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人員發現,茉莉花香對失眠、焦慮、煩躁等症狀的緩解效果堪比鎮靜劑。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證明「芳香療法」具有科學依據。
效果顯著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杜塞道夫大學研究人員用數百種香味在人體和老鼠身上做實驗,測試這些香味對動物體內氨基丁酸受體的影響。
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能結合抗焦慮的腦受體並使之激活,然後與另一些物質協同作用,阻止與焦慮相關的信息抵達腦指示中樞。氨基丁酸效應越強,對神經的舒緩作用就越大。實驗結果顯示,茉莉香味產生的影響最大,能使動物體內氨基丁酸效應增強5倍多。
研究人員向一個裝有老鼠的有機玻璃櫃裡注入含有高濃度茉莉花香的空氣,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老鼠吸入香氣後,停止所有活動,靜靜地待在角落。
研究人員隨後對老鼠腦部主管睡眠區域的神經元進行腦電圖檢查,發現該區域氨基丁酸效應受香氣影響而增強。
研究人員解釋說,香氣分子藉助呼吸進入老鼠肺部,然後經由血液傳至大腦,進而影響大腦活動。
這一研究結果由最新一期美國《生物化學雜誌》發表。
勝似藥物
現階段,人們鎮靜神經主要藉助鎮靜劑、安眠藥等藥物。這些藥物主要成分為酒精、鴉片和苯二氮等,進入體內後通過腦神經突觸上的氨基丁酸受體起作用,增強氨基丁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藥物雖然效果明顯,卻容易使服用者上癮,且會引起抑鬱、眩暈、低血壓、協調能力受損等副作用。
德國這項研究表明,茉莉香氣也能緩解焦慮、促進睡眠,效果並不比傳統藥物差,但上癮、過量使用致死等機率更低。
波鴻魯爾大學漢斯·哈特教授說:「我們找到了一種新的氨基丁酸受體調節器,可以藉助呼吸而非消化系統起作用。」
藥用前景
茉莉花香藥用前景廣闊。哈特說:「(這種方法)在鎮靜神經、緩解焦慮、激動、好鬥情緒以及催眠療法上都可能應用。」
研究人員眼下希望藉助改變茉莉香氣分子結構,使其達到更強的治療效果。
哈特說,這項研究結果證明了「芳香療法存在科學依據」。
「芳香療法」支持者認為,各類芳香精油能對心跳、精神壓力、血壓、呼吸和免疫功能等很多生理因素產生影響。
茉莉花有300多個種類,大多生長在熱帶和溫帶地區。一直以來,茉莉花精油被看做是解壓祛乏的天然藥物,且由於其芳香撲鼻廣泛應用於香水中。但茉莉花精油難以萃取,每500萬朵茉莉花僅能提煉出1千克精油。(唐志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新聞頻道】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