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基於Au/SnO2核殼結構的CO氧化催化劑

2021-01-09 科學網
《物理化學雜誌:C輯》2008年112卷7期 基於Au/SnO2核殼結構的CO氧化催化劑

 

多組分材料的組分協同作用使其具有比單組分材料更優異的性質。Au/氧化物複合催化劑在CO氧化催化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高溫條件下Au納米顆粒在氧化物基底上的移動和聚集常會導致催化活性降低,因此,設計優化催化劑結構,可以防止其聚集和中毒,進而提高催化活性。

 

最近,中國科大的科研人員通過選擇氧化Au/Sn複合物得到了Au/SnO2核殼納米結構。與普通的Au/SnO2複合催化劑相比,這種核殼結構使CO半轉化溫度降低了約100度,呈現出更好的CO氧化催化效果,並顯示出相當好的高溫穩定性。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催化活性差異主要來自兩者不同的組分協同作用。XPS結果顯示,Au/SnO2核殼結構較複合結構呈現出較低的Au4f7/2電子結合能,其外層SnO2對Au較強的電子傳輸作用是催化活性較高的主要原因。

 

原文連結: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jpccck/2008/112/i07/abs/jp711880e.html(毛立娟/編譯)

 

相關焦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林教授AFM:Au@PtM基核殼結構的電催化性能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東鳳和郭林團隊通過結構設計,揭示了Au@PtM基核殼結構材料的電催化性能優化機制。近年來,綠色、可再生能源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也隨之成為科學研究熱點。
  • 北航張俊英教授:基於雙光子激發的近紅外光響應型核殼結構WO3/CdS的太陽光光催化性能
    WO3/CdS異質結,當兩者以核殼結構複合時,在模擬太陽光和近紅外光照射下表現出了優異的產氫性能。納米結構的氧化鎢(WOx≤3)作為一種功能半導體材料在物理化學等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由於鎢的價態複雜多變、氧缺陷的存在以及具有多種複雜晶體結構,氧化鎢可以作為催化劑、電致和光致變色材料、電池電極和微波材料。WO3是寬帶隙的n型半導體材料,只對紫外光吸收較高,非化學計量比的WO3-x則隨著氧空位的引入,能帶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而呈現出不同的光吸收情況。
  • 基於不同氮化碳載體的單原子非均相催化劑
    為了實現貴金屬的有效利用和催化選擇性,基於貴金屬的單原子非均相催化劑然而,目前氮化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合態的GCN上,而其他結構的氮化碳材料,例如在獲得GCN的聚合過程中的眾多中間體,線性蜜勒胺寡聚體(LMO),高度結晶的氮化碳,如聚三嗪醯亞胺(PTI)、聚庚嗪醯亞胺(PHI)等與單原子金屬作用的研究很少。
  • 南京理工Nano Energy:非晶殼-結晶核異質結結構提升氧化鐵贗電容...
    但Fe2O3自身導電性極差且離子在其晶格結構中擴散緩慢。這些致命的缺點極大程度地限制了Fe2O3負極獲取高容量以及高倍率性能。因而如何同時改善Fe2O3的電子傳導能力(即減小自身電阻)以及離子擴散能力成為開發出性能優異的基於Fe2O3贗電容電極材料的關鍵。
  • 田中群院士最新綜述:核-殼結構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
    此外,基於隔離模式,研究人員還開發了用於SHINERS的各種殼,例如氧化鋁、氧化錳、氧化鈦、碳和石墨烯,這進一步拓寬了它的應用範圍。 2 分類和技術 2.1 核-殼納米粒子在SERS中的分類 基於SERS信號的來源及其增強機制,SERS中的核-殼納米顆粒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分別具有超薄殼和厚殼的核-殼納米顆粒;具有超薄殼的納米顆粒。
  • 泡沫鎳上生長的Co3O4納米線高性能整體式催化劑用於甲醛氧化
    在一系列過渡金屬氧化物催化劑中,鈷基氧化物催化劑因其環保、高性價比以及在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中具有較好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在VOCs的催化氧化中,研究人員做了的大量努力來開發鈷基氧化物催化劑。此外,氧空位和高度活躍的氧物種(如O-和O2-)有利於氧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點已被廣泛接受。
  • 珠海pedot會跟sno2反應嗎
    智能表面是未來汽車內飾發展的方向,它通過某種介質材料來增加電子功能的產品結構,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隱藏,需要時通過接近,手勢或語音控制等形式來***,獲得反饋和響應。 此外,智能表面還能將車內所有功能無縫整合至統一表面,實現無縫銜接。
  •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研究報導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22: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團隊報導了一種氧化還原反應的Pd-Pt催化劑。
  • 過程工程所開發出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選擇性電催化劑
    具體的,他們使用具有核-殼-殼結構的三元納米複合材料Au@Ag2S@Pt和具有核殼結構的Au@Pd納米材料分別作為DMFC選擇性催化劑意味著在DMFC的陰極或陽極使用的催化材料只對陰極或陽極的反應有催化作用,對另一側的反應無活性或活性極低。他們在深刻理解DMFC中甲醇催化氧化和氧氣催化還原機理的基礎上,設計貴金屬基異質結構納米材料,充分利用異質材料中的晶格應變效應和電子耦合效應調控材料的催化性能,不僅使材料具有優良的催化活性,而且使材料對DMFC中的甲醇氧化或氧氣還原具有很好的選擇性。
  • 基於電子結構精準調控策略構築氮碳包覆的核殼結構硒化物電催化劑
    近幾年來,選用金屬-有機框架物(MOFs)作為理想的反應平臺來可控構建雜原子摻雜的碳包覆的過渡金屬硒化物核殼結構電催化劑深受人們的廣泛關注。優勢之一:無需引入額外的碳源和雜原子源,通過一步簡單的原位硒化過程,便可實現上述材料的有效合成且具有可控的電子結構和化學組成。優勢之二:MOFs作為反應模板或前驅體衍生的電催化劑不僅可以很好地繼承其固有的結構優勢,還可以得到高活性且小尺寸的納米粒子。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結構的助催化劑,在降低貴金屬鉑助催化劑用量的同時
  • 科學網—設計出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傑課題組基於無機固體精準製備化學,採用晶體缺陷工程,設計出一類具有缺陷態的氧化鎢納米結構
  • 大連化物所發現單核錳催化劑的水氧化活性可媲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劑
    開發高效穩定的水氧化催化劑是實現人工光合成(包括光催化、光電催化和電催化)的關鍵。經過科學家長期努力,人們了解到自然光合作用的水氧化反應(發生在光合體系II,PSII)上,其活性中心是多核錳(CaMn4O5),它顯示超高的活性(轉化頻率高達100-400s-1),在非常低的過電位下就可以高效氧化水。
  • 萬能生物催化劑全長晶體結構獲破解—新聞—科學網
    他們解析了一種P450酶CYP116B46的晶體結構,並闡明電子在分子內傳遞的方式。這對了解P450的結構及完整機理提供了重要指導,且對P450酶在醫藥和工業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萬能生物催化劑 細胞色素P450是一種酶蛋白,最早於1955年在老鼠的肝臟細胞中發現,因為其與一氧化碳結合的還原態吸收光譜波長約在450 nm而得名。
  • 科學家發現「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即使已發現的單元素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鋁,四氧化三鐵(合成氨工業諾貝爾獎催化劑),五氧化二釩等,通常單元素的原子數很難超過五個。 為了合成多個單元素原子氧化物,在餘焓等人提出「無機配體配位/支撐金屬催化劑」新概念的基礎上,研究人員以簡單廉價的無機鹽為研究對象,分別在水中一步合成了六個釩原子和六個鉬原子的兩種氧化物,可以在空氣中溫度存在。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論文—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傑團隊與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教授鮑駿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氫氧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覆蓋元素周期表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並發現新型甲酸電氧化催化劑
    single-atom catalyst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synthesized using a general host–guest strategy)的重要成果,該團隊發展了一種覆蓋周期表不同族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策略,從中發現了首例具有高效甲酸氧化性能的銥基單原子催化劑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催化不對稱構建軸手性苯乙烯或芳基-烯烴骨架的已有策略氧化吲哚是一類重要的雜環母核,是許多天然生物鹼和藥物分子的核心結構單元。但是,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骨架卻鮮為人知,雖然氧化吲哚母核很有可能給軸手性骨架帶來一些獨特的性質。
  • 科學網—一步法合成自組裝銀/聚吡咯核殼結構
    Small 2008年4卷9期 一步法合成自組裝銀/聚吡咯核殼結構
  • 彭峰教授:貴金屬電催化劑上CO擴散及其反應活性的結構敏感性
    ,在三種具有不同粗糙度(表面結構)的Pt納米顆粒上證實了COad的電催化氧化不僅受到活性位置上的反應速率的影響,還受到表面COad遷移到活性位上的擴散速率的影響。該工作製備了模型催化劑,並對模型催化劑的表面結構進行了量化分析,利用循環伏安、時間-電流曲線方法對COad脫除過程中的CO擴散遷移進行了分析,並結合DFT理論計算以及擴散數學模型,證實COad在金屬顆粒表面上的遷移也具有結構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