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樹在西北來說是最平凡不過的一種樹了,在哪裡都能成活,對土壤和水質的要求也不高,因此被作為防沙復綠的植物被廣泛種植。
沙棗樹容易成活成長還在於其不成材。它枝條亂長,做不了什麼家具。它的枝條上帶刺,葉面上帶粉,就連牛羊也不喜歡去碰它吃它。就像莊子所寫的因無用而得其生長得其存活的那種狀態。
沙棗最為惹眼的是它那濃鬱的花香。花一開,香飄十裡,那蜜蜂便順著風追過來授粉了。而沙棗花開得其實也很低調,花又小,長得也不起眼,所以也避免了被大量採摘的可能,這又是沙棗得以生長的又一種幸運。
沙棗結的果很多,雖然可以食用,但發澀難以下咽,故人們已放棄了對它的食用。而沙棗核獨立而較硬,就是鳥類食用了它們,種子也會得以完整地被排洩出來,方便了沙棗的再生。
沙棗樹雖然平凡,但在缺水沙多的大西北卻離不開它們。也正因為其平凡,所以它們能夠在偏遠貧瘠的地方存活而生長,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感謝沙棗樹,它以默默無聞的姿態堅守著荒漠邊緣的綠色。正如我們許多默默無聞的人,需求不多,名不見經傳,守護著最基礎最平凡甚至最偏遠的崗位和國土,默默無聞地做著貢獻,可能很少有人想起他們,但我們真的離不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