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追求測量精度不停步

2020-10-12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矯 陽

21年間,他只幹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測量。大江南北的高鐵、地鐵、橋梁、公路、隧道都有他的身影。中國高鐵3.6萬公裡運營裡程中,他和他的團隊精測的線路佔到近十分之一。

21年間,他努力創新測量技術,追求工程測量精度,從普通工人成長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組織和參加攻克了豎井定向測量系統應用技術、長大隧道測量GPS定位技術、測量內外業一體化系統的應用與研究、CPⅢ控制網測量等技術難關,推動了工程精密測量行業水平的發展。

他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中鐵一局五公司高級測量師白芝勇。以他為主角拍攝的《精測人生》剛剛獲得了「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二等獎。

勤學,築牢過硬根基

1999年,白芝勇從技校畢業進入中鐵一局五公司。與大學精測專業畢業的同事相比,白芝勇深感知識的缺乏。

從此,工作之外就是學習。他自學了大專、本科,常常看書到深夜。不僅如此,他還抓住一切空閒時間鍛鍊專業技能。2009年,他在流動分散、工作生活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完成了函授本科畢業。

在勤學苦練基本功的同時,白芝勇還喜歡思考琢磨。2004年,26歲的白芝勇第一次參加由中鐵一局舉辦的測量工技能大賽。其中有一項是大地四邊形測量和平差,計算量非常大,按當時教材定義,邊際完成時間是一個小時。

平時學習的知識成為創新的根基。白芝勇另闢蹊徑,在比賽中用計算器編寫出一個小程序,專用於這項比賽中的數字計算。最後,白芝勇僅僅用時42分鐘,就完成了外業觀測和內業計算兩項複雜任務,引起轟動,成為白芝勇第一個創新成果。

創新,勇敢打破常規

高鐵施工要求精度高,尤其是軌道板整體道床的CPⅢ測量,精度誤差要求達到3毫米以內。只有在這樣的精度下,才能保證高鐵在全天候的自然條件下安全高速運行。這3毫米的施工精確度,就由白芝勇團隊來掌握。

在進行京滬高鐵的整體道床CPⅢ精密控制測量時,白芝勇團隊遇到了一個難題:不論怎麼測,誤差總是過大!原來,測量每次必須用的對中杆在設計時就有5毫米的誤差。

不用對中杆行不行?白芝勇團隊找到了一塊50立方釐米的正方形鐵塊,將其中一個四分之一角切掉,並使切面整體平滑,然後在使用過程中將這個鐵塊卡在整體道床上。第一次檢測,數據準確;再次檢測,數據準確!

這一儀器後來被命名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調稜鏡適配器」。它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穩定性的特點,克服了腳架誤差較大的難題,為高鐵的精準、快速提供了又一個基礎保證。

多年來,白芝勇和團隊創新不斷:「新型建築物變形監測標」「簡易稜鏡照明裝置」「精密測量儀器防風蓬」等9項專利,以及科研、論文、工藝工法等31個項目的攻關……

探索,解決現場難題

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通過自主創新和刻苦鑽研,完成多項技術改進和工藝提升,是白芝勇的人生寫照。

圖片來源:央視網

常年在一線摸爬滾打,白芝勇不斷研究測量儀器在空氣溼度、陽光強度、粉塵含量、風力強弱等自然因素影響下的準確度和精準度。多年的歷練,造就了白芝勇快速、準確的測量技能,成為解決現場難題的高手。

2005年夏天,精伊霍鐵路北天山隧道施工至一半時,掘進控制測量連續兩次數據都不一致。這相當於人的眼睛失明,汽車沒有了方向盤,這可急壞了施工單位,於是請求白芝勇團隊前來增援。

白芝勇帶人進駐現場後,很快發現了問題。原來,新疆光線太強,突然在黑暗的隧道裡,光線會產生折射現象,影響測量觀測目標。通過分析數據,對施工現場進行勘查,白芝勇制訂了打破常規的測量計劃。

按照白芝勇的計劃,施工方在距隧道邊牆1米左右的線路和隧道中心線上,分設邊布減弱光線;同時,把進洞測量時間由白天調整到晚上。經過多次反覆測量,數據終於完全吻合。

創新無止境,追求測量精度永不停步。2013年,白芝勇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幾年間,取得國家專利10項、科研2項、省部級論文20篇、工藝工法10項,這些創新成果在測量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提高了測量成果質量和測量效率。

編輯:劉義陽

相關焦點

  • 矢志追求「人生精度」
    上世紀80年代初,費業泰主持研發的「光柵一米測量機」,突破了傳統的單次誤差建模與修正的局限,使我國測量長度比對基準的精密儀器達到國外頂尖產品水平,成為我國精密儀器學科的標誌性成果。在此基礎上,費業泰對誤差理論的應用技術開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全面推進了我國誤差與精度理論的發展。
  • CATIA技巧15——顯示精度、測量單位、測量精度設置
    本期分享的內容CATIA顯示精度、測量單位、測量精度設置。1、顯示精度設置我們在使用catia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以下問題:明明是個圓,卻看起來不圓。按以下調整顯示精度即可。能在零件設計中可用,在裝配圖中無此菜單。2、測量單位、測量精度設置CATIA系統中一套默認的測量單位,如長度的測量單位默認是mm,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更改。
  • 日本安田工業:不追求最大的企業規模,只追求最高的工具機精度
    從此以後,安田工業以高精度加工領域為目標,不懈追求複合工具機的高精度和經久耐用性能。為保證幾何學精度以及其精度的耐久性YASDA對導軌結合面及結構單元結合面進行刮研,準直儀測定,再刮研,再測定,反覆其過程,確保其精度後再對導軌及結構單元進行固定。這是保證工具機高几何精度及其耐久性的重要工序。
  • 如何讀懂測量儀器的精度指標
    摘要:在精密測試測量行業,測量準確度(精度)是儀器本身的靈魂,是儀器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但不同的儀器其準確度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只有理解了儀器的精度指標後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進行測量。
  • 淺談工業CT尺寸測量的精度
    工業 CT 技術不受被檢測物體材料、形狀、表面狀況等限制,能夠給出被檢測物體二維、三維圖像,成像 直觀,解析度高。因此,工業 CT 被廣泛應用在我國航空、航天、兵器、汽車製造、鐵路、考古等領域,應用範圍涵 蓋缺陷檢測、材料密度表徵、尺寸測量、裝配結構分析、逆向工程等。
  • 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角差直接影響儀器的功率測量精度,相同角差時,功率因數越低,功率測量誤差越大;   二、傳感器與分析儀的阻抗匹配對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   對測量儀器來說,阻抗匹配主要是指傳感器的輸出阻抗與分析儀的輸入阻抗的匹配,對於電壓輸出型傳感器,當分析儀的輸入阻抗遠大於傳感器的輸出阻抗時,一般認為阻抗匹配。
  • 軌道測量「大師」助力火箭發射 創造「中國精度」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軌道測量「大師」助力火箭發射 創造「中國精度」  中新社記者 餘湛奕  「希望通過我自主研發的專利和多年積累的測量技術經驗,讓中國的每一條軌道更平穩、更安全。」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測量隊隊長、高級技師劉軍華說。
  • 邁測出品300米高精度專業測距儀,戶外測量直面日光
    邁測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要打造一個國際領先的中國雷射測距品牌,因此在十餘年的時間裡,我們不留餘力地潛心投入研發雷射測距關鍵底層技術和生產製造工藝,積累了深厚紮實的技術基礎。在此之上,我們一直在研發創新型高端測距技術;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在戶外日光下測得更遠,我們一直在追求更精確的精度,我們一直在融合創新更多的應用功能。歷時4年,終於,我們做到了。
  • 如何理解電子測量儀器的精度指標
    精確度是衡量電子測量儀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標,通常由讀數精度、量程精度兩部分組成。本文結合幾個具體案例,講述誤差的產生、計算以及標定方法,正確理解精度指標能夠幫助您選擇合適的儀器儀表。  定義:隨機誤差又叫偶然誤差,是指測量結果與同一待測量的大量重複測量的平均結果之差。產生原因: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統誤差這種理想情況下,多次重複測量同一測量對象,仍會由於各種偶然的、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幹擾而產生測量誤差。  特點:是對同一測量對象多次重複測量,測量結果的誤差呈現無規則漲落,可能是正偏差,也可能是負偏差,且誤差絕對值起伏無規則。
  • 如何理解電子測量儀器的精度指標?
    精確度是衡量電子測量儀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標,通常由讀數精度、量程精度兩部分組成。本文結合幾個具體案例,講述誤差的產生、計算以及標定方法,正確理解精度指標能夠幫助您選擇合適的儀器儀表。1測量誤差的定義誤差常見的表示方法有:絕對誤差、相對誤差、引用誤差。1、絕對誤差:定義:測量值x*與其被測真值x之差稱為近似值x*的絕對誤差,簡稱ε。
  • 【中國科學報】追求30億年不差1秒的精度
    ①鍶原子光鍾裝置②國家原子時比對測量系統  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當時間精確到秒時,已經讓人感覺很短暫,然而在很多領域,可能還需要使用更精確的時間,比如百分之一秒的差別將決定田徑運動員勝負、炮彈的發射精度需要達到千分之一秒、雷達甚至需要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精度,這就要不斷地提高計量時間頻率的精度。  中國科學院時間頻率基準重點實驗室正在為更高精度的時間而努力,同時他們還需要傳遞和保持產生的時間。
  • 測量電阻值,你的精度夠高嗎?
    斯特通電橋是一種非常適合精密測量電阻量的電路。雖然已經發明了近150年,但其依然因其極高的測試精度而受到電子工程師的青睞。不過如果G的示數不為零,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時候AC兩點的電壓肯定不相等,我們可將R2換成一隻可變電阻,並重複試驗,在實驗中,接通電源並開始調整可變電阻。注意到在上一張圖中,B點和D點在電路中其實是相同的點,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畫在一起。在調整電阻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電流表的示數出現變化,而調整至電流表沒有示數後,說明達到了和第一種情形下的狀態相同的狀態。
  • ...測量精度與可靠性顯著提高 ——專訪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
    數據處理是珠峰高程測量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外業採集到的各類數據,都是一些未經改正與歸算的原始觀測數據,數據處理是綜合運用GNSS測量、水準測量、三角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經過一整套科學嚴密的數據解算,才能獲得國際公認的精確可靠的珠峰高程。
  • 追求完美,我們始終在路上!——PPMS最全測量功能概覽
    採用高精度的光學編碼定位技術使得振幅、振動頻率連續可調,並且在測量過程中自動校準中心位置。卓越的設計、智能的軟體、先進的算法使得磁矩測量精度能夠真正的達到10-7量級。Quantum Design專門為磁性測量設計的高溫爐選件可以將磁性測量的溫度提高到1000K,控溫精度可達0.5K,可以快速升降溫,輕鬆測量鎳等高Tc材料的居裡溫度。磁性測量精度優於10-6emu.
  • 提高三坐標測量精度,要記住這幾招
    在我們進行測量作業時,正確的測量方法非常重要。為了提高三坐標測量的精度,要應儘可能的減小不正確的測量方法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在實際測量中,可提高測量精度的一些方法:(1)選擇手動測量過程中,當測頭與測量點接觸過程中,應當均勻慢速地使測頭與測量點發生觸測,避免因為快速測量的衝擊作用造成的測量位置漂移,而且衝擊作用本身也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
  • Pt100熱電阻三種接線方式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Pt100熱電阻大家經常說的就是他們的接線方式和安裝了,那麼Pt100熱電阻三種接線方式對測量精度有影響嗎?,測量精度高,需要導線多。   (2 )Pt100三線制就是Pt100鉑電阻引出三線,Pt100接線時電流迴路的參端和電壓測量迴路的參考為一條線(即檢測設備的I-端子和V-端子短接)。精度稍好,工業現場通常用三線制鉑電阻。
  • 中國科技大學學者實現高精度量子相位測量
    審稿人認為:「該測量方案以及理論分析都是原創性的工作。」    利用高精度的測量方法,物理學家可以發現新的物理現象、發展新的物理理論。然而,物理量的測量精度受量子力學基本原理——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限制。在與時間、距離等基礎物理量有關的相位測量中,其測量精度與所用粒子數N的不確定度成反比,最高精度可以達到平均粒子數的倒數(1/N),即海森堡極限。
  • 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最終理論精度極限找到
    每經編輯:彭水萍近日,中國科大官網信息顯示,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合作者合作,在量子磁力儀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個分量的平行糾纏方案中,找到了平衡不同參數測量精度間的最小制衡方法,首次給出同時測量磁場矢量三分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測量精度提高13.27分貝!我國科學家研究量子精密測量獲重要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合作,近期在量子精密測量實驗中同時實現3個參數達到海森堡極限精度的測量,測量精度比經典方法提高13.27分貝。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知道怎樣接線嗎?提高測量精度的方法
    電壓表前接法的特點是電流表與被測電阻串聯,電流表的內阻會對測量結果有影響;電壓表後接法的特點是電壓表與被測電阻並聯,其內阻同樣會對測量結果有影響。所以,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在製造時,要求電壓表的內阻儘可能的大、電流表的內阻儘可能的小就是這個道理。但製造過程中其電壓表、電流表的內阻提高與降低都是有一定限度的(看產品的質量),不可能達到一個特別高的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對被測電阻的連接方式提出了要求。即被測電阻足夠大時,應採用電壓表前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