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Nano Energy: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結構提升氧化鐵贗電容...

2020-12-05 騰訊網

  撰文:南京理工大學納米能源材料(NEM)課題組

  審閱/修訂:劉田宇

  引言: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具有功率密度高、工作溫度範圍寬、使用壽命長的儲能裝置,是實現高效能源利用與可再生能源存儲的重要元件。以三氧化二鐵(Fe2O3)為代表的過渡金屬氧化物贗電容超級電容器的負極電極材料具有高理論電容量、較寬的電位窗口以及環境友好等特點,因而具有良好的應用潛力。但Fe2O3自身導電性極差且離子在其晶格結構中擴散緩慢。這些致命的缺點極大程度地限制了Fe2O3負極獲取高容量以及高倍率性能。因而如何同時改善Fe2O3的電子傳導能力(即減小自身電阻)以及離子擴散能力成為開發出性能優異的基於Fe2O3贗電容電極材料的關鍵。

  成果介紹:

  1月10日,《Nano Energy》在線刊登了南京理工大學納米能源材料(NEM)課題組夏暉教授(通訊作者)、翟騰博士(通訊作者)和孫碩博士生(第一作者)發表的一篇題為「Boosted Crystalline/Amorphous Fe2O3-δ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Pseudocapacitors in Large Scale」的通訊文章。該文詳細介紹了一種利用硼氫化鈉溶液還原處理的普適方法製備具有高導電性和高離子傳導性的Fe2O3納米棒電極材料。

  以Fe2O3為例,這種方法通過硼氫化鈉中的氫負離子(H-)與金屬氧化物的氧結合反應生成水,一方面使Fe2O3失氧形成氧空位(伴隨形成更多載流子),進而減小自身電阻,加速電子傳導。另一方面,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水分子(4 ?)因大於氧化鐵的層間距(0.8~3.7?),故上述還原反應過程會逐漸破壞Fe2O3表層晶格結構,形成非晶殼層。非晶結構的各向同性可為離子提供大量傳輸通道,進而極大地提高了離子的擴散能力。

  更重要的是,非晶殼-結晶核的異質結構可以形成眾多電荷儲存活性位點,極大提高電極的電容量。經過處理後的Fe2O3電極擁有比未經過還原處理的Fe2O3電極更高的容量、更好的倍率以及更長的循環。最後,作者們還利用同樣方法製備了高性能氧化鈷電極,並與處理後的Fe2O3電極組裝了面積高達100 cm2、可為手機充電的柔性固態贗電容電容器。

  圖文導讀:

  圖1:具有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構Fe2O3(ASV-FO)的製備過程、形成機理及形貌表徵。a)合成示意圖及b)晶面示意圖。Vo:氧空位;c)異質結結構示意圖;d-e)ASV-FO納米棒掃描電鏡(SEM)圖像;f)在氬氣氣氛中熱處理後的Fe2O3納米棒(V-FO)的SEM圖像。

  2ASV-FO結構、成分、形貌表徵。a) ASV-FO以及V-FO的X射線衍射譜。結果表明還原處理後Fe2O3(104)和(110)晶面間距增大;b-c) ASV-FO以及V-FO的X射線能譜和電子自旋共振譜。電子自旋共振譜表明ASV-FO比V-FO還有更多的Fe2+,表明了還原反應的進行;d) ASV-FO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展示其晶格結構和非晶外殼的存在;e) Fe L2,3和O K前帶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圖。FO:在空氣中加熱製成的Fe2O3。結果表明ASC-FO中的氧空位含量最高。

  3ASV-FO的電化學電容性能表徵及結構性能分析。a) ASV-FO和V-FO的在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b) ASV-FO和V-FO在不同電位下的鋰離子的擴散係數;c) ASV-FO/石墨烯和V-FO/石墨烯複合電極的倍率性能比較;d)不同濃度硼氫化鈉處理後的ASV-FO和V-FO的面積比電容以及氧空位濃度的變化趨勢;e)不同濃度硼氫化鈉處理後的ASV-FO和V-FO的電化學阻抗圖譜。結果表明3 M硼氫化鈉溶液處理後的電極具備最小的內電阻以及最小的離子擴散阻力;f)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構與鋰離子作用的示意圖。

  4:硼氫化鈉處理的CO3O4V-CO)電極和ASV-FO//V-CO非對稱贗電容器的電化學電容性能。a)V-CO與CO在100V/s的循環伏安譜圖對比;b)V-CO與CO倍率性能;c)ASV-FO//V-CO大面積器件柔性性能展示圖;d)ASV-FO//V-CO恆電流充放電曲線;e) ASV-FO//V-CO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及其與其他已報導的贗電容器件比較;f) ASV-FO//V-CO可為手機充電或點亮數個發光二極體。

  小結:

  本工作通過構築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構並引入氧空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備高導電性和高離子傳導性的Fe2O3納米棒電極。改性後的Fe2O3電極電容量向較於未改性的電極有兩倍以上的提升,在1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獲得了350 mF cm-2的面積比電容量,並且經過5000圈的充放電循環有90%以上的電容保持率。該方法同樣適用於改性氧化鈷電極(比容量從160F g-1at 5 mV s-1提升到990 F g-1)。

  利用兩種改性後的電極可組裝1.6V的工作電壓的大面積(100cm2)固態非對稱超級電容器,在20 mW cm-3功率密度下得到0.95 mWh cm-3的能量密度。這種電極改性方法在不損失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贗電容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

  參考文獻:

  Shuo Sunet al.Boosted Crystalline/Amorphous Fe2O3-δ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Pseudocapacitors in Large Scale,Nano Energy,2018, DOI:10.1016/j.nanoen.2018.01.015

相關焦點

  • 北航:異質結結構對鈉離子電池負極的巨大提升作用
    異質結結構的構建一直被認為是提高鈉離子電池負極動力學性能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但是異質結結構具體的反應過程和協同效應機制還不夠清楚,無法為異質結結構的構建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2595
  • 全色雷射顯示面板的一種通用技術:有機核殼異質結印刷陣列
    撰稿人 |Chloe論文題目 | 全色雷射顯示面板的一種通用技術:有機核殼異質結印刷陣列Organic Printed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Arrays: A Universal Approach to AllColor Laser Display Panels作者 |Yan, Yongli*, Zhonghao
  • 科學網—基於Au/SnO2核殼結構的CO氧化催化劑
    《物理化學雜誌:C輯》2008年112卷7期 基於Au/SnO2核殼結構的
  • 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最新Nature Energy
    ▲第一作者:肖科, 林仁興, 韓巧雷;通訊作者:譚海仁通訊單位:南京大學DOI:10.1038/s41560-020-00705-5背景介紹單片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能超過單異質結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但由於窄禁帶混合型鉛錫子電池中高陷阱密度和易氧化性
  • 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獲揭示
    豬瘟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結構;右1:正四面體小結晶體的三維堆積;右2:小結晶體四面體形成的三維二十面體結構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
  • 復旦譚鵬課題組合作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形成核-殼-表面複合結晶體的形貌控制物理機制,
  • 復旦譚鵬團隊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物理機制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譚鵬課題組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Hajime Tanaka課題組合作,通過實驗與模擬結合,首次發現球面拓撲缺陷和球內結晶過程的動力學協同,形成核-殼-表面複合結晶體的形貌控制物理機制,為小尺度自組織結構設計,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思路。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相關論文以題為「A Robust Strategy for Engineering Fe7S8/C Hybrid NanocagesReinforced by Defect-Rich MoS2 Nanosheets for Superior Potassium-Ion Storage」在ACS nano上發表。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Nano Letter:鋁為什麼不怕氧化?MIT研究人員揭曉答案
    當然,不是所有金屬都那麼容易被氧化,比如氧化鋁、氧化鉻、二氧化矽,就可以保護金屬免受進一步的腐蝕。為了探究這三種金屬氧化物的奇異特性,麻省理工團隊決定深入研究一番。氧化鋁塗層極薄,且能夠像液體一樣流動。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比如反應堆裡面),腐蝕會發生得特別快。而研究人員測試了當暴露於空氣、並置於機械應力之下時,這些特殊氧化物的塗層如何保護內部金屬。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張煒銘/潘丙才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以實現汙廢水中重金屬絡合物的高效分離與水質淨化為最終目標,首先製備出聚丙烯腈凝膠軟粒子(PAN GPs,1-8nm)作為氧化石墨烯(GO)膜的納米級插層劑,通過控制GO膜層間PAN GPs形變、溶脹以及PAN GPs-π作用實現了亞納米尺度的層間距離精確調控,與此同時GO膜規整的層狀結構得以充分保留。
  • Biomaterials:藥物所甘勇組雙陽離子型核殼脂質體納米粒(DLCS-NP...
    依據脂質體納米粒作為眼用載體的獨特優勢,甘勇課題組設計研究了一種新型雙陽離子型核殼脂質體納米粒(DLCS-NP)。該具有獨特雙陽離子型核殼脂質體納米粒,能夠顯著延長載體角膜滯留時間,提高細胞攝取量,並具有一定的溶酶體逃逸能力,取得了理想的體內外眼表基因轉染效果,為眼表疾病的基因治療開闢了新途徑。(相關工作主要由蔣敏、甘莉完成:Biomaterials, 2012, 33: 7621-7630.)
  • 非晶及納米晶--崛起中的高端製造核心材料
    (通常大於 100K/s),凝固時原子來不及有序排列結晶,得到的固態合金是長程無序結構,組成它物質的分子(或原子、離子)不呈空間有規則周期性,沒有晶態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但非晶材料是由熔液態在 Tg-Tm(過冷液相區)溫度間進行超急冷凝固,從而快速跳過結晶過程,在低於 Tg(晶化溫度,玻璃態向高彈態開始轉變的溫度)溫度時形成相對穩定的非晶體結構。
  • 通過鐵磁共振研究核-殼多鐵納米纖維的逆磁電效應
    採用靜電紡絲法製備了以鐵氧體為核,以PZT為殼的同軸纖維。通過電子顯微鏡和掃描探針顯微鏡確認了退火纖維的核-殼結構。為了研究逆ME效應,即纖維對外加電場的磁響應,利用近場掃描微波顯微鏡(NSMM)在5-10GHz下對單根纖維進行了FMR測量,獲得了複合散射參數S11的振幅和相位隨偏置磁場的變化曲線。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於暢教授、邱介山教授等首次提出了一種電催化合成苯甲酸的新技術,將水電解和電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酸與結晶分離工藝有機耦合以無定型Ni/Co氫氧化物納米片(A-Ni-Co-H/NF)為電催化劑,巧妙利用強酸置換弱酸的原理及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0.34 g/100 ml H2O)較低的特質,向反應後的電解液中加入鹽酸,實現了苯甲酸的結晶;經過濾重結晶等處理,苯甲酸晶體的純度可進一步提高。
  • 浙大《AFM》如何利用好贗電容效應,提升電極性能?
    導讀:通過與磷高溫反應,在塊狀TiO2上實現了異質結的構建,大大提升了材料的贗電容效應,明顯增強了電極的儲鈉性能。這一研究大大開拓了人們對異質結的研究及贗電容效應的應用。良好的體積比容量也使得該材料設計思路具有極高的商業應用價值。
  • 浙大《AFM》如何利用好贗電容效應,提升電極性能?
    近日,浙江大學的吳浩斌及其團隊通過與磷高溫反應,成功實現了塊狀TiO2上的異質結構建。所形成的Ti-P中間相網絡可以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鈉離子的快速擴散傳遞,大大提高了電極的電化學性能,為贗電容效應的利用拓寬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