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丨立法法修改 給規矩立「規矩」

2021-01-19 新華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聽取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這是立法法實施15年來首次修改。良法才能善治,治理國家,必須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立法法則是規範國家立法的依據。立法法修改為何選擇這個時間點,與「全面深化改革」有何種關係?怎樣紮緊權力的籠子,讓權力不再任性?這樣的「國家大事」跟老百姓有什麼關係?今天的新華網2015年兩會《新華訪談》與您討論備受關注的立法法修改相關話題。


訪談嘉賓:

馬懷德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

於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教授

塗銘 新華網特約評論員、新華社記者


圖為《新華訪談》節目錄製現場。新華網 陳競超 攝。

解決「誰來定規則」 改革與法治同步推行

主持人:立法法是什麼法?2000年頒布施行的立法法面臨什麼問題?

馬懷德:立法法是調整立法活動、規範立法行為的一部法律。從內容上來講它既要解決立法的體制問題,即立法權如何劃分,同時還要解決立法程序應該如何展開以及立法的技術和方法問題。立法法實施15年來,在規範立法行為、調整立法活動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對立法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法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現在的立法整體上說針對性差、可操作性差,不夠明確、不夠具體;二是立法的質量有待提高,立法在反映人民意願、反映社會客觀規律方面,解決具體社會問題方面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立法的民主性不足,很多立法反映的是部門利益,是部門利益法制化的結果,它不能客觀地反映人們的要求;四是立法的程序和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整體上說我們立法需要進一步提高質量,需要進一步增強它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性,保證它能調解社會關係,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有效適應改革需求的目的。

主持人:傅瑩在本屆人大開幕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次立法法的修改內容全面地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的要求」,如何理解立法法的修改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關係?

於安:他們之間是因果關係。

一方面,把立法法列入審議議程就是要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所以修改的動意、基本的初衷就是從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出發的。

再有一方面,立法法的重要性還在於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相聯繫,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是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框架下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誰出規則、規則怎麼出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導性的問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當中,涉及到了政治、經濟、社會、生態、國防、國際各個方面的法律問題。立法法是關於立法的法,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堅持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這是走依法治國的道路解決規則的制定問題。所以這兩者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治理「紅頭文件」亂象 有權不能任性

主持人:為何要強調人大主導立法?

馬懷德:當前的立法主導權還掌握在行政機關手中。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確定的64項法律中,有48部法律是由主管行政部門起草的,比例高達75%。這足以說明部門在起草法律、主導法律制定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政府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地會將部門的權力利益化,把部門的利益法律化,使得這個法律草案本身充滿著強烈的部門色彩,實際上成為導致執法中「打架」、部門之間權力衝突的主要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立法格局,這次立法法的修改強調人大要主導立法。


主持人:某些「紅頭文件」「任性」的現象比較令老百姓關注。有些地方會依照「紅頭文件」,出臺一些限購限行等社會影響面非常大的規定。那麼,立法法修改,怎麼樣讓「紅頭文件」的出臺更加規範?

於安:「紅頭文件」是行政機關較長時間內來推進工作的方式,如《以……問題的意見》,《關於……問題的通知》,這種方式比較隨意,不能很好地保護公民的法定權利。立法法的修改草案中對它進行了一定的限制,行政機關在制定規則時必須要有法可依,不能僅憑需要就隨意制定,使行政機關回歸憲法和組織法給它的定位。脫離法律法規單獨發布「紅頭文件」來規定公民權利義務的情況會減少,這會成為實行依法治國的標誌。

馬懷德:「紅頭文件」實際上就是老百姓對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的俗稱。當前,紅頭文件出現了很多侵蝕立法權的現象,利用「紅頭文件」給老百姓設定義務、增加義務,剝奪和限制他的權利,甚至給行政機關擴權,減少它的責任等等。

所以,這次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都做了非常明確的限定。一是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權,不得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給自己設立權力,減少自己的責任,給老百姓增加義務減少權利,這是不允許的;二是明確規定規章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不得減損相對人的權利增大相對人的義務,擴大政府的權利減少政府的責任。這就是對在法律法規規定外的文件做了一定的限制,防止地方政府利用「紅頭文件」來濫用或者行使權力。

塗銘:去年的12月29日,下午5點多鐘深圳市市政府突然發布實行小汽車增量調控的管理規定,從政策出臺到執行留給消費者的時間只有20分鐘。所以很多人把深圳的做法叫做「半夜雞叫」式的「紅頭文件」。這種突襲式的出臺「紅頭文件」,並且沒有徵求民眾的意見,對此大家非常關注。

這次立法法對「紅頭文件」如何出臺做了相關的要求,但怎麼樣增強「紅頭文件」的可訴性?新的行政訴訟法其實做了規定,我覺得依託老百姓訴訟的權利來糾正濫用的「紅頭文件」,是很好杜絕「紅頭文件」濫用的方式。


主持人:為什麼這次要專門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不怕一放就亂麼?

馬懷德:這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重點是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解決地方的立法權問題。

隨著這些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地方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地方對立法權的需要越來越強烈。比如廣東很多市,東莞、佛山的人口規模都超過了七八百萬,地域也不小,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社會管理的壓力也非常大,特別是流動人口有大幅增加,很多地方的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已經成反比倒掛。這就意味著地方在社會管理、在公共服務、在環境保護、在城鄉管理方面有強烈的立法需求。按照過去的辦法,需要省一級人大為某個市專門立法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城市強烈呼籲獲得立法權。

這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為防止濫用立法權作了一些限制。有兩條,第一是地方設區市能不能獲得實際的立法權有賴於省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它的人口、區域面積、立法需求來決定,並且獲得立法權之後要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才能夠生效;第二條就是明確立法範圍,只能在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歷史文化保護等這些領域進行立法。這也防止了地方在立法過程中的任性,濫用立法權把地方政府本來通過「紅頭文件」實施的行為上升為法律法規或者地方性規章來推行。

稅收立法權收歸全國人大 啃下稅收法定「硬骨頭」

主持人:這次立法法修改的一個主要內容是稅收立法權收歸全國人大,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跟老百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於安:這部分的改變就在於把稅務立法和稅務管理當中的問題明確地規定下來。比如說稅種、稅率,這些問題都要通過全國人大的立法來規定。

這對改革的意義非常重大,稅收是財政收入制度裡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還是分配製度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調解社會經濟關係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持人:這次立法法修改的一個主要內容是稅收立法權收歸全國人大,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跟老百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於安:這部分的改變就在於把稅務立法和稅務管理當中的問題明確地規定下來。比如說稅種、稅率,這些問題都要通過全國人大的立法來規定。

這對改革的意義非常重大,稅收是財政收入制度裡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還是分配製度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個調解社會經濟關係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馬懷德:這次立法法修改過程中,將稅收的立法權上收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並且明確它是全國人大的專屬立法權,而且把稅收管理的所有措施都具體化了,就是以後所有的納稅人、徵稅對象、稅率以及計稅的依據、稅收管理所有的這些事項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而且不能夠授權給其他主體。

即使要授權也要有明確的授權對象、授權期限及授權要求。所以就是有關立法的進一步上收。當然還有收費的問題,立法法裡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收費的問題與稅的問題是一樣的,然有附加費雖然不是稅,但也要發揮了稅的作用,所以要有嚴格的控制。

塗銘:大家都說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需要啃「硬骨頭」,我覺得目前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已經成了我們迫切需要去啃的「硬骨頭」之一。去年12月份發改委和財政部一個月之內兩次上調燃油稅,當時輿論一片譁然,有些網民就戲稱:建議把發改委和財政部合併叫「發財部」。雖然說網民的表達有情緒,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對稅收法定強烈期盼的真實的民意

財政部長在兩會期間回應此事時表示,1985年對財政部和發改委燃油稅上調的授權仍然有效,但從1985年到現在已經近30年了。作為老百姓,最關心的是這個尚方寶劍什麼時候能夠上繳收回,不讓稅收如此任性和隨意,保護老百姓的錢袋子不成為政府部門的提款機。所以,落實稅收法定不能再等了。

擴大公民參與 真實反映社情民意

主持人:本次立法法的修正案草案中為什麼要明確規定擴大公眾參與立法?

馬懷德:過去法律制定過程中公眾是有一些參與的權利和渠道,但是深度和廣度都不夠,立法機關對公眾參與的重視和保障也不夠,反饋也不及時,公眾參與立法的意見能否被吸收,吸收的程度如何也沒有制度上的保障。

所以立法法的修改草案明確規定要擴大公眾的參與,公眾參與的途徑可以有多種。比如說聽證會,立法法規定,如果涉及到一些意見分歧比較大,涉及到重大利益需要做重大調整的一些法律或者法律條文,在這些法律預案的起草制定過程中立法機關可以召開由基層和群眾代表參加的,專家、學者、有關單位,人民團體、組織和社會公眾參加的立法聽證會,通過聽證會的方式使得立法條文更加完善,使得立法更接近地氣,更能夠反映人民意願。

還有一種方式是公開徵求意見,但過去我們的缺陷就是老百姓提了意見不一定能夠充分地反映在法律草案的修改或者制定的過程中。比如當年制定個人所得稅法的時候,有40多萬人提了意見,預算法的修改過程中也有30多萬人提了修改意見,但是這些意見是不是被採納了,採納了哪些,為什麼沒採納,沒採納的理由是什麼,並沒有很好的反饋。所以這次立法法修改草案明確提出立法機關有責任、有義務,將公眾公開徵求意見之後的結果及時昭告社會。這些都是保證公眾參與的有效途徑。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座談會、論證會,還有立法聯席制度等都能保證越來越多的公眾意見能夠反映在立法中,從而確保立法的民主性。

於安:第一,這是一個民主的形式,我們既有通過選舉代表進入立法機構參加國家立法的民主渠道。還有以公民的身份向國家機構對公共事務表達意願、表達建議的渠道,這個渠道我們的憲法都做了規定。現在立法法是進一步具體化,是公民政治地位的體現。

第二,立法能夠有更多的意見,使它反映的社會意志更全面、更直接。這可以提高我們法律的質量,對整個國家發展來講都是有好處的,而質量提高則需要通過兩個渠道,一個是科學、一個是民主。科學這方面就是要關注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專門從事這方面工作,對規律性的東西知道得多一些;再一個就是民主,能夠使各方意見能夠更充分地表達。


新華網原創,轉載註明出處


本期編輯:王帥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和立規矩不相容?明白這幾點,家長能夠既愛孩子也能立規矩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一定的自由,並且需要一些個人空間的,所以就不會給孩子制定太多的規矩,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無憂無慮而且快樂的童年。但是孩子的性格是很難去琢磨的,明明上一秒,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非常束手無策,覺得是自己當初沒有給孩子制定一些規矩管好孩子。
  • 規矩與方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古訓。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規矩在變化,如果一味地循規蹈矩,畫地為牢,就難以有所突破,有所成就。世界是先有「方圓」,然後才有「規矩」的。如今可以用電腦代「規矩」,成「方圓」。不囿於規矩,允許出格,這是人才,出成果的一條法則。
  • 中國規矩,就是教養!
    01規矩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兩字,也頗有深意。「規」字 左邊是「夫」,「矩」字左邊是「矢」,「夫」 和「矢」都是象形的「箭」。以「箭」設偏旁,意思很清楚。
  • 規矩:畫出孩子成長方圓
    規矩要不要立?什麼是真正有效的規矩?它是否會扼殺創造性……  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小生命,給我們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  究竟該怎樣用好「規」和「矩」這個工具,周正地畫出孩子成長的方圓?  不久前,《父母必讀》養育系列圖書裡又增添了新的成員——《養育孩子錦囊妙解》。
  • 孩子6歲之前,家長應該給孩子立的9個規矩,將來更省心
    我家孩子就是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就算是我和他爸爸管教孩子也是非常嚴厲的,但是架不住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有很多次我想要管教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總會出來阻止,說孩子還小到了以後上學的時候,總會有人管教,有老師教,現在不需要管教這些,導致我家孩子現在6歲多了,老師已經不止一次的找過我,說孩子的問題,其實有些事情一定要在孩子6歲之前管教好。
  • 把紀律和規矩放在心上、挺在前面
    ——芙蓉區委組織部召開「守紀律、講規矩,清正廉潔作表率」主題交流會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4訊(通訊員 柏明遠)「紀律和規矩是緊箍咒,是高壓線,也是護身符,必須把紀律規矩放在心上、挺在前面!」10月14日下午,為了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學習教育、堅守紀律規矩走深、走心、走實,更好建設「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範部門,長沙市芙蓉區委組織部召開機關全體黨員幹部會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何溪橋與其他部務會成員,結合各自工作和學習實際,帶頭討論交流心得體會。
  • 背負罪責 魯智深立禪杖雙手間 當規矩不能代表正義時只能我行我素
    面對這些罪責,魯智深也只能立禪杖於雙手間,懼惡人於戒刀下。我行我素,一生中殺壞人無數,終將在錢塘江的潮聲中,與梁山終好漢不說一身再見就離去。魯達與史進和李忠在潘家酒樓吃酒,聽到隔壁閣子有女子哭泣。魯達詢問原因,得知是民女金翠蓮被惡霸「鎮關西」強娶後拋棄。
  • 用好反面典型 用好法規紀律 用好制度規矩
    原標題:用好反面典型 用好法規紀律 用好制度規矩 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同時,也要用好反面典型、用好法規紀律、用好制度規矩,發揮警示教育的『當頭棒喝』作用。」10月31日,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家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該院紮實開展黨風廉政警示教育,讓幹警時時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使鐵規禁令轉化為幹警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
  • 林正英拍「鬼片」,曾立下3條規矩,最後一條至今仍在執行
    但是你知道嗎,林正英在拍鬼片的時候,曾經立下過3條規矩,據說最後一條至今仍在執行。第一條,就是在拍攝這些電影的時候,必須要挑選一個黃道吉日才可以開拍,因為這畢竟是說「鬼」的故事,所以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在黃道吉日開拍,也是為了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
  • 始終將紀律規矩挺在前面
    而對於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來說,外出用餐跟誰吃、在哪吃、吃什麼、誰付錢可是有講究的,切莫因為「貪吃」把紀律規矩拋於腦後。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請、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及「接受、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反廉潔紀律。
  • 衛康直銷:規矩和創新並重
    衛康生物集團董事長王宗繼認為,健康服務業在中國市場有很大的需求,而直銷能夠成為最好的利潤分配機制,衛康集團做健康產業直銷,一直在堅持的是規矩與創新並重。按自己的規矩辦事,守住直銷底線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一年級的科學課  先立規矩再講課  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校園,很多都是懵懂的狀態。所以大部分小學會在開學前兩周,給孩子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是給孩子立規矩,也便於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有利於後續上課。
  • 俄太空人表示破壞了創世主定下的規矩
    太空人在太空中常常會遇到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比如說,聽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聲音,甚至還會有一種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太空人也不止一次表示,在空間站裡面和外面都曾聽到過某種奇怪聲音,這種聲音好象鼓筒的打擊聲。 俄羅斯普爾科夫天文觀測臺教授布圖索夫表示,許多俄羅斯太空人曾向他表示曾在太空中聽到過這類聲音。
  • 林正英當年拍「鬼片」立下三條規矩,第3條最重要,至今香港演藝界仍...
    但不管鬼魂之類的是否存在,國人對於鬼神之說都存在著一種天然的敬畏感,林正英也不例外,他在拍殭屍片時也有著自己的一些規矩,上到導演下到工作人員甚至跑龍套的演員都要遵守,那麼這3條規矩都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電影《殺生》:牛結實就是死在不懂「規矩」上,真的太可怕了
    劇情一開始就利用了兩個倒敘的手法,可能大家看著很亂,首先拋開這兩個倒敘,由那個小胖子的手指方向進入主題,大家在商量著如何對付牛結實,有人提出殺了他,而村長說:不要破壞「規矩」這裡的「規矩」是陳舊不堪的傳統習俗,老祖宗傳下來的。
  • 深觀察|網際網路隱私「被同意」:不止是個案,全行業要立規矩
    事實上,在 《網絡安全法》實施之後的去年9月,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就公布過京東商城、新浪微博、微信等10款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和服務隱私條款的評審結果,當時就點名了隱私條款籠統「霸道」問題:不主動展示隱私條款,展示的內容晦澀冗長,隱私條款籠統不清晰,部分網絡運營者採取默認勾選、「一攬子」打包授權等形式……所謂「魔鬼出在細節裡」,要捍衛公民的隱私權,還得將規矩做細
  • 想融入青銅器收藏圈不得不知的幾個規矩!
    伴隨著2017年兩次拍賣會青銅器拍價上億的大浪潮,把青銅器炒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經過媒體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入手青銅器作為投資的藏家,已經穩佔了古玩收藏市場的近三成,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青銅器,並且開始涉足古玩市場,青銅器的大眾化時代已經到來,現在逛古玩市場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涉足其中,沒事逛一逛,說不定可以碰到自己喜歡的一件藏品呢,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了解這些規矩
  • 印刷品側規規矩判斷方法
    在印刷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對印刷品進行側規規矩。今天,中國紙業網的編輯將從印刷品開始,詳細分析一下印刷品側規規矩的判斷辦法。側規欠好就會導致套印不準,從而加大垃圾率,給企業造成緊張鋪張。那麼怎樣才氣校驗側規拉紙平常與否呢?可憑據如下幾種環境舉行剖析和校驗。
  • 期待兩會好聲音(今日談)
    中國又將進入「兩會時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5年的全國兩會受到更多關注,也承載著更高期待。  兩會是中國的最高政治平臺,也是透視改革發展的窗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啃下民生、金融、國企改革等硬骨頭?
  • 「兩會」僑聲音(3)丨潮流發電、人臉識別、生物醫藥…… 他們關注...
    「兩會」僑聲音(3)丨潮流發電、人臉識別、生物醫藥…… 他們關注高科技 2020-01-13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