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智者可以在30小時內學會英語,30天內學會法語,而要學會德語,得花30年的時間。」馬克吐溫曾經專門為德語寫了一篇文章《可怕的德語》,來吐槽德語的難懂難學。
這篇文章,學習德語究竟是怎樣的感受,讓我們一起和德語專業學長來一探究竟!
」
施瑞珂,畢業於南京外國語學校,現為南京大學2018級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本科生。在校內活動方面,曾獲「外教社杯」全國大學生德語微視頻大賽個人演講德語專業組優勝獎;德語系2019年度朗讀比賽一等獎。社會實踐方面,曾參與校重點校優秀社會實踐項目《研國情、接地氣、促外宣——江浙滬市集經濟調研與外宣推廣》。
因為從初中開始就在外國語學校,施瑞珂和絕大多數外國語中學的學生一樣,比很多人更早的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外語語種。當時施瑞珂所在的初中有政策,學生可以在德語、法語、日語三個語種中選一個語言進行專業的學習。「我對於德語的興趣的來源可能也不是很分明。」施瑞珂這樣說到。可能是那個年齡階段的男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喜歡車,也是因為德國車系的著名,施瑞珂也逐漸對於德語產生了興趣,誤打誤撞開始了學習德語的旅程。
「一主二賓三不變,遇到名詞要大寫。」這是學習德語可能會遇到的口訣,德語有著很紛繁複雜的語法結構。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魅力,而德語的嚴肅性也讓很多人肅然起敬。而這樣嚴謹的表達方式也給施瑞珂帶來很多改變。隨著對德語的進一步的學習,德語這樣嚴謹的格式也讓施瑞珂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自己寫文章時都會以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嚴格的要求進一步會增強自己的邏輯性,施瑞珂在學習德語的過程中會養成思維的邏輯性,這樣的嚴謹和邏輯性也會幫助他更好地處理生活和學習中的其他事情。
施瑞珂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對於南京大學有著很深刻的了解,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的綜合性大學。他相信這個大學會給他帶來一些成長,所以他堅定的選擇了南京大學。準備保送生的考試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這個過程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施瑞珂說到,「在準備南京大學考試的時候,我做了很多關於德語的試題,每天會堅持聽說讀寫,加強自己的口語和聽力能力。」語言的學習沒有捷徑,學習語言的魅力也在於不斷地實踐。他說,「其實每個人學習一個新的語言的開始都會經歷比較艱難的時期,當你發掘出對於它的喜愛,或者說培養出自己的興趣之後,就會感覺到這個過程是非常開心的,然後學習也不會那麼辛苦了。」
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施瑞珂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更強的鞏固,同時,與中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大學學習過程會培養自己對於外國文學的分析理解能力,從而會更加了解外國的文化。大學的老師很多都是做學問的學者,他們對於著名的文學作品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施瑞珂說,「只要你有興趣在文學文化方面,並且積極地向老師提問,你會有很大的收穫。」施瑞珂在大一的時候就選了一門大三的德國文學史的課程,這門課的陳老師知識面非常的廣,因為施瑞珂也特別喜歡歷史,他從課上吸收到了很多新的知識,也認識到了德國文學新的方面。作為一所綜合類大學,南京大學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專業,施瑞珂也積極地去尋找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興趣點,選擇了法律專業作為自己的第二專業,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
外院男排中的他
疫情期間,施瑞珂也積極地投身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參加了德語微視頻大賽,將德語更好地應用在更多方面,講述疫情給我們經濟生活所帶來的影響,講述疫情過後人們再次與社會恢復聯繫的故事。也因為一直有堅持朗讀德語的習慣,他也積極的參加了德語朗讀比賽並且獲得了一等獎。聽說讀寫是語言的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四個部分,很多人會羞於大方地練習自己的口語,而施瑞珂一直有朗讀德語的習慣,並且更加注重地道德語的聽力,這也會使得他的語音語調更加地道。
提到在南京大學的收穫,施瑞珂說,「南京大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精神,就是一種厚積薄發的精神,平時要做好積累,堅持學習,然後在真正的機會來臨的時候,就會有那個能力去把握它。」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有很悠久的歷史,對於外語保送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這裡,你可以自由的學習,體會到語言學習的真正樂趣,也可以感受到語言背後的歷史積澱。
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會面臨選擇,希望每一位外語保送生都可以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
BOOK