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研發出高通量高截留高穩定的g-C3N4基二維納濾膜

2020-12-03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1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張金鋒)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冉瑾副研究員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科研團隊合作研發出一種高通量、高截留、高穩定的g-C3N4基二維納濾膜。相關成果以「Acid Spacers Endowing g-C3N4 membranes with Superior Permeability and Stability」為題於2019年9月11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9, DOI: 10.1002/anie.201908786)。冉瑾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該校化學與化工學院研究生潘婷為第二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銅文教授為通訊作者。

據了解,目前,用於納濾領域的二維(2D)膜主要由石墨烯、石墨烯衍生物、過渡金屬滷化物等納米片組裝而成。相較於傳統的聚合物基納濾膜,2D膜的通量明顯提升。但是2D膜中的傳輸通道依附納米片而存在,傳輸通道較長限制了水通量的進一步提升。g-C3N4是一種類石墨烯的2D材料,並且片層內具有豐富的三角納米孔。已有研究表明,由g-C3N4納米片組裝而成的二維通道可以允許水分子在層間進行無摩擦運動,且平面內的三角納米孔提供了額外的水分子傳輸通道,有望實現水分子的快速運輸。然而,實驗測定g-C3N4膜的水通量甚至小於由緻密納米片構成的2D膜。

研究團隊深入分析g-C3N4基2D膜水通量過低的原因,認為是由於其狹小的層間距(0.32 nm)不利於水分子的快速運動和傳遞。以往研究也證明,儘管水分子在石墨烯層間可以暢通無阻的運動,但純石墨烯膜水通量也較低,而修飾後的氧化石墨烯膜具有更高的水通量。這主要是由於氧化區域可以打開層間,使氧化石墨烯膜具有更寬的水傳輸通道。受到氧化石墨烯結構的啟發,本研究通過插層具有強酸性功能基團的磺化物,來打開g-C3N4膜層間通道。

選擇磺化物來改性g-C3N4膜主要基於兩點考慮:1.磺酸基團在有機酸中具有較強的酸性,有望成功進入g-C3N4膜層間;2.磺酸基團可以與g-C3N4納米片上的鹼性位點發生酸鹼作用,以保證g-C3N4膜具有優異的抗溶脹性能。X射線衍射數據表明改性後的g-C3N4膜晶間距相較於純g-C3N4膜晶間距增加了0.1 nm,證明了磺化物質可以增加層間距。進一步,分子力學模擬表明在插層分子附近的層間通道是晶間距的兩倍,如此大的層間距可以實現水分子的快速運輸。同時,紅外、紫外等光譜數據證實了磺酸基團可與g-C3N4上的鹼性基團發生酸鹼作用。

納濾實驗證明,相較於純g-C3N4膜,改性後的g-C3N4膜的水通量提高了兩個數量級,並且具有與純g-C3N4膜同等優異的截留性能。其中,磺化聚苯醚插層的g-C3N4膜水通量高達8867 L h-1 m-2 bar-1,高於以往報導的氧化石墨烯、MXene等納米片構成的2D膜。並且,改性後的2D膜通道在酸鹼和高壓環境中表現出了優異的穩定性。該研究對於開發高通量、高穩定性的2D膜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上述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原標題:合工大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記者8月30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g-C3N4)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團隊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3N4)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並以其作為發光層,製備出全新的量子點顯示(QLED)器件。
  • 中南大學劉開宇教授團隊:3D列印g-C3N4調製界面實現高穩定鋅金屬負極
    研究背景鋅金屬由於其高的理論比容量,低的電位,高的穩定性,低廉的成本,被認為是在水系電池中最具潛力的負極材料之一。不幸的是非均勻沉積導致的鋅枝晶和腐蝕導致的副產物嚴重影響了儲能設備的循環穩定性和活性鋅的利用率,嚴重阻礙了鋅離子電池、鋅空氣電池的進一步實際應用。鋅金屬負極必須經過優化設計使鋅金屬電池實現長壽命和高安全。
  • 合肥物質研究院製備出一種穩定性高、可高效去除水中重金屬的材料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團隊採用兩步溶劑熱合成法,製備了一種極高穩定性的1T相MoS2材料(1T-MoS2),其1T相在空氣中可以穩定長達一年時間,在水環境中也能維持穩定的寬間距結構,保證了離子快速傳輸,展現出高效的Cr(VI)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開創性地將透光性好、電子遷移率高且電阻率低的電子材料石墨烯和高質量β-氧化鎵單晶片引入深紫外光電探測器中,並提出一種全新的器件MSM結構,實現了對半導體與金屬電極接觸性能的大幅提升。器件光譜響應分析結果表明,該器件具有優異的光譜選擇性,在深紫外光區域響應非常明顯。
  • 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點擊上方小程序報名加群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孔祥華副教授與有關單位合作,
  • 合肥工業大學:
    用木板手工拼接出的變幻中國城、以我國曆年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建築高度鋪就的偉大復興之路……在剛剛落幕的合肥工業大學第20屆建築風文化藝術節上,該校1200餘名學子,將濃濃愛國情融入對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等專業課程的理解,親手設計製作出了300餘件創意作品。  這是該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又一項成果。
  • 中環環保(300692.SZ)與合肥工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格隆匯12月30日丨中環環保(300692.SZ)公布,近日,公司與合肥工業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自協議籤訂之日起,建立緊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不斷加快推進戰略合作進程,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共建企業博士後流動站等領域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
  • 環境採樣稱重法的玻璃纖維濾膜選擇一些討論
    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家經常會發現:1,採樣後玻璃纖濾膜質量反而減少了2,玻璃纖維採樣前後處理步驟繁瑣3,玻璃纖維纖維在前處理過程中容易脫落4,某些工業用玻璃纖維濾膜反覆加熱,反覆恆重,每次重量都不同5,多孔結構,親水性好,容易吸收空氣中水蒸氣膜法師老李堅持認為,玻璃纖維濾膜用於稱重法分析僅限於高溫煙氣採樣,因為其有較好的耐高溫性能
  • 耐鹽複合菌劑強化生物工藝處理高鹽廢水的快速啟動
    ; 85%),並且在整個啟動過程中,TOC 的去除率都能夠穩定保持在80%左右,而負載複合菌劑填料的投入可獲得更穩定的出水水質。通過高通量測序與OTU 分類,高鹽廢水的配入使得活性汙泥微生物群落結構發生顯著改變,並且在工藝啟動後,所投加的耐鹽高效菌O1 和Y5 在活性汙泥微生物總量中所佔比例由1. 31%升高至6. 13%,說明O1 和Y5 能夠在小試SBR 中長期存留,並逐漸成為優勢種屬之一。
  • 合肥工業大學等研製出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 記者楊保國)12月23日,由合肥工業大學研發的我國首臺「氦三極化靶」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
  • P摻雜g-C3N4納米片的功能自組裝及其高效穩定可見光催化制氫
    均勻分布的廉價、穩定且高電子遷移率的n-型金屬氧化物能夠對g-C3N4產生的光生電子進行快速提取和傳輸,在低Pt/無Pt負載情況下實現高效穩定分解水制氫。背景介紹近年來,氫能利用技術(如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不斷成熟加大了氫能的需求量,發展高效清潔的制氫技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共識。
  • 合肥研究院開發出高生物兼容性鐵基T1造影劑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課題組在生物蛋白模板調控納米晶體生長及應用領域取得進展,製備出造影效果好、生物安全性高、方法簡單的造影劑,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釓基造影劑(Gd-DPTA,陽性造影劑)在體內可能會釋放少量的游離Gd離子,產生較嚴重的毒副作用。超小尺寸(小於5 nm)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認為是釓基造影劑的理想替代品。然而目前,製備小尺寸(小於5 nm)氧化鐵磁性納米顆粒通常涉及有機溶劑的使用、更換親水性配體較複雜、合成效率低等問題。
  • 我國科學家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嶽峰團隊,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獲進展。
  • 合肥工業大學汪萌教授當選IEEE Fellow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6日,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了解到,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公布了2021 IEEE Fellow名單,該校汪萌教授因在「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檢索
  • Food Control|合肥工業大學蔡克周教授:替代鹽對低鈉培根中美拉德反應相關PAHs形成的影響
    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Li Yuzhu等設計6 種低鈉配方:F2:0.6% KCl+1.8%
  • 合肥工業大學再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立項項目,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合肥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申報的「面向CFETR偏濾器材料和模塊的高熱負荷等性能的規範化測試與評價」獲批立項,國撥經費
  • 細胞培養基使用方法(微孔濾膜過濾除菌)
    6)用0.22μm濾膜正壓過濾除菌。   7)溶液應在2℃~8℃下避光保存。   具體使用方法參照培養基包裝袋上的說明書。   (2) 配製可高壓滅菌細胞培養基   1)根據所需將培養基全部倒入一容器中,用少量注射用水(20℃~30℃)將袋內殘留培養基洗下,併入容器。
  •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7 10:14:42 所以提高水性可充電電池的實用性,改良水溶液電解液,提高其電壓穩定窗口,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11月19日,南京工業大學宣布,該校吳宇平、付麗君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鹼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電解液體系,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能源材料》上。「水性可充電電池是指用水溶液作為電解液的可充電電池。」
  • 大連化物所等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嶽峰團隊,研究員王愛琴、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獲進展。
  • 抗菌性能99.99%的濾膜?不好意思,廣工造出來了
    廣東工業大學聯手多個研究團隊獲得科技防疫新成果打造出納米纖維防疫濾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