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北疆 飛鳥翔集
高雲江 許素虹 王玉軍 元寶 本報記者 崔文娟/文
「10年間我走遍北疆,明顯感覺現在拍鳥容易多了。」
9月16日,克拉瑪依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趙蘭生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這主要得益於北疆生態環境的極大改善,為鳥類生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他補充說。
所謂北疆,是指新疆的北部,包括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石河子、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伊犁地區等地區。
蓑羽鶴
2019年6月1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波斑鴇
2019年5月30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暗腹雪雞
2019年8月1日拍攝於伊犁地區
大鴇
2019年5月28日拍攝於塔城地區
黑琴雞
2019年4月15日拍攝於塔城地區
卷羽鵜鶘
2019年12月5日拍攝於石河子市(趙蘭生 攝)
柳雷鳥
2019年6月3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天鵝
2019年7月7日拍攝於伊犁地區
小鴇
2019年9月30日拍攝於塔城地區
褐頭鵐
2019年9月30日拍攝於塔城地區
反嘴鷸
2020年6月25日拍攝於克拉瑪依市
巖雷鳥
2019年10月1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藍胸佛法僧
2019年5月30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雪鴞
2019年1月6日拍攝於博樂州
角鸊鷉
2020年7月3日拍攝於阿勒泰地區
今年70歲的趙蘭生,退休後的10年時間,一直在拍北疆地區的鳥類,並用辦圖片展的形式宣傳保護鳥類。
有同樣感受的不止趙蘭生一人,克拉瑪依市有一群拍攝鳥類的愛好者,他們一年四季輾轉北疆各地,觀察並拍攝各類鳥,今年57歲的高雲江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拍鳥,找到它們費勁不說,就是找到了,它們所處的環境也不好,拍出的畫面缺少美感,讓人遺憾。」高雲江說。
2001年5月17日中新社發布消息,標題是「新疆成為中國生態環境惡化的重災區」。這篇消息中寫到:「很多土地撂荒,並造成水源地域地表植被惡化,南疆塔裡木河斷流和北疆瑪納斯河斷流就是例證」。
大批鳥類為生存被迫遷徙。
近年來,新疆統籌推進綠化建設,努力增加綠色供給。各地結合實際,大力實施造林綠化、生態修復。
瑪納斯河階段性恢復向下遊放水後,在克拉瑪依市境內形成了瑪依湖,克拉瑪依市加強了對瑪依湖的監管,涵養水源,使得周邊的植被迅速恢復,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綠色植被,成為飛禽走獸的樂園。
統計表明,瑪依湖現有鳥類超過了100種。
「現在的北疆地區,到處都是天藍、地綠、水清、景美。在這樣的環境中拍到鳥,畫面美到讓人心醉。」高雲江說,「這些畫面折射出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北疆大地已深入人心。」
據悉,目前北疆地區有鳥類超過4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一二級鳥有大鴇、小鴇、波斑鴇、鵜鶘、天鵝、巖雷鳥、柳雷鳥、雪雞等。
編輯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