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問題,小時候的表現
從發音、詞彙、詞義、語法、語用角度來看,有以下六種表現。
(1)發音障礙
這樣的孩子會說話,說得也不少,能整句說話,只是說不明白,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自己家人能懂,別人不懂他的話。這是「語音加工缺陷綜合症」(Phonologic programming deficit syndrome)。
(2)語音-句法障礙
這樣的孩子能開口說話,主要問題是吐字不清,並且不會連貫地說話,即整句整句地說,偶爾說出一句話,還有可能語法不正確。這是「語音-句法缺陷綜合症」(Phonologic-syntactic deficit syndrome)。
(3)詞彙-句法障礙
這樣的孩子一般發音沒有問題,即口齒清晰、發音準,但說話時經常找不到準確的詞彙或誤用詞彙,同時也不會整句表達,即使說出整句話,語法也會存在問題,這是「詞彙-句法缺陷綜合症」(Lexical-syntactic deficit syndrome)。
(4)語義-語用障礙
這樣的孩子在發音和語法(整句表達)方面則相對正常,但他們有想法表達不出來,或經常錯用詞彙,這是「語義-語用缺陷綜合症」(Semantic-pragmatic deficit syndrome)。
(5)聽覺感覺障礙
這樣的孩子發音沒問題,整句表達也沒問題,只是不能理解從耳朵傳進來的信息,即就聽覺性語言信息的理解有問題,有些家長說孩子「聽不懂話」,就是這種表現,但如果是眼睛看到的東西,就能理解、也認識,這是「言語聽覺失認症」(Verbal auditory agnosia)。
(6)語用障礙
這樣的孩子輕則以單字代詞、以詞代句、表達不流利、表達不準確;嚴重的則表現為「不說話」,「失語症」,說話晚也屬這一類,這是「言語運用障礙」(Verbal dyspraxia)。
長大以後,也會有些「後遺症」
有以上任一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以下表現:
√手部沒有力量,甚至胳膊的力量也不強。
√在用剪刀、彈奏樂器等需要手部用力時,嘴巴會出現不由自主的動作,嘴巴跟著使勁兒。
√頜骨緊,或有磨牙的現象。
√用筷子或綁鞋帶,會感到困難。
√臉對觸碰會敏感,對微風也會敏感。
√執筆姿勢不正確,大力握筆,字跡潦草、寫字難看【這一點,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
主要原因是四個原始反射不整合
這裡需要補充一點,如果孩子確實是語言有問題,並且也有上面六種表現的一兩種的話,就說明孩子有四個原始反射是不整合的:張口反射、足蹠反射、抓握反射和手拉反射。
(1)張口反射
輕輕捏著嬰兒的手掌就會觸發張口反射,他會不自主地張開嘴巴,頭部向前或向側傾,嘴巴開始做出吸吮的動作。
張口反射整合過程中,會刺激大腦皮層左邊頂葉的感覺皮質區,所以,若它不整合,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語音能力、難以接收聲音信息,還會影響手部的精細動作。
(2)足蹠反射
當你利用拇指按著嬰兒腳趾與足弓之間的足底肌肉時,他的腳趾會屈曲起來。
未整合的足蹠反射會導致頜骨緊以及咬牙、磨牙的情況,如同未整合的張口反射一樣,這會影響發音和語音能力。
(3)抓握反射
將一隻手指放在嬰兒的手中就會觸發抓握反射,嬰兒會緊握手指不放,手臂會屈曲,便於你將其拉起。
此反射與孩子手部的肌張力相關,若不整合,會影響孩子發音,會影響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肩部過度繃緊導致書寫困難及費力,擰瓶蓋都會很費勁。
(4)手拉反射
握著嬰兒的手腕,並把他向你拉近,這便會觸發手拉反射,接著,嬰兒會彎曲雙臂以幫助自己起身並坐起來。
活性的手拉反射會對發音和書寫構成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它會導致前臂肌肉出現緊張的情況。
語言問題一定會伴有寫字難看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這四個原始反射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和精細動作。看起來手部的動作是不是好,跟語言的發展似乎沒什麼關係,但從大腦的區域來看,語言與(精細)動作在同一大腦區域,所以,他們之間的關聯還是不小的。
在實踐上,我們也經常發現孩子的精細動作與語言是息息相關的,即孩子精細動作不好,語言也會有問題;如果語言有問題,精細動作也會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