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 1120】

2021-01-15 微享悅讀
提要

國際兒童日;Windows 1.0發布;宋太宗趙光義、塞爾瑪·拉格洛夫、愛德溫·哈勃、胡耀邦、納丁·戈迪默、葉江川、彭麗媛出生;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列夫·託爾斯泰、貝奈戴託·克羅齊、特羅菲姆·李森科、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葉公超、洪學智逝世


節日

195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1989年11月20日,聯大又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從1990年開始,聯合國每年在11月20日為「國際兒童日」以及紀念上述兩份文件通過而舉辦活動。

非洲大陸的工業化程度較低,為了推動非洲大陸的工業化進程,聯合國大會於1989年將每年的11月20日定為「非洲工業化日」。

經多國呼吸病專家的積極倡議,2002年11月20日正式成為首個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


歡樂今宵


1967年11月20日,香港無線電視節目《歡樂今宵》開播。一直至1994年播映第6613次為止,27年內逢星期五晚現場直播,1980年代一段時期更改為星期六晚直播,製作集數之多被列入世界紀錄。

2017年11月《歡樂今宵》復播,改名為《我愛EYT》。


Windows 1.0


1985年11月20日,微軟Microsoft Windows 1.0開始發布。

在此以前是MS-DOS作業系統。這是微軟第一次對個人電腦操作平臺進行用戶圖形界面的嘗試,Windows 1.0中滑鼠作用得到特別的重視,用戶可以通過點擊滑鼠完成大部分的操作。


搶救大熊貓

1986年11月20日,四川省搶救大熊貓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績。

1983年到1985年,九寨溝箭竹大面積開花枯死,大熊貓面臨糧食危機,不僅國內曾掀起「拯救大熊貓」的熱潮。由侯德健作詞、作曲,程琳演唱的《熊貓咪咪》是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國寶熊貓而作的歌曲。




國際空間站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首批發射成功,這標誌著人類和平開發太空的開始。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載人飛行器,計劃耗資400億美元。


全美音樂獎


2016年11月20日,第44屆全美音樂獎的頒獎禮將在洛杉磯的微軟中心舉行。

全美音樂獎(American Music Awards,縮寫為AMA),是美國最富盛名的音樂頒獎禮之一,由迪克·克拉克創辦於1973年,與葛萊美獎、公告牌音樂獎一起被稱為美國三大頒獎禮。

全美音樂獎與走精英路線的格萊美(由業內人士投票)和走數據路線的公告牌頒獎禮(依據Billboard的排名)不同,它的各獎項均由消費者投票評出,因此,在各種頒獎禮中,全美音樂獎被認為是最能代表主流音樂的商業指標。

獲獎次數最多的團體:阿拉巴馬合唱團(Alabama)。

獲獎次數最多的男歌手:麥可·傑克遜。

獲獎次數最多的女歌手:惠特尼·休斯敦。


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11月20日[十月七日]-997年5月8日[三月癸巳]),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後,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徵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約翰·哈靈頓

約翰·哈靈頓(Sir John Harington 1561年8月4日-1612年11月20日),生於英格蘭薩默塞特郡凱爾斯頓,英王的朝臣、作家和一個藝術大師,作為抽水馬桶的發明者而為人所熟知。

他是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朝廷中很突出的的一員。他在伊莉莎白一世時期受寵並在其繼任者詹姆斯一世時受到冷落。

他現今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舊論新說:關於埃阿斯的蛻變》是一部政治寓言。這部作品在1596年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他的這部作品也描述了一個他在凱爾斯頓家中所安裝的現代抽水馬桶的雛形。這個雛形現在被認為當時也被女王本人所採用。


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

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1690年3月18日-1764年11月20日),普魯士數學家。他在數學上的研究以數論為主,作為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者而聞名。

哥德巴赫並不是職業數學家,而是一個喜歡研究數學的富家子弟。他於1690年生於德國哥尼斯堡,受過很好的教育。哥德巴赫喜歡到處旅遊,結交數學家,然後跟他們通訊。哥德巴赫同歐洲許多著名的數學家有來往,他長期保持與萊布尼茨、萊昂哈德·歐拉和尼古拉斯·伯努利等人的通信,為後人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數學資料。1742年6月17日,他在給好友歐拉的一封信裡陳述了他著名的猜想——哥德巴赫猜想。1770年,英國數學家愛德華·華林(Waring Edward)首先將它公之於眾,成為關於數學的一場革命。


列夫·託爾斯泰

列夫·託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託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世襲伯爵,曾參加克裡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莊後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後,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1879年經歷了一次信仰危機後信奉和平主義,主張以勿抗惡的方式對社會進行改革。並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使家庭關係惡化,死於出奔途中。

其作品多達45卷。名著還有長篇小說《復活》、戲劇《黑暗的勢力》和若干短篇小說和評論。

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託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安東·魯賓斯坦

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年11月28日-1894年11月20日),俄羅斯猶太裔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

早年隨母親學習鋼琴,後在聖彼得堡,隨維盧安(Villoing)學習鋼琴,在維也納隨德恩(Dehn)學習作曲。在音樂觀念上,他反對強力五人團的民族主義的音樂,而追求音樂世界性,這也使他受到許多人的反對。

魯賓斯坦一生創作了《德蒙》(DerDemon)等20部歌劇,《海洋》(Ocean)等6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以及許多聲樂、室內樂、鋼琴曲以及其他器樂獨奏曲。他的鋼琴獨奏小品《F大調旋律》,被後人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至今流傳不衰。


亨利·德雷伯

亨利·德雷伯(Henry Draper,1837年3月7日-1882年11月20日),美國內科醫生和業餘天文學家。

亨利·德雷伯對天文學的愛好是受父親的影響,其父約翰·威廉·德雷伯(John William Draper)曾於1840年拍下第一張月球照片。

德雷伯在1859年擔任紐約市貝勒維醫院的醫務人員,1866年成為紐約市立大學醫學院院長。他在1872年拍下第一顆恆星(織女星)的光譜。1877年被選為全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哲學會會員。為獎勵他1874年拍下了金星凌日照片,國會特授予他一枚金質獎章。1880年又首次拍下一星雲(獵戶座星雲)的照片。

在他逝世後,他的妻子在哈佛天文臺設立了德雷伯基金會,為編制恆星光譜星表《亨利·德雷伯星表》籌措資金。亨利·德雷伯獎章(Henry Draper Medal)是由天文學家亨利·德雷伯的遺孀成立,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給對天文物理學有傑出貢獻的人士。月球上的德雷伯環形山也以他的姓氏命名。


威爾弗裡德·勞雷爾

威爾弗裡德·勞雷爾爵士(Sir Wilfrid Laurier,1841年11月20日—1919年2月17日),第七任,也是首位法裔加拿大總理。

任內曾經歷第二次布爾戰爭。威爾弗裡德·勞雷爾在位時間長達15年,創下了加拿大總理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

其肖像現在印於加拿大五元鈔票上。為了紀念他,1911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市建立威爾弗裡德·勞雷爾大學。


塞爾瑪·拉格洛夫

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Lagerlof 1858年11月20日-1940年3月16日),瑞典女作家。

1909年因為「由於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饒的想像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1891年,塞爾瑪·拉格洛芙的第一部文學作品《戈斯泰·貝林的故事》出版,這部以19世紀20年代一位年輕的牧師的遭遇為主要情節的小說立刻成為了暢銷書。使塞爾瑪·拉格洛夫一躍成為瑞典的著名小說家。1894年出版《無形的鎖鏈》獲得空前成功,這極大地鼓舞了拉格洛芙的創作熱情,她辭掉教員工作,走上了專心從事寫作的職業作家之路。這一時期她的主要作品還有《假基督的故事》,故事集《古代斯堪地那維亞神話集》和以巴勒斯坦的瑞典移民的生活為題材的史詩小說《耶路撒冷》,後一部作品被認為是她藝術才華發展到完美的表現。

1894-1901年,她又出版四本短篇小說集,出版長篇遊記《假基督的奇蹟》《一座貴族莊園的傳說》《孔阿海拉皇后》《耶路撒冷》。

1906至1907年,《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


貝奈戴託·克羅齊

貝奈戴託·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義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自由主義者。

他最有成就的哲學觀點寫在四本書中:《美學原理》《邏輯學》《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實踐活動的哲學》。

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頓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頓(Francis William Aston 1877年9月1日-1945年11月20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俄羅斯科學院榮譽院士。由於「藉助自己發明的質譜儀發現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以及闡明了整數法則」,他被授予1922年諾貝爾化學獎。


卡爾·馮·弗裡希

卡爾·馮·弗裡希(Karl von Frisch,1886年11月20日-1982年6月12日),德國動物學家,行為生態學創始人。197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弗裡希因其對蜜蜂的信息研究而著名。1948年擔任國際蜜蜂研究會副主席,1962-1964年被選為該會的主席。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美國科學院和瑞典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由於弗裡希在科學普及中作出的貢獻,1959年他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卡林加獎。1973年,由於對個別動物行為模式及其社會行為規律的研究有卓著的貢獻,他與德國的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和荷蘭的尼可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愛德溫·鮑威爾·哈勃

愛德溫·鮑威爾·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1889年11月20日—1953年9月28日),美國著名天文學家,是研究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

哈勃證實了銀河系外還有其他星系存在,發現了大多數星系都存在紅移的現象,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認為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他是星系天文學的創始人和觀測宇宙學的開拓者,是公認的星系天文學之父。月球上的哈勃環形山、我們熟知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小行星2069,都是以他命名。

代表作品《星雲世界》《用觀測手段探索宇宙學問題》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內戰期間推翻民主共和國的民族主義軍隊領袖,西班牙國家元首,大元帥,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長槍黨黨魁。

1936年發動西班牙內戰,1939年內戰結束後,成為終身國家元首。自1939年開始到1975年統治西班牙長達3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幫助希特勒侵略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被各國孤立,但和美國保持親密的盟友關係,因為美國的援助,西班牙成為工業化的發達國家。1947年自任攝政王。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為王位繼承人。

1975年11月20日逝世於馬德裡。其死後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實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結束獨裁統治。


特羅菲姆·李森科

特羅菲姆·李森科(Trofim Lysenko,1898年9月29日—1976年11月20日),蘇聯生物學家、農學家,史達林時代後期和赫魯雪夫時代蘇聯首席科學家,號稱「史達林的科學紅衣主教」。

1925年畢業於基輔農學院後,在一個育種站工作。他堅持生物的獲得性遺傳,否定孟德爾的基於基因的遺傳學。他得到史達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擊學術上的反對者,使他的學說成了蘇聯生物遺傳學的主流。1935年,李森科獲得烏克蘭科學院院士、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院士的稱號,任敖德薩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所長。

1953年赫魯雪夫否定史達林的路線,但繼續支持李森科。1964年10日赫魯雪夫下臺,蘇聯的生物界得以清除李森科的學說。但他在二十多年時間內藉助政治手段幹預蘇聯學術領域,使得蘇聯在包括生物學、農學在內的多個領域遭受了毀滅性打擊,被稱為「三十年浩劫」。當西方開始嫻熟運用分子生物學時,蘇聯仍然停留在細胞遺傳學的時代。直至蘇聯解體,也未能恢復他們在這些領域的領先地位。甚至這種科學的統治對生命科學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殃及了所有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只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科學家的堅決抵製得以倖免。


葉公超

葉公超(1904年10月20日-1981年11月20日),原名崇智,英文名George,字公超,原名崇智,廣東番禺人。出生於江西九江,著名外交家、書法家。

赴美國、英國、法國留學,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1949年人外交部部長。後去臺灣。1952年9月至1957年8月,連任出席聯合國大會首席會議代表。1965年12月,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管委會常委。晚年寄情於書畫創作,著有《介紹中國》《中國古代文化生活》《英國文學中之社會原動力》《葉公超散文集》等。


亨利·喬治·克魯佐

亨利·喬治·克魯佐(Henri-Georges Clouzot,1907年11月20日-1977年1月12日),出生於法國尼奧爾,法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42年,執導首部電影《殺手住在21號》。1943年,編導驚悚懸疑片《烏鴉》。1947年,憑藉編導犯罪片《犯罪河岸》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49年,執導劇情片《情婦瑪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53年,編導劇情片《恐懼的代價》獲得坎城電影節大獎;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56年,憑藉執導的紀錄片《畢卡索的秘密》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提名金棕櫚獎。1961年,憑藉執導劇情片《真相》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獲得美國金球獎塞繆爾·高德溫獎。1968年,編導劇情片《女囚犯》。

1977年1月12日,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巴黎逝世,享年69歲。


洪學智


洪學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安徽省金寨縣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稱之為「六星上將」。

1929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副師長、軍區副司令、軍區司令、縱隊司令、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參加了長徵、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省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石油化工局局長、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中央軍委副秘書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參與指揮了解放海南島戰役、萬山群島戰役、抗美援朝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副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部長兼政治委員。

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


胡耀邦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國光,湖南瀏陽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zong書記。

胡耀邦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三團黨總支書記。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第三縱隊政治委員、華北軍區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共青團書記、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擔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擔任中共中央zong書記。是改革開放早期平反冤假錯案和真理標準大討論的具體執行者,1987年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而辭職。


市川昆

市川昆(Kon Ichikawa 1915年11月20日-2008年2月13日),出生於日本三重縣伊勢,日本演員、編劇、導演。他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樹並稱日本「影壇四騎士」。

1956年,憑藉《緬甸的豎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聖喬治奧獎和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榮譽提及獎、提名金獅獎。1959年拍攝《野火》,獲得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帆獎。1960年,憑藉《鍵》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提名金棕櫚獎;憑藉《女經》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61年憑藉《弟弟》獲得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提名金棕櫚獎。1962年,執導親情片《我兩歲》,獲得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一位。1964年,憑藉《一個人的太平洋》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1966年,憑藉《東京奧林匹克》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聯合國獎、佛拉哈迪紀錄片獎。1968年,執導紀錄片《青春》,是第五十屆日本高中全明星棒球大賽的紀錄片。

1971年,憑藉《再愛一次》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73年,執導劇情片《股旅》,獲得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四位。1976年,翻拍驚悚片《犬神家族》,獲得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第五位。1980年代,憑藉《細雪》《阿嫻》《緬甸的豎琴》《鹿鳴館》《竹取物語》,2次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5次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4次提名最佳影片。

1994年,憑藉古裝動作片《四十七人刺客》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2000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攝影金獎。2003年,為了紀念小津百年誕辰之作,執導《女兒的婚事》。2006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

2008年2月13日1時55分,市川昆在東京一間醫院因肺炎病逝,享年92歲。2009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會長特別獎。


納丁·戈迪默

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年11月20日–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南非作家。

1953年,納丁·戈迪默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紐約時報》稱讚它「洞悉人生、思想成熟、筆法新穎自然、獨具個人風格,堪與維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媲美。」這標誌著歐美文學界對她的重視,她從此主要靠筆耕為生。

1971年,她又出版短篇小說集《利文斯通的夥伴們》、長篇小說《貴賓》。《貴賓》因寫了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矛盾,也寫了黑人集團之間的爭鬥,引起業界重視而獲得詹姆斯·萊特·布萊克紀念獎。1974年,出版長篇小說《自然資源保護論者》,獲布克文學獎。53歲時又出版短篇小說集《小說選》,獲法蘭西國際文學大金鷹獎。1981年,出版長篇小說《七月的人民》,這是她後來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決定性作品之一,1987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大自然的遊戲》,1988年出版隨筆集《根本的姿態》,1990年出版《我兒子的故事》,參加非洲人國民大會組織,這是「多年來與之共同鬥爭」的結果。199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代表作品《七月的人民》《無人伴隨我》。


羅伯特·奧特曼

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1925年2月20日-2006年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堪薩斯城,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密蘇裡大學。

1957年,執導首部電影《罪犯》。1970年,執導戰爭劇情片《陸軍野戰醫院》,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72年,憑藉《幻象》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1975年,執導劇情片《納什維爾》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1976年,執導西部片《水牛比爾和印第安人》,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77年,憑藉《三女性》提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1983年,憑藉《北極光》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85年,憑藉《秘密的榮譽》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86年、1987年,憑藉《愛情傻子》《華麗的詠嘆》,2次提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1989年憑藉《唐納1988》獲得艾美獎最佳導演。

1992年,執導犯罪片《幕後玩家》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提名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導演。1993年,執導劇情片《人生交叉點》,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費比西獎、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1996年,憑藉《堪薩斯情仇》提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1999年,憑藉《財富》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德國藝術院線協會獎、提名金熊獎。

2000年,憑藉《浪漫醫生》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2002年,執導懸疑劇情片《高斯福莊園》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獎;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熊獎。2006年,執導劇情片《牧場之家好作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提名金熊獎;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006年11月20日,羅伯特·奧特曼因癌症在洛杉磯去世,享年81歲。


約翰娜·誇斯

約翰娜·誇斯(Johanna Quaas 1925年11月20日-),德國東部城市哈雷的退休體育老師。世界上最年長的體操運動員。

2012年,86歲的誇斯做體操的視頻通過網絡紅遍世界。

誇斯奶奶60年前曾是一名手球運動員,並拿過東德冠軍。30歲之後,因為「體操可以保持住青春」她才開始了練習。可連她本人也沒想到,自己隨後竟連拿了11枚德國「老年市民體操」獎牌。


阿龍·克盧格爵士(Sir Aaron Klug,1926年8月11日-2018年11月20日),另譯亞倫·克盧格。出生於立陶宛,英國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8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早期一直致力於生物大分子結構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克盧格首先創出了一些新方法,例如,他創造了對顯微照相進行x射線衍射的方法。後來他及其研究小組又進一步研究色質(即核酸蛋白質的複合物)的結構。克盧格及其合作者成功地把染色質分成小到足以用x射線衍射和電子顯微鏡加以研究的若干片斷。根據片斷獲得的結構信息構成了一個染色體的整個模型。他的這一研究成果,為解決細胞分化和控制功能問題提供了線索。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這一研究對解開癌症之謎將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威廉·特雷弗

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 1928年5月24日-2016年11月20日),愛爾蘭文學界元老,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

1964年,憑藉小說《老男孩》獲得霍桑頓文學獎。從此,便全身心投入寫作。幾十年來,特雷弗創作了大量作品,獲得了各種最具聲譽的文學獎項。他的大多數作品關注的都是小人物內心豐富而隱秘的悲哀。特雷弗因其巨大的文學成就,於2002年被授予英國榮譽爵位。

2004年,76歲的特雷弗為世人呈上了其新作《第三者》,收錄了他最近的十二部短篇小說,並被文壇盛讚為「再度展現大師功力的著作」。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Aleksey Batalov 1928年11月20日-2017年6月14日),蘇聯演員、導演,蘇聯人民藝術家,列寧勳章獲得者。20世紀最著名的前蘇聯男星之一。

出身於演員世家。1950年畢業後從事話劇表演。1954年主演影片《大家庭》,該片獲第八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團體演技獎。1955年,在第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憑藉在《大家庭》中精彩的群戲演出,他與片中其他九位男演員一起分享了坎城影帝的桂冠,片中的六位女演員也一起獲得坎城電影節影后,成為一段影史佳話。此後,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1962年憑藉《一年中的九天》獲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在1980年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他所扮演的現代工人果沙的形象,被認為是蘇聯電影藝術中的突出成就。

2017年6月14日晚逝世,享年88歲。


唐·德裡羅

唐·德裡羅(Don DeLillo 1936年11月20日-),美國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後現代派小說家。

1979年和1984年,他先後獲得聲譽極高的「哥根哈姆獎」和「美國藝術和文學科學院文學獎」。1985年發表的《白噪音》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被譽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巔峰之作。

其他代表作品《地下世界》《天秤星座》。


吳清輝

吳清輝(1939年11月20日-),出生於上海。香港化學家、教育家。

吳教授在化學領域「多相催化」和「薄膜科技」方面的研究,深得海內外學術界的稱許。他在香港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從事高等教育近四十年,於2001年被委任為香港浸會大學校長,2010年離任。

此外,吳教授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曾出任的公職包括香港事務顧問、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第九至十一屆全國人大港區代表、香港政府研究撥款委員會委員、香港科技大學校董。2005年,吳教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頒發金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在公共及社會服務方面的卓越表現,尤其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方面,建樹良多。


亞利耶·瓦謝爾

亞利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 1940年11月20日-),出生於以色列,美國和以色列科學家。國南加州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傑出大學教授。

博士學位後,他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工作,1972年至1976年,他回到魏茲曼研究院分子生物學,在英國劍橋的實驗室工作。在1976年,他在南加州大學化學系,留校任教。2013年與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麥可·萊維特(Michael Levitt)因給複雜化學體系涉及了多尺度模型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約瑟夫·拜登(Joseph Biden 1942年11月20日-),美國第47任副總統。

德拉瓦大學及雪城大學畢業,1970年踏入政界。曾任德拉瓦州資深聯邦參議員,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德拉瓦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73-2009年)。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競選搭檔。曾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在歐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

2020年,第三次競選總統。2020年11月13日美國媒體統計,全美所有州的選舉人票歸屬已確定,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


路易·丹皮爾

路易·丹皮爾(Louie Dampier,1944年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控球後衛。

路易·丹皮爾在1967年NBA選秀中於第4輪第38位被辛辛那提皇家隊(現薩克拉門託國王隊)選中,不過他選擇效力ABA肯塔基上校隊。1975年奪得ABA總冠軍,7次入選ABA全明星陣容,3次入選ABA最佳陣容二陣。1976年ABA與NBA合併,他也加盟NBA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1979年,34歲的路易·丹皮爾宣布退役。1997年入選ABA史上最佳陣容。2015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


雷·奧茨

雷·奧茨(Ray Ozzie),1955年11月20日出生,美國軟體工程師,企業家。曾任微軟首席軟體架構師。

奧茨以開發出著名的企業郵件系統Lotus Notes而聞名。1997年10月,奧茨創建了Groove Networks公司。2005年3月,Groove被微軟併購,奧茲成為了微軟的首席技術官。


馬裡奧·馬爾託內

馬裡奧·馬爾託內(Mario Martone),1959年11月20日出生,義大利導演、編劇。

1992年,憑藉《拿波裡數學家之死》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柯達電影評論獎、提名金獅獎;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新人導演。1994年憑藉《奇蹟》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工程師聯合會獎特別提及獎。1995年,憑藉《骯髒的愛情》提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1997年,憑藉《維蘇威火山》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98年,憑藉《Rehearsals for War》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

2010年,憑藉《我們相信》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編劇和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導演和大衛青年獎。2015年,憑藉《青春韶華》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大衛青年獎。


葉江川

葉江川,1960年11月20日出生於山西。西洋棋男子國際特級大師,中國西洋棋國家隊的總教練,中國棋院西洋棋部副主任。

1981年首次參加全國西洋棋個人賽獲得冠軍,此後又獲1984、1986、1987、1989、1994、1996年6屆全國冠軍,是我國獲得全國男子冠軍次數最多的棋手。

葉江川還熱衷於西洋棋的推廣和普及,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舉行了他以1對1004人的車輪大戰,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他擔任中國西洋棋國家隊的總教練,為中國隊在世錦賽賽的出色表現作了貢獻。

葉江川入圍「2014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評選」最佳教練提名榜單。2015年8月5日,葉江川被國家體育總局任命為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棋院副院長)。

學生:

中國年輕棋手中的傑出代表卜祥志;西洋棋女子國際特級大師謝軍;歷史上晉升男子特級大師最年輕的女棋手侯逸凡。


拉庫馬·希拉尼

拉庫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1962年11月22日出生,印度電影導演、編劇和剪接師。

2009年指導《三傻大鬧寶萊塢》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2010年獲得印度國際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臺詞、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錄音、最佳電影歌曲獎和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14年,導演喜劇片《外星醉漢PK地球神》《我的個神啊》。2015年憑藉《我的個神啊》提名印度國際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


彭麗媛

彭麗媛,1962年11月20日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津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正軍級待遇。

彭麗媛是連續當選第八至十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2005年當選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2009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團長。2012年升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

彭麗媛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全國婦聯執委,擔任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代表作品:沂蒙山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紅梅贊。


威廉·蒂莫西·高爾斯

威廉·蒂莫西·高爾斯爵士(Sir William Timothy Gowers),1963年11月20日出生,英國數學家、數學作家,1998年菲爾茲獎得主。

他在伊頓公學學習期間表現優異,曾獲得「國王學者」的稱號。1990年在劍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5年,高爾斯在倫敦大學學院的數學系從事研究工作。1996年,高爾斯獲得歐洲數學會獎。1998年,他獲得數學界最高獎之一的菲爾茲獎。1999年,高爾斯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1年,獲得美國數學協會的歐拉數學著作獎。

高爾斯的主要貢獻在泛函分析和組合數學領域。他巧妙運用組合數學的方法,在巴拿赫空間中塑造了一系列完全不具備對稱性的結構。


溫明娜

溫明娜(Ming-Na Wen),1963年11月20日生於澳門,美國華裔影視演員。

她第一次躍登大銀幕的電影是1993年的《喜福會》,繼而在《街頭霸王》中扮演春麗。1998年,溫明娜在迪斯尼動畫長片《花木蘭》出任花木蘭一角配音,獲得安妮獎-傑出個人成就獎-動畫電影女配音;被《人物》雜誌選為世界五十個美人之一。

2000年,憑藉《急診室的春天》入圍亞美影視獎最佳電視女演員。2001年在動畫片《最終幻想》中為女主角配音。2013年,在《神盾局特工》中飾演梅探員,提名2014年美國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劇情類新劇女演員」。

2017年6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溫明娜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


郭小櫓

郭小櫓,1973年11月20日出生。出生於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中國編劇、導演。

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與賈樟柯是同班同學。2000年獲北京電影學院理論研究室電影美學碩士學位,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大學訪問學者。

2002年赴英國,現居英國拍電影寫小說。兼具小說家、評論家、編劇、導演數種身份,曾出版長篇小說《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頭鎮》,電影理論文集《電影地圖》《電影理論筆記》等書;編劇作品《網絡時代的愛情》、《汪洋中的一條船》等。

1999年,憑藉《網絡時代的愛情》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電影新人獎(編劇);提名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提名獎。2006年執導《你的魚今天怎麼樣》獲得鹿特丹影展亞洲影評人獎,巴黎克雷泰伊國際婦女電影節大陪審團獎;提名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2009年,憑藉執導《中國姑娘》獲得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郭小櫓的《昔日東方》是2018年福裡奧文學獎參賽作品之一。


蒙克·巴特爾

蒙克·巴特爾(Mengke Bateer),蒙古族,1975年11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現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曾效力於NBA球隊聖安東尼奧馬刺,CBA球隊北京首鋼、新疆廣匯。

1986年,巴特爾加入CBA球隊北京首鋼,1993年進入國家隊,2002-2003賽季效力於NBA聖安東尼奧馬刺隊,並隨隊奪得總冠軍戒指,成為首個奪得NBA總冠軍戒指的中國球員。2007年效力於CBA球隊新疆廣匯。

他和姚明、王治郅合稱中國的三大中鋒,並被稱為籃球場上的「移動長城」。

2015年7月28日,巴特爾確認退役。


喬什·特納

喬什·特納(Josh Turner),1977年11月20日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美國鄉村男歌手。

2001年,與MCA Nashville Records籤約。2003年10月24日,發售首張專輯《Long Black Train》。2006年1月24日,發售專輯《Your Man》,專輯登上公告牌二百強專輯榜亞軍和鄉村榜冠軍。2007年,憑藉單曲《Would You Go With Me》獲美國鄉村音樂協會年度最佳單曲唱片提名。2009年2月,憑藉和特麗莎·耶爾伍德(Trisha Yearwood)合作的單曲《Another Try》獲美國鄉村音樂學院獎年度演唱提名。2012年6月12日,發售專輯《Punching Bag》,首周登上公告牌鄉村專輯榜冠軍。同年12月,單曲《Time Is Love》在鄉村單曲榜年終榜單奪冠。


小池榮子

小池榮子(Eiko Koike),1980年11月20日出生於日本東京,演員。

1997年,出演電視劇《跳躍大搜查線》出道。2002年,參演電視劇《心理感應》。2003年,參演電影《戀愛寫真》。2004年,參演喜劇電影《下妻物語》。2005年,參演電視劇《大奧華之亂》。2008年,主演電影《接吻》,獲第18屆日本評論家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獎。2009年,參演電視劇《神探奇奈》和《微笑》。2010年,主演電影《人間失格》在日本上映。2011年,主演電影《第八日的蟬》,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2012年,主演電影《企鵝夫婦的製作方法》,參演電視劇《勝者即是正義》。2013年,參演電視劇《LAST HOPE》和《starman~這個星球上的戀愛》。2014年,主演電視劇《花開明日》。2016年,參演電視劇《世上最難的戀愛》和電影《他們認真編織的時候》。2017年,參演電視劇《成為母親》和《愛在香港》。2018年,參演電影《飛上天空的輪胎》。


柯思亞·烏曼

柯思亞·烏曼(Kostja Ullmann),1983年11月20日出生,德國演員。

11歲起他開始在舞臺和電視劇中亮相,2004年被挑中主演純真同性之愛的影片《我的夏日戀曲》,此後電視電影《秘密的愛》中扮演一位愛上年長女士的男孩,2006年《狩獵者》中扮演少年犯「再次」愛上了年長三十歲的女社工,這些爭議作品讓他的表演本身受到了很多讚譽。特別是《狩獵者》的導演稱讚他是最本色的演員,擁有展現言語無法表達的感覺的動人外表。2007年柯思亞·烏曼被德國GQ雜誌評為最閃亮的新星。2009年主演《等待安吉麗娜》。2014年主演《歡迎光臨愛情沙龍》。2017年主演《與生命有約》。


炎亞綸

炎亞綸(Aaron Yan),本名吳庚霖,1985年11月20日出生,中國臺灣男歌手、演員,中國臺灣男子團體飛輪海成員。

2005年11月,出演科幻劇《終極一班》;12月,作為飛輪海組合成員,正式出道。2006年,隨組合發行專輯《飛輪海首張同名專輯》。2008年,首次擔綱男主角,主演懸疑劇《霹靂mit》。2010年,主演校園懸疑劇《死神少女》。2011年,發行個人首張迷你專輯《下一個炎亞綸》。2012年5月,主演愛情音樂劇《給愛麗絲的奇蹟》;10月,發行個人首張正規專輯《紀念日》。2013年,主演浪漫愛情劇《就是要你愛上我》。2014年,憑藉愛情劇《愛上兩個我》獲得第10屆首爾電視劇節亞洲明星獎。2015年,以英文名「Aaron」在日本正式出道,並發行首張日本單曲《MOISTURIZING》。2016年3月,主演職業愛情劇《後菜鳥的燦爛時代》;7月,主演都市情感劇《一路繁花相送》。2017年,主演都市輕喜劇《親·愛的味道》以及民國懸疑劇《請賜我一雙翅膀》 。2018年3月發行EP《最想去的地方》;9月發行全新EP《親愛的怪物》。2019年4月發行個人寫真禮盒《靈魂冒險王》;10月,加盟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演員請就位》。


劉少林,1995年11月20日生於布達佩斯,匈牙利短道速滑運動員。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匈牙利人。

2016年短道速滑世錦賽,劉少林奪得男子500米冠軍,這是匈牙利隊在此項賽事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牌。2017年11月12日,獲得2017-18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上海站男子1000米亞軍。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決賽,劉少林幫助匈牙利隊獲得金牌,這是匈牙利94年以來獲得第一枚冬奧會金牌。


重大事件

2016年11月20日,吉恩·瓜裡利亞(Gene Guarilia)逝世,美國籃球運動員。

2014年11月20日,向華勝病逝,香港著名電影製片人,永盛電影公司老闆。

2014年11月20日,我國增設超大城市。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近日下發《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了調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2009年11月20日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當天重新啟動,實現了第一束質子束流貫穿整個對撞機。

2009年11月20日,王誠漢上將逝世。

2008年11月20日,瑞典議會投票通過《裡斯本條約》,使瑞典成為第25個批准該條約的歐盟成員國。

2008年11月20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廣東省經濟特區工作會議在深圳召開。

2007年11月20日下午,東協10國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3屆首腦會議上簽署了《東協憲章》。這是東協成立40年來第一份對各成員國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在東協一體化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2007年11月20日,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Ian Douglas Smith)逝世,辛巴威及前羅德西亞政治家。

2003年11月20日,戴維·達科(David Dacko)逝世,中非共和國首任總統兼總理。

2002年11月20日,瑪迪辛·希普曼(Madisyn Shipman)出生,美國女演員。

2001年11月20日,歷經20年的全國土地資源調查工作圓滿結束。

2000年11月20日,歐盟15國國防部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一致同意在2003年建成一支6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

2000年11月20日,秘魯總統府宣布,秘魯總統藤森當日從日本東京正式向秘魯國會發出辭呈,請求辭去共和國總統職務。

2000年11月20日,麥克·穆斯(Mike John Muuss)逝世,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自由網絡工具ping的作者。

2000年11月20日,康妮·塔波特(Connie Talbot)出生,英國女歌手、作曲者。6歲參加《英國達人》而成名。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阿明託雷·范範尼(Amintore Fanfani)逝世,義大利政治家,曾六次擔任總理職務,被稱為義大利的政治教父。

199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舉行紀念劉少奇誕辰100周年大會。

1996年11月20日,傑克·哈裡森(Jack Harrison)出生,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96年11月20日,丹尼斯·扎卡裡亞(Denis Zakaria)出生,瑞士足球運動員。

1995年11月20日,世界上首例人造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1995年11月20日,曾生逝世,開國少將。

1993年11月20日,佐藤堇(Sato Sumire)出生,日本女子團體AKB48成員。

1992年11月20日上午,位於倫敦以西50公裡泰晤士河畔的王室行宮溫莎堡突然起火。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火勢得到了控制。

1992年11月20日,舉世矚目的布達拉宮維修第三期工程如期完成,並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1992年11月20日,石村舞波(Maiha Ishimura)出生,日本女星,偶像團體Berryz工房原成員。

1991年11月20日,安東尼·科諾凱特(Anthony Knockaert)出生,法國足球運動員。

1989年11月20日,科迪·林雷(Cody Linley)出生,美國演員。

1989年11月20日,謝爾蓋·波盧寧(Sergei Polunin)出生,烏克蘭芭蕾舞演員,曾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

1988年11月20日,瑞斯·韋克菲爾德(Rhys Wakefield)出生,澳大利亞演員。

1988年11月20日,羅伯託·羅薩萊斯(Roberto Rosales)出生,委內瑞拉足球運動員。

1988年11月20日,周軒菲出生,原名周怡,瑞麗專屬模特。

1988年11月20日,我國與巴勒斯坦建立外交關係。

1987年11月20日,第六屆全運會在廣州開幕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應邀出席了開幕式。

1987年11月20日,陳匡怡出生,中國臺灣模特、演員。

1987年11月20日,瓦爾德特·拉瑪(Valdet Rama)出生,阿爾巴尼亞足球運動員。

1987年11月20日,本·哈默(Ben Hamer)出生,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86年11月20日,唐亮逝世,開國上將。

1986年11月20日,堀越耕平(Kohei Horikoshi)出生,日本jump系漫畫家。

1986年11月20日,在「中美合作所」監獄遇害人員身份全部查實,被追認為烈士。

1985年11月20日,聶衛平獲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最後勝利。

1985年11月20日,中國女排在日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以7戰全勝的成績,第四次榮膺冠軍。

1985年11月20日,丹·伯德(Dan Byrd)出生,美國演員。

1985年11月20日,埃裡克·博阿滕(Eric Boateng)出生,英國籃球運動員。

1985年11月20日,海因裡希·施密特加爾(Heinrich Schmidtgal)出生,哈薩克斯坦足球運動員。

1984年11月20日,我國首次赴南大洋、南極洲考察隊啟航出徵。

1984年11月20日,李允烈(Lee Yun-yeol)出生,韓國專業電競選手,星際人族選手。

1984年11月20日,田村直也(Naoya Tamura)出生,日本足球運動員。

1984年11月20日,卡蒂爾·馬丁(Cartier Martin)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4年11月20日,傑瑞米·喬丹(Jeremy Jordan)出生,美國演員、歌手。

1984年11月20日,賈斯汀·霍伊特(Justin Hoyte)出生,千里達及托巴哥足球運動員。

1983年11月20日,阿耶努格巴(Dele Aiyenugba)出生,奈及利亞守門員。

1982年11月20日,瑪戈·斯蒂雷(Margo Stilley)出生,美國女演員。

1981年11月20日,奧絲·圖思(Orsolya Toth)出生,匈牙利女演員。

1981年11月20日,金伯利·沃什(Kimberley Walsh)出生,英國創作歌手兼演員。

1981年11月20日,卡洛斯·布澤爾(Carlos Boozer)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2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

1981年11月20日,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Riseborough)出生,英國女演員,提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演員。

1981年11月20日,葉莉出生,中國著名籃球運動員。丈夫:姚明。

1981年11月20日,李燕出生,本名李秋燕,臺灣女演員。

198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1980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票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外國軍隊(蘇軍)立即撤出阿富汗。

1980年11月20日,安娜·卡特琳娜·莫拉露(Ana Caterina Morariu)出生,義大利女演員。提名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

1980年11月20日,迪麗娜孜·艾合買提耶娃(Dilnaz Akhmadieva)出生,哈薩克斯女歌手。

1979年11月20日,西安飛往拉薩的班機正式通航。

1979年11月20日,林凡(Freya Lim)出生,中國臺灣女歌手。

1979年11月20日,阿納斯塔西婭·卡帕欽斯卡亞(Anastasiya Kapachinskaya)出生,俄羅斯女子田徑運動員。

1979年11月20日,德米特裡·布利金(Dmitri Bulykin)出生,俄羅斯足球運動員。

1979年11月20日,玄味真出生,韓國女圍棋手。

1979年11月20日,雅各布·皮特斯(Jacob Pitts)出生,美國演員。

1978年11月20日,娜丁·維拉茲蓋茲(Nadine Velazquez)出生,美國模特、演員。2005年憑藉NBC劇集《愚人善事》成名。

1978年11月20日,喬治·德·基裡科(Giorgio de Chirico)逝世,希臘裔義大利畫家,形上學畫派創始人之一。

1976年11月20日,成潤出生,臺灣演員。

1976年11月20日,哈羅德·賈米森(Harold Jamison)出生,美國NBA籃球運動員。

1976年11月20日,羅拉·哈裡斯(Laura Harris)出生,加拿大女演員,製片人。

1975年11月20日,裡安·鮑文(Ryan Bowen)出生,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75年11月20日,德克斯·本特利(Dierks Bently)出生,美國著名鄉村歌手。

1974年11月20日,弗洛裡安·大衛·弗裡茨(Florian David Fitz)出生,德國演員、編劇和導演,提名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劇本。

1973年11月20日,安吉麗卡·布裡奇斯(Angelica Bridges)出生,美國女演員。

1973年11月20日,韓正洙(Han Jeong-su)出生,韓國演員。

1971年11月20日,邁克·鄧恩(Mike Dunn)出生,英格蘭斯諾克運動員。

1971年11月20日,喬爾·愛德華·麥克哈爾(Joel Edward Mchale)出生,美國演員、作家。提名艾美獎。

1970年11月20日,安吉麗卡·布裡奇斯(Angelica Bridges)出生,美國演員。

1969年11月20日,凱莉·索恩(Callie Thorne)出生,美國女演員和製片人,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1968年11月20日,周初明出生,新加坡演員。

1968年11月20日,保羅·舒爾靈(Paul Scheuring)出生,美國編劇和導演。

1967年11月20日,克裡斯·柴爾斯(Chris Childs)出生,美國NBA運動員。

1967年11月20日,斯圖亞特·裡普利(Stuart Ripley)出生,英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66年11月20日,特裡·洛弗喬伊(Terry Lovejoy)出生,澳洲信息技術專家與業餘天文學家。

1965年11月20日,林佳樹(Yoshiki)出生,著名日本音樂人、傳奇樂隊X-JAPAN的隊長。

1962年11月20日,淺利義遠出生,日本漫畫家。

1962年11月20日,克裡斯·福伊(Chris Foy)出生,英格蘭足球裁判。

1962年11月20日,上臺剛滿一年的西德阿登納政府的所有二十名部長都在提出辭職,阿登納將另行組織新政府。

1962年11月20日,古巴飛彈危機正式全部結束。

1961年11月20日晚上,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副總理本-貝拉、布迪亞夫和其他三位部長,以及被拘禁在法國和阿爾及利亞的其他三萬多名阿爾及利亞愛國者,在堅持十九天絕食鬥爭後,停止絕食。這次絕食鬥爭獲得了巨大的勝利。

1961年11月20日,吉米·布萊克曼(Jim Brickman)出生,美國作曲家及鋼琴家。

1961年11月20日,菲爾·喬安諾(Phil Joanou)出生,美國導演。

1960年11月20日,奧澤爾·瓊斯(Ozell Jones)出生,美國NBA職業籃球運動員。

1959年11月20日,日本橫濱市的一家為美軍和臺灣蔣介石集團製造軍火的工廠在發生大爆炸,造成了一千二百多人傷亡的大慘案。

1959年11月20日,以英國為首的「小自由貿易區」七國(英國、奧地利、瑞典、挪威、丹麥、瑞士和葡萄牙)在瑞典首都舉行的部長級會議,經過了兩天的討價還價,臨時籤署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條約,從而正式宣告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分裂成為兩個敵對性的經濟集團——「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共同市場」。

1959年11月20日,聯合國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

1959年11月20日,肖恩·楊(Mary Sean Young)出生,美國女演員,代表作《銀翼殺手》。

1957年11月20日,古德勒克·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出生,前任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總統。

1956年11月20日,波·德瑞克(Bo Derek)出生,美國女演員,憑藉《十全十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新人女演員。

1955年11月20日,安傑拉·菲諾基亞羅(Angela Finocchiaro)出生,義大利女演員,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女配角。

1954年11月20日,閻步克出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

1952年11月20日,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召開全國婦女工作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

1951年11月20日,羅傑·布帕斯(Rodger Bumpass)出生,美國演員。

1950年11月20日,印度總理尼赫魯宣布以麥克馬洪線為印藏邊界,不接受中國地圖上標明的邊界線,兩國邊界爭端開始。

1948年11月20日,芭芭拉·亨德裡克斯(Barbara Hendricks)出生,美國-瑞典著名黑人女高音。

1948年11月20日,約翰·羅伯特·博爾頓(John Robert Bolton)出生,美國政治人物。美國副國務卿。

1948年11月20日,樸哲洙(Cheol-su Park)出生,韓國導演、製片人、編劇。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導演。

1947年11月20日,柴天佑出生,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1947年11月20日,喬·沃爾什(Joe Walsh)出生,美國歌手、吉他演奏家、老鷹樂隊吉他手。

1947年11月20日,沃爾夫岡·博爾謝特(Wolfgang Borchert)逝世,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

1946年11月20日,豬瀨直樹(Naoki Inose)出生,日本作家、社會活動家,著有《日本的近代12卷》《日本國的研究》等書籍。

1946年11月20日,霍華德·杜安·歐曼(Howard Duane Allman)出生,美國著名電吉他演奏家。

1945年11月20日,本庄繁自殺,日本戰犯。

1943年11月20日,濱美枝(Mie Hama)出生,日本女演員,第一個登上PLAYBOY的亞洲人,號稱日本的碧姬·芭鐸。出演過《雷霆谷》《廚房的秘密》等影片。

1943年11月20日,薇羅尼卡·哈麥(Veronica Hamel)出生,美國女演員兼模特。提名艾美獎最佳女主角。

1943年11月20日,蘇西·羅圖洛(Suze Rotolo)出生,美國藝術家,「搖滾民謠詩人」鮑勃·迪倫的女友。

1942年11月20日,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出生,美國女舞蹈家、作曲家、歌唱家。

1940年11月20日,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出生,德國女導演、製片人和編劇,獲得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劇本。

1938年11月20日,埃德溫·霍爾(Edwin Hall)逝世,美國物理學家,發現了「霍爾效應」。

1938年11月20日,萬惠霖出生,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7年11月20日,維多利亞·託卡列娃(Viktoriya Tokareva)出生,俄羅斯作家和編劇。

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移駐重慶宣言。

1935年11月20日,約翰·拉什沃思·傑利科,第一代傑利科伯爵(John Rushworth Jellicoe,1st Earl Jellicoe)逝世,英國皇家海軍元帥。

1934年11月20日,威廉·德西特(Willem de Sitter)逝世,荷蘭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鼎、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陳友仁和第三黨領袖黃琪翔等反蔣勢力,發動福建事變。

1933年11月20日,沈澤民逝世,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茅盾之弟。

1933年11月20日,萬屋錦之介(Kinosuke Yorozuya)出生,日本演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會長特別獎。

1930年11月20日,葉楠出生,中國作家。代表作品《唐明皇》《巴山夜雨》《甲午風雲》等。

1930年11月20日,崔永林(Choe Yong-rim)出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原內閣總理。

1927年11月20日,米哈伊爾·尤裡亞諾夫(Mikhail Ulyanov)出生,蘇聯和俄羅斯演員、導演。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1927年11月20日,艾絲特爾·帕森斯(Estelle Parsons)出生,美國女演員,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1925年11月20日,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出生,美國前司法部長。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弟弟。

1925年11月20日,瑪雅·普麗賽茨卡婭(Maya Plisetskaya)出生,繼巴甫洛娃、烏蘭諾娃之後,俄羅斯「國寶級」的藝術家、世界聞名的芭蕾舞大師。

1924年11月20日,米歇爾·裡法泰爾(Michael Riffaterre)出生,法國文學評論家和理論家。

1924年11月20日,本華·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出生,波蘭-美國數學家。譽為「分形學之父」。

1923年11月20日,託尼諾·德裡·科利(Tonino Delli Colli)出生,義大利電影攝影師,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攝影。

1921年11月20日,隴海鐵路機務工人為反對裁人減薪、虐待工人舉行罷工。

1920年11月20日,道格拉斯·迪克(Douglas Dick)出生,美國演員。

1919年11月20日,菲莉絲·德絲達(Phyllis Thaxter)出生,美國女演員。

1919年11月20日,劉師培逝世,經學家。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

1918年11月20日,約翰·鮑爾(John Bauer)逝世,瑞典著名畫家。

1917年11月20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康布雷戰役爆發。

1917年11月20日,羅伯特·勃德(Robert Byrd)出生,美國前西維吉尼亞州資深參議員。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參眾議員。

1916年11月20日,唐納德·坎貝爾(Donald Thomas Campbell)出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進化哲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重要思想家之一,進化認識論的奠基者。

1916年11月20日,伊夫林·凱耶斯(Evelyn Keyes)出生,美國女演員。

1914年11月20日,艾米裡歐·璞琪(Emilio Pucci)出生,義大利時裝設計師。

1913年11月20日,茱迪·卡諾瓦(Judy Canova)出生,美國女演員。

1913年11月20日,拉塞爾·勞斯(Russell Rouse)出生,美國編劇、導演,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1912年11月20日,奧託·馮·哈布斯堡(Otto von Habsburg)出生,奧匈帝國末代皇儲。

1911年11月20日,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出生,美國攝影師。瑪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

1908年11月20日,格奧爾吉·沃羅諾伊(Georgy Voronoy)逝世,烏克蘭及俄國數學家。

1907年11月20日,米哈伊·貝紐克(Mihai Beniuc)出生,羅馬尼亞作家、心理學家。

1904年11月20日,清末著名的革命團體光復會在上海成立,推蔡元培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1902年11月20日,讓·潘勒維(Jean Painleve)出生,法國生物學家及紀錄片導演。

1896年11月20日,長谷川千代乃(Chiyono Hasegawa)出生,日本超級人瑞。115歲去世。

1894年11月20日,卡爾·梅育(Karl Mayer)出生,德國編劇。

1890年11月20日,羅伯特·阿姆斯特朗(Robert Armstrong)出生,美國演員。

1889年11月20日,吉林將軍長順和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聯衙奏準建立松花江水師營,以確保松花江暢通無阻。

1883年11月20日,篤姬逝世,日本德川幕府第13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定的正室(御臺所)。

1883年11月20日,託尼·高迪奧(Tony Gaudio)出生,美籍義大利攝影師,獲得奧斯卡獎最佳攝影。

1880年11月20日,萊昂·科涅(Leon Cogniet)逝世,法國歷史和肖像畫家。

1862年11月20日,愛德華·韋斯特馬克(Edvard Westermarck)出生,芬蘭哲學家、社會學家。

1855年11月20日,喬西亞·羅伊斯(Josiah Royce)出生,美國哲學家。

1841年11月20日,弗朗索瓦·丹尼·萊吉提默(Francois Denys Legitime)出生,海地總統。

1841年11月20日,威爾弗裡德·勞雷爾爵士(Sir Wilfrid Laurier)出生,第七任,也是首位法裔加拿大總理。在位時間長達15年,創下了加拿大總理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

1840年11月20日,約翰·拉塞爾·楊恩(John Russell Young)出生,美國記者、作家、外交官、第七任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

1820年11月20日,美國「埃塞克斯號」捕鯨船海難。1851年的小說《白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這個事件的啟發。

1805年11月20日,貝多芬唯一的歌劇《費德裡奧》(Fidelio)在維也納首演。

1789年11月20日,新澤西州成為美國第一個批准《人權法案》的州。

1787年11月20日,約翰·尼古勞斯·馮·德萊塞(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出生,德國槍械專家,發明德萊賽步槍。

1782年11月20日,喬治斯·雅各布斯·若阿內斯·凡·奧斯(Georgius Jacobus Johannes van Os)出生,荷蘭畫家。

1761年11月20日,教宗庇護八世(Pope Pius VIII)出生。

1752年11月20日,託馬斯·查特頓(Thomas Chatterton)出生,英國詩人。

1750年11月20日,提普蘇丹(Tipu Sultan)出生,印度南部邦國邁索爾的軍事首領。在印度歷史上,他被視為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

1700年11月20日,大北方戰爭。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率領軍隊在納爾瓦戰役中戰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的軍隊。

1625年11月20日,保盧斯·波特(Paulus Potter)出生,荷蘭畫家。

1602年11月20日,奧託·馮·格裡克(Otto von Guericke)出生,德國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馬德堡市市長,進行了馬德堡半球實驗。

1407年11月20日,勃艮第公爵約翰和奧爾良公爵路易莊嚴宣誓和解,三天後約翰即遣刺客刺殺路易,成為法國攝政。

1194年11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率軍攻佔巴勒莫。

 809年11月20日(十月十日),唐文宗李昂出生。

 762年11月20日,安史之亂:唐朝軍隊在回紇的幫助下收復洛陽。

 284年11月20日,戴克里先被選為羅馬皇帝。

 270年11月20日,代亞(Daia)出生,羅馬帝國東部奧古斯都皇帝。

相關焦點

  • 辦公室的小超人 基士得耶 DSc 1120
    【中關村在線雲南行情】基士得耶DSc 1120複印機,近日在商家「雲南理光銷售維修中心」特價促銷,優惠價為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昆明市鼓樓路229號(圓通山後門旁)詳詢,關於基士得耶DSc 1120複印機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8213573500 )該商家。
  • 美國 當周總鑽井總數(口)(至1120)
    美國 當周總鑽井總數(口)(至1120) 文 / 夏洛特2020-11-21 02:05:23來源:FX168 美國 當周總鑽井總數(口)(至1120) 前值:312   預期:   實際:310
  • Medscape:試驗藥BIBF1120可減緩肺纖維化進程
    >
  • 歷史上的今天:《海狗》
    《席德·梅爾的海盜》 在這一點上,俄國開發團隊 Akella 出品的《海狗》在野心上比之並不遜色,但在實際體驗上卻有一定距離。
  • 基蛋生物:11月25日融資淨買入1120.28萬元 上一交易日淨償還395.84...
    基蛋生物融資融券數據顯示,11月25日融資買入2679.41萬元,融資償還1559.14萬元,融資淨買入1120.28萬元,當前融資餘額為5.56億元。綜合來看,基蛋生物11月25日融資融券餘額較昨日增加1120.09萬元至5.57億元。說明:融資餘額若長期增加時表示投資者心態偏向買方,市場人氣旺盛屬強勢市場,反之則屬弱勢市場。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 山特ATA C1KVA在線式UPS電源僅售1120
    近日該機在PConline推薦經銷商:山西安偉聖業(0351-2258270;18903512535)最新售價為1120元!感興趣的網友可以和商家取得聯繫,在購買時提及太平洋太原站還能享有特殊優惠!擴展配件最新價格變動表型號之前報價(元)現價(元)升跌(元)備註ATA C1KVA--1120-- --
  • 1120公裡!「墨子號」再創佳績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1120公裡!近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再立新功:科學家們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向遙遠的兩地分發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為量子通信走向現實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近日,科學家們利用「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歷史上的今天:《斑鳩》
    2003:《斑鳩》 彈幕射擊遊戲在今天來看雖然已經成為一個小眾遊戲類型,但這一類作品中卻誕生出很多經典。比如早年的《1943》《兵蜂》、彩京的《打擊者1945》、《武裝飛鳥》、Cave的《怒首領蜂》、《蟲姬》以及現在自成一派的東方系列,每一部作品都以極高的素質贏得了大量的圈內的粉絲。
  • 重慶雲陽:校園開闢「歷史上的今天」
    12月2日,重慶市雲陽縣彭詠梧小學,孩子們圍著校園內新開設的「歷史上的今天」專欄,聽老師講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值得銘記的先賢們留下的故事。為了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巖精神,開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學校以黨史、國史為線索,結合少年兒童心理特點及教學規律,決定在校園開闢「歷史上的今天」師生共讀專欄,以此回答
  • 「歷史上的今天」11月28日
    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在黃石建市70年之際,黃石市檔案館深挖館藏資源,推出《歷史上的今天》,用檔案展示黃石建市以來的每個重要時刻,反映黃石轉型的艱辛歷程和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為我市「五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檔案力量。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
  • 二手HP P1120頂級21英寸繪圖CRT現身鼎好
    這種時候不妨看看二手產品是否可以滿足需求,今日小編在鼎好市場獲悉,二手的HP P1120頂級21英寸繪圖CRT正在以2300元的價格銷售,採訪過後下面就是對這款產品的介紹。  HP P1120 21寸純平特麗瓏顯示器,參數方面與SONY CPD G500相同是SONY 代工產品,使用了21 英寸Super Fine Pitch
  • 【歷史上的今天】3月19日大事件
    在40年前的今天,1980年3月19日(農曆1980年2月3日),鄧小平提出評價建國以來歷史問題的指導思想。1980年3月19日,鄧小平審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提綱後,對起草《決議》稿提出三條指導思想。第一、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
  • 性能強勁 小米CC9e長沙新年促銷價1120元
    目前該款機器在商家「淘機通訊(淘機網)-正品手機特賣店」報價1120元,支持分期付款,支持以舊換新,長沙市內送貨上門,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商家:手機/微信:18173122449(每日推送最新手機行情與報價,溝通更及時
  • 歷史上的今天:《小小大星球》
    歷史一直向前進行,《小小大星球》終於在 2016 年停服,引來一片唏噓。 歷史上今天發行的其它遊戲
  • 遊戲歷史上的今天:《進化之地》正式發售
    二零一三年四月四日,《進化之地》正式發售於Windows與macOS上。《進化之地》雖然從世界上的第一款電子遊戲誕生至今不過短短數十年的時間,但是它的歷史卻足夠我們洋洋灑灑書寫上好一段時間,【遊戲歷史上的今天】這個欄目也是旨在通過回望那些過往將這段歷史從點滴處慢慢道來,而這些值得紀念的歷史自然不只會通過文字的形式被表達出來,除了音樂與影像之外,甚至於通過遊戲來表現遊戲歷史這一做法也被人實現了
  • 遊戲歷史上的今天:最後的P.T.上線
    遊戲也有歷史,而我想和你分享。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二日,P.T.上線PlayStation Network。自從Konami將P.T.從PSN中移除下載之後,無數的玩家除了在網絡上進行「Fuck Konami」以外,還不斷通過各種方式研究重新下載P.T.的方法與在PC端進行重製,雖然這些方法和重製大都在之後失效或者被Konami叫停,但仍舊可以看出玩家們對於P.T.的喜愛。
  • 歷史上的今天:《洛克人 3》
    封面上的洛克人有些……詭異 洛克人元祖系列的時間發生在 200X而 Wily 博士則堅決反對),於是故事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發現新元素
    在門捷列夫返回實驗室之後,他先準備了許多像撲克牌一樣的卡片,並將當時化學界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的各項特點寫在卡片上。他用不同的方法對這些卡片進行元素分類實驗,最終發現所有已知的元素都可以按照原子量的遞增順序被排列起來,並且相似的元素會根據一定的間隔出現,門捷列夫將這個規律稱為元素周期律。
  • 歷史上的今天:《尼德霍格》(01-13)
    當年這個畫面看似簡陋的像素遊戲賣相上相對來說並不太好,但所有接觸過它的人都能深切地體會到這個遊戲的樂趣所在,所以遊戲銷量極高。標題名字中的尼德霍格原本是北歐神話中的一條黑龍。它一直在啃食世界樹的根部,啃穿之時,諸神之黃昏就會到來,而世界也將迎來毀滅。可惜本作並沒有這麼深刻的劇情,尼德霍格就是吃掉勝利者的那條肉色大蟲子,至於為什麼……誰知道呢。
  • 歷史上的今天:《洛克人 Zero 3》
    2004:《洛克人 Zero 3》 作為當時表現最佳的掌機平臺,GBA 無論在手感還是畫面表現上都相當出色。作為動作遊戲大廠的卡普空自然不會忽視把自家遊戲帶上 GBA 的機會,尤其是經典系列《洛克人》。所以《洛克人 Zero》就這樣成為了一個專屬 GBA 平臺的分支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