選擇和推薦,同時學生的地理文化等知識的寬度和深度的不同層次也會有所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其中
在今年的英語試卷中,出現了諸如完型填空講述了一位小女孩呼籲並採取行動幫助無家可歸人群的感人故事,A篇的心臟復甦急救知識救助同學,C篇對於疾病防疫的意識,D篇人工智慧給人類的挑戰以及書面表達第一篇展示祖國的大好河山,第二篇引導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創新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等試題內容。
「試題充分體現了『培養什麼人』的學科教育方向和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蔣炎富表示,考生在完成試題的同時不僅可以從中獲得充實的閱讀體驗,對考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也起到了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
對中學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英語試卷命制注重語篇的整體性、語言的真實性,符合高中學生認知水平,考查考生聽、讀、寫三方面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體現英語怎麼用,就怎麼考,倡導英語怎麼用,就怎麼學,給教學以明確的語言學習和語言實踐要互相促進的導向。例如,聽力第9段材料為真實的新聞報導,考查了報導者的身份、報導的內容,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
試題命制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對寫作能力的考查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擺脫單一方法、唯一答案的思維模式,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語言運用能力,展現豐富多彩的思維活動。目的在於倡導在語言教學中,融入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如閱讀理解部分考查了考生理解不同文體語篇的能力,覆蓋了《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考試說明》中所要求的主要閱讀能力。試題設計注重對語篇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重視語篇文體特徵,從真實閱讀體驗的角度設題,突顯語言學習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鼓勵學生加大閱讀量,注重不同文體的閱讀,引導他們最大限度地調動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素養。
北京晨報記者 豐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