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如何學句子之假設關係和條件關係

2021-01-09 玉堂金馬自有佳處

一、假設關係

1、一個或幾個分句提出假設的情況,另一個或幾個分句說明這種假設的情況實現後會有什麼結果。

如:即使狐狸再狡猾,也鬥不過好獵手。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們就去公園玩。

2、常用的表示假設關係的關聯詞。

如果(假設、若、倘若、要是、假使、萬一、若是)……就(便、那、那麼、則)……

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縱然)……也(還)……

二、條件關係

1、前一個分句提出條件,後面的分句表示在這種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

如:無論颳風下雨,哥哥都會堅持背她去學校。

你除非寫完作業,才可以出去玩。

2、常用的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

只要……就……

只有……才……

無論……都……

除非……才……

任憑……也……

不管……總……

注意:在「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這類句式裡,前面的分句提出條件,後面的分句說出在這個條件下會產生的結果。

在「無論……都……」「任憑……也……」「不管……總……」這類句式裡,前面的分句先列出條件,後面的分句指出在任何條件下都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三、易混淆的幾種關聯詞。

不是……而是……(並列關係)

不是……就是……(選擇關係)

是……還是……(選擇關係)

儘管……也……(轉折關係)

不管……也……(條件關係)

既然……就……(因果關係)

只要……就……(條件關係)

以上就是關聯詞裡容易弄混淆的地方,我們不僅要紮實的學習基礎知識,也要注意知識之間的區別,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論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的邏輯關係
    這些現象的產生,並不能削弱會計假設在會計概念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於人們難以理順會計目標與會計假設之間的邏輯關係。二者的邏輯關係可表述為: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研究的唯一邏輯起點;會計假設從屬於會計目標,在會計目標確定以後,會計假設需要根據會計目標的要求來提煉、修訂或補充。
  • 小學語文丨句子的關聯類型(常見關聯詞有哪些)
    關聯詞一般分轉折關係、假設關係、條件關係等。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繫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叫複句,也叫關聯句。複句通常用一些關聯詞語來連接。㈠ 作為連接分句、標明關係的詞語,關聯詞語總是標明抽象的關係,可以作為某類複句的特定的形式標誌。
  • 雅思閱讀四大邏輯關係之轉折關係
    你是不是很想抽他(她),心想:絕對不會有下次了……   為什麼我們從這半句話就能知道結果呢,其實是因為我們讀懂了"原本"裡隱含的邏輯關係,那就是--轉折。轉折經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驚喜,當然也不乏剛才例子裡這種"驚喜",那麼這種邏輯關係跟我們的雅思閱讀又有什麼關係呢?作為雅思閱讀四大邏輯關係之終結篇,本文將深入探討轉折邏輯關係在雅思閱讀中的廣泛運用與實戰要領。
  • 考研:最後時期如何協調英語和各科的關係?
    考研到了最後衝刺時期,每個同學都在全力以赴,那麼在最後時期我們應該如何協調英語和各科的關係?眾所周知,英語要想學的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前期投入不多的話,想要後期靠這幾天追上來是非常困難的。當然英語基礎很好的同學除外,英語好的基本上都不用怎麼學就可以考的很好。
  • 全球國際關係學與中國國際關係理論
    全球國際關係學的興起  過去20年裡出現了不少推動國際關係全球化的努力,但首先正式提出創立「全球國際關係學」(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IR)倡議的學者是阿米塔夫·阿查亞(Amitav Acharya)和巴裡·布贊(Barry Buzan),其目的是要拓寬學科疆界,重構國際關係學,使之成為「在多元基礎上形成的全覆蓋知識大廈
  • 什麼是好的研究假設?——順談與自變量、因變量的關係
    );告訴別人你在研究中關注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麼;告訴別人假設自變量和因變量兩者是怎樣的關係(比如正相關、負相關、非線性相關等等)。,這個關係裡包含一個自變量和一個因變量, 這個研究假設需要提出了一個自變量是如何解釋該因變量的。
  • 知日| 日本的國際關係學在研究什麼
    這一時期,日本的研究特徵與歐美等國並無二致,只是過於強調方法論,更加突出抽象的概念和理論的假設。       隨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確立,日本發動了「9•18」事變,率先以武力挑戰國聯秩序,日本的國際關係學也由此踏上不同於歐美的轉型之路。
  • 生成語法的界面關係研究
    為了在純淨條件下研究句法,Chomsky將語義、語音、語篇、語用等因素剝離出去,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主的句法」。實際使用的語言是語法的各種子系統共同形成的,「自主的句法」還是要在一定階段與其他子系統互動,形成界面關係。從早期的量項提升、疑問成分的邏輯形式移動、遠距離約束和韻律句法,到近期運用左緣結構分析話語標記和立場標記,從界面關係出發的研究解決了不少單靠句法無法處理的難題。
  •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邊角關係
    小學階段採用的是將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條直線,根據這個事實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到初中學了平行線的特性之後,就可以很嚴謹地證明這個結論。在小學只需要知道這個結論就行。
  • 什麼是好的研究假設(Hypothesis)?——順談與自變量、因變量的關係
    可驗證的關係的假設,這個關係裡包含一個自變量和一個因變量, 這個研究假設需要提出了一個自變量是如何解釋該因變量的。比如,「明天天氣會變暖」---這裡面只有一個變量,就是「天氣」,它沒有提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變暖這個事情是天氣的特徵值(value),而不是variable;研究假設裡面要提出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係,將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聯結」。
  • ...最大的實體關係抽取數據集!清華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團隊發布 FewRel
    例如,從句子「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中,可以抽取出關係事實(馬雲, 創始人, 阿里巴巴),其中馬雲和阿里巴巴被稱為實體(entity),而創始人則是他們的關係(relation)。關係抽取是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對於理解自然語言和理解世界知識意義重大。 目前的關係抽取模型面臨著一個極大的問題:訓練數據不足。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2- 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其證明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初中教材給出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即是說上面命題的逆命題也是成立的,遺憾的是課本並未指明,然而中考題裡卻出現了要使用其逆命題的題目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針對教材上缺少的要點,這裡予以補充和詳解。
  •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所以在開始時應多求得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多與同學討論,並且每次做研究時要有目的地學習如何才能形成一個好的研究問題。 在形成研究問題時,關鍵在於概念的應用及假設的提出。此時,必須將概念轉化為可以量度的變量。當一個概念(concept)可以用數值來量度時,這個數值就稱之為變量(variable)。
  • 單片機c語言教程:運算符和表達式(關係運算符)
    關係運算符,同樣我們也並不陌生。小學時的數學課就教授過運算符是有優先級別的,計算機的語言也不過是人類語言的一種擴展,這裡的運算符同樣有著優先級別。前四個具有相同的優先級,後兩個也具有相同的優先級,但是前四個的優先級要高於後2個的。當兩個表達式用關係運算符連接起來時,這個時候就是關係表達式。
  •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仿寫句子,比喻句型及答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仿寫句子比喻句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 資料庫的關係運算和完整性約束
    是兩個關係,則R X S是求R和S的笛卡爾乘積,結果表是R和S的結構之連接,即前n個屬性來自R,後m個屬性來自S,屬性個數等於n+m。下面介紹常用的三種運算選擇、投影和連接。選擇運算選擇運算是單目運算,它從一個關係R中選擇出滿足給定條件的所有元組,並同R具有相同的結構。圖2-14所示為由關係R選出編號為02的老師。
  • 從「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到「用事實解釋事實」的錯誤
    無獨有偶,批改學生的作業,看到有一個學生說相關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這是對的,但正確的說法是:因果關係一定有相關關係,相關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不能以相關關係來直接否定具有因果關係,還要進一步分析。  因果關係在邏輯鏈上是在一條直線上居於前後,如A推出B,B推出C,則A與B、B與C、A與C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的相關關係在邏輯鏈上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處於平行狀態。
  • 陳丹琦新作:關係抽取新SOTApipeline挫敗joint
    如下圖所示,首先將輸入句子饋入實體模型,該模型為每一個 span 預測實體類型;然後通過嵌入額外的 marker token 在關係模型中獨立處理每對候選實體,以突出顯示主語、賓語及其類型。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對同一個句子中的不同 span 對重用計算,在該研究提出的原始模型中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必須為每個 span 對分別嵌入特定的實體標記。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種近似模型,該模型對原始模型做了兩個重要更改。
  • 小學造句常用的9種方法,學會了就再也不怕造句!已收藏!
    其實,很多孩子在這個模塊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搞不清楚關聯詞的關係,如果知道怎麼運用,找出規律,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並列關係: 句子中幾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並列的、沒有主次之分,各個分句分別說明幾種相關的情況,或表示一件事的幾個方面。
  • 國考數量關係題像小學奧數 需要較強分析能力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國考數量關係題像小學奧數 需要較強分析能力,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網上現在熱議的數學分析題確實非常像小學奧數題,我家侄兒上小學四年級,我看過他的奧數,拿到試卷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考小學奧數了。」考生張先生告訴記者,這些題目涉及排列組合、統計、任務運算等,事實上並不難,但是需要非常細心審題和分析,稍不留神就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