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避險已成我們的本能反應」——師生教科書式避震是怎麼煉成的?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成都12月19日電(記者童芳 楊進 尹恆)1個老師,55個孩子,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隨著老師「趴下!趴下!」的大聲指揮,孩子們齊刷刷地推開凳子,躲到課桌下……

18日8時14分,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發生5.2級地震,隨後,一段「師生上演教科書式避震」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刷了屏。

當天下午,記者在內江市威遠縣鳳翔中學見到了視頻裡的師生。12歲的秦詩彤和楊雅婷描述了當時的經歷。

「當時我們正在上課,突然晃得厲害,老師就叫我們趴下,後來老師組織我們從教室疏散到了操場。」秦詩彤說。

兩個小姑娘都是鳳翔中學初一·六班的學生,她們告訴記者,學校每半個月就會組織一次應對地震、火災等突發事件的應急安全演練,所以大家「第一反應就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

當時正在給初一·六班上課的周洪彬老師,只記得自己將教鞭一揮,大喊一聲後,全班的孩子都趴了下來。他迅速跑到教室門口觀察情況,等晃動結束後才把孩子們叫起來,這時學校廣播傳出「剛剛發生地震,請上課老師組織應急疏散」的通知。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排著隊迅速走到了操場。

「不僅是初一·六班,全校3008個學生,58個班級,從3棟4層的教學樓疏散到操場上,只用了7分多鐘。」鳳翔中學副校長廖永德感到非常自豪。

威遠縣教育和體育局安全管理股股長官健給記者看了地震發生時威遠縣各個中小學校的實時監控視頻,幾乎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初一·六班。

據官健介紹,師生們在地震發生那一刻迅速有效的反應,是近年來社會、學校、老師、家長、孩子們一起努力的結果。

威遠縣一半山區、一半丘陵,山區冬天容易發生火災,就著重對住在山區的孩子開展森林防火教育;丘陵車多、道路多,則著重對家住丘陵的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此外,學校、教師、家長都必須定期接受培訓和考核,並陪伴指導孩子的相關言行。學生中還選出了專門的安全委員和人數清點員,在開展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隱患、規範同學安全行為等方面配合老師,幫助同學。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交警、消防、應急、氣象、紅十字會等部門和機構的積極參與,由專業人員給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與學校共同組織應急示範演練等活動。

「只有通過平時持續有效的教育和訓練,才能讓孩子們在遇到危險時保護好自己。」官健說。

已經當了20多年教師的周洪彬對近年來的變化感受很深:「以前學校和老師只是把注意安全掛在嘴巴上,但具體怎麼注意安全,有時我們老師自己也不清楚。」經過近年來的教育和演練,「我相信,即使當時教室裡只有一個學生,他也知道該怎麼避險。」

周洪彬告訴記者,當天中午回到教室時,孩子們都給他鼓掌。「其實,沒什麼值得驕傲的,科學避險已經成了我們的本能反應,我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會這樣做。」

相關焦點

  • 用時20秒,地震發生包頭一機一中師生教科書式避險
    用時20秒,地震發生包頭一機一中師生教科書式避險 2020-10-17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廈門市已建成1437處地震預警終端(地震安全知識圖解)
    他把這臺終端叫作「厲害的神器」,「我們可以和地震賽跑了」,他說,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不僅讓他學到了地震知識,還能在關鍵時候發出預警。老師吳梓君說,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自從在學校落戶以後,吸引了許多學生的注意,一到下課時間,就會有學生前往了解地震知識。「一旦發生地震,終端會閃爍預警,老師就及時切斷電源,提醒師生進行疏散。地震發生時,幾秒的時間都是至關重要的。」
  • 避險,學會利用活命三角區
    教師在講授防震避險方法。  教師演示防震避險救護方法。  遇到地震時應該如何避險?躲在哪個地方更安全?對此,地震安全教育課程教師王家剛給予了詳細的解答。  王家剛表示,地震發生時,根據家具不同的高度,選擇不同的姿勢,蹲著或者趴著,重點保護好頭部和頸部。
  • 【全國防災減災日】你知道地震發生時如何應急避險嗎?
    2、科學合理的避險方法震時就近躲避有一句諺語:「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意思是說,小震發生時沒有必要驚逃戶外;大震劇烈晃動中,人體失去平衡,難以快速逃到戶外安全地帶。如果你居住的房屋是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建造的合格建築,地震剛剛發生時最容易傷害我們的是室內高處掉落的物體,如室內的天花板吊頂、燈飾窗戶玻璃、鏡框、鐘錶等。
  • 說說本能反應與理性行為
    我本能地看看車子,幸好沒事。先生彎腰撿地上碎零件放在他的電動車踏板上。  惦記著高峰期佔道不好,我們回到車上,先生感慨道:他令可自已摔倒也不碰我們車,佩服。我心裡忽然一驚,他摔壞了嗎?要不要上醫院?連忙打開車窗,並從反光鏡中找他,卻不見蹤影。從這一刻起便有了心事,為什麼第一時間內沒有給他關心?為什麼總是先考慮自家車的安危,難道生命比車更重要?
  • 科學防震、被埋自救、餘震避險……分享這份超全地震科普知識,讓...
    地震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避險?地震被埋後我們該如何自救和互救?地震餘震的特點和防範措施有哪些?地震又能引發哪些次生災害?如何緊急規避?這些地震逃生自救常識一定要知道!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是應急避震的基本準則。
  • 冥王星降級 與科學的本能
    人都本能地追求穩定。  甚至那些認為不會有太多影響的天文學家,從科學史的角度,我認為他們的看法也是不對的。  人類認識世界,幾乎同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需求:定義、分類,否則個體的認識和經驗就不可能有效地傳遞給同伴,任何發展也就不再可能。正如孔子所說:「也必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包頭市發生3.8級地震,市一中學生教科書式逃生
    整個用時20秒,堪稱教科書式避險。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全體消防官兵整裝待發。根據中國地震臺速報,地震200公裡範圍內五年以來發生三級以上地震共5次,本次地震最大。
  • 地震發生時礦工如何避震——電影《無言的山丘》蘊含的科普知識
    當我們看電影時,除了欣賞之外,還可補充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識,一舉雙得豈不美哉。電影《無言的山丘》講述了臺灣日據中期(1927年),大量貧苦農民為圓他們的淘金夢湧向臺灣九份山區金瓜石礦區。憨厚的佃農阿助、阿尾兄弟為了實現還欠款、退佃、買田過活的自由夢想,也來到了九份山區,在礦洞裡揮汗如雨。但在那悲慘時代,他們經歷了希望、努力與反抗後,最終夢想破滅。
  • 地震相關知識大全 在不同環境中怎樣避震?
    氣象的變化,如天氣驟冷、驟熱,出現大旱、大澇,電磁場的變化、臨震前動物、植物的異常反應等等。根據這些反應進行綜合研究,再加上專業部門從地震機制,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生物變化、天體影響及氣象異常等方面利用儀器觀測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可以對發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報。如海城1975年的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就是一例。
  • 改裝不走彎路:如何區別一款避震的好與壞
    ——魯迅確實,太多太多的車友的改裝經歷都是從避震開始的。然而,市面上的避震品牌眾多,型號更多!那麼,如何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的避震就非常重要了,今天我們的特約作者皮卡丘同學,就改避震這門學問,為大家帶來一篇純乾貨。
  • 同時聽到寶寶哭,媽媽比爸爸反應快?人類學家赫裡蒂埃:母愛本能
    最近有一個研究結果在父母圈掀起了一陣風波:「跟其他人相比,媽媽更愛孩子,這是因為她們具有母愛本能」。看到這個結果以後,爸爸們紛紛表示不服氣,明明自己也愛孩子,為什麼卻比不過媽媽呢?原來是母愛本能的驅使。母愛本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彙,它曾經在人類學界和育兒領域產生過一些廣泛的討論,如今,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媽媽更愛孩子的原因就是母愛本能的存在。
  • 真實燒腦到渾身發麻,這部教科書式破案小說堪稱今年最佳
    《侯大利刑偵筆記》集偵查學、痕跡學、社會學、屍體解剖學、犯罪心理學之大成,被稱為教科書式破案小說!上市當天就登頂微信讀書新書榜第一名,一周內有近5萬人入坑,綜合評分高達9.1!《侯大利刑偵筆記》這本書內容看似簡單——十六年生死追兇,侯大利把大腦磨鍊成電腦,把眼睛淬鍊成顯微鏡,成為一個精通各大刑偵學科、連破多樁積年血案的「變態」刑警。但小橋老樹的推理小說有一個特點:任何一個人物的出現,哪怕是小人物,都可能在案件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於整個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能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於地殼。
  • 地震時所謂「生命三角」是怎麼回事?帶你了解「生命三角」避震法的對與不對
    但凡提起地震避險,有一種方法不得不說,那就是所謂「生命三角」避震法。這個避震方法傳播範圍之廣,可以到讓科普人士汗顏的地步,知曉率相當不錯。
  • 科學家解析出本能防禦樣行為的神經環路
    circuit mediates visually evoked innate defensive responses(《一條腹側被蓋區的 GABA能神經元相關的神經環路介導基於視覺的本能防禦反應》)的研究長文。
  • 中科大「教科書式月餅」,封面是天體物理概論
    不不不重頭戲在一款用十一種材料做成的十一仁月餅一口下去,各種香脆果仁怕吃五仁月餅的同學們準備好體驗這份雙倍心意了嗎西安科技大學表示比口味我們沒在怕的西安科技大學的大廚們精心製作了12種口味近3萬塊陝西傳統油皮月餅除了常規口味
  •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
    直覺是人類的「本能」嗎?在這個崇尚科學的社會裡,卻依然有很多用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存在。比如災害來臨前,動物的反應,我們就一直搞不懂,是什麼讓他們對於災害有了一種特殊的反應。我們稱之為野獸的直覺。我們經常說,動物的本能是非常恐怖的,那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磨礪出來的一種本事,現在的人類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洗禮後,漸漸失去了這一本能,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有一種直覺,這種直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突然出現,好像是上天給你的警示一樣。你一定聽說過,女人的第六感非常可怕,那為什麼第六感會那麼準呢?
  • 改裝車極致姿態的終極選擇:氣動避震系統
    當然,有不少改裝玩家對於性能和姿態都想兼顧,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卻很難真正實現,以後我們專門找個機會討論關於性能和姿態不可兼得的問題。今天我們來討論的就是走姿態路線改裝車的終極武器,氣動避震。第一,關於政策法規。對於氣動避震的改裝升級,在保證車輛正常行駛安全的前提下,在車輛年檢的時候,車身高度保持在原廠高度附近,那麼這個氣動避震的升級就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