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足鼬,拉丁名為Mustela nigripes Audubon Bachman,別名是黑足雪貂、黑腳貂、黑眼鼬,英文名Black-footed ferret,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鼬科、鼬屬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Audubon&Bachman。
黑足鼬身體細長,體長31-41釐米,尾長11-15釐米,重量0.8-1公斤,雄性略大,上半身的皮毛是黃色,下半身是灰色,有著深色的尾巴以及黑黑的尾巴尖,嘴部、臉部、喉嚨、前額部分呈白色,黑白過渡色為黃褐色,眼睛周圍和鼻尖是黑色,腿都很短,有強壯的前肢和較大的前掌。
其主要捕食鼠和地松,主要以草原犬鼠為主,約佔黑足雪貂全部食物的90%。是一種機敏,靈活的動物。在夜間活動。一隻黑足鼬一年要掉100隻土拔鼠,並需要50公頃的土拔鼠活動區域。有時甚至會住在它們的洞穴中。黑足鼬會在土拔鼠睡眠時攻擊。一般單獨活動,但在三月至四月的發情季時會聚集。黑足鼬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很靈敏,尿液是重要的交流工具,用來標自己的領土或回家的路線。
它雖然與人類衝突較少並沒有被大量捕殺,但是外來疾病、棲息地喪失加上土撥鼠的數量減少,對這個較為脆弱的物種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它們的數量一直比較少,在1851年才被認為是獨立的一種。洛克哈特介紹說,當時黑足雪貂的數量非常少,幾乎接近滅絕。黑足雪貂也一度成為北美洲最稀有的瀕危哺乳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面臨滅絕危險最大的野生動物之一。
1937年黑足鼬在加拿大滅絕,1967年在美國也多年沒有發現,據此野生動物專家認為黑足雪貂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滅絕,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大約120隻黑足雪貂。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雪貂被突然爆發的兩場疾病奪去生命之後,1986年倖存的最後18隻雪貂被人們捕獲,在美國懷俄明州獵物與捕魚部和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服務的聯合策劃下, 所有黑足雪貂都被從野外抓回進行人工繁殖,開始了人工圈養計劃。之後,這些雪貂的後代已經被再次引入到墨西哥和美國的8個區域,其中就包括亞利桑那州的奧布裡山谷。在之後的努力馴養及野化之下,已在美國八個州和墨西哥的吉娃娃州釋放,但只有懷俄明州和南達科他州州有穩定的數量。在2007年黑足鼬的野外數量已達750隻,其瀕危等級已經降到瀕危,數量仍在穩穩上升。
導致黑足鼬數量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有。一、主要的食物來源——草原犬鼠的數量不斷減少。上個世紀,為了消滅這種對牧場有破壞作用的嚙齒類動物,牧場主們投放了大量的毒餌,在草原犬鼠遭到滅頂之災的同時,以它們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足鼬也緊跟著遭了殃;二、棲息地遭到破壞;。三、自然災害、疾病。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