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太陽在銀河系中是圍繞著星系核心運行的,可以說整個星系都是在核心中超級黑洞的引力下聚集而成的,在宇宙中其實還有一些可見天體也存在極強的引力,最近NASA和歐洲(ESA)的科學家通過斯威夫特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年輕的超級「磁星」——Swift J1818.0-1607,研究發現這是一顆形成才240年的新生磁星,但產生的磁場遠遠超過普通恆星,在宇宙中是僅次於黑洞的超級天體。
與黑洞不同的是磁星會像恆星一樣發出極其明亮的光芒,它也是由恆星衰變後形成的高密度天體,其磁場卻能超過中子星1000倍,這次發現的Swift J1818.0-1607是在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人馬座,它每1.36秒就能自轉一次,是人類至今發現自轉速度最快的天體,科學家通過其爆發出的強大X射線認為這是一顆比中子星更強大的磁星,人類已知的大多數磁星基本都是在人馬座區域發現的。
而且Swift J1818.0-1607是一顆誕生才240歲的磁星,通常磁星在形成一萬年後就會轉變為普通的中子星,雖然磁星的體積並不大但產生的亮度在整個星系中都能看見,以至於在地球上就能直接觀察到這顆1.6萬光年外的天體,對於這種神秘的天體科學家目前只發現了數十顆。
雖然磁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但其對外發送極強的X射線如果到達地球會對生物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有證據表明宇宙射線曾造成遠古時期的地球出現多次生物大滅絕,而且磁星的磁場在一定距離內就會干擾人體的神經信號和生物電流的傳導,可以說磁星是宇宙中除了黑洞以外對生物最不友好的天體,但磁星介於黑洞與恆星之間的特性成為了解恆星機制的最佳研究對象。
對於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Swift J1818.0-1607,研究人員之一Alice Borghese表示此前並沒有在人馬座發現這顆磁星,說明磁星存在一定時間的休眠期,直到它甦醒後爆發出極強的X射線才被我們發現,顯然恆星在轉變成磁星時到底經歷了什麼過程還未知,不過人馬座是距離銀河系核心很近的區域,在這片區域也發現了黑洞和中子星,此前科學家發現有一些小型黑洞聚集在核心的超級黑洞人馬座A*周圍,目前還沒有解釋在星系核心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的奇異天體。
人類對於磁星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科學家發現地球每6200萬年就會經歷由宇宙射線造成的災難,對此指出智慧文明受制於宇宙中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如果不能避免外來因素的威脅就會導致毀滅,這或許是宇宙在誕生了130多億年後依然少有高級智慧文明的原因。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