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名外籍專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度獲獎名單中,分析儀器與相關檢測技術上榜的共10項,其中包括廈門大學主導的「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學研究」、中國農科院質標所主導的「農產品中典型化學汙染物精準識別與檢測關鍵技術」、以及浙江大學主導的「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等,具體獲獎情況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編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提名單位(專家) |
Z-103-2-01 | 電化學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學研究 | 田中群(廈門大學) 任斌(廈門大學) 李劍鋒(廈門大學) 吳德印(廈門大學) 劉國坤(廈門大學) | 萬立駿 姚建年 徐紅星 |
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編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提名單位(專家) |
F-301-2-01 | 農產品中典型化學汙染物精準識別與檢測關鍵技術 | 王 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何方洋(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金茂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佘永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金 芬(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楊 鑫(哈爾濱工業大學) | 農業農村部 |
F-30902-2-06 | 超分辨光學微納顯微成像技術 | 劉 旭(浙江大學) 匡翠方(浙江大學) 毛 磊(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李海峰(浙江大學) 楊 青(浙江大學) 徐 良(浙江大學) | 中國科協 |
F-30902-2-03 | 多功能強雷射薄膜器件設計與全流程製作技術及應用 | 王佔山(同濟大學) 程鑫彬(同濟大學) 焦宏飛(同濟大學) 楊澤平(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杜建立(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崔?勇(上海天粹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編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提名單位 |
J-22101-2-03 | 混凝土結構非接觸式檢測評估與高效加固修復關鍵技術 | 吳剛,何小元,魏洋,蔣劍彪,竇勇芝,劉釗,王春林,謝正元,李金濤,田永丁 | 東南大學,北京特希達科技有限公司,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林業大學,柳州歐維姆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九通衢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公路學會 |
J-22301-2-02 | 公路橋梁檢測新技術研發與應用 | 周建庭,張勁泉,杜博文,張洪,廖稜,馬虎,傅宇方,張奔牛,周海俊,王福敏 |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大學,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 中國公路學會 |
J-230-2-01 | 新能源汽車能源系統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 | 楊世春,吳志新,王芳,張彩萍,張欣,陳飛,劉震,周榮,秦興才,劉桂彬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福建星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
J-230-2-02 | 食品中化學性有害物檢測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 | 張峰,楊丙成,嶽振峰,陳達,國偉,何豔玲,王秀娟,賈東芬 |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天津大學,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角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J-231-2-05 | 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光學監測技術及應用 | 劉建國,劉誠,張玉鈞,李相賢,謝品華,徐亮,何瑩,敖小強,吳華峰,付強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學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星機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藍盾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省 |
J-232-2-02 | 空間高性能紫外/真空紫外光譜探測技術及應用 | 王淑榮,宋克非,林冠宇,黃煜,薛慶生,馬慶軍,汪龍祺,楊小虎,李佔峰,李博 |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吉林省 |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