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化學工程學院爆炸科學與工程系劉上豪博士等人在偶氮化合物的熱安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ESI工程學學科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6.434,中科院工程技術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題為《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thermal hazards of four azo compounds》的論文。
該研究基於熱分解反應機理及仿真技術,研究了四種偶氮類引發劑(AIBN、AMBN、ABVN、AIBME)在高分子材料生產工藝應用時的熱安全特性,揭示了可能發生熱失控反應的各種機制,深度剖析了偶氮化合物引起災害事故的原因。研究表明:ABVN和AIBME有著高度熱敏感性,在正常操作溫度的工藝條件下仍然可能引發失控反應;AIBN和AMBN則具有較高的反應焓值,一旦發生燃燒爆炸事故,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本研究成果為偶氮類引發劑加工、儲存運輸以及事故預防中平衡點的確定提供了理論基礎,為工藝的高效生產與安全設計提供了重要參數及評估依據,得到同行評審專家高度認可。
該研究工作受到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8.11.003
(撰稿、核稿:化工學院 汪泉、劉上豪,劉鋒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