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採用的是將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條直線,根據這個事實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到初中學了平行線的特性之後,就可以很嚴謹地證明這個結論。在小學只需要知道這個結論就行。
根據這個結論知道兩個內角的度數,可求出第三個內角的度數。
雖然三角形只有三個內角,但任意一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內角是銳角。也就是說一個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個直角,因為兩個直角就是180度了,第三個角都沒有了,所以不可能存在這種情況。或最多一個鈍角,它比直角的度數還大,更不可能有兩個鈍角。
有兩種三角形是比較特殊的。一種是等邊三角形也稱為正三角形。當我們看到正三角形,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三條邊完全相等,而且三個內角每個都是60度。也就是相當於告訴了我們各個角的度數。
等腰直角三角形,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且我們知道一個角是直角,根據等邊對等角,所以說另外兩個角均為45度。
在做題過程中看到135度或45度,頭腦中要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添加一條輔助線,是否有可能轉化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三角形的角度問題當中,外角與它相鄰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因此外角也就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這個在解題過程中經常會用到。

在三角形中,內角度數有大小的區別,邊長有長短之分。但並不是隨便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的。在同一個三角形內,三條邊的長度關係是有一定限制範圍的。在一個三角形中任意兩條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這個也是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同一個三角形內有等邊對等角的規律。最特殊的情況就是三條邊長一樣長的情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正三角形。
我們看一道簡單的練習題。
已知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長為3釐米,另外一條邊長為5釐米,問這個三角形的邊長L在什麼範圍?
分析:因為是取值範圍,所以說答案不是一個固定的數。
這個取值範圍怎麼算呢?這個就需要根據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關係來計算。根據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5-3=2(釐米);5+3=8(釐米)。
也就是說這一條邊長的範圍是大於2釐米且小於8釐米。根據三角形的周長等於三條邊長的和。
所以:10釐米<L<16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