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伊爾:錯,不在星空,而在我們自己 | 袁嵐峰

2020-10-04 風雲之聲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他在一篇經典論文中的一段題記,摘引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兩句臺詞,或許包含了關於他起伏跌宕人生的某種隱喻:「是星空,我們頭頂的星空,主宰我們的命運。」但也許,「錯,不在星空,而在我們自己。」


最近,我在「賽先生」公眾號看到了我的朋友、天文學家劉博洋博士的文章《出格者弗雷德·霍伊爾》,令我唏噓不已。

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1915 - 2001)的故事,我最初是在霍金的科普著作《大設計》中看到的。1953年,霍伊爾根據以下的推理做出了一項科學預測:

已知我們的宇宙中有大量的碳(C)元素;

當時所知的在恆星中合成C元素的反應只有3個氦(He)合成1個C;

但3個原子核撞在一起的可能性遠遠低於兩個原子核撞在一起,如果要等待3個He合成1個C,宇宙中的C就會比觀測到的少得多;

由此可見,必然有某種偶然的原因加速了合成C的反應;

他推測,這個偶然的原因就是,兩個He聚合產生的Be的能量再加上一個He的能量,必然非常接近於C的某個激發態的能量,這就會大大加快Be與He聚合成C的速度,這叫做「偶然簡併」。

圖中最上面那條寫著0+、高度為7.65的線就是霍伊爾預言的與Be + He的能量偶然簡併的C-12能級

霍伊爾在劍橋大學,圖片來源: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

後來,人們真的找到了他預測的這個偶然簡併。

這是一種非常反常規的推理方式,基本邏輯是「如果不是這樣,宇宙就不會是我們觀察到的這樣,也就不會有人類來觀察這個宇宙」。這種思維方式經常被稱為「人擇原理」,已經成了在宇宙學中很常見的一種思維方式。霍伊爾自豪地宣稱,他的這個工作是人擇原理迄今唯一一個具體的、可驗證的預測。

但神奇的是,霍伊爾的合作者、做實驗發現了這個現象的威廉·福勒(William Fowler,1911 - 1995)獲得了諾貝爾獎,霍伊爾卻沒有獲獎。這被認為是諾貝爾獎歷史上著名的爭議之一。

霍伊爾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此文(《出格者弗雷德·霍伊爾》)給出了不少資料。原因之一可能是他在不少領域有一些民科式的甚至是陰謀論的想法,例如認為美國1960年代的高空氣球實驗已經發現了太空中的生命,但是官方將其掩蓋下來。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霍伊爾的合作者、81歲高齡的錢德拉·維克拉馬辛格(Chandra Wickramasinghe)還曾聲稱,新冠病毒來自去年掉落到中國的一顆隕石。

無論如何,霍伊爾的一生是張揚而精彩的一生。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當我年輕時,老研究員們覺得我是個出格的年輕人;當我老了,年輕研究員們覺得我是個出格的老人。」

他在一篇經典論文中的一段題記,摘引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兩句臺詞,或許包含了關於他起伏跌宕人生的某種隱喻:

「是星空,我們頭頂的星空,主宰我們的命運。」

李爾王,第四幕,第三場)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李爾王》劇照,圖片來源:新現場NewLive

但也許

「錯,不在星空,而在我們自己。」

(凱撒大帝,第一幕,第二場)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凱撒大帝》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擴展閱讀:

出格者弗雷德·霍伊爾 | 劉博洋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陳昕悅


相關焦點

  • | 袁嵐峰
    有人說,這飄逸的長髮,說明搞好物理也是可以有頭髮的……還有耳環……我的回應是:現在男的留長髮、戴耳環不也很常見嗎| 袁嵐峰霍伊爾:錯,不在星空,而在我們自己 | 袁嵐峰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 生命元素背後的原始核心——霍伊爾狀態原子核
    這種原始的、不穩定的核狀態被稱為霍伊爾狀態(Hoyle state),是在50多年前被發現的,但它是在現代超級計算機的興起和新數學技術的發展之後才被發現的,目的是弄清物理定律是如何產生這種狀態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認為,他自己的存在意味著一個未知的,奇異的碳原子狀態,在垂死的恆星內部必須產生大約765萬電子伏特的額外能量,即使沒有人曾經檢測過這種原子的光譜發射。「 霍伊爾假定這種7.65 MeV碳必須存在才能生存,」Hjorth-Jensen說。
  • |袁嵐峰
    最近,我收到了一位網友的私信: 「袁老師好,其實我不太理解科大在量子通訊、量子糾纏方面為何如此冒進,真理應該越辯越明,我不是民科,將來給您分享實驗數據交流下量子躍遷及量子態操控的理解,其實我們需要回答,超距量子糾纏,兩個糾纏態粒子之間的作用粒子是什麼?這應該是做物理基本要回答的問題,四大作用力都定義了相互作用粒子。」
  • 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因簡單科普上熱搜,回應:科普和科研一樣重要
    或許連袁嵐峰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問題出現在知乎熱議的討論中。袁嵐峰也在其中。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次論壇,自己也經歷了「裂變」與「重構」。這一天,科技分論壇結束後,袁嵐峰與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方承志展開了一段有趣的會談——如何移民外星球?時至今日,袁嵐峰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其中一個話題讓他印象深刻。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兩個人遇到的障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核反應進行到了比氦更重的元素的時候,只能形成不穩定的元素,氦核加上氫核給出的是不穩定的鋰5核,2個氦核合併給出的是不穩定的鈹8核,仿佛大自然已經謀劃好了阻止氦核變成較重的原子的唯一兩條路徑。對於霍伊爾來說,他需要找到一個由氦和成碳的路徑:碳——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碳12,原子核包含12個粒子——6個質子和6個中子。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原來結論是,火龍出水的飛行不穩定,可能會一頭栽下來。怪不得只見到設計的記載,沒有見到生產、裝備、使用的記載。由於條件所限,石雲裡老師他們只做了初步的流體力學數值模擬。火龍出水可以理解為現代火箭和飛彈的祖先,但這話是在我們了解現代科學的前提下說的。如果一個發明家不懂現代科學,那麼他再怎麼改進火龍出水,也不可能讓它趕上飛彈。《三體》中地球的粒子物理學被智子鎖死後,就是這種狀況。
  • 火龍出水、流體力學與獨山縣 | 袁嵐峰
    導讀我們現在要努力發展基礎科學,不能等到被鎖死時才追悔莫及。如果我們一提到投資科學就覺得浪費,一毛不拔,卻願意在獨山縣400億這樣莫名其妙的地方一擲千金,後世的人會怎樣看待我們呢?最近,我的朋友、著名科普作家魯超寫了一篇文章《中國古代火箭究竟有多牛?》,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火器。
  • |袁嵐峰
    並且,學會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讓我們處於有利形勢,因為我們準備重返月球,可能還會送人類上火星。」 然而,其他科學家的觀點則不盡相同。「你沒法證明,花費巨額數目用來建造國際空間站合情合理。」英國皇家學會天文學家馬丁·裡斯爵士(Sir Martin Rees)說,「首先,它的科學回報目前看來微不足道。
  • 其實放射性就在水裡 | 袁嵐峰
    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關於日本把福島廢水排到大海,我作為一個不懂科學的老百姓想問一下,為啥日本不把水接入容器,再讓水自己蒸發,剩下的核廢料體積不就會小很多?再集中處理不就得了,為啥非要直接排向大海?
  • 袁嵐峰對話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上)
    袁嵐峰:首先請讓我簡單介紹下我自己,我叫袁嵐峰,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安德烈·蓋姆:主攻化學?袁嵐峰:是的是的。沒有人在石墨薄膜這個領域開始過研究,因為以前不可能製備出這種薄膜。也許我們可以製備某種跟碳納米管很類似的東西,製備石墨的薄膜。因此我和一位中國學生開始了博士研究,他叫Jiang Da,Jiang Da現在是一名上海的教授。我們一起開始了這個研究項目,最終我們製備了石墨的薄膜,最終我們獲得了單層的物質,現在被稱為石墨烯,這就是簡單的故事。
  • 衝出太陽系的第一步 | 袁嵐峰
    如果不從地球移民出去,人類也會被太陽吞噬。聚變燃料如果處於靜止,就很難不把容器燒穿;而如果處於運動中,聚焦點火又變得困難。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難度如此之大的原因。這就有可能克服慣性約束與磁約束之間的矛盾,在「不燒穿爐子」的情況下實現點火。
  •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刷屏,袁嵐峰為你解讀原理
    相應的,現有的我們在用的計算機被稱為經典計算機。 三,量子計算機有希望遠遠超過經典計算機,就像這裡說的,超過一百萬億倍之類。 四,量子計算機之所以能超過經典計算機,是因為它用到量子力學的三大奧義:疊加、測量和糾纏。這三大奧義的意思,請參見我的文章。
  • 袁嵐峰講解量子計算
    針對這些疑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嵐峰在西瓜視頻上專門製作了一期科普視頻,講解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知識。袁嵐峰視頻截圖在視頻中,袁嵐峰首先講解了量子計算機的優勢。不同於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單元是量子比特。
  • | 袁嵐峰
    我們再次強調一下,歐拉乘積公式只在s > 1的時候成立,在s ≤ 1的時候是不成立的。為什麼呢?原因我們在上一期節目中解釋了,ζ(1),也就是全體自然數的倒數和,等於無窮大。全體自然數的倒數和又被稱作調和級數(harmonic series),它等於無窮大,換句話說就是,調和級數是發散的。
  • | 袁嵐峰
    在上一期節目(文章見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峰,視頻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580488)中,我們首先介紹了黎曼猜想的背景,即質數分布問題。例如2和3互質,2和15互質,但15和21不互質,因為15和21都以3作為質因數。很快可以看出,任意兩個不同的質數是互質的,一個質數和一個不以它作為質因數的合數是互質的,1和任意自然數都是互質的。了解了互質的定義之後,我們如何計算兩個自然數互質的概率呢?可以這樣思考。首先,考慮兩個自然數有公約數2的概率。
  • | 袁嵐峰
    | 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袁嵐峰與鄭昌成榮獲 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十問袁嵐峰:看過不少攻擊和謾罵,但科普的價值不會因此改變  | 科技袁人強者總是說自己的東西是普適的,弱者才說自己的東西是獨門的 | 袁嵐峰背景簡介:
  • 專家認為沒這麼簡單 | 袁嵐峰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波:磁場越高約束越好,不知道他們的材料能不能做成線圈,這還是有難度的。從材料到磁體,沒有那麼簡單。個人感覺MIT只是借著自己超導技術的優勢在拿資金,刷存在感。對聚變大局幫助不大。也不會出什麼突破性成果。雖然他做這個也是一種趨勢,但是難以解決目前聚變的主要矛盾。
  • 天問:火星與人類的未來 | 袁嵐峰
    單憑位置,我們就可以判斷個八九不離十:水星離太陽太近,一切都被烤焦了;木星以及更外圈的離太陽太遠,一切都被凍僵了。所以這些行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更不用說智慧生命了。最有可能的,就是離太陽距離適中的金星、地球、火星。用專業術語說,這三個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地球位於宜居帶的中間,當然是各方麵條件最優的。金星和火星相比如何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教你如何玩石頭剪刀布|袁嵐峰
    即如果上一輪的結果是贏,那麼下一輪有最高的概率仍然採取上一輪已經採用過的動作;如果上一輪的結果是平,那麼下一輪保持同樣動作的概率也較高,但也有較高的概率逆時針改變動作(即從石頭變為布、或從布變為剪刀、或從剪刀變為石頭,即能贏上一輪跟自己持平的對手的那一個);但是,如果上一輪的結果是輸,那麼下一輪就有最高的概率順時針改變動作(即從石頭變為剪刀、或從剪刀變為布、或者從布變為石頭,即能贏上一輪打敗自己的對手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