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社交平臺Soul在上海舉辦「靈魂奇境」藝術展。展覽以「人類的靈魂終將共振」為主題,設有多個融合科技和美感的數字裝置,將人類精神世界以藝術方式再現,為觀者提供一個觀照內心的全新視角,傳遞溫暖、善意的「Soul式」人文關懷。
展覽中的點題之作《共振之環》由瑞士知名藝術團隊Encor Studio設計,採用獨特的音響和光影設計,以聲光律動結合水面共振的變化,還原人類在喜怒哀樂中不同的情緒波動,讓神秘的心靈世界仿佛重現眼前。匠心獨運的藝術設計帶來感官衝擊的同時,也使觀者產生進入自身內心的沉浸式體驗,重新發現那些被忽視的情感角落,在探索自我、直面情緒的過程中得到療愈。
Soul APP新聞發言人表示,Soul的創立初心與對當代人的心靈關懷密不可分,本次展覽是將這種關懷從線上帶到線下的一次嘗試。藝術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在於藝術能傳遞抽象易逝的人類情感,架設起人與人心靈溝通的橋梁,展覽正是希望起到這種橋梁的作用,呼喚當代人對自身和他人心靈的關注,增強彼此的共情能力。
活動吸引大批年輕觀眾入場,其中不少是在Soul上相約而來的好友。這個周末,小雪與在Soul認識半年多的好友第一次約到線下,一起體驗了展覽中各種有趣的裝置。
「我們一起觸摸《塵世孤星》那顆巨大的『星球』,看著上面的波紋光影跟隨我們的動作流動,就仿佛是我們的情緒在星球裡交融,我也能體會對方的情感一樣,感覺很神奇。」小雪說,作為「滬漂」,她深感認識知心朋友的不易,但在Soul,很容易就能找到與自己有諸多共鳴的朋友,在感到孤獨的時候,Soul總能給她帶來慰藉。
如今,藉助Soul基於心靈的匹配機制,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像小雪這樣的年輕人因共同的興趣愛好和經歷際遇相知相交,相互激勵,彼此療愈。
今年初,面臨大學畢業的可可由於疫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找到工作,看著朋友圈裡同學紛紛曬出名企offer,她一度深感自卑,在求職路上也喪失了動力。凌晨三點,失眠的她在Soul上第一次發起語音匹配,希望找到一個傾訴煩惱的對象,但連線後,她卻一度沮喪得說不出話。短暫的一段沉默後,對方察覺到她的情緒,試探著問道,「要聽音樂嗎?」
這樣簡單但體貼的一句話,讓可可一下子感動得哭了出來,同時也釋放了長期以來積累的委屈和壓抑。那天深夜,她們二人一同邊聽歌邊談心,這段暖心的經歷也讓可可自己意識到自己並非獨自在承受生活壓力,重新找回直面困難的決心。
Souler小白從小就喜歡小孩,畢業後便進入醫院兒科成為一位作業治療師,日常工作是幫助有先天殘障的孩子進行康復治療。這些孩子中大部分是腦癱患者,治療師除了要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還要照顧他們的起居,工作與一位母親無異。
從業這幾年,小白一直懷抱最大的耐心和愛心照顧著這些孩子,其中最感動的瞬間,來自一位把她認作媽媽的小天使。「他出生不久父母就離異,是奶奶把他送來的醫院。我治療他快一年的時候,有一次我在幫助其他的小朋友,他跑過來拉著我的衣服,一直拉著不放。我看了他一眼,他叫了我一聲『媽媽』,那是他第一次開口說話。」從那一天起,對方就把小白當成自己的媽媽,對小白來說,他也不再只是一個患者,而是像兒子一樣的親人。
小白在Soul上分享的這些瞬間,樸實而溫暖,感動了大批偶然路過的Souler,也激勵著那些正在為學業和工作拼搏的人們。在小白的評論裡,有正在考研的學生、每天加班的程式設計師、深夜開車的網約車司機……他們都是小白和孩子們的忠實粉絲,「每當覺得自己撐不住的時候,就來這裡看看她和孩子們的故事,看著看著,就感覺有動力堅持下去了。」
可可和小白的溫暖瞬間背後,是越來越多Z世代通過Soul的心靈社交療愈孤獨感。根據Soul發布的《Z世代社交報告》,超過70%的Z世代用戶朋友圈狹隘,近89%的用戶希望通過社交軟體擴大朋友圈。Z世代在Soul用戶中佔比近6成,其中不乏消防員、醫生等令人敬佩的群體,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為年輕用戶樹立了榜樣,也讓更多同樣熱愛生活、努力生活的人找到情感共鳴。
截至目前,Soul累計用戶已超過一億,隨著更多年輕人加入到心靈社交的熱潮中,Soul也正在實現從社交價值到社會價值的躍遷,讓更多溫暖被發現、被傳遞,提升年輕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