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衛星
東方紅一號作為我國發射升空的第一顆衛星,在我國航天史上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作為一顆在1970年進入太空的衛星,儘管燃料早已耗盡,但東方紅一號已經繞著地球轉了50年,依舊沒有墜入大氣層。而2016年發射升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卻受控墜入大氣層,在與大氣層的摩擦中,天宮二號的大部分結構被燒毀,僅有少量殘骸墜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從技術水平分析,凝結了中國航天數十年技術精華的天宮二號遠遠超過東方紅一號衛星,在天宮二號面前,東方紅一號簡陋得如同玩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失去動力的東方紅一號在太空持續飛行50年?
天宮二號發射升空
大氣是太空飛行器軌道降低的主要原因。我國之所以會控制天宮二號墜入大氣層,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天宮二號的軌道高度已經降到了200多千米,由於大氣的阻力,天宮二號的機械能會不斷損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天宮二號的軌道高度不斷下降,與其讓天宮二號隨機墜落,不如控制天宮二號墜落到無人區。
飛得越高,大氣對衛星的影響越小
一般而言,高度越高,空氣就越稀薄,到了海拔100千米的高空,這裡的空氣密度便已經極其稀薄,被認為是大氣層與太空的邊界。不過,即便是在這一區域,依舊有大氣存在,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不容小視,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如果太空飛行器的高度低於300千米,就只有墜入大氣層這一個結局,如果想要減少大氣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就必須把太空飛行器打到更高的軌道,這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沒有墜入大氣層的主要原因。據悉,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軌道呈橢圓形,發射升空時,近地點高度為439千米,遠地點高度為2384千米,繞地球一周用時114分鐘,由於最低高度超過了400千米,東方紅一號衛星面臨的大氣影響可謂是微乎其微。即便過去了5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也有435千米,有專家表示,參考這一軌道下降速度,東方紅一號衛星還將繞著地球運轉上千年,如果考慮太陽光壓等因素,東方紅一號衛星停留太空的時間還會更長。此外,橢圓形的軌道形狀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能夠長期滯留太空的一大原因,能夠減少衛星接觸較高密度大氣的時間。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比東方紅一號小得多
除了在軌時間長之外,東方紅一號衛星還有著其他令人驚嘆的特性,例如,這是一顆可以被人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直徑較小,只有1米,為了讓衛星能被地球上的人看見,我國的技術人員把衛星設計成一個由72面體組成的球體,並採用自旋穩定方式穩定,當東方紅一號衛星轉動時(轉速120轉/分),由於角度變化,就會產生一閃一閃的效果,這樣一來,即便在地球上也能看到這顆衛星。
東方紅一號的成功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在重量上,東方紅一號衛星也超過了蘇聯、美國、法國、日本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重量為173千克,而蘇美法日四國的第一顆衛星的重量僅有83.6千克、8.2千克、38千克、9.4千克,東方紅一號比這四顆衛星加來還重29.8千克。在技術指標上,東方紅一號也超出了蘇美法日的第一顆衛星,特別是在衛星的跟蹤手段、信號傳輸形式和星上溫控系統等技術領域,我國投入了大量技術力量,這使得東方紅一號在太空的表現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由於技術條件限制,東方紅一號衛星並沒有使用太陽能電池板,衛星的能源來自蓄電池,原計劃20天耗盡電量的電池最終支撐東方紅一號衛星工作了28天,在這28天中,除了向地球傳輸歌曲《東方紅》的樂音外,東方紅一號衛星還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參數,為我國後續的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可以說,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是中國航天騰飛的序曲。除了技術上的意義,東方紅一號衛星也有著巨大的政治意義,使我國成為第五個依靠自身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在當時,幾乎沒有國家認為一窮二白的中國能夠搞出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震撼,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威望。
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讚、轉發,謝謝!感謝您的支持!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