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總是會感覺身邊的玩教具不趁手,不是那麼的符合我們的教學或活動內容,買又買不到,所以老師們讓我們的雙手動起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自己動手做一些吧。
一、美麗的花朵
材料:空的牙膏蓋、彩色硬卡紙
玩法:幼兒可以在桌面進行遊戲,演習擰蓋子,掌握擰的技能。
二、陀螺
製作方法:
取兩個一次性小碗,在底部中間打孔
兩個碗口對口對粘起來,用繩子從小孔中穿過
拉緊繩子轉圈後再拉開,陀螺就會轉起來,幼兒特別喜歡的玩具。
三、小鼓
作品說明:
4-5歲的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能感受音樂節奏及旋律的變化,並隨之變換動作。
利用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的奶粉罐、八寶粥罐而製成的一組小鼓,廢舊不鏽鋼盆,鍋蓋等製成打擊樂器材,在自主性遊戲中,在大舞臺表演的樂手,一邊聽著音樂,一邊進行打擊樂的配樂。
四、理髮店
作品說明:
適合小、中班「理髮店」玩具可放置理髮工具,可用來洗頭(面池、水龍頭)、照鏡子等,適合遊戲時使用。
五、鋪牆磚
作品說明:
幼兒按照自己的圖形經驗將「牆磚」鋪在牆面上,全部填滿牆面後遊戲結束。
六、熱水器+洗頭盆
作品說明:
中班小朋友遊戲時介於他們的年齡特點還是以高結構玩具為主。在玩理髮店的遊戲時他們參加人數較少表現得不感興趣,根據談話了解到:孩子們說剪頭髮時要洗頭髮的。但先前提供的道具不夠逼真引發不了幼兒的參與度。因此利用廢舊泡沫盒做材料,把它變成熱水器和洗頭盆。用小積木製作水龍頭等配件,並用彩色紙加以包裝提高逼真度以提升遊戲的效果。
七、鏡子
作品說明:
此玩具提供在自主性遊戲中的「理髮店」,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KT板做底板,上面貼上銀色的圓形、長方形為鏡子,四周四角用小花、星星裝飾,幼兒在遊戲中非常喜歡。
隱含的教育意義: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認識。
八、家庭影院
作品說明:
家庭影院中電視機顯示屏用一本書做替代品,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翻閱。
九、竹音鍾
作品說明:
收集竹節或廢舊飲料瓶,製作出長短不一的小節或裝上不同分量的各種材料,製成編鐘似的樂器,供幼兒敲擊奏樂。
十、皮影戲
作品說明:
繼承民間傳統藝術表現手法,運用皮影道具,表達表現文學藝術作品,萌發審美情趣。幼兒手執皮影把手,配合音樂、語言等,在投影板上移動表演。
製作過程:
1、在塑封紙上用線描畫、兒童畫等方式繪製文學、藝術作品;
2、把人物、動物的各關節剪下,用針線把關節部分釘起來,形成活動的形象;
3、用釘子把筷子和塑封紙釘起來,製成表演把手。
十一、套圈
製作方法:
1.將筷子切割成所需長短,穿過瓶蓋用膠水固定
2.在飲料瓶裡放入不同顏色的圈圈。
3.擰緊瓶蓋。
玩法:把瓶內的圈都套起來,看誰套的多。
十二、變臉
作品說明:
結合大班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生成出製作京劇臉譜的區角。老師將多個不同顏色的京劇臉譜依次黏貼,製作成一個變臉的道具。提供音樂、扇子、披風等材料,幼兒進行變臉遊戲。
十三、水的流動和過濾
作品說明:
材料:
風車——水的流動;
模擬自來水廠——水的石子過濾、沙子過濾;
水的用處——流到工廠、農田等
玩法:
1、搖動風車,將濁水舀入杯中,通過循環進入管道;
2、流入石子過濾池,進行第一次過濾;
3、經過管道流入沙子過濾池,進行第二次過濾;
4、清水流入蓄水池;
5、蓄水池清水流向工廠、住宅。
十四、美麗的花園
材料:廢舊紙盒、吸管、泡沫、海棉紙、夾子
玩法: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布置美麗的花園。
十五、蘋果樹
材料:卡紙、瓦愣紙、廢舊蛋糕盒
玩法:根據蘋果的等式等出的結果,掛到相應的蘋果樹的數字上。
十六、餵娃娃
材料:可樂瓶若干、毛線、一次性碗、各類豆子、筷子若干、勺子
玩法:讓幼兒使用筷子或勺子餵娃娃吃東西,培養小班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展。
十七、貼五官
材料:海棉紙
玩法:提供幼兒臉部的五官模型,讓幼兒動手拼貼鞏固對五官的認識。
十八、棋排序
材料:啤酒蓋、小動物貼紙,彩色卡紙
玩法:讓幼兒根據顏色、圖形進行有規律地排序。
十九、走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