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追求「人生精度」

2021-01-08 中安在線網站

  鐘擺還走著,主人卻再也不能回來。2月26日,我國現代精度理論及工程應用的奠基人、合肥工業大學教授費業泰在合肥闔然長逝,享年82歲。這位有著61年黨齡和從教經歷的大學教師,在追求「高精尖」的人生旅途上,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奮鬥,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入黨誓言,樹立了新時期做合格黨員的生動標杆和傑出典範。

  「我這一輩子,都是和『精度』『誤差』打交道」

  ——他承擔並完成了40餘項高水平科研項目,獲9項省部級獎勵,為我國重點科研項目解決了大量實踐難題,被稱為我國精度理論的開拓者

  4月20日,費業泰的弟子們相約來到先生的辦公室整理遺物。小小一間屋,成堆的書籍、文件、照片被主人擺放得井然有序,絲毫不亂。學生們說,這就像費老師一輩子從事的這項工作——不斷地儘可能消除誤差,永遠在追求高精度。

  1955年,費業泰在合肥工業大學留校任教,1959年來到新開辦的精密儀器專業。在那個新中國工業建設剛剛起步的年代,我國對精度與誤差的研究幾近空白,工業產品總是難逃噪音大、震動大、能耗大的「傻大粗」模式。

  懷著一腔科學報國熱血,費業泰迫不及待地投身這個新領域。

  由於精密儀器特別敏感,而白天幹擾源較多,即使地板的輕微震動也會影響到實驗效果,為了確保實驗質量,多少年來,費業泰總是在忙碌了一個白天后,在下班時買個麵包,夜深人靜時在實驗室做實驗。

  上世紀80年代初,費業泰主持研發的「光柵一米測量機」,突破了傳統的單次誤差建模與修正的局限,使我國測量長度比對基準的精密儀器達到國外頂尖產品水平,成為我國精密儀器學科的標誌性成果。在此基礎上,費業泰對誤差理論的應用技術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全面推進了我國誤差與精度理論的發展。

  基於現代儀器的動態性特點,費業泰研究提出了動態精度理論,建立了全系統動態誤差分析建模方法,提出了動態精度損失的「棚狀模型」,並進一步對動態系統損失函數分解與溯源,提出了基於各單元等效損失的全系統均勻設計理論與方法,推動我國誤差與精度理論實現重大進展。

  在我國精密機械領域,一度陷入一味依靠加工設備、每個部件都追求高精度的誤區。這一做法不僅大大提高了成本,效果也不穩定。針對這一情況,費業泰在我國率先提出「最好的部件在一起不一定能有最好的性能」理念。通過大量實驗,他找到了誤差傳遞的規律,並利用這一規律提出新方法:不再要求每個部件均為高精度,而是通過不同部件之間的最優化組合,保證機械設備的高精度。這一方法也成為我國最新精度理論的重要內容。

  如今,費氏精度誤差理論已成為我國精度評定的基本方法,以及精密儀器學科的理論基礎。半個多世紀來,這一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上世紀90年代,時任我國某型衛星研製部門負責同志就技術瓶頸問題找到了費業泰。費業泰不僅創造性地成功破解難題,還依此在國內提出了全新的熱誤差理論體系。後來的三峽大壩工程、「神舟」上天、「蛟龍」入海,我國高新技術領域中取得的一項又一項重大突破,都離不開誤差與精度理論及技術的重要支撐。 「我這一輩子,都是和『精度』『誤差』打交道。 」60多年來,費業泰承擔並完成了40餘項高水平科研項目,獲9項省部級獎勵,為我國重點科研項目解決了大量實踐難題,被稱為我國精度理論的開拓者。 2007年,費業泰被國際測量與儀器委員會(ICMI)授予終身貢獻獎。

  「做科研不能帶有一點功利心」

  ——在我國,很多人都是讀著他的書邁進精密儀器科學的殿堂。他親手培養的百餘名博、碩士研究生,大多已成為這一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費業泰去世後,儘管家屬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他喪事從簡的遺願,告別的那一天,還是湧來潮水般的學生和學者前來送別。先後十餘位兩院院士發來唁電、送來花圈。黑色相框中這位風度翩翩的老先生,是他們心中永遠可敬的師長。

  從1981年起,費業泰專著之一的《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就被列為國家重點教材,成為我國精密儀器學科理論的開拓之作。 30多年來,該書再版7次,被全國200餘所高校採用,成為我國高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我國,很多人都是讀著這本書邁進精密儀器科學的殿堂。費業泰畢生親自培養的100餘名博、碩士研究生,其中一大批成長為精密儀器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了一支響噹噹的「費家軍」。

  在科學上追求精度的同時,費業泰時刻追求的是人生的精度。費家鄰居都知道,每天早上只要看見費業泰出門了,那一定是7點25分,幾十年如一日。對待學生,「高標準、嚴要求」是他基本的原則,這種嚴格不僅是在學術上,更是在品格上。費業泰在指導青年教師申報課題時,每個項目都要親自過目,親自修改,糾正錯誤毫不留情。承受著學術科研上「高壓」的同時,學生們在生活上也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家裡困難的同學到了學期末總能驚喜地多領些津貼;學生們在實驗室裡泡再久也不會餓著,因為費老師早準備好了電冰箱和微波爐;甚至還有學生在他的撮合下找到美滿姻緣……

  陷入昏迷前的費業泰還在念叨著學生苗恩銘的科研進展。儘管合工大教授苗恩銘率領的熱誤差研究團隊在全國已經處於第一的位置,但仍被老師時時掛念著。 「做科研不能帶有一點功利心。 」已是滿頭花白頭髮的苗恩銘至今牢記著費老師的教導,如果不是老師的再三鼓勵,如今已經是全國熱誤差隊伍「領頭羊」的苗恩銘可能是另一副模樣。 熱脹冷縮是大家熟知的科學現象,而熱誤差理論,則是費業泰上世紀80年代在科學實驗中的發現和總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熱誤差的研究一直是領域內的「冷門」,甚至其理論的科學性曾一度受到質疑。這讓研究這個方向的苗恩銘曾萌發換個熱門研究方向的念頭。 「科研不能追名逐利,什麼方向熱門做什麼,你在科學的路上走不遠。 」費業泰總是一再這樣強調,這既源自他對科學最純粹的熱愛,也在於他對整個學科發展方向把握的精準。苗恩銘和他的團隊堅持下來了。如今,熱誤差理論已經成為精密儀器學科三個典型的學科方向之一,合工大熱誤差團隊也不斷在我國重大項目中建功立業。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

  ——他常常告誡學生要減少人生誤差。儘管在全國學界已經達到頂級水平,但他始終不忘共產黨人淡泊名利、一心奉獻的初心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精益求精。 」作為一名有著61年黨齡的老黨員,費業泰儘管在全國學界已經達到頂級水平,但他始終不忘共產黨人淡泊名利、一心奉獻的初心。學生們熟知老師脾氣,從不給他送禮,唯一例外的是他65歲時,學生們送上一支手電筒作為生日禮物,因為每天費業泰都要臨近午夜才下班。學生們心疼老師,希望用這支小小的手電筒照亮他回家的小路。每次出國出差,費業泰都會細心地帶回小禮物,但並不是送給親朋好友,而是送給學院大樓的門衛。他經常是半夜離開大樓回家,總要麻煩門衛起床開門,因而心懷歉意。

  2008年,74歲的費業泰退休了,每天大部分的時間他仍然堅持呆在實驗室;2011年,77歲的費業泰在北京進行完一項國家專項答辯後,急著趕回合肥,由於暴雨機場一直停飛,他硬是等到了凌晨4點通知起飛,只為跟學生的一個修改論文的時間約定;2015年,81歲的費業泰在病痛的折磨下,已經非常虛弱,他堅持參加了學校「學術人生」訪談活動,一再勉勵年輕學生,不要害怕辛苦,要知難而進,只有不斷學習,勇於走向前沿才能不斷攀升……

  「除了科學上的誤差理論,我深得費老師真傳的,是人生的誤差理論。 」學生石照耀還記得讀書時與費老師研討這一理論的情景,這是老師將科學理論在人生哲學中的應用。費業泰告訴學生們:人生中的誤差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面對隨機誤差豁達淡定,不斷減少誤差、避免粗大誤差、修正負系統誤差、設計正系統誤差。這種精神也正在一代一代傳給更多更年輕的中國科學人。 在費業泰工作了60多年的合工大科技樓西南側,有一個在全校樹木種類最多、種植年代跨度最大的花果園——「桃李園」,裡面的樹木都是費業泰學生手植,一棵樹就代表著一位已經畢業的研究生。如今,桃樹、李樹、杏樹等幾十種100餘棵樹木鬱鬱蔥蔥,錯落有致。春雨綿綿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關焦點

  • 白芝勇:追求測量精度不停步
    21年間,他努力創新測量技術,追求工程測量精度,從普通工人成長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組織和參加攻克了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技術、長大隧道測量GPS定位技術、測量內外業一體化系統的應用與研究、CPⅢ控制網測量等技術難關,推動了工程精密測量行業水平的發展。
  • 溫州大學商學院院長胡振華:矢志追求一流
    矢志追求一流推動學院「質」的飛越  2006年,胡振華調入溫州大學商學院,「當時的學院有點名不副實,沒有研究生和留學生,學科建設幾乎是空白」。胡振華談及剛剛成立的商學院,零點起步,團隊人數少,發展舉步維艱,這是挑戰亦是機遇。  實實在在打造一個屬於本土真正的商學院是胡振華不變的信念。
  • 徐健學:三十餘載初衷不移,矢志攻克算法難題
    徐健學:三十餘載初衷不移,矢志攻克算法難題 2020-11-02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安田工業:不追求最大的企業規模,只追求最高的工具機精度
    從此以後,安田工業以高精度加工領域為目標,不懈追求複合工具機的高精度和經久耐用性能。 2、決定工具機精度的導軌結構 工具機固有精度及維持這一精度的耐用性能取決於導軌
  • 人生,你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有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可是有誰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又有誰每天都能活出自己。可是,人活著,你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有人說,我們活著,每天都要為了柴米油鹽思考,一切都需要錢;可人生除了錢,真的沒有別的了嗎?
  • 徐健學:三十餘載初衷不移,矢志攻克算法難題
    從1987年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線性振蕩」資助開始,徐健學就帶領非線性動力學研究所的教師和學生,矢志開展非線性全局分析數值方法的深入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期,研究所青年教師江俊提出了「胞參照點映射方法」,該方法最終形成了充分發揮點尺度和胞尺度數值方法優點而互補其缺點的「兩尺度非線性全局分析數值方法」。
  • 人生本無意義,只是追求更好
    在社會設定的模式下,在父母親人的期待裡,開始規劃人生,開始向更好的生活奔跑。人就是這樣被動的進入了社會設定的軌道。許多人就這樣跑過了一生,活著有什麼意義,從未思考過,只是重複先輩們的歷程罷了。有一句話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符合人生不過了。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凡事追求簡單
    建議追求簡單的3個方法:1、不再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件好事,會讓人們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對自己有期許、有要求。但若過度追求完美,便會給自己過多壓力,95分到96分間的努力是加倍的。細節的追求沒有極限,若總要求事事都完美到極致,會為自己找很多麻煩。比如說今天想在網拍上買20件東西,但你要求自己每件都一定是全網最低價。
  • 國防科大雷射陀螺技術創新團隊:43年矢志強軍興軍
    中新網長沙6月22日電 題:國防科大雷射陀螺技術創新團隊:43年矢志強軍興軍  作者 陶社蘭 歐陽紅軍 張喆  被稱為茫茫海天「定位神器」的雷射陀螺,一直是世界各國國防科技競爭的制高點。40多年前,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錢學森將寫有雷射陀螺簡單原理的兩張小紙條交給國防科技大學。
  • 張首晟談人生追求、科學品味與人文情懷
    人生最高追求是留下你創造的知識  由於歷史的原因,張首晟是通過中國官方的留學生交換計劃到德國留學,接受了本科教育。當時糾結他的重大問題之一是未來的職業追求問題。1981年暑假,張首晟沿著高速公路搭便車環遊德國,藉此解決自己心中的奮鬥目標問題。每到一座城市,他都熱衷於了解城市的歷史和欣賞城市的建築和藝術。
  • 王陽元院士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青年師生暢談人生感悟
    在紀念五四運動97周年之際,為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教育工作和青年成長成才重要指示精神,結合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總體安排,5月4日上午,學院黨委舉辦了主題為「與大師談談心——為理想而堅持奮鬥」的青年沙龍活動,邀請了有著60年黨齡、58年教齡的王陽元院士與青年師生代表進行座談交流,闡述他對黨的認識和感悟,分享人生理想信念的選擇和堅守。
  • 追求卓越、精英主義的NT和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NF
    在追求卓越的路上,NT從來沒有停止步伐,或許他不能成為愛迪生,也不能成為賈伯斯,但他們終究會在勇往直前的路上,成長為人類的精英。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的NF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白巖松行走在這個繁華的物慾橫流的世界,多少享受刺激著人們不惜一切代價地去爭取「更高、更快、更強」,「等等靈魂」或許只有NF才會這樣想,這樣說,甚至是這樣做,因為「做最真實的自己」,是他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 人生就是追求更高能量等級
    一個人的意識能級水平最終決定了這個人的生命成就和人生豐盛程度。人在一生中所追求的一切目標的實現程度都取決於其意識能級的高低水平。 神奇的是,當我們覺醒之後為之努力時,同時也在向周圍的人撒播著更高境界的意識能量。想像一下,要是每個人至少都能達到接納的意識層次,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不可思議!
  • 李宗盛&奔馳新廣告,道出人生沉浮得失:我們追求成功,實與旁人無涉
    李宗盛&奔馳新廣告,道出人生沉浮得失:我們追求成功,實與旁人無涉 李宗盛&奔馳合作的新廣告 人生沉浮與得失感悟 聽聽李宗盛怎麼說: 這麼些年下來 我才開始明白 那許多讓人豔羨的、追求的所謂成功
  • 《虛像小丑》(也有人追求虛像的人生)
    湯川在最後的那一句「也有人追求虛像的人生」意味深長。我們很多人在追求的其實是虛像而已,我們不應該追求虛像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這也是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發。
  • 生活中,我們更應該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生
    這是諸葛亮五十四歲那年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簡簡單單八十六個字,道出了人生的感慨與對孩子的殷殷希望。翻譯成現代語就是「君子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 ...矢志追求卓越,以規劃引領發展,努力建設一流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通過研討,我們認為物理學院要有追求卓越的價值導向,依據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在「十四五」期間努力建設一流物理學院。結合近期學科評估的準備工作,通過對標兄弟高校,我們釐清了我們的優勢、差距,也堅定了信心,也為學院材料物理化學、物理學和光學工程等專業確立了發展目標。 三、學院如何進一步開展理科與工、醫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
  • 郭川:人生在世應當有所追求 世界屬於執著的人
    「人生在世應當有所追求,做事情要執著,要有強大的內心。你可能失落,可能不入流,可能孤獨,但是這個世界屬於執著的人。」郭川說。(完)
  • 【中國科學報】追求30億年不差1秒的精度
    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當時間精確到秒時,已經讓人感覺很短暫,然而在很多領域,可能還需要使用更精確的時間,比如百分之一秒的差別將決定田徑運動員勝負、炮彈的發射精度需要達到千分之一秒、雷達甚至需要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精度,這就要不斷地提高計量時間頻率的精度。  中國科學院時間頻率基準重點實驗室正在為更高精度的時間而努力,同時他們還需要傳遞和保持產生的時間。
  • 把「中國精度」刻在每一個戰位
    全球組網,意味著北鬥導航實現「國內、區域、全世界」的「三級跳」,有能力在更大範圍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務。  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楊志遠 攝精度,是北鬥的一個關鍵詞。1400多個北鬥基站遍布全國,上萬臺(套)設備組成星地「一張網」,國內定位精度全部達到亞米級,最高精度甚至可以到釐米或毫米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